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民创业十五五”发展规划前言1第一章十四五发展情况2一、台创园“十四五”指标完成情况2二、台创园“十四五”发展总结4第二章“十五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6一、面临的机遇7二、面临的挑战10第三章总体要求12一、指导思想12二、发展原则12三、发展定位和目标14第四章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14一、发展战略14二、空间布局17第五章重点任务18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8二、加快主园区重点项目建设21三、强化分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29四、拓宽融资渠道32五、强化品牌形象34六、强化科技创新34七、加强人才振兴35第六章主导产业35一、农产品加工物流业37二、精品农业36三、休闲旅游业36四、农业科技产业37第七
2、章保障措施38一、政策保障38二、技术保障39三、资金保障40四、市场保障41五、用地和规划保障41第八章投资估算42附件一:台创园“十五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表.43附件二:台创园“十五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表46附图-XX.1刖S农民创业园(以下简称:台创园)是2008年经农业部、国台办批准设立,目前省唯一的农民创业园,台创园建设已初具规模。着眼于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趋势,市高原特色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定位,根据省、市、县党委、政府关于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安排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农民创业园管理委员会依据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
3、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组织编制了农民创业园“十五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台创园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为台创园在新的起点上打造全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样板示范园区指明了方向。本规划基期为2025年,规划期为2026年至2030年。第一章十四五发展情况一、台创园“十四五”指标完成情况农民创业园(以下简称:台创园)于2008年12月经批准设立,是省唯一的农民创业园。园区位于县西北部,距主城78公里,总面积20万亩,核心区5.4万亩,辐射面积14.6万亩,覆盖全县共20万亩土地,2016年启动鹿阜、西街口、长湖、圭山、大可五个乡镇(街道)分园区建设。
4、台创园十一五未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发展建设计划,通过十二五、十四五的不懈努力,截止十四五,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3亿元,产业投资完成32.85亿元。建成覆盖规划区内较为完备的水、电、路、绿化带、通讯网络、科技平台、智慧园区等配套设施,建成智慧园区信息化服务平台,积极搭建网络电商平台。目前,园区入驻企业53家,其中台资企业8家、亿元以上项目10家,协议投资额65亿元。“十四五”期间,台创园主要实施9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3.47亿元,实际完成1.23亿元,完成率为35.45%。项目分别为分园区建设、道路建设、给水工程、污水收集系统及管网工程、电力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巴江河治理及绿化工程、环
5、保工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完成护山路、银河路、巴江路连接线、巴江路延长线、北大村集镇至台创园联络道等8条道路建设,新增加道路里程9.41km,新增污水管网12.4km,新建变压器2台,新建电缆线路1.7km;实施中低产田改造1800亩,设施农业200亩,水池两座,机耕道5.85km,高标准温室200亩,渠道改建300m;建成中水处理水池2座,设备2台,旅游厕所7座,公厕12座,河道治理2.3km,建成台创园旅游标识系统。“十四五”期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3项,计划总投资为46.45亿元,实际完成24.4亿元(其中2016年招商投资完成3.8亿元,2017年投资完成3.2亿元,2018年投资完
6、成5.2亿元,2019年投资完成6.2亿元,2025年投资目标为6亿元)。建设完成项目15项,在建项目7项。主要完成了杏林大观园杏林寺、樱花峪、杏林古镇一期、国药博览园、养老公寓、杏林石海温泉、石泉村、影视基地、耀奇香草谷、云烟印象科技园、兴滇枇杷庄园、石斛庄园、三角梅庄园、连宏苹果庄园、旭润庄园、非屋田园九歌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前期建设工作。台创园委托培训机构对园区失地农民进行种植、养殖、茶艺、餐饮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后就地转移到园区企业就业,实现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十四五”期间,培训失地农民4850人次、转移就业2900多人次,改造2.6万亩中低产田,年增加农业产值1100多万元,惠及8
7、00。多农民,园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率先实现园区流转出租土地亩产值过万元和务工人员年收入过万元的重大突破。“十四五”期间,获批土地征转指标297亩,收储土地348亩、出让土地348亩,土地出让收入8700多万、收取地租2008万元,临时地租收入415.85万元。“十四五”期间台创园已累计接待游客36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L5亿元,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表L“十四五”期间完成指标情况表项目名称计划目标2019年末指标基础设施总投资3.47亿元1.23亿元招商引资46.45亿元24.4亿元游客量100万人次/年8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突破2亿元1.5亿元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10亿
