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端午节演讲稿范文:寄托情感希望的五月节.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723278 上传时间:2018-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讲稿】端午节演讲稿范文:寄托情感希望的五月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演讲稿】端午节演讲稿范文:寄托情感希望的五月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演讲稿】端午节演讲稿范文:寄托情感希望的五月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讲稿】端午节演讲稿范文:寄托情感希望的五月节.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端午节演讲稿范文:寄托情感希望的五月节1 特征码 YerwmAGFkYrMvdybMWjb 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 重午、午日、夏节。端午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公元前 278 年农历五月初五,流放汨罗江畔的爱国诗人屈原闻讯 楚都被攻陷后,悲愤交加,自沉汨罗江。沿岸百姓纷纷引舟抢救, 并向江水中抛撒食物防止鱼虾伤了屈原。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当 地群众都要举行相关活动,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从此,划龙舟、 包粽子成为端午习俗的主要内容,这一习俗也逐渐被人称为端午 节的来由。20XX 年 5 月 20 日,

2、端午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20XX 年 9 月 30 日,中国端午节入选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入选理由】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 有 2500 余年历史。由驱毒辟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 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 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 等。各种活动因地域差别而略有不同。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 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第 2 页 【诗词名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 能洗得直臣冤。 唐文秀端

3、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 留离骚在世间。 宋张耒和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 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苏轼浣溪沙 不论精英还是民众,不论医学手段还是信任手段,保护健康 是端午节发生的根本原因,端午习俗中的信仰方式,给人们提供 了巨大精神支持 中国夏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名重午节、重五节、五月 节等。 端午一词,源于古代的干支记日法。按照干支记日法,共计 5 个午日: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每个月包括两个午 日,端午的字面意思就是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不过,这个节日最 早直称五月五日,端午一词的最早文献记录

4、是晋朝周处的风土 记 。后来,干支记日法被数字记日法取代,节期就定在五月五日 了。 第 3 页 重午的意思是“午月午日” 。夏历建寅,即把初昏时刻北斗 星柄指向天空寅辰的月份定为岁首,即正月。正月为寅月,五月 就是午月。五月午日,就是午月午日,故名重午。重五,是因为重 复了两个五。后来端午节成为五月最大的节日,故名五月节。这 跟中秋节又名八月节是同一道理。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 。一个普通的日子为什么 被冠以恶名呢?按照百姓的生活经验,此时气温骤然升高,各种毒 虫如蝎子、蜈蚣、蛇、蚊子等蠢蠢欲动,对人类健康、尤其是儿 童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由现实危险上升到信仰层面,一些人相信 此时瘟神

5、会作恶。上升到哲学层面,阴阳哲学认为,五月正当夏 至,白天最长,阳气最盛。阴阳二气争斗激烈,宇宙丧失平衡,邪 气丛生,危害生命。 端午节被定为“恶月恶日”可以提醒大家关注健康,是合乎 科学道理的。阴阳哲学的解释不尽符合科学,后来就逐步淡化。 而瘟神信仰,是古人对瘟疫的终极解释。因此,所谓“恶月恶日” 的说法,主要还是基于人体健康受到威胁而来的。 为应对这个危险时刻,人们采取各种行动。 礼记月令 说,此时需要斋戒,禁止在南方用火,还要登高辟邪。 夏小正 说,五月要用兰草水沐浴。这些是知识分子的举动,百姓则采集 药物防病治病,把蝎子、蜈蚣、蛇、蛤蟆和壁虎定为“五毒”, 警告孩子躲避。 有些措施是信

6、仰性的,譬如手腕上缠五色线,门上挂艾草或 第 4 页 菖蒲。不论精英还是民众,不论医学手段还是信仰手段,都是要 保护健康。这是端午节发生的根本原因。这些不断重复的措施, 就成为端午习俗。 端午节的实质是辟邪的节日,主要目的是卫生保健。信仰本 质和科学无关,科学没有 理由也没有权力干涉信仰。端午习俗 中的信仰方式,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精神支持。 纪念屈原传说使粽子成为端午节最著名食物,龙舟竞渡是端 午最大的娱乐活动,其间鼓声震天动地,万人欢呼雀跃,情趣盎然 唐、宋时代,端午节是大节。清代甚至成为三大节之一,与 新年、中秋并列。所以,端午风俗异常丰富。它有两大特点值得 关注,一是辟邪性质,一是色彩斑斓

