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_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ppt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7225307 上传时间:2020-11-07 格式:PPT 页数:142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工程_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化学反应工程_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化学反应工程_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化学反应工程_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化学反应工程_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工程_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工程_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ppt(1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第四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 2 对于气固相催化反应,由于反应在异相 进行,存在本征动力学和宏观动力学之 分,其区别在于有无传递过程的影响。 本章主要讨论催化剂、催化反应机理和 本征的反应速率。 3 气固相催化过程 气固相:反应物和产物均为气相,催化剂 为固相。 催化剂参与反应,但在反应过程中不消 耗。 催化剂的加入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催化剂的加入,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催 化剂以同样的比例同时改变正逆反应的速 率。 4 催化剂可以在复杂的反应系统,有选择 地加速某些反应。 同样的反应物 在不同催化剂 的作用下可以 生成不同的产 品。 如果希望催化剂充分发挥作用,应当尽 可能增加反应物与

2、催化剂的接触。 5 非均相催化反应速率表达 对于均相反应,已经定义: 由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发生在催化剂表面, 而且催化剂的量对于反应的速率起着关键 的作用,因此,反应速率不再由反应体积 来定义,而改由催化剂体积来定义。 6 1、以催化剂体积定义反应速率 2、以催化剂质量定义反应速率 3、以催化剂内表面积定义反应速率 7 固体催化剂的特殊结构,造成化学反应 主要在催化剂的内表面进行。 催化剂的表面积绝大多数是内表面积。 8 气固相催化反应的7个步骤、3个过程: 1反应物由气流主体扩散到催化剂外表面 ; 2反应物由催化剂外表面扩散到内表面; 3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上吸附; 4吸附在活性中心的反

3、应物进行化学反应 ; 5产物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上脱附; 6产物由催化剂内表面扩散到外表面; 7产物由催化剂外表面扩散到气流主体。 9 1,7为外扩散过程 2,6为内扩散过程 3,4,5为化学动力学过程 针对不同具体情况,三个过程进行的速 率各不相同,其中进行最慢的称为控制 步骤,控制步骤进行的速率决定了整个 宏观反应的速率。 本章讨论化学动力学过程。 10 固体催化剂 固体催化剂由三部分组成,活性组分、 助剂和载体。 三者不能截然分开。 通常对活性组分的要求: 具有尽可能高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抗 毒性。 通常对载体的要求: 高强度,高比表面。 11 活性组分 以金属为主,根据不同的用途,有金

4、属 氧化物及硫化物等等。 一个成功的催化剂往往是主催化剂和助 催化剂及载体的完美结合。 活性组分的选择,根据目前的知识水平 只能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尚不能预先选 择。 12 载体 以多孔物质为主,如硅藻土、三氧化二 铝等。 根据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孔径和比表 面。 强度高,是对所以载体的要求。 助催化剂 加入的量小,增加催化活性,增加选择 性,延长催化剂寿命 13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体积分 布 14 15 孔径分布(孔体积分布) 催化剂是多孔物质,其孔的大小当然是 不规则的。不同的催化剂孔大小的分布 不同。 只有孔径大于反应物分子的孔才有催化 意义。 测定方法:压汞法和氮吸附法 典型的

5、孔径分布曲线 16 孔径分布 分率 孔径 17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 本征:完全没有扩散影响的,单纯的反 应物及产物在催化剂表面吸附脱附反应 过程。其动力学表达为本征动力学。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吸附剂与被吸附物靠范德华 力结合 化学吸附吸附剂与被吸附物之间可视 为发生化学反应 18 19 化学吸附与脱附 化学吸附速率的表达 活性中心:固体催化剂表面能够与气相分 子发生反应的原子。以符号表示。 吸附式可以表示为如下型式: A+ A A反应物, 活性中心, A 吸附了 反应物的活性中心 20 21 既然吸附过程可以视为化学反应(基元 反应),吸附速率式就可以写成: 22 达到平衡时,

6、吸附与脱附速率相等 难于测量,不便应用。可利用吸附模型 求得。 23 Langmuir 吸附模型 基本假定: 1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分布是均匀的; 2吸、脱附活化能与表面覆盖率无关; 3每个活性中心只能吸附一个分子; 4吸附的分子之间互不影响。 称为理想吸附模型。 24 基于以上假定,对 25 26 27 28 焦姆金()吸附模型 与Langmuir吸附模型不同, 模型 认为吸附及脱附活化能与表面覆盖率呈线 性关系。即: 29 30 31 32 弗鲁德里希(Freundlich)吸附模型 比焦姆金吸附模型更进一步, Freundlich模 型认为吸附及脱附活化能与表面覆盖率并 非呈线性关系,而