8、元以上获批土地征转297亩收储土地348亩出让土地348亩土地出让收入8700多万收取地租2008万元新增加道路15km9.41km新增污水管网55km12.4km变压器新建30台2台中低产田改造1800亩中水处理水池2座,设备2台厕所旅游厕所7座新建旅游厕所7座,公厕12座河道治理3.2km完成2.3km二、台创园“十四五”发展总结1 .取得的成就“十四五”期间台创园的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步,重点产业体系及格局基本形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搭建完成,旅游产业兴起壮大,构建了乡村休闲旅游、农业观光旅游体系,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基本骨架已具备。完成了台创园污水收集系统及管网工程、给水工程、电网工
9、程、垃圾转运站及收集设施建设工程、旅游标识系统设计及安装工程等园区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园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均已按计划推进和实施,各项建设进度基本完成,经济指标逐步实现。2017年台创园被评为省创新创业园区、省星创天地、市工人先锋号,2018年被评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先导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示范县、省星创天地,2019年被评为省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文明单位,2025年被评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五星级青年文明号,其中杏林大观园2019年成功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 .存在的问题(1)空间规划受限台创园的总体规划与县几个规划冲突的问题,台创园发展与风景保护之间的不相容问题,已成
10、为园区乃至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台创园位于风景区二三级保护区内,园区所在的乃古风景区控制性规划,仅有514.5亩建设用地指标,然而台创园的22个建设项目已完成摘牌面积644.67亩,其中仅有410.92亩用地做到与风景名胜区乃古景区详细规划相一致,有233.48亩用地虽已摘牌,但是无法合规建设,台创园后续发展用地没有保障。同时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存在规划设计条件难以统一的情况,风景名胜区乃古景区详细规划中明确规定片区项目容积率为0.4-1.2,但是国土部门的土地出让条例要求执行集约、节约用地原则,容积率必须达到LO以上,项目规划、建设、验收存在矛盾。由于用地没有保障,项目推进中园区承
11、担着“审批”“监管”“监督”的职责风险,企业承担着“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被动接受处罚”的风险,经常受到土地、环保、旅游、消防等相关部门的执法处罚,无形中造成了政府的诚信受损、企业的利益受损,给园区营商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尤其近年来,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投资欲望不振,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培育难以推进。(2) “十四五”期间,省级层面专项政策缺失,项目很难进入各级盘子,资金获取渠道少,支持力度不够,应用政策依据不足,不能形成“高位推动”。(3)省级、国家级重点项目的招商投资力度不够。(4)台创园旅游产业要素培育不充分:民俗旅游产品缺乏,乡村旅游中景观农业、田园风光、农业花艺、农活
12、体验等发展缓慢,购物、娱乐、餐饮、酒吧、酒店等环节薄弱。(5)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不配套,智慧旅游、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应用不足。(6)主园区对分园区的引领示范不够,分园区发展缓慢。分园区中仅有西街口人参果产业园发展较好,其他园区处于起步阶段,需加强主园区对分园区的引领示范作用,主园区应积极把成功经验分享并推广到各分园区。第二章“十五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
13、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时期。园区发展存在诸多有利条件和机遇,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发展。必须按照国家和省的战略部署,遵循十九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牢牢把握战略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园区发展迈上新台阶。一、面临的机遇1.政策机遇:政府支持、政策鼓励。(1)从近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可以看出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近年来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包括国家农业扶持政策、农村创业扶持政策、家庭农场扶持政策、林业扶持政策等等。比如今年国家在农业方面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购置农机补贴政策、残膜回收利用补贴政策、畜禽粪污资
