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大肌肌皮瓣课件.ppt;.ppt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7244384 上传时间:2020-11-13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38.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臀大肌肌皮瓣课件.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臀大肌肌皮瓣课件.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臀大肌肌皮瓣课件.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臀大肌肌皮瓣课件.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臀大肌肌皮瓣课件.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臀大肌肌皮瓣课件.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臀大肌肌皮瓣课件.ppt;.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臀大肌肌皮瓣,甘肃省人民医院 烧伤科 马捷,臀大肌肌皮瓣,臀大肌是臀部最大的菱形肌,位置表浅。主要营养血管为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属于双血管蒂型。临床上可根据需要而形成多种形式的肌皮瓣:臀大肌上部肌皮瓣、臀大肌下部肌皮瓣、全臀大肌皮瓣、臀股部肌皮瓣。臀大肌皮瓣邻近骶尾部,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带蒂转移主要用于治疗这些部位压疮,游离移植可做乳房再造。由于肌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可一期修复巨大压疮创面。术后肌肉起到良好的衬垫作用,减少皮肤与深部组织结构的粘连,是治疗这些部位常用的肌皮瓣。,臀大肌,臀大肌,为四方形强大的扁厚肌,内侧缘以较宽的短腱起自髂骨后线及其骨面,骶骨下半部的后面和尾骨的骨面

2、。肌纤维向外下斜行,分为上半部及下半部肌纤维束。上半部越过大转子,连续于髂胫束,下半部肌束止于股骨臀肌粗隆。,臀大肌的滋养血管,臀大肌血供: 1.臀上动脉(浅支) 2.臀下动脉,臀上动脉(浅支):出梨状肌上孔分为深浅两支。浅支在梨状肌上缘及臀中肌后缘浅出,在臀大肌深面入肌,外径大约为3mm,有两条伴行静脉。主要供养臀大肌中上半部。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尖端之间的连线,即为臀上动脉走形。,臀下动脉:臀下动脉即为髂内动脉前干终末支之一,出梨状肌下孔向后斜向外下方,发出分支至臀大肌中下部。髂嵴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下1/3交点稍内侧为臀下动脉出梨状肌下孔处。,梨状肌上下孔,梨状肌起自盆腔后壁,第24骶前孔

3、外侧,向外穿过坐骨大孔出盆腔,与坐骨大孔上下各有一间隙,分别称为梨状肌上孔及梨状肌下孔。,臀大肌上部肌皮瓣,适应症:骶尾部褥疮。 优点: 1.保留了臀大肌下半部,对伸髋功能影响小。 2.该皮瓣血运丰富,移植易成活,不受严格的长宽比例限制,可完全游离成岛状肌皮瓣,面积大,旋转角度大,覆盖面积广,抗感染能力强,愈合快,对感染创面尤其是深达骨质的褥疮治疗十分有利。 3.岛状肌皮瓣转移较远,可无张力缝合,缺损较大时可行双侧臀大肌转移。 缺点:供区创面不能一期闭合,需游离皮片修复,增加了术后护理的困难。,臀大肌上部肌皮瓣设计,纵轴:髂后上棘(a)与股骨大转子尖端(b),即为臀上动脉走形。 旋转点:中上1

4、/3交界处(o),臀上动脉出梨状肌上孔处。 切取范围:从点o到皮瓣最远点c的距离应大于点o至创面最远点d的距离,皮瓣内侧缘与骶部创面相连。皮瓣大小与形状在旋转后应能较好的闭合创面。8cm以下可直接缝合,大于8cm需植皮覆盖。,皮瓣切取,病人取俯卧位,1.先做臀部外上方切口,在相当于a与 b弧形连线上寻找臀大肌和臀中肌间隙,钝性分离臀大肌与臀中肌间的疏松结缔组织。用手指在臀大肌深面向皮瓣远侧分离,掀起臀大肌即能清楚见到3-4支臀上动脉浅支血管走形肌肉深面。 2.在臀上动脉与臀下动脉之间沿肌纤维劈开臀大肌。沿肌肉深面血管向内追踪,小心分离血管蒂部, 3.最后作内侧切口,皮瓣完全游离,形成以臀上动脉

