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数论问题的常用方法(教师版).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7202674 上传时间:2020-11-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数论问题的常用方法(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0数论问题的常用方法(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0数论问题的常用方法(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0数论问题的常用方法(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0数论问题的常用方法(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数论问题的常用方法(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数论问题的常用方法(教师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论问题的常用方法数论是研究数的性质的一门科学,它与中学数学教育有密切的联系。数论问题解法灵活,题型丰富,它是中学数学竞赛试题的源泉之一。下面介绍数论试题的常用方法.1.基本原理为了使用方便,我们将数论中的一些概念和结论摘录如下:我们用表示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用,表示,的最小公倍数。对于实数,用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用=-表示的小数部分。对于整数,若,则称关于模同余,记为。对于正整数,用表示1,2,中与互质的整数的个数,并称为欧拉函数。对于正整数,若整数中任何两个数对模均不同余,则称为模的一个完全剩余系;若整数中每一个数都与互质,且其中任何两个数关于模不同余,则称为模的简化剩余系。定理1 设

2、的最大公约数为,则存在整数,使得 .定理2 (1)若,2,则 ;(2)若,则;(3)若,且,则;(4)若(),M=,则().定理3 (1);(2);(3)设为素数,则在质因数分解中,的指数为.定理4 (1)若是模的完全剩余系,则也是模的完全剩余系;(2)若是模的简化剩余系,则是模的简化剩余系.定理5(1)若,则.(2) 若的标准分解式为,其中为正整数,为互不相同的素数,则 .对于以上结论的证明,有兴趣的读者可查阅初等数论教材.2 方法解读对于数论试题,除直接运用数论的基本原理外,常用的基本方法还有因式(因数)分解法,配对法,分组法,估值法,同余方法,构造法,调整法,数学归纳法与反证法.下面分别

3、予以说明2.1基本原理的应用例1 设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为1,并且 (1)证明:是一个完全平方数.证 设,其中.由于,故有.由(1)得 (2)由(2)知,又, .同理可证,从而有,设,为正整数,代入(2)得 (3)由(3)知,又,. . .故是一个完全平方数.例2 设为大于1的奇数,为给定的个整数.对于的任一排列,记,试证存在的两个不同的排列B、C,使得.证 假设对于任意两个不同的排列B、C,均有不整除.令X为的所有排列构成的集合,则为模的一个完全剩余系,从而有 (1) 又= (2)而为大于1的奇数,所以由(1),(2)得 .又,所以,矛盾.这个矛盾表明必存在B、C,BC,使得.2.2 因式(

4、数)分解数论中许多问题直接与因式(数)分解相关联,如合数问题,整除问题等常常是要证明某种分解式的存在.数的标准分解式本身就是一种特定形式的因数分解.在不定方程的求解与一些代数式的求值中,因式(数)分解能帮助我们确定某些变量的取值范围,寻找到解题的方法.例2 求三个素数,使得它们的积为和的5倍.解 采用分析中的记号,易知,中必有一个为5,不妨设,则有 ,从而有.因为与均为正整数,不妨设,则有 或 ,从而知,.故所求的三个素数为2,5,7.2.3配对 例4 设为正奇数,证明:整除. 分析 因为.故需证,注意到当为奇数时,可因式分解,因此可将中的个数两两配对. 证 =,而当为奇数时,从而知 (1)

5、又=, (2)由(1)(2)知,故结论成立.2.4 分组例5 (1990年高中联赛试题)设,且具有下列性质:(1) 对任何,;(2) .试证:中的奇数的个数是4的倍数,且中所有数的平方和是一定数.证 对于,令,.,则中恰含中的一个元素.设中有个奇数,有个偶数,这里=.由题设知,10080=+ =2+ =. (1)由于为偶数,所以,又,所以,即是4的倍数. =+=+=+ (2)将(1)代入(2)得 =1349380.2.5估值例6 令表示前个质数之和,即,,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区间中包含有一个完全平方数.分析 设质数从小到大依次为,要结论成立,只要存在正整数,使得 ,只要 ,只要 ,只要 ,只

6、要 只要 (1) 证 直接验证易知,中都含有1个完全平方数.当时,我们证明(1)式成立.为此,令 ,则=.因为当时,为奇数,所以, =,故当时,数列为递增数列.由于 =32所以当时,.故当时(1)式成立.例7 求出不定方程 (1)的全部正整数解.解 当时,易得;当时,(1)式左边为偶数,故右边也是偶数,所以为奇数.当时,由,得.当时,由 ,得.当且为奇数时,故,即,因此,所以.另一方面,由二项式定理知=A(+.其中A为整数,所以,故,因此,从而有 .这说明当时,方程(1)无解,故方程(1)的解为,2.6同余 例8 证明能被1984整除. 证 993=,.例9 用数码1,2,3,4,5,6,7

7、排成7位数,每个数码恰用一次,证明:这些7位数中没有一个是另一个的倍数.证 若有两个7位数,使得 (1)由于,均是由1,2,.,7所排成,故由(1)得 ,即,这与矛盾,故结论成立.2.7构造 例10 若一个正整数的标准分解中,每个素约数的幂次都大于1,则称它为幂数,证明:存在无穷多个互不相同的正整数,它们及它们中任意多个不同数的和都不是幂数.证 将全体素数从小到大依次记为,.令,当时, ,下证 ,满足要求.事实上,但,所以不是幂数.又对于, =,其中A为正整数.因为,所以在的标准分解中的幂次为1,因而不是幂数.例11 设中质数的个数为,为正整数且,求证必有个连续正整数,其中恰有个质数.证 令,

8、并令为中质数的个数,则易知,. 对于,显然有 ,所以对于,必存在一个,使得 ,从而中的个连续整数满足要求.2.9 数学归纳法 例12 设是正整数,求证:. 证 令.因为,所以,假设,那么对于,因为 ,所以要证,只需证,即只需证明.为此,令.显然有,假设,由于 ,由归纳法原理知对一切,有,从而有,再由归纳法原理知,对于正整数,有.2.10反证法 例13 试证方程 (1)无正整数解.分析 若()为(1)的一组解,则为偶数,令,则有 ,从而知为偶数,再令,代入上式得 ,从而知为偶数,再令,代入上式得 ,因此也是方程(1)的解.这样由方程(1)的一组正整数解必可得到另一组正整数解,且.因此,若开始取得的正整数解使得达到最小,则这种下降不可能进行.证 反证法. 若方程(1)存在正整数解,设是使得达到最小的正整数解,那么依分析的过程知必可得到方程(1)的一组正整数解,且,这与达到最小相矛盾,这个矛盾表明方程(1)无正整数解.注:本题中分析的方法称为无穷递降法习 题1 设,为整数,证明是整数.2设,为整数,证明: .3.设是大于3的奇数,证明可将集合的元素分成两组,每组个元素,使得两组数的和模同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