14、源利用政策、农机深松整地补贴政策、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贴政策等。(2)乡村振兴战略系列政策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各级规划及政策对台创园内村落的乡村振兴指引了方向。依据乡村振兴系列政策和规划,通过农业及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台创园高石哨村、石板哨村、和摩站村、寺背后村、和摩村及占屯村等9个村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
15、最终实现台创园的乡村振兴。(3)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提出: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把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我国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加上“一部手机游”的上线运行与全域旅游智慧平台搭建,使旅游资源真正做到智慧化、数据化、可视化。2019年县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随着全域旅游的逐步推进,旅游已逐渐摆脱风景区一支独大的局面,台创园作为旅游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客源共享,未来市场潜力巨大。(4)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交流加快:国家先后出台若干优惠政策,为加快海峡两岸的农业交流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与平台。(5)国家对国家农业公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等农业项目
16、的资金补贴政策。根据农业农村部制定的相关标准,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拟计划用5至8年的时间,打造出100个“中国农业公园”。据统计,我国目前符合要求的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一共有62家,计划在2025年要增加到300家,而且根据产业园的建设情况,财政部会通过奖励的方式,对符合要求的园区进行资金支持。国家一直对田园综合体项目有着不间断的扶持力度。省级田园综合体可得到3000-6000万的资金扶持;国家级的田园综合体可连续三年,每年得到6000-8000万的资金扶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创建通过国家
17、给予5000万元补助资金。(6)省、市、县层面:为统筹加快省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省政府编制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批配套设施完善、产业集聚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的农业科技园区,促进要素整合、产业集聚、企业孵化。其后提出的绿色“三张牌”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省人民政府还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市和县相继出台了市关于支持农民创业园发展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市县两级联动机制加快农民创业园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农民创业园分园区建设实施意见、彝族自治县招商引资产业
18、扶持奖励办法等,对促进园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2 .环境机遇(1) 2025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签订,不仅对消费者和企业有诸多利好,还将加快形成“中国+东盟”世界工厂,产业链供应链集聚效应进一步放大。位于西南板块核心区位的将迎来更开放的窗口和新一波的崛起,作为省省会的,不仅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内地和西南地区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未来在RCEP政策利好的加持下,台创园迎来对外贸易发展的重大机遇。(2)2018年以来县先后荣获了“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和“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两个国字号殊荣,意味着县农业迈上了新台阶。台创
19、园自成立以来,已获得“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市重点农业园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省省级旅游度假区”等荣誉称号。杏林大观园国药博览园、石海温泉、杏林禅寺、樱花峪、杏林古镇、万家欢蓝莓庄园、耀奇香草谷、云烟印象科技园、兴滇枇杷庄园等一大批休闲观光企业建成投产,旅游产品逐渐丰富,成为旅游“热点”,台创园坚持科技驱动、农旅融合,打造美丽田园综合体,成为了省高原特色农业的亮点、市休闲观光旅游的热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3 .交通优势:公路贯通、距离缩减。是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地理中心,县位于市东南部,地处、曲靖、红
20、河、文山州市交汇面上,是滇东北、滇东南及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进入的门户,也是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入境我国的重要通道。国道324线、326线、南昆铁路、汕昆高速公路、昆河高等级公路、九石阿旅游专线、石蒙高速公路等过境,随着沪昆高铁和云桂铁路的开通,从南站出发18分钟即可到达西站。二、面临的挑战1 .园区建设融资困难因规划受限,园区建设项目难以办理规划选址意见书,亦无法办理相关产权证书,项目开工难,建成变现资产难,资产难变资本,资本无法运作,项目融资困难。园区近几年实施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均按照“不征不转”的方式取得,没有办理土地使用证,不能用于融资抵押,建设资金仍然需要政府大量投入,园