7、是对数关系。即: 33 34 35 36 表面化学反应 目的:定义被吸附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 的反应物之间的反应速率。 将被催化剂活性中心吸附的反应物之间 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被认为是基元反应 ,其速率表达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37 38 反应本征动力学 基于理想吸附假定,得到双曲型( Hougen-Watson)型方程。 基本假定: 1 在吸附、反应、脱附三个过程中必有一个最 慢,这个最慢的步骤被称为控制步骤,代表了 本征反应速率; 2 除控制步骤外的其它步骤均处于平衡状态; 3 吸附和脱附都可以用Langmuir吸附模型描 述。 39 对于一个反应过程 40 吸附过程为控制步骤 41 42 43

8、 表面化学反应为控制步骤 44 45 46 方法: 1 将吸附、反应、脱附各步骤写清楚; 2 依质量作用定律写出反应、吸附、解吸速率 式; 3 令所有非控制步骤达到平衡,设平衡常数; 4 从平衡的各式中解出,代入到非平衡式中 ; 5 最后的结果中,只出现非平衡式(控制步骤 )的速率常数、各平衡式的平衡常数及各组份 的分压。各常数可以合并。 47 用途: 建立动力学方程的骨架,确立动力学方 程的基本型式,为在实验上得到动力学 参数做准备。 方程中的各K为待定参数。通过实验筛选 合适的模型(模型识别),模型识别后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确定模型参数(参数 估值)得到满意的动力学模型。 48 由理想吸附假

9、定得到的动力学模型骨架 称为Hougen-Watson型。 如果存在两种活性中心,分别仅吸附A和 B,此时对反应 49 利用与前面完全相同的技巧,可以推导 出各种不同控制步骤时的动力学表达。 如当化学反应为控制步骤时: 50 由动力学方程的型式判断反应历程: 动力学方程的基本型式: 以前一方程为例: 1推动力项的后项是逆反应的结果 2KIpI项表示I分子在吸附(脱附)中达到 平衡,即不是控制步骤。 51 3吸附项的指数是参与控制步骤的活性中 心数。 4如果出现根号项,意味着存在解离吸 附。 5如果吸附项中存在两个大项相乘,则有 两种不同活性中心。 6若分母没有出现某组分的吸附项,而且 出现了其

10、它组分分压相乘的项,则可能 是该组分的吸附或脱附控制。 可以用来定性检验推导过程的正误。 52 幂函数型本征动力学方程 在理想吸附推导基础上,将吸附和脱附 过程用焦姆金或弗鲁德里希模型表示, 可以得到幂函数型本征动力学方程。其 型式为: 53 本征动力学方程的实验测定 确定本征动力学重要的是消除内外扩散 的影响。 内扩散影响的消除:将催化剂破碎,当 用不同粒度的催化剂颗粒测定的动力学 数据一致时,认为消除了内扩散的影 响。 外扩散影响的消除:改变通过催化剂床 层气体的线速度,减小气膜阻力。当气 体线速度对反应动力学不产生影响时, 认为消除了外扩散的影响。 54 在消除了内外扩散的影响后,通过实

11、验 室反应器测定动力学数据,利用实验数 据进行模型识别和参数估值得到动力学 方程。 利用统计学原理进行检验。 目前测定动力学数据的有效工具为无梯 度反应器。 所谓无梯度,意为既没有温度梯度,又 没有浓度梯度。 利用循环反应器的原理设计。 55 第五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 56 与本征动力学的区别:在本征动力学的 基础上叠加了内外扩散的影响。 催化剂主要由多孔物质构成,本章讨论 : 气体在固体颗粒孔内的扩散规律; 固体催化剂颗粒内的温度浓度分布; 宏观反应速率关联式 57 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希望得到和能够知道的是气流主体 处的温度和反应物浓度,但实际发生化 学反应的位置,其温度浓度与气流

12、主体 不同,而化学反应的速率,恰恰取决于 难于测量的实际发生化学反应的位置的 温度浓度。 流体在流经固体表面时,在靠近表面的 地方存在滞流层。正是这一滞流层,造 成气流主体与催化剂表面温度浓度的不 同。(外扩散问题) 58 催化剂主要由多孔物质组成; 催化剂的外表面积与内表面积相比微不 足道; 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催化剂内表面; 由于扩散的影响,催化剂内表面与外表 面温度浓度可能会有较大差别。 如何通过已知量估算催化剂内部的温度 浓度分布(内扩散问题) 59 不同控制步骤示意 气流主体 滞流内层 cA cAg cAs 平衡浓度 4 3 2 1 1 外扩散控制 3内扩散控制 2内外扩散同时控制 4

