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堂“VFP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7195466 上传时间:2020-11-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课堂“VFP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职课堂“VFP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职课堂“VFP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职课堂“VFP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职课堂“VFP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课堂“VFP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课堂“VFP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反思.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职课堂“VFP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反思漠河县职业技术学校 尘威威中职课堂“VFP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反思漠河县职业技术学校 尘威威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数据库应用教学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强调“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中,如何使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对枯燥的VFP数据库产生学习兴趣,并能学以致用,是每位计算机专业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VFP课程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以“案例教学法”、“课机结合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开展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比较明显。但在“程序设计”这一章节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两大误区:一是学生基础较差,加之不爱动脑

2、、动手,导致时间花得多,效果不理想;二是只重视程序设计的结果,忽视了其算法的多样化,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创新。针对存在的两大误区和不理想的教学效果,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如何突破这两大误区成了我的首要教学任务。于是,我认与同事研讨,查找相关资料,将多种教法结合起来,通过实践,逐步形成了一种“精讲多练、小组互动、分层实施、机试为主”教学模式,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现以do while end do循环控制命令的使用为例,将其教学片段简介如下:一、教学实例探索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1示例:用投影仪展示求1+2+3+4+100程序清单,让学生对照程序清单上机调试并思考。附程序清单:clear s

3、um=0 i=1 do while i=100 sum=sum+i i=i+1 end do ?”1+2+3+100=”,sum师:同学们,你们能找出程序清单中有哪些变量?并说明它的作用吗?学生思考,随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sum isum的作用是用于存储所求的和(中间结果及最终结果),i的作用是用来存储循环的值(即加数),同时控制循环执行的次数。师:程序中的变量名可用其它的字母代替吗?你能找出在循环体(命令序列)中用于控制循环趋于结束的命令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i=i+1师:好,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此程序的循环次数?全班回答:100次。师:如何通过上机操作验证其执行过程呢?(学生开展讨论并上机

4、操作验证)生1:只须将输出命令放到循环体中即可,即在“i=i+1”命令之后、“end do”之前插入“?sum ,i”命令。(学生操作验证)生2:因为当前屏显示不下,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最后的几次执行过程,对于以前的执行过程还是看不到,可将该题分段实施,即先求1+2+3+20的和。师:很好。(鼓掌、同学们再操作验证)2任务:四人一个小组开始活动,讨论以下任务的设计,并上机操作,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任务一:求2+4+6+8+100的和任务二:求12345不一会,各小组互动结束,请两个组进行了回答如下:小组甲:任务一与例题之间的区别是循环变量的初值为2,每循环一次循环变量增2即i=i+2。小组乙:

5、任务二在例题的基础上将“sum=0”改为“sum=1”,循环变量的终值为5即条件改为i=5,然后是循环体中的”sum=sum+i”改为”sum=sum*i”。3讨论:同学们,在刚才所做的程序中,你能找出其规律吗?全班交流:生1:循环变量从所赋的初值到终值按照一定的差进行变化,如求1+2+3+4+时,其差为“1”进行的,求1+3+5+7+时其差为“2”。生2:(补充)循环变量在程序每执行一次时,就按照其连续相邻的两个值之间的差进行递增变化。生3:用来存储结果的变量sum,也有一定的特点,如在求和时可以赋“0”,在求积时只能赋“1”。师:你们说得很好,尤其是循环变量的特点,它是我们进行循环结构程序

6、设计的关键,也是一个难点,其理解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我们程序设计成败。但注意的是有时也可能发生递减变化哟。4拓展:做一做,求1+2+3+n;1234n;n从键盘输入。做完后并思考:与上述程序设计题有何区别?有何意义过了一会儿,大多数学生做完了,但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做完,就安排做完了的学生去指导未完成学生,帮助其操作,力争所有的学生有所获,有所得。二、教学反思VFP就是一个让普通用户方便利用可视化的设计工具和向导快速进行数据处理和程序设计的很好的软件。其可深可浅,可难可易,综合性很强。对VFP程序设计的教学,不再是重结果,轻过程,而是很好地驾驭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组织,精心安排,灵活设计,

7、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1程序设计关注的应该是程序设计的思维过程本章节的教学,我跳出了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程序设计的方法、操作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如教学时围绕do while命令的使用为重点展开探索,通过相应的活动与任务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思维方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互助探究后,他们在不同的层面上得到提高,并掌握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的能

