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ppt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0366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28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一、问题提出一、问题提出“精英教育精英教育”向向“大众教育大众教育”、“毕业分配毕业分配”向向“求职就业求职就业”的重大转变,由此带来了社会对人的重大转变,由此带来了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变革。才培养质量的重大变革。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说的多,做的少,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说的多,做的少,仍摆脱不了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摆脱不了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二、创

2、新的内涵创新是对传统观念、理论、体制、技术进行革命创新是对传统观念、理论、体制、技术进行革命性扬弃的过程。性扬弃的过程。创新一般认为有三个层次的内涵:创新一般认为有三个层次的内涵:完全自主创新,即能够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面完全自主创新,即能够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面的创新;的创新;集成创新,即将现有的成果进行重新的融合,集成创新,即将现有的成果进行重新的融合,从而产生新的成果;从而产生新的成果;消化吸收再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三、创新型人才三、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常

3、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特征;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概括地讲,要具备的素质应该包括全面的知识、较强的概括地讲,要具备的素质应该包括全面的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活跃的思维;动手能力、活跃的思维;西方对创新人才的理解比我国要宽泛一些,他们大都是西方对创新人才的理解比我国要宽泛一些,他们大都是在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在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力的培养。四、

4、创新型人才标准四、创新型人才标准世界世界21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1.1.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2.2.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3.3.在急剧变化的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急剧变化的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4.4.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能力;5.5.有终身学习的本领,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有终身学习的本领,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6.6.有丰富多彩的个性;有丰富多彩的个性;7.7.具有和他

5、人协调与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具有和他人协调与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五、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 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指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指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指人们根据:指人们根据社会社会和和个体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引起创造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动机,并在创造活,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

6、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活动。创新能力:指人在创建新事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创新能力:指人在创建新事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在的心理品质。知识的储备: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知识,能力是无源之水,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知识,能力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本之木;创新型能力的发挥需要相应知识结构和基本理论创新型能力的发挥需要相应知识结构和基本理论的支撑,没有足够的知识底蕴,就无法提升创新的支撑,没有足够的知识底蕴,就无法提升

7、创新实践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是知识的传承与创新;过程,是知识的传承与创新;知识融于人的存在过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知识融于人的存在过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辩。六、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六、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应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教育资源,包括应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教育资源,包括图书资料、研习场所等方面,使学生图书资料、研习场所等

8、方面,使学生“学有内容学有内容”,“炼有机会炼有机会”;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明确目标,端正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明确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激发他们渴望学习的兴趣和毅力,变被动态度,激发他们渴望学习的兴趣和毅力,变被动的的“培养培养”为主动的为主动的“成才成才”;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的改革,为师生创造一个轻松、欢快的教学环境的改革,为师生创造一个轻松、欢快的教学环境和创新氛围,尽量消除传统的应试教育带来的不和创新氛围,尽量消除传统的应试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利影响。七、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是创新人才的基础和前提;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创新方法的掌握是创新人才的重要因素;八、创新人才培养的层次个性的差异,目标的不同,决定了高校无法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教学资源的相对不足,决定了高校无法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使我们必须面对学生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上的差异。结论创新人才培养是社会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大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方法等内容;创新性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学教育应当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按照“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培养理念,大力推进教学改革,重视培养过程,提高培养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