13、动力学控制 60 催化剂颗粒内气体扩散 气体在催化剂内的扩散属孔内扩散,根据 孔的大小分为两类,孔径较大时,为 一般意义上的扩散;孔径较小时,属克努 森(Knudson)扩散。 扩散的表达:费克(Fick)扩散定律 61 分子扩散 当微孔孔径远大于分子平均自由程时, 扩散过程与孔径无关,属分子扩散。 判据: 62 二元组分的分子扩散系数 A组分在B中的扩散系数按下式计算: 63 原子及分子的扩散体积 64 混合物中组分的扩散系数 组分A在混合物M中的扩散 65 克努森扩散 66 平均孔径近似计算 67 综合扩散 微孔孔径在一定范围之内,两种扩散同 时起作用。 当10-2 /do10时 68 有

14、效扩散 在前面孔扩散的基础上进行两点修正: 1、以孔的真实长度代替直孔长度 xL=l 2、计算基准变成催化剂外表面积 69 70 例5-1 镍催化剂在200时进行苯加氢反 应,若催化剂微孔的平均孔径d0=510- 9m,孔隙率P=0.43,曲折因子=4,求 系统总压为101.33kPa及3039.3kPa时,氢 在催化剂内的有效扩散系数De。 解:为方便起见以A表示氢,B表示苯。 由前面表格可得: MA=2 VA=7.07 cm3mol-1 MB=78 VB=90.68 cm3mol-1 71 氢在苯中的分子扩散系数为: 当p=101.33 kPa时DAB=0.7712 cm2s-1 p=30

15、39.3 kPa时DAB=0.02571 cm2s-1 72 氢在催化剂孔内的克努森扩散系数为: 在101.33kPa时,分子扩散的影响可以忽 略,微孔内属克努森扩散控制: 73 当p=3039.3kPa时,两者影响均不可忽略 ,综合扩散系数为: 有效扩散系数为: 74 气固相催化反应 等温宏观动力学 考虑到内扩散问题的影响,定义催化剂有 效因子 注意是在外表面温度、浓度下的反应量, 而不是在外表面的反应量。 对照: 75 球型催化剂上 等温宏观动力学 推导: 对置于连续气流中的球型催化剂粒子,取 一微元对反应物A进行物料衡算 dr R r 并令 z=r/R 76 77 78 79 80 81

16、 82 对于非一级反应 83 84 对于非一级反应,结果汇总 (等温、球型非一级反应近似解): 可以把一级反应看成是非一级反应的一 个特例,但此时的解为精确解。 85 Thiele模数的物理意义 86 87 例5-3 相对分子质量为120的某组分,在 360的催化剂上进行反应。该组分在催 化剂外表面处的浓度为1.010-5molcm-3 实测出反应速率为1.2010-5molcm-3s-1。 已知催化剂是直径为0.2cm的球体,孔隙 率P=0.5,曲折因子=3,孔径d0=310- 9m,试估算催化剂的效率因子。 88 解:由于孔径很小,可以设想扩散过程 属克努森扩散 计算有效扩散系数De 89

17、 求(-RA)与S的关系。 本题没有提供本征动力学方程,设本征 动力学方程为: (-rA)=kf(cA) 由于 当cA=0时,f(cA)=0 90 将上关系代入S中,则: 91 整理得: 从效率因子与S的关系可知: 用试差法可求得: 92 其它形状催化剂的等温宏观动力 学方程 1、圆柱形催化剂的有效因子 由于圆柱形催化剂颗粒形状复杂,用无限 长圆柱体近似。 无限长圆柱体:忽略两个端面的扩散影响 ,仅考虑周边的扩散。 与球形颗粒相似,在催化剂颗粒中取一微 元作物料衡算,只是将球坐标换成柱坐标 : 93 dr R r 94 95 96 2、圆形薄片催化剂的宏观动力学 薄片与圆柱正好相反,仅考虑两端

18、 的扩散,忽略周边的扩散。 L R l dl 0 r 97 L R l dl 0 r 98 99 注意对数坐标 因差别不大,可以用球形结果近似任 意形状。 100 但,不同反应级数差别比较大 101 表观反应级数 内扩散阻力很大时, 102 对一级反应:反应级数不变 对二级反应:为1.5级 对0.5级反应:为0.75级 结论:在内扩散影响严重的情况下,表 观反应级数都向一级靠拢。 原因:扩散过程为线性关系,相当与一 级反应。 103 表观活化能 104 非等温过程的宏观动力学 大多数反应伴随有热效 应。因此,对于实际存 在的过程,非等温过程 多于等温过程。 首先考虑球形催化剂颗 粒内的温度分布

