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科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针灸30穴位及中医技能;.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7243594 上传时间:2020-11-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全科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针灸30穴位及中医技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乡村全科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针灸30穴位及中医技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乡村全科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针灸30穴位及中医技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乡村全科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针灸30穴位及中医技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乡村全科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针灸30穴位及中医技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村全科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针灸30穴位及中医技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全科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针灸30穴位及中医技能;.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穴位定位主治操作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纺上1.5寸1肺系病证2头项部疾患(头、牙、项部、口眼)向上斜刺0.5-0.8寸少商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1肺系实热证(咽喉、鼻、高热)2昏迷、癫狂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合谷手背第1、2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1头面五官诸疾2外感3热病(无汗或有汗)4妇产科病(经闭、滞产)直刺0.5-1.0寸半握拳孕妇不宜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1上肢病证2热病3高血压4癫狂5肠胃病5五官热性病6皮肤外科(瘾疹,湿疹,瘰疬)直刺0.5-1.0寸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肉上部中央,上臂平举肩峰前下方凹陷处1上肢病证2瘾疹直刺0.8-1.5

2、寸下关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凹陷中,闭口取穴1面口病2耳部疾病直刺0.5-1.0寸,留针时不可张口天枢脐中旁开2寸1胃肠病2妇科病直刺1.0-1.5寸孕妇不可灸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棘外1横指处1胃肠病2下肢痿痹3神志病(癫狂)4外科病(乳痈肠痈)5虚劳(保健要穴)直刺1.0-2.0寸 保健温灸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1脾胃虚弱诸证2妇产科病3泌尿系统病4心病(心悸、失眠、高血压)4下肢痿痹5阴虚诸证直刺1.0-1.5寸孕妇禁针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1脾不运化水湿病(腹胀、腹泻、小便不利、水肿)2膝痛直刺1.0-2.0寸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

3、桡侧凹陷处1心与神志病2高血压3胸胁痛直刺0.3-0.5寸后溪微握拳,第5掌指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1腰以上筋骨痛证(头项强痛、腰背痛、肘臂及手指挛痛)2耳聋、目赤3癫狂4疟疾直刺0.5-1.0寸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1肾虚病证2泌尿生殖系统病3妇科病直刺0.5-1寸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1腰腿痛2胃肠病证直刺0.81.2寸委中腘横纹中央1腰及下肢病证2腹痛,急性吐泻3小便不利、遗尿4丹毒。直刺1-1.5寸,或点刺出血太溪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中1肾虚证2阴虚性五官病3肺部病3腰脊痛、下肢4消渴、小便频数、便秘5月经不调直刺0.5-

4、0.8寸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1心疾2胃腑病3中风4神志病(失眠、郁证、癫狂)5眩晕6肘臂挛痛直刺0.5-1寸支沟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1便秘2耳鸣,耳聋3暴喑4瘰疬5胁肋痛人卫医学考试网6热病直刺0.5-1寸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1内风所致的病证(头痛,眩晕,失眠,癫痫,中风、耳鸣)2外风所致的病证(感冒、口眼歪斜)3颈项强痛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环跳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的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1腰腿病(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2风疹直刺2-3寸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

5、中1肝胆犯胃病证2下肢、膝关节病证3小儿惊风直刺1-1.5寸太冲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1肝经风热病(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2妇科经带病3肝胃病3遗尿,癃闭4下肢痿痹、足跗肿痛直刺0.5-0.8寸大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1外感病证(热病、疟疾、感冒)2骨蒸潮热3神志病4项强、脊痛5风疹,痤疮向上斜刺0.5-1寸百会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1神志病2头面部病证(头风,头痛,眩晕耳鸣)3下陷性病证平刺0.5-0.8寸,升阳举陷可灸法水沟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1急危重证2神志病3面鼻口部病4闪挫腰痛向上斜刺0.3-0.5寸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1元气虚损证2少腹痛,疝气

6、3肠腑病4泌尿系病5男科妇科病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中脘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1脾胃病2黄疸3癫狂、脏躁直刺1-1.5寸四神聪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处1寸,共4穴神志病(中风,头痛,眩晕失眠,癫痫,狂乱)2目疾平刺0.5-0.8寸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1头痛2目疾3面瘫直刺或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1昏迷2癫痫3高热、咽喉肿痛4手指麻木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针刺操作(1)提插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

7、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2)捻转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口的旋转行针手法,即为捻转法)。要领: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o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艾灸操作隔姜灸:将新鲜生姜切成约0.5cm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位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可

8、将姜片稍许上提,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 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或在姜片下衬一些纸片,放下再灸,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本法简便易行,一般不会引起烫伤,临床应用较广。生姜味辛,性微 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故此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和虚寒性疾病,如感冒、咳嗽、风湿痹痛、呕吐、腹痛、泄泻等。 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烧,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min, 至皮肤红晕为度。如遇到昏厥或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及小儿时,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

9、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刮痧操作摩擦法将刮痧板与皮肤直接紧贴,或隔衣布进行有规律的旋转移动,或直线式往返移动,使皮肤产生热感。此法适宜用于麻木、发亮或绵绵隐痛的部位,如肩胛内侧、腰部和腹部;也可用于刮痧前,使患者放松。梳刮法使用刮痧板或刮痧梳从前额发际处,即双侧太阳穴处向后发际处做有规律的单向刮拭,如梳头状。此法适宜用于头痛、头晕、疲劳、失眠和精神紧张等病证。点压法(点穴法)用刮痧板的边角直接点压穴位,力量逐渐加重,以患者能承受为度,保持数秒后快速抬起,重复操作510次。此法适宜用于肌肉丰满处的穴位,或刮痧力量不能深达,或不宜直接刮拭的骨关节凹陷部位,如环跳、委中、犊鼻、水沟和背部脊柱棘

10、突之间等。拔罐操作 坐罐法又名定罐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直至皮肤呈现瘀血现象为止一般留置10分钟左右此法适用于镇痛治疗。 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 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及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取下。此法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推拿操作推法(1)手法:用姆指指腹或手掌往前後、左右方向輕、中、重地推動(2)作用:促進血液和淋巴液流通,利用適當的痛覺給予經絡、刺激達到舒筋活絡止痛之效。拿捏法(1)手法:用拇指與其他各指作相對如鉗形的用力,一緊一鬆的拿捏,以擠捏肌肉韌帶軟組織。(2)作用:緩解肌肉痙攣、鬆解粘連、活血消腫、袪瘀止痛。揉法(1)手法: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膚上作輕輕回旋揉動的手法。(2)作用:消散外傷引起的腫脹,有緩和強手法的刺激和減輕疼痛的作用。擦法(1)手法:用手掌、大小魚際、掌根或手指在皮膚上摩擦。(2)作用:能活血去瘀,消腫止痛,溫經通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