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赛原创请勿转载】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三让真情自然流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任务单+素材习作三: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年级六年级课型新授课设计者甄晓娜课题习作三:让真情自然流露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L阅读与鉴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2.表达与交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
2、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这些要求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习作中能选择合适内容,具体地写出真情实感,实现从理解语言形式到运用语言表达的认知发展。教材分析1.单元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让学生能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2.习作内容分析教材提供了两组表达情感体验的词语,一组是积极情感,如“幸福、快乐”等,另一组是消极情感,如“难过、悲伤”
3、等,以此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打开习作思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来写。3.习作要求分析教材要求学生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有变化,也要把变化写清楚,这呼应了本单元“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语文要素。4.教材编排逻辑教材先编排了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精读课文,前者直抒胸臆,后者把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中。“交流平台”总结了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初试身手”让学生进行方法的尝试练写。最后通过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实现对本单元表达方法的综合实践与运用。学情分析1.已有基础知识储备: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基本的写作方法
4、如能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知道围绕一个中心来选材。情感体验:六年级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对幸福、快乐、难过、悲伤等各种情感有了真切的感受,这为写好本次习作提供了情感基础。2.存在不足内容具体度不够:部分学生在写事情经过时,只是简单叙述,缺乏生动的描写,不能充分运用修辞手法,也较少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情感。情感表达不自然:一些学生不擅长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常出现空泛抒情的情况,如直接写“我很感动我很难过”,而没有通过具体的动作、语言、场景等来体现。心理描写较薄弱:学生不太能准确地捕捉并描写自己在事情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难以将情感的起伏细腻地呈现出来。3.学习难点方法
5、运用:学生较难恰当地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将情感自然地融入到习作中,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布局谋篇:在整体构思上,学生可能不太清楚如何根据情感变化来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核心素养目标1.文化自信:通过书写个人印象深刻的经历,传承与弘扬中华语言文字中“以情动人”的表达传统,在真情实感的抒发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独特审美和情感表达方式的认同感。2.语言运用:能熟练运用细节描写、五感刻画等多样化语言技巧,将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学会在写作中自然、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清晰呈现情感变化过程,提升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与感染力。3.思维能力: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联想与想象丰富内容细
6、节,通过逻辑梳理将情感变化有序呈现;在评价同学习作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理性分析文章优缺点并提出合理修改建议,提升思维的逻辑性与创造性。4.审美创造:通过个性化的文字表达,展现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美好瞬间,塑造富有感染力的文字画面;在习作评价中,提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发现他人习作中的语言美、情感美与结构美,并尝试在修改中创造更优质的文学表达。教学重点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情感有变化,将变化写清楚。教学难点能评价同学的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法、范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评价激励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明确目标
7、导入:在以往的习作中,我们也一直强调大家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那这次的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呢?明确学习目标:1.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情感有变化,将变化写清楚。2.能评价同学的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请同学们默读教材56页中的内容,找一找。在上课伊始,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始终围绕目标进行思考和探索,提高学习的针对性。环节二:激活情感1.(出示图片)猜图中小女孩的心情?预测接下来小女孩会有怎样的心情变化?2.(播放视频)播放刚刚图片中小女孩抓娃娃的视频片段。师小结:同学们,一个人的心情如何与他(她)所经历的事情息息相关。请学生
8、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猜心情。通过“看图猜心情这一师生互动环节,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交流中渗透通过典型事例表达人物心情的方法,为上好课做铺垫。环节三:回顾写法(出示课文片段)回顾本单元精读课文匆匆和那个星期天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小结并板书。请学生读片段并说一说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情感的?回顾本单元课文匆匆那个星期天的情感表达方法(直抒胸臆、寓情于景/事),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提炼写作技巧,并通过“写片段”环节即时实践,实现从理解到运用的转化。环节四:精写片段在学习单上写片段。要求: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提示学生运用本单元学习到的方法把情感或情感变化自然地表达出来。学生伴着背景音乐写片段。环节
9、五:师生Al共评展示学生所写片段。拍照学生所写的片段给AI:豆包点评。学生自评、生评、师评、Al评。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AI评价的多维评价模式,尤其借助Al技术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学生精准发现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升评价能力与修改针对性。环节六:研读范例L(播放视频)一学生朗诵自己的习作邻居家的桅子花。2.小组交流:习作中的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汇报模版:作者通过写,表达了情感。)哪些是建议修改的?师小结:选择的事例恰当,能够将情感融入具体事例的叙述之中。能通过动作、心理、环境等方面的细节描写抒发情感。表达的情感有变化,并写清楚了变化过程。学生边读习作范文边思考:从哪里感受到了作者
10、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用同伴的习作作为例子,更接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的亲切感会更强,也更容易习得写作方法。总结评价1.请问你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吗?学习目标: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情感有变化,将变化写清楚。能评价同学的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2.师评价:同学们已掌握在习作中综合运用多种情感表达的方法,但不能为了用而用,造成表达冗余。要根据情感深度和节奏合理选择,确保每种方法都发挥作用,精准传达情感。请学生说说本堂课的收获。梳理回顾课堂所学,强化知识吸收,构建更完整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发现自身进步与不足,明确后续努力方向。分层作业基础作业
11、根据习作要求将习作写完整。拓展作业:感兴趣的同学为习作配一幅画。板书设计让真情自然流露直抒胸臆人物描写寓情于事寓情于景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激发情感方面:通过游戏、播放视频等方式导入,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联系生活回味各种情感,有效提高了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畅谈真实感受,以接近生活的话题诱发交流,唤醒了学生的真实经历,使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方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精读课文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让学生接触到表情达意的手法,如直抒胸臆或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方法的借鉴。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不必生硬地运用所有方法,可选择自己觉得
12、好用的,让学生能更灵活地进行表达。学生主体方面: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体验,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在安全的范围内自由表达,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被倾听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2.不足之处评价引导方面:学生互评时,对“情感自然流露”的敏感度仍需教师进一步示范,如如何捕捉能体现情感的细节等。部分学生在评价时可能不知从何下手,不能准确地评价他人作品中情感表达的优劣。个体差异方面:未能充分关注到所有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表达欠佳的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课堂上可能没有得到足够的机会和指导,导致他们在写作和评价环节中表现不够积极。时间把控方面: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可能无法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想法,对于学生的一些个性化问题,也不能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和解答。3.改进措施加强评价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评价环节的指导,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如何评价情感表达的自然度、真挚度等,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关注个体差异:设计更多层次的教学活动,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对于表达欠佳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提供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参与度。优化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的时间,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量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展示和反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