21、区建设压力巨大。截止目前管委会因项目建设和地租欠账达6961万元,加之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发展成本高,融资难造成后续投资乏力。2 .园区扶持政策少且落实难自台创园设立以来,省、市、县积极推进园区开发建设,但截至目前,只有市出台扶持台创园发展的实施意见,省级、县级尚未出台相关政策,这也是全国28个台创园第三方综合考评中的重大扣分项目,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台创园将列入末位淘汰。2015年,市政府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农民创业园发展意见的通知(昆政发(2015)1号)文件扶持园区发展,要求各部门聚焦园区建设,项目优先安排,优先给予支持。但政策执行以来,各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尚有差距,项目支持少、项目
22、资金争取困难,尤其是2017年以后,因市级层面调整资金的使用去向,每年1700万元的扶持项目资金落实存在困难。文件明确给予园区税收优惠政策,20142025年,市、县不参与台创园税收分享,市、县留成部分全额留用园区。但台创园属于农业园区,税收少,加之园区处于风景区保护区范围内,一些能产生税收的农业加工型项目无法入驻园区,因此税收优惠难以兑现。3 .管理机制不顺对外协调成本高园区的工作,虽然得到了市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政府权力部门化现象普遍,部门行政审批前置条件多、周期长,管委会作为投资服务机构,既无审批权,也无执法权,权责不对等,在协调各级职能部门和园区内村组过程中,周期长,成本高,加之管
23、委会距县城25公里,交通不便,公车改革以后,业务往来行政成本增加。园区管委会班子配置不足,干事队伍的中坚力量较为薄弱。台创园人员配置成为园区工作的短板,人少事多,专业技术人才空缺,管理队伍班子配置不齐,干部队伍建设滞后于园区建设需要。4 .台创园产业之间关联度不够、链条短,精深加工不够,缺乏高附加值产品。拓展产业链价值链,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是传统农业向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5 .台创园分园区发展不平衡,各个园区之间缺乏互动联系,与主园区的联系不紧密,没有真正的实现辐射带动和支撑作用。第三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
24、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和市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及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为引领,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以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着力促进园区向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打造美丽田园综合体。强化台创园核心区对分园区的辐射带动、分园区对核心区支撑扩展的作用,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功能拓展、农业价值提升与农业空间优化,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
25、展。二、发展原则1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注重源头创新,引导集成创新,推动研究开发、知识产权与标准化同步发展。以高新技术为引领,传统产业为依托,民族特色文化为切入点,进行资源整合与创新业态培育,加快园区农业转型升级。努力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使台创园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集聚、创新的高地。2 .坚持农旅融合发展。探索“互联网+”“农业+”“旅游+”新模式,农业+养生+科技+景观+订制,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升级,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加速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的跨越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形成“农业围绕旅游增价值,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服务业围绕旅游成规模”的泛旅
26、游产业格局。3 .坚持示范化发展。加强台创园与周边村庄、乡镇及全县重要农业发展基地和旅游景点的互动与联系,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培育优势产业,“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园多品”开发名特优产品,持续推进蔬菜、枇杷、花椒、云耳、苹果、甜李、人参果七个一万亩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台创园辐射带动,推进乡镇(街道)分园区建设,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功能拓展、农业价值提升与农业空间优化,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推动农业向优质化、园林化、观光型方向发展,打造高原特色农业优势品牌。4 .坚持绿色化发展。不断探索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新技术、新方法,努力加强农业环境保