5、浅支为蒂的岛状肌皮瓣。,臀大肌上缘的显露,先做臀部外上方切口,在相当于a与 b弧形连线上寻找臀大肌和臀中肌间隙,臀大肌的分离,钝性分离臀大肌与臀中肌间的疏松结缔组织。用手指在臀大肌深面向皮瓣远侧分离,掀起臀大肌即能清楚见到3-4支臀上动脉浅支血管走形肌肉深面。,肌皮瓣的切取,掀起臀大肌即能清楚见到3-4支臀上动脉浅支血管走形肌肉深面。在臀上动脉与臀下动脉之间沿肌纤维劈开臀大肌。沿肌肉深面血管向内追踪,小心分离血管蒂部,肌皮瓣掀起,皮瓣转移,皮瓣向内旋转150度修复蒂部创面。供区创面用中厚皮片覆盖。,成功关键几点,术前抗感染,创面新鲜。 术中正确测量褥疮面积,皮瓣设计一般较创面大2-3cm。 分

6、离时行钝性分离,手指触及臀上动脉搏动时,注意 避免损伤血管。 局部常规负压引流,清除血肿张力。,骶尾部褥疮大小为9cm10cm,设计皮瓣,分离臀大肌及臀中肌间隙,注意营养血管,围绕蒂部旋转180,覆盖清创后的骶尾部压疮并缝合,供瓣区修复,实例,臀大肌上部肌皮瓣岛状瓣,皮瓣设计:旋转点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上1/3交点处。在连线上方,根据创面大小设计皮瓣,轴点至皮瓣远端大于至创面最远端距离。,手术步骤:行皮瓣蒂部及上部切口,寻找臀大肌及臀中肌间隙。显露臀上动脉浅支,确认血管进入皮瓣区后切取皮瓣。在滋养血管周围保留臀大肌纤维,保护血管蒂。皮瓣旋转180,修复骶部创面。,臀大肌上部肌皮瓣岛状瓣,

7、臀大肌上部肌皮瓣推进瓣,皮瓣设计:骶部创面两侧设计三角形皮瓣,底边位于内侧,与创面相连,大小与创面纵轴等宽,尖端朝外。,推进瓣:臀上动脉和臀下血管出梨状肌上下缘后,向外走形进入肌肉,使肌皮瓣切取后采用V-Y推进修复骶尾部压疮。包含的血管为臀上动脉浅支,或者臀上、下动脉。,手术步骤:尾切取方法同臀大肌上皮瓣,切取后向中线推进。为增加肌皮瓣推进距离,可在外侧切断臀大肌。,臀大肌上部肌皮瓣推进瓣,臀大肌下部肌皮瓣,以臀下动脉为蒂的臀大肌下部肌皮瓣。 适应症:骶部、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部褥疮。,臀大肌下部肌皮瓣-旋转瓣,皮瓣设计:沿臀大肌下缘画出弧形皮瓣切口。治疗骶部及坐骨结节部压疮皮瓣位于外侧,而股

8、骨大转子位于内侧。,手术步骤:按设计切开显露臀大肌下缘,用手指在臀大肌深面钝性分离,游离臀大肌至股骨附着处,将其切断后向上掀起肌皮瓣,术中一般不需显露臀下动脉。肌皮瓣切取后向内旋转,先用下部臀大肌填塞坐骨结节死腔。,皮瓣设计:表明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之间的连线,在连线下方设计倒三角皮瓣,三角形底边于骶部创面相连,大小与与压疮纵径等宽,尖端位于外下方。,臀大肌下部肌皮瓣-推进瓣,手术步骤:做皮瓣下部切口,显露臀大肌下缘,用手指钝性分离后翻起臀大肌,辨清臀大肌深面的臀下血管。皮瓣上部切口,在臀上血管及臀下血管之间切开臀大肌。最后做邻近压疮的皮瓣底部切口。将臀大肌下半部的骶骨附着点切下。呈V-Y推进