7、。 采集百药最能体现端午辟邪实质。人们认为此时阳气极盛, 药性也最强,鲜绿芳香的艾草和菖蒲是首选。把它们悬挂在门窗 之上,或者煮水沐浴,让人心旷神怡。艾草还用来熏烟防病。 端午节时值仲夏,有两种应时花卉,一个是鲜红的石榴花, 一个是花色多样的蜀葵花,据说都能辟邪。人们把它们和绿色的 艾草、剑形的菖蒲叶都看作端午节的瑞草,集中插在花瓶里。既 美观,又能符合节日特殊需要。有的女性用 第 5 页 用石榴花插在头发上,也很漂亮。 还有很多人工制品以补自然之不足。巧手的女性把五种颜 色的丝线合成一股,叫五色线,缠在孩子手腕,祈求孩子健康成长。 还制作形状各异、五彩缤纷的香囊,里面包着具有药性的香料, 挂

8、在家人身上,既卫生,又美丽。 端午节食物非常讲究,尤其注重色彩。水煮大蒜是颇具药效 的节日食品,现在农村依然常见。当然,普遍流行的还是粽子。 南方粽子多是肉馅, 北方粽子多是豆沙馅或红枣。加上纪念屈 原传说的烘托,粽子成为端午节最著名的食物。这些是白色食物。 其实,端午食物还有青团,就是用艾草汁液和面,包豆沙。这是绿 色食物。高邮人吃苋菜、咸鸭蛋等“十三红”,绍兴人吃黄鱼等 “五黄” 。端午食物如此强调色彩,是其他节日所没有的。 端午节娱乐活动也很多。大人采药的时候,孩子则采茎杆坚 韧的草,互相斗草。有些地区则打石头仗,成百上千的人分成两 队,互相投掷石头。乱石横飞,惊心动魄。战胜方据说当年能

9、获 丰收。因此,虽然高度危险,但人们乐此不疲。目前的龙舟竞渡 是端午最大的娱乐活动,其间鼓声震天动地,万人欢呼雀跃。加 上抓鸭子、潜水捞钱等游戏内容,情趣盎然。 端午节寄托着民族情感,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 端午节习俗活动,使端午节成为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 涵的传统节日,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绚烂迷人的瑰宝 现代人提起端午节可能首先想到屈原,这主要是历代知识分 第 6 页 子文化传播的结果。端午节起源于战国,在汉代基本定型。东汉 人应劭风俗通最早把纪念屈原当作端午竞渡的起源:“屈原 于是日(五月五日)死于汨罗,人伤其死,所以并将舟楫以拯之。 今之竞渡,是其遗迹。 ”东晋的

10、世说新语和南朝的续齐谐 记又把角条(粽子)看作是纪念屈原的祭品。端午节的屈原传 说是一种人们对节日习俗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向往,具有积极的意 义。 当然,纪念屈原并不是端午节的全部内容。因地域差异,各 地端午节的内容也略有不同,除祭祀屈原外,也有纪念伍子胥以 及吃粽子、龙舟竞渡等各种活动。最初的粽子外缠五色线,还加 上楝树叶,本意是辟邪,与防止水族偷吃没什么关系。江绍原 端午竞渡考认为竞渡本来是驱瘟、送灾的社区公共卫生活 动。屈原传说附会到端午习俗中,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崇敬,但 祭祀屈原并非端午节的全部内容。 宋人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记录当地端午划船比赛活动: “其实竞渡也,而以为禳灾。 ”明人杨嗣昌武陵竞渡略说: “竞渡事本招屈”,而民众“划船不独禳灾,且以卜岁,俗相 传花船赢了得时年” 。当然,知识分子、尤其是现代知识分子通 过各种方式把屈原传说注入到了民众思想之中, 这是目前屈原 传说流行的原因。 人们出于移风易俗目的和提升节日文化的爱国主义内涵改 造端午节,使端午习俗有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更为生动的习 第 7 页 俗活动,同时,各地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端午节习 俗活动,使端午节成为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 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成为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宝库中绚烂迷人的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致辞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