27、护,促进农业资源节约,注重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优质、生态、安全的高原特色都市型现代农业。5 .坚持城乡一体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根据城乡一体化和“新五化”同步发展要求,通过城乡体制机制创新,借助台创园建设平台,有效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趋向均衡、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逐步接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三、发展定位和目标1 .定位以现代农业、生物科技、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为主导,以园聚产、以产兴园,科技创新驱动、农旅融合达效,构建美丽田园综合体,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全域旅游先行区、美丽乡村示范园。2 .目标(1) “十五五”期间台创园计
28、划总投资50.9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6.26亿元,建设项目计划投资44.66亿元,实施7大类基础设施和48个建设项目,招商引资39.25亿元。到2030年,园区力争实现农业增加值28.5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以上,园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年均游客量达到1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18.8亿元以上,招商引资落户20户以上。(2) “十五五”期间台创园积极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争取申报两个以上3A级景区,创建多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努力争取创建成国家农业公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第四章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一发展战略根据台创园建设的目标任
29、务,实施乡村振兴、农旅融合、互联网+、科技驱动、文化品牌五大战略。1 .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抓住“美丽县城”建设机遇,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情怀和目的,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农业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不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突出抓好“厕所革命”,重点围绕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种类型,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加大村庄规划的执行力度。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
30、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商物流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乡村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以和摩站、寺背后、高石哨等为代表的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2 .农旅融合战略抓住全国、全省、全县都在开展的全域旅游,探索“农业+”新模式,农业+养生+科技+景观+订制+旅游,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升级,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链,加速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的跨越发展。以万家欢蓝莓庄园、杏林大观园、云烟印象烟庄、枇杷庄园、爱博欣葡萄庄园、连宏苹果庄园、耀奇香草谷等都市农庄为支撑,开发休闲观光、水果采摘认养、农事体验、康体健身、养生养老等广受欢迎的项目,积极发展台创园的农旅融合经济。3 .“
31、互联网+”战略如今国内互联网的发展已进入白热化的阶段,“互联网+农业”必将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尤其在当下的后疫情时代,农业电商作为“互联网+农业”数字经济的代表,已然成为了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的重要手段。随着“互联网+”行动的深入开展,“互联网+”在“三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运用互联网参与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把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活动有效串联起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农业效应。4 .科技驱动战略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现
32、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生态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台创园主要任务是加强农产品加工业,推进整地、育种、育苗、栽培、加工、包装、物流、保鲜等全产业链集成技术的研发,促进民族文化、产业文化与高科技相结合的多业态发展模式,提升园区科技服务水平、示范带动能力。重点发展特色生物科技产业基地(加大红球藻后端产品开发、培育;推进生物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建设特色香料种植基地(推广椒样薄荷、柠檬草、香叶天竺葵、德国洋甘菊、罗马春黄菊、迷迭香、薰衣草、玫瑰、烟草香料、香根草等种植,开发迷迭香、薰衣草、椒样薄荷、大马士革玫瑰、德国洋甘菊、罗马春黄菊、生姜等精油、纯露和香草茶等特色产品)
