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司城土司文化校园传承.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7215753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老司城土司文化校园传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老司城土司文化校园传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老司城土司文化校园传承.doc(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论老司城土司文化校园传承 一、老司城土司文化现状土家族民族服饰制作工艺、银饰制作工艺、纺织工艺、印染工艺、木雕工艺基本失传。熟知并会表演巴山舞、哭嫁歌等民族歌舞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土家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如赶毛九、娘娘会、女儿会、向王节等传统节日只有一些年长老人在过,年轻人基本不过这些节日。土家族的一些民间戏剧和一些比较复杂的仪式,由于对传承人素质要求高、时间长,效益低,后学者很少。对待土家族的巴山舞、哭嫁歌、竹枝词等传统文化的存在价值大家都充分肯定。但传统的摆手舞、跳丧舞被改造成广场舞,产生了变异。土家族婚嫁中以歌择友、姑娘用哭嫁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对姐妹同床之情的怀念,对丈夫缠

2、绵爱情的向往和寄托的形式,随着现代文化的浸染,加之人口外流,导致这种文化无人继承,几近中断。民众普遍认为政府在土家族文化保护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传承人的补贴奖励政策少,宣传方式少及力度小,资金投入不足。民间组织如文化协会、文化研究所和民间博物馆等,在土家族文化保护中的作用仍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文化事业投资主体单一,土家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还急需更多的主体参与进来。 二、反思建议 针对老司城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而言,建议抢救和保护工作通过以下方式: 1.学术保护。运用多种手段,开展学术研究。目前研究的方法太过单一,难以体现土家族文化的生活气息和根本特征。专业人员应

3、该拓展思路,丰富手段和方法,研究成果除了文字,还可以是图片、音像等多媒体的载体,以便加深、扩大土家族文化的影响力。此外有关院校、学术、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可凝聚力量,或是承担项目,或是建言献策,或是建立民间文艺之乡、民间文化保护基地、研究中心等等,提供支持。2.教育保护。学校教育中,加大土家族民族文字推广工作的力度,保证土家文化的传承有载体。建立健全工作机构,解决土家文化进校园、师资队伍缺乏的问题,学校教育应编制教材,开设民族文化相关课程,保证传承工作落到实处。社会教育中,恢复土家民间文化空间,复生庙会、展览会等民间文化活动。家庭教育中,口传心授,利用收藏文物等传承文化。 老司城即是物质文化遗产,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是静止的文物,又是活着的文化;即是独立的考古遗址,又是复合的遗产体系。它是研究中国土司制度的考古标本,是中国古代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典范。做好老司城的校园文化传承对老司城文化的传播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