8、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拓展:如求“1+2+3+n”,达到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那就是通用性、实用性。这样的教学,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创新能力。2提倡思维方式、程序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语言一般都是从基础知识、概念和一些理论知识入手的,但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底子薄,理解能力本来就差,如果一开始就讲理论只能让学生不知所措或对这门课提不起兴趣。现在学校一般开设的数据库课程都是VFP6.0版本的,它的可视化功能很强,我们在授课时,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先从外观上对这门课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理论知识可以在操作中边讲边学的过程中

9、穿插进去,改变一般教材的课程设置。这样学生是在操作使用中去掌握理论,会比较形象直观一些;而后为了使用所建数据库中的数据表,让学生学习查询、视图、报表、菜单,学习完这些内容以后,再让学后接触SQL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表单。最后是综合应用程序的开发,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可以循序渐进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思维方式、程序算法的多样化,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一定要去掌握多种操作方法。通过分层实施,学生分别达到了应会、熟练等不同程度。在学生进行程序设计时,学生中出现了多种形式不同的程序清单。有的是变量的初值不同,有的是在循环体中命令的先后位置略有

10、变化,有的是把输出放在了循环体之中等等。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争论,从而达成一种共识。教师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鼓励学生动手上机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变得聪明自信,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得到收获,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3营造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程序设计过程中,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人也许有快慢之说,而对不同的人却不存在优劣之分。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我只是通过投影展示了一个例题,然后组织学生不断地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引导,鼓励他们敢于争论,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同时也

11、要注意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其创造力。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刻,也正是他们在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这正是组织教学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挖掘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从而也带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参与,在“do while命令”使用的探索过程中,如验证体会循环的执行过程时,一学生提出只要验证“1+2+3+20”之和,又如求12345时,一学生说它的sum初值不能为“0”,只能为“1”时,全班学生都给了他热烈的掌声。我想他这种的见解总是在经过认真分析思考后得出来的。4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数据库应用VFP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为了让学生学习有兴趣,在举例时应举与学生有关的、学生经常用到的

12、内容,比如建立数据库,可以以学籍管理中的学籍表、成绩表为例,这些表学生经常都在填写使用,学生以自己的同学作为记录去创建表、使用表,这样一是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在建表的过程中自动完成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录入编辑工作,这样在讲数据处理时学生就不会难理解了。一个数据库包含的数据表应至少是3张以上,这是为后面的建立表之间联系和多工作区做准备,学籍管理中可以再添加一个图书借阅表。在VFP中使用的文件类型比较多,比如学籍管理库,一旦建立就会同时自动生成同名的3个文件:学籍管理.DBC、学籍管理.DCT、学籍管理.DXT,在应用中只要3个文件少了一个,就会影响数据库使用的质量。对其他文件也是一样的,

13、在操作中,学生们经常会丢失一些文件的备注文件致使原文件无法使用。所以一定要求学生及时对原数据文件做好备份。对学生自己的相关信息进行操作,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局面,学习氛围非常好。讲授的例子始终围绕“学籍管理”这个具体实例来讲解,前后具有连贯性,便于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课机”结合式教学法,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大屏幕液晶投影仪或网络教室讲解知识,然后学生在下面操作学习,学生很容易跟着教师的步骤进行学习,掌握教师教给的内容,而且印象也较为深刻。如上述的示例部分。“任务驱动”教学法可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尽快地活动起来,并通过自己的自学和同学的帮助来解决问题

14、,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如上述互动中的任务一、任务二等。5实践探索,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真理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在程序设计的教学中,通过边讲、边练,先从理论上分析讨论,找准理论依据,后通过上机操作验证其正确性,最后再讨论分析、交流程序设计的最佳方法,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总之在程序设计中,鼓励积极思维、分层要求、反复操作验证、达到程序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符合现代认知建构主义思想,是释放学生自信心和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三、需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在程序设计教学时提倡“精讲多练、小组互动、分层实施、机试为主”的教学模式,保障了学生在不同的层面得到发展,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理论与技能的双丰收。但在对那些基础较差、不爱动脑、动手的学生帮扶上,在分层互动、层次把握上,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对教材的分析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能真正把握住哪些是全班学生掌握的,哪些是部分(即提高)学生掌握的,达到所有的学生在各自的水平上能“吃饱”。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