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教学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7198093 上传时间:2020-1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电池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原电池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原电池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原电池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原电池教学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电池教学设计方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原电池一、概述这是新课程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第一课时当今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知道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教材通过“科学探究”进一步挖掘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接着教材介绍根据此原电池原理可以制成的各种在现代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原电池。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

2、池的概念(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3)通过原理的分析掌握原电池的电极判断方法(4)通过实际装置的判断掌握原电池的形成条件(5)通过对自发反应的分析掌握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及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归纳、呈现,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实验现象的描述能力和使用化学用语的技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整理、分析、推理、归纳,从中培养实验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2)通过对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初步形成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3)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

3、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妙,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2)(2)通过原电池的探究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3)了解原电池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高一学生正是15、16岁的年龄,求知欲很旺盛同时有较高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化学

4、反应中的能量可转化成其他形式3、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知道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4、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也是化学与能源相联系的很关键的内容,这些知识不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而且还能为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内涵,所以我的思路是这样的,从一个水果电池引入电池的内容,这样能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可以达到教学创设情境的需要。在上课过程中,设计的实验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同伴间

5、的合作能力等。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学习环境选择:化学实验室2学习资源类型:课件、实验工具、视频实验3学习情境设计:(1) 真实情境:先是教师做一个水果电池,同学们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即产生了电流,因而感到好奇,从而激起了同学们学习这节内容的兴趣和热情,以及亲手实验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问题情境:水果电池产生电流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提高火力发电厂的能源利用率?一系列的问题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能时刻吸引同学们的眼球而不至于走神,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教师制作“番茄

6、电池”(取一个熟透的番茄,在番茄里平行地插入铜片和锌片,用导线将铜片与锌片及电流表相连,可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学生好奇,有同学主动上来感受水果电池产生的电流,并有一种想自己想来设计电池的想法,。设计意图: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带着高涨的学习情绪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二)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 学生:自己动手做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装置,并观察所看到的现象。 实验步骤: (1)、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2)、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3)、铜片、锌片一同插入稀硫酸中。 (4)、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 (5)、在实验(4)的导线中接入

7、电流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明确分工,做好实验记录,并对实验现象成因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学生实验;2、汇总实验结果,总结原电池的概念、实验完毕后,教师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发言。3、探究工作原理和电极的确定学生实验中产生了很多的疑问。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铜与锌连到一起就会在铜和锌上同时看到气泡;有的学生问到为什么单独锌在稀硫酸中反应要比与铜连在一起反应慢;还有的同学提问题:电流从哪来,又到哪去?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电流产生的原因。4、根据电流的产生判断电极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己的疑问,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自己得出来的要比教师讲出来的好得多。(三)、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教师PPT展示几套装置由

8、学生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设计意图:探索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四)探究原电池的总反应及电极反应教师PPT展示几套装置由学生书写总反应及电极反应设计意图:探索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1、测试形式与工具:(1)课堂提问 (2)自己动手实验并总结2测试内容(1)原电池的电极怎样判断(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正负两极的电极反应式是怎样的?八、帮助和总结根据自己的实际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原电池,同时请同学们再次查找相关资源,了解我国的能源分布和利用情况设计意图:使知识进一步升华,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能加深对能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