9、修复骶尾部压疮,全臀大肌旋转肌皮瓣,切取全臀大肌皮瓣,结扎切断臀上动脉浅支,形成以臀下动脉为蒂的全臀大肌皮瓣,向内旋转修复大转子和底部压疮,全部创面可一期闭合。,皮瓣的设计:沿臀大肌上及外侧缘设计全臀大肌肌皮瓣,皮瓣起于骶部压疮上部,沿臀大肌上缘向外,在转子上方弯向内,至大转子及坐骨结节之间,用于修复骶部压疮。如合并有大转子压疮,可将皮瓣向下延伸至股后部,形成全臀股部旋转肌皮瓣。,手术步骤:先做皮瓣外上方切口,在臀大、中肌之间间隙钝性分离,由上向下完全掀起肌皮瓣。将臀大肌从髂后上棘和骶骨附着处切下。为增加皮瓣旋转角度,需结扎,切断臀上动脉浅支,形成以臀下动脉为血管蒂的臀大肌肌皮瓣,向内旋转修复

10、骶部创面,或同时修复骶部及大转子处创面,全臀大肌旋转肌皮瓣,臀股部肌皮瓣,臀下动脉及其股后皮支为蒂的臀股部肌皮瓣,切取范围大,皮瓣旋转轴位于坐骨结节上方5cm,臀下动脉出梨状肌下缘出,皮瓣切取后对臀大肌功能影响较小,供区创面可一期闭合。,皮瓣设计:标明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以该点至腘窝中点做一连线,为皮瓣轴心线,在该线两侧5cm范围内设计舌状皮瓣,皮瓣远端可达腘窝上8cm。,手术步骤:先做皮瓣远端切口,在深筋膜下,由远端而近逆行切取皮瓣。至臀大肌下缘时,在肌肉深面向上解剖,使臀大肌下部包含在皮瓣内,以免损伤臀大肌下缘浅出的股后血管和皮神经。部分臀大肌有内、外侧切口切断,必要时可显露臀下

11、血管束,形成血管神经束岛状肌皮瓣,局部转移修复骶部,会阴部,大转子创面。,臀股部肌皮瓣,感谢聆听!,1 旋转瓣,皮瓣设计:以修复坐骨结节部褥疮为例,在褥疮外侧沿臀大肌下缘画出弧形皮瓣切口线。,皮瓣切取,创面闭合,皮肤部分覆盖创面,全部创面一期闭合。,骶部大转子部褥疮修复,2 推进瓣,皮瓣设计: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连线,在连线下方设计倒三角形皮瓣,三角形底边与骶部创面相连,大小与褥疮纵径等宽,尖端位于外下方。,皮瓣切取,做皮瓣下部切口,显露臀大肌下缘,用手指钝性分离后翻起臀大肌,辨清走形于肌肉深面的臀下血管。做皮瓣上部切口,在臀上血管与臀下血管之间劈开臀大肌,最后作邻近褥疮的皮瓣底部切口,将臀大

12、肌下半部的骶骨附着部切下,形成以臀下血管为蒂的臀大肌下部肌皮瓣。,肌皮瓣转移,肌皮瓣切取后向蒂部推进,呈“Y”行闭合全部创面。,三 臀股部肌皮瓣,以臀下动脉及其股后皮支为蒂的臀股部肌皮瓣,切取范围大,皮瓣旋转轴位于坐骨结节上方5cm臀下动脉出梨状肌下缘处。皮瓣切取后对臀大肌功能影响小,供区创面可一起闭合。,皮瓣设计,标明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该点至国窝中点作一连线,在该线两侧5cm范围内设计舌状皮瓣,皮瓣远侧可达国窝上8cm,皮瓣近侧应与创面相连。若为推进皮瓣,近侧皮瓣宽度应能覆盖骶部创面;若为旋转皮瓣,则远侧皮瓣应能覆盖创面。,皮瓣切取与游离,先做皮瓣远侧切口,在深筋膜下,由远而近逆