19、 在半径为R的球催化剂 中取半径为r的球芯作 热量衡算。 R r 105 106 107 108 109 非等温条件下的宏观动力学 对于球形催化 剂在非等温条 件下的宏观动 力学,可由以 下方程联解: 几乎没有可能 解析解,通常 采用数值解。 110 说明: 有多图,一个 一张图。 图中: 111 内扩散与复合反应选择性 分三种情况讨论 1、两个独立并行的反应 112 113 2、平行反应 例 114 115 3、连串反应 116 也就是说,对连串反应,内扩散导致选择性下 降。 对内扩散阻力大(0.2),且有效扩散系数相 等的情况下,可以推导得: 推导过程见:Charles G. Hill:

20、An Introduction to Chemical Engineering Kinetics & Reactor Design ISBN 0-471-39609-5 117 流体与催化剂表面的传质传热 前面讨论的内容,基于催化剂表面的温 度、浓度。但催化剂表面的温度浓度难于 测量。 本节讨论催化剂表面的温度浓度与气流主 体的温度浓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可测量的 量建立动力学关系。 属外扩散过程 118 传质 由于催化剂表面存在滞流边界层,气流 主体浓度与催化剂颗粒表面浓度存在差 异。在滞流层内有浓度差,必然存在扩 散。 119 气相传质系数kg 整个传质方程的核心,总包了各种条件 对传质的影响

21、。 由实验关联式计算。关联式之一: 120 121 比表面当量直径:单颗催化剂的外表面 积折合成直径为dS的球形颗粒应有的外表 面积。 注意Re的不同定义。 传质对反应的影响 122 Da为反应速率与扩散速率的比值,反映 了体系中外扩散的影响程度。数值越大 ,或反应速率越快,外扩散的影响就越 大。 对一级反应 123 124 特殊情况: 反应速率常数k比传质系数kg大得多,则 颗粒外表面处A的浓度为零,属外扩散控 制。 反应速率常数k比传质系数kg小得多,则 颗粒外表面处A的浓度与气相主体浓度相 等,属内扩散或动力学控制,外扩散可 不予考虑。 125 例5-6 在实验室中,苯加氢反应器在 10

22、13.3kPa下操作,气体质量速度G=3000 kg.m- 2h-1,催化剂为89mm圆柱体,颗粒密度 P=0.9g.cm-3,床层堆积密度B=0.6 g.cm-3,在 反应器某处气体温度为220,气体组成为10 苯,80氢,5环己烷和5甲烷(体积分 率),测得该处宏观反应速率(-RA)=0.015mol.h- 1g-1(cat) 。试估算该处催化剂的外表面浓度。 注:气体粘度=1.410-4 g.cm-1s-1,扩散系数 D=0.267cm2s-1。 126 解:计算催化剂的粒径dS。 127 计算床层中气体的雷诺数。 128 计算JD和kg值。 129 计算cAG和cAS。 130 传热

23、与传质相仿,层流边界层的存在,使进行 有热效应的反应时气流主体与催化剂颗粒 外表面存在温度差。因而,必然存在热量 传递。 牛顿冷却定律 131 132 给热系数的计算 133 外扩散过程对表面温度的影响 134 上式将流固相的温度差与浓度差联系起 来了。 进一步简化,前面有: 极为相似。JHJD相除 135 136 例5-7 试计算例5-6中催化剂的外表面处 温度。 已知反应热为(-H)=2.135105Jmol-1,气 体的定压比热容cP=49Jmol-1K-1。 解: 137 催化剂失活 催化剂使用一段时间后,活性将下降。 活性下降的原因分三类: 结构变化烧结、粉化、活性组分晶 粒长大等。

24、 物理失活结碳、粉尘、惰性组分吸 附等。 化学中毒原料中的有害物质与催化 剂活性组分发生反应,永久性结合。 138 失活动力学 均匀中毒模型 假设有毒物质的吸附比扩散慢得多,颗 粒内表面各处均匀缓慢失活。 139 140 壳层渐进中毒模型 认为中毒吸附速率较快,催化剂外层首 先中毒失活,逐渐向内推进。 推导过程见:陈甘棠化学反应工程 无论如何,中毒较反应要慢得多。 141 142 解决失活问题的方法 1、改进催化剂加强耐高温、抗毒性。 2、采用“ 中期活性”设计反应器反 应器设计时打出充分的余量。 3、严格控制操作条件控制原料气中毒 物的含量及反应温度等。 4、优化操作,弥补活性下降催化剂活 性下降后,采用例如升温等方法弥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