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说课稿.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7199232 上传时间:2020-1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苯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苯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苯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苯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苯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苯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必修II第3章第2节的第2部分煤的干馏、苯。首先,我先说一下我对这部分教材的理解教材分析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它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

2、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深入学习的欲望。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学情分析 学生求知欲和自主探究意识正逐步增强,他们对常规的学习方法有初步的了解,但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尚待提高,所以,教师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结合化学学科的教学课堂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引导,让学生更科学地运用学习方法,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更有效地自我监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苯的物理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结构,掌握苯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分析事实、对比归纳、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结构性质用途

3、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苯的凯库勒式的发现过程,体会“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得)”的含义,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品质。重难点分析苯的特殊价键及由此引发的苯的特殊化性兼有单键和双键的性质但又均不典型。教法分析 以对比和活动探究为主,进行分组实验,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极积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学法分析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设计思路一、内容编排:1、煤的干馏和合理开发,不属于重点内容,作为了解和引课用,所以设计成学案的方式,上学生自己预

4、习巩固即可;从干馏产物的认识发现史引出苯并从学生身边生活着手家庭装修、涂改液等学生熟悉的和关心的问题,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探究兴趣;同时也满足了本节课内容的完整性和街接性。2、苯的三个主体内容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的编排略作调整,既然前边的引课是从应用着手,就直接引上物理性质;另外,“结构决定性质”一直是化学学习尤其是有机化学学习的主体思想,所以把苯分子结构及苯的价键特点放在第二位,在探究结构的同时也直接引出了化学性质。3、对于化学性质,按照探究结构的次序,改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的顺序,二、分部说明:(一)苯的物理性质:思路一:改变以往由老师演示学生总结的方式,可变为学生分组实验

5、,先由学生自己总结研究液体物理性质包括的方面,再动手设计并实施实验(1)色、态、味、挥发性和毒性方面学生可直接联系生活实际并结合直接观察,实验结论可由学生自行整理在笔记本上,再进行成果展示;(2)对于苯的溶解性及密度,在此以学案的方式,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总结。在此设计了了两个小思考题目:第一题目整合了学生了解的三种常见有机溶剂的溶解性,为以后的萃取做准备,同时也锻炼学生利用物理性质解决一些问题; 第二个小问题作为课堂引申题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二)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1、分子式教材分析:基于新课改必修II对有机化学的要求降低,前面只学习了甲烷、烷烃和乙烯,未像以前那样对于

6、不饱和度、双键、叁键等对组成的影响做任何的补充,所以在此不能象以往一样让学生从分子式预测并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构,这里可以用PPT将苯分子结构的发现故事讲一讲,也起到激发和激励学生的作用。结构简式和分子式直接从课本上获取即可,在此设计一道计算题。(三)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衔接:学生从课本上得到的是凯库勒式,可由此引发学生的探究,在此可设计成几个小思考题:1、由凯库勒式,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得出怎样的认识?2、为证明自己的认识,选择对哪种价键的检验?3、可选择哪些试剂来证实自己的猜测?若预测正确应有怎样的现象?设计方案优化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成果展示建议:以上可采用学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

7、问题的方法,并得出结论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现象;并进行分组实验。最后,结合实验结论,学生分析教材,得出苯分子的价键特点强调重点字句。(四)苯的化学性质:由此得出由于苯的结构的特殊性,决定其化学性质的特殊性:既不同于烷烃又不同于乙烯但却兼有二者性质即:即可能发生取代反应又可以发生加成反应。1、苯与硝酸的反应,可以直接发挥教材的功能,让学生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观察分析得出其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并从断成键的分析中既认识了苯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又复习、巩固了有关取代反应的概念。“迁移应用”既是对苯环与硝酸取代机理的巩固和拓展,又是提高学生利用信息书写方程式的能力,应充分利用。2、由于在此将苯分别与乙烷和乙烯

8、进行比较,所以我认为可以补充一下苯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并可以从反应条件上进行对比。3、加成反应: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刚作过实验,溴水也不是新知识,所以这里让学生直接总结回忆现象和比较,小组重温实验现象,再从本节重点得出结论。为了回扣上边对性质的预测,这里我还是补充了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并提出问题,旨在更好的理解这是个加成反应。4、苯的氧化反应:同样,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直接总结现象和结论;燃烧比较简单,做完思考题后演示一下即可,但这实验应由老师操作。(五)课堂小结:从两个方面着手(1)思维过程最后一个箭头表示“回扣”结构,整堂课属于“前呼后应”的形式。(2)知识主线有时间的话,可用这个小题整合一下。最后是

9、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教学过程与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课: 1、直接烧煤的利弊及整改措施。 2、目前使用较广泛并具有实用价值的煤加工方法是什么?3、展示多媒体课件关于煤的干馏主要产物和用途部分4、介绍法拉弟结对苯的发现史及目前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引发关注(一)苯的物理性质:1、结合苯的使用总结一些2、还研究哪些方面?如何设计实验?3、思考题:(二)苯的分子结构:问题引领取一定物质的量的某烃在O2中完全燃烧,控制温度在120,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沉淀60g,若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浓硫酸质量增加5.4g,则该烃的碳氢个数比为_,若该烃

10、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该烃的分子式为_?提出探究从课本中的凯库勒式,对苯的碳碳键是怎么认识的?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小结苯分子的价键特征(三)苯的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2、加成反应:(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2)溴水(3)教师补充与H2加成3、氧化反应:(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2)燃烧归纳总结结构的特殊性决定性质的特殊性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利用学案进行分组实验,总结出苯的水溶性和密度;思考提出的两个思考问题据题目求出分子式和实验式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得出结论;成果展示。预测苯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阅读课本,分析断成键找出反应类型;“迁移应用”利用信息及所学知识写出方程

11、式1、总结前边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现象与结论2、自主探究与上边溴的四氯碳溶液比较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结论?3、小组实施验证实验。4、分析理解加成原理和定量关系。 总结现象结论1、据分子组成比较与乙烯现象的不同2、小组实验3、书写方程式(配平技巧)合作研讨1、哪些事实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典型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2、哪些方面体现苯兼有烷烃和乙烯的性质但又均不典型?在复习提问中加强环保教育,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探索的精神。了解煤的干馏和合理开发;对干馏产物的认识发现史引出苯并从学生身边生活着手家庭装修、涂改液等学生熟悉的和关心的问题,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探究兴趣;不是单纯的说教,前挂后联,引出分子组成。培养学生解读信息信、挖掘信息、种用信息的能力。回忆旧知识,再重拾记忆。充分体会“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