13、行切取皮瓣。在皮瓣近侧应在肌膜下游离,以免损伤臀下动脉股后皮支。皮瓣逆行切取至臀大肌下缘时,应在肌肉深面向上解剖,使臀大肌下部包含在皮瓣内,以免损伤在臀大肌下缘浅出的皮支血管和皮神经。部分臀大肌由内,外侧切口切断,必要时可显露臀下血管,形成岛状肌皮瓣。,皮瓣转移,肌皮瓣切取后,以臀下动脉为蒂,通过局部推进或旋转的方式修复骶部褥疮,供区创面一起缝合。,4 双侧V-Y推进肌皮瓣,臀上血管和臀下血管出梨状肌上,下缘后,向外走形进入肌肉,使肌皮瓣切取后可采用-型推进方式修复骶部褥疮。皮瓣内可仅包含臀上动脉浅支,也可包含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两支血管,全部创面可一期闭合。,皮瓣设计,在骶部创面两侧设计三角形

14、皮瓣,底边位于内侧,与创面相连,大小与创面纵轴等宽,尖端位于外侧。,肌皮瓣显露与切取,做皮瓣外上方切口,辨清臀大肌与臀中肌间隙,按深筋膜切开线切开深筋膜,用手指在两肌之间钝性分离,并在手指指引下切取肌皮瓣。,肌皮瓣推进,两侧肌皮瓣切取后向中线推进,全部创面呈Y型闭合。为增加肌皮瓣推进距离,可在外侧切断臀大肌。,5 全臀大肌旋转肌皮瓣,切取全臀大肌肌皮瓣或全臀股部肌皮瓣,结扎,切断臀上动脉浅支,以臀下动脉为轴旋转修复大粗隆和骶部褥疮,全部创面一期愈合。,*骶部 皮瓣设计,沿臀大肌上及外缘设计全臀大肌皮瓣,皮瓣内侧缘与骶部褥疮相连。,皮瓣切取,先做皮瓣外上方切口,在臀大肌与臀中肌间隙,由上向下掀起

15、整个肌皮瓣,为增加皮瓣旋转角度,需结扎,切断臀上动脉浅支,形成以臀下动脉为血管蒂的臀大肌肌皮瓣。,皮瓣旋转,向内旋转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全部创面一期闭合。,*用于修复骶部和大粗隆部褥疮。,皮瓣设计:沿臀大肌上及外缘设计皮瓣切口线,经大粗隆褥疮后缘弯向后下,在股后形成舌状皮瓣。 皮瓣转移:按上法切取肌皮瓣后,向内侧旋转,臀大肌肌皮瓣部分修复骶部褥疮,全部创面一期闭合。,*三叶臀大肌肌皮瓣,用于修复骶部和大粗隆部多处褥疮。,皮瓣设计,在全臀大肌肌皮瓣基础上向大腿后侧,腹股沟部,腰部三个方向设计三个筋膜皮瓣,形成扩大的三叶臀大肌肌皮瓣。使皮瓣转移后a瓣修复骶及髂后部褥疮,b瓣修复大转子褥疮,c瓣则修复b瓣切除后供区创面。,皮瓣转移,扩大的皮瓣区域形成筋膜皮瓣,掀起整个臀大肌瓣,分离臀上,下动脉,形成岛状三叶肌皮瓣,使肌皮瓣旋转90度,依次转移各叶瓣,一期修复骶部,髂肌后部及大转子褥疮。最后缝合腰部切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