1、培育壮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主体实施方案全面改善营商环境,积极开展对外开放压力测试,探索形成制度型开放经济新体制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制度和新模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拓展连接国内外市场、整合国内外资源的功能。一、 发展思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关键,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以提高事中事后监管能力为根本保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加强自主性原创性集成性改革,重点聚焦跨境产能、跨境园区、跨境贸易、跨境物流、跨境电商、跨境旅游、跨境金融、跨境人力资源等领域创新以及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交通物流通达、要素流
2、动自由、金融服务创新完善、监管安全高效、生态环境质量更优、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贸试验区,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二、 基本原则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案例,提升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和运输往来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以及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制度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落实“三个定位”重要要求,统筹推进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差异化发展,形成3个片区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局面。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快培育国际竞争合作新
3、优势,不断提升与南亚东南亚及环印度洋地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水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作表率。三、 推动开放平台发展创新提升各类开放型园区平台的开放水平。提升各类国际会展、论坛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创新“云上”服务模式,打造“永不落幕”的会展平台。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产能合作、区域电力交易、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建立仿制药研发公共平台和现代化中药研发平台。抓住中
4、老铁路开通的重大机遇,把王家营铁路场站建设成为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场站,发挥省级国际班列平台公司作用,推动在云南培育建设大宗货物集散中心。建设完善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航空物流集散、特色农产品拍卖、股权交易、要素交易、跨境电子商务金融结算、数字交易,信用评级、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综合服务。四、 建设绿色自贸试验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自贸试验区建设。全面加强自贸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化生产,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在自贸试验区探索建设国家级种源保护基地(库),设立“种子银行”,将云南建成全国种质资源保护体
5、量最大的省份。严格生态空间用途管控,落实好“三线一单”管控要求,推动构建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以简约环保可持续为特征的全新生活方式,引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不断降低单位GDP能耗、水耗和建设用地。探索建立“生态银行”,构建生态服务资本化运营平台,提高生态资源市场化运营能力和生态治理水平。推动贸易产品绿色技术创新,加强与周边国家绿色贸易技术交流与合作,支持绿色贸易发展。探索完善区域性国际绿色合作发展机制,提升区域性国际环境合作和绿色发展能力。五、 加快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统筹推进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6、搭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为自贸试验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自由贸易区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推进新模式新业态和高质量发展“两新一重”为重点的项目建设,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内外综合交通、能源、信息、物流、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口岸和通道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境内外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推动县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铁路“建网提速”、民航“强基拓线”工程及跨境电网、智能电网、5G网络全覆盖、多式联运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动支撑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国际化联通水平。加快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探索全
7、产业链建设模式,调整域内用地功能分区,增加混合用地供给,创新土地集约利用方式,加快建设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自由贸易区营商环境。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佳、效率最高的“四最”一流营商环境。坚持依法依规、应放尽放原则,按照需求导向和“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的工作要求,加大放权改革力度,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支持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因地制宜开展赋权改革探索,形成差异化改革方案及管理办法,着力解决自贸试验区下放权限不到位、用不上或接不住等问题。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标准化,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广“极简审批”制度,建立既准入又准营的规制体系,建立“纵向贯通、横向关联、公
8、正便利、优质服务、全程监督”的行政审批联动机制。全面推进投资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精简投资项目准入手续,实施先建后验管理新模式。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深化创新“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监管制度。高标准推进市场体系建设,探索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完善透明高效的准入后全过程监管体系。坚持底线思维,做好监测预警,强化防控协同,完善处置流程,有效防控贸易、投资、金融、互联网、生态环境和人员进出等领域的风险。六、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施龙头企业培引计划和招大引强专项行动,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聚集,培育更多具有创新活力的市场主体。设立自贸试验区建设
9、专项资金,加快搭建自贸试验区资本运营公司,解决缺少运营主体以及建设资金困难等问题。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突出建设用地指标投放重点,对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重大项目予以优先安排。积极探索推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新型产业供地模式,完善工业“标准地”出让制度,确保自贸试验区企业在取得“标准地”并作出承诺后即可开工建设。将土地经济密度作为重要管理指标,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思路,健全土地集约利用激励机制,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支持政策,建立人才直接引进和柔性引进“双引进”机制。完善人才标准及评价机制,形成以创新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让研发、技术、知识、数据、信息管理等新型生产要素所有者按其贡献获得应有报酬。完善改革激励创新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氛围。资料参考:“十四五”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