33、持续建设花卉基地(繁育名优花卉品种,花卉新品种研发中心和花卉种苗工厂化生产中心,重点发展高档的兰花、盆花、鲜切花等);建成园区科技孵化中心、科技互联网平台、科技转换平台、农业互联网物流平台。5 .文化品牌战略结合民族文化与彝族(撒尼)文化,推进台创园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力求成为两岸农业、文化交流的桥梁,为台创园文化旅游增添新的亮点和热点,高举“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旗帜,打造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示范基地,助推台创园持续发展,成为省市对台工作新坐标。二、空间布局图一:台创园产业空间布局图台创园核心区和分园区形成“一园五区”的县域空间布局,强化台创园核心区对分园区辐射带动、分园区对核心
34、区支撑扩展的作用。通过对宏观背景、地脉文脉、综合区位、旅游资源、区域竞合、客源市场、发展潜力、机遇挑战等层面的综合评价,结合园区发展、土地现状,以农业产业为根基,按照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构建“农业+科技+互联网+旅游+文化”的功能体系,台创园核心区“十五五”期间按“一环、一心、三带、八分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发展,一环:依托规划的有轨小火车,串联台创园的重要节点,构建园区旅游大环线;一心:科技孵化和服务中心;三带:巴江文化带、农业旅游观光带、生态防护带;八分区:高科技农业核心区、云台民俗文化旅游区、精品农业展示区、物流加工区、生态保护区、花卉产业区、犀牛产业区、定制农业区。第五章重点任务“十五五
35、期间,重点开展以科技、加工、规模化种植为主的农业发展,科学合理开发农旅融合项目,积极引导园区所有资源整合,全面加速各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主园区重点项目建设,扩大分园区建设规模和辐射带动作用,拓宽园区融资渠道,加强品牌文化建设。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各级政府将台创园的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十五五”发展规划,努力争取农业农村、水务、电力、交通运输、自然资源、文化和旅游等部门的支持。运用好市和县扶持政策,抓住专项债券的政策红利,完善园区农田机耕、排灌、生态等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园区游客服务中心、智慧旅游系统、旅游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建设项目如下:1 .交通工程(1)汕昆高速
36、公路一台创园服务区建设,项目占地80亩,新建上下高速公路辅道各3km,加油站2座,收费站及管理设施用房5000Itf及其他附属设施;(2)新建主园区道路12km,主要建设护山路延长线、圭山路、巴江路延长线、青山路、溪河路、园区旅游专线等道路;(3)完善各分园区生产基地的主要道路,修缮种植基地机耕路89.52kmo2 .生活供水工程主园区:建设加压泵房,新建供水管网、扩容,供水设备结构改造、现有的管网技术改造,调节水池、取水建筑物、机电设备,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和保证率。设计给水规模100OO立方米/日,新建给水主干管总长12kmo分园区:随着各分园区产业的不断扩大,规模化种植、加工、冷链、物流等产
37、业链逐步丰富,企业和游客数量不断增多,用水量越来越大,现有供水能力和水质标准已不能满足用水需求,各分园区都需要增加供水设施建设,共需要新建高位水池3座,给水主干管32.5km3.农田水利工程主园区:建设生产、绿化供水管网30km;修建机耕道、灌溉水池;推进信息化创新农村水利建管机制改革。分园区:改造提升西街口人参果核心种植区、圭山苹果种植基地、长湖“云耳”种植示范基地、板桥蔬菜种植园等农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水利灌溉设施设备,建设生产、绿化供水管网93.5km。4 .电力工程主园区:建设3个IOkV开关站及相关配套设备设施;新建企业用电变压器28台;根据项目选址要求,对影响开发的电力线路进行迁
38、改。分园区:新建企业用电变压器6台,其中西街口人参果特色生态园2台,板桥蔬菜种植园1台,西街口甜李小镇1台,圭山苹果产业园1台,长湖“云耳”种植示范基地1台。5 .环保工程主园区:(1)园区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排水体制,最高日设计污水量为8800立方米/日,新建排污管网约18km;(2)在入园企业内部及园区村庄建设垃圾收集处理池30座;(3)入园企业内部及园区村庄建设生产用水收集池5座;(4)建设垃圾转运站1座,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箱等收集设施若干。分园区:均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排水体制。(1)西街口人参果特色生态园:新建排污管12.6km,垃圾收集房3座,污水处理池1座,垃圾转运站1座,垃圾箱3
39、5个;(2)圭山苹果产业园:新建排污管8.3km,垃圾收集房1座,污水处理池1座,垃圾箱28个;(3)长湖“云耳”种植示范基地:新建排污管13.2km,垃圾收集房1座,污水处理池1座,垃圾箱33个;(4)板桥蔬菜种植园:新建排污管7.5km,垃圾收集房1座,污水处理池1座,垃圾箱26个。6 .服务设施(1)建设台创园主园区投资服务中心3507平方米;(2)创建台创园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平台和农业科技服务平台;(3)引进农业大学、民族大学、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合作单位,建立技术推广、创新培训工作基地和服务基地,创建5个专家工作站、5个研究团队、5个小型孵化基地。(4)在西街口人参果特色生态园、圭山苹果
40、产业园、长湖“云耳”种植示范基地三个分园区各自建设一个综合服务中心。7 .旅游基础配套设施(1)主园区:建设3A级旅游厕所11座,每座平均面积92.5211总建筑面积1017.72rtf;建设台创园田园自行车旅游线路23km。(2)分园区:共建设3A级旅游厕所8座。二、加快主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十五五”期间台创园将进一步扩大连宏苹果庄园、旭润庄园、杏林大观园和万家欢蓝莓庄园等现有园区的建设规模,加强现有园区内部产品研发。新建48个项目,其中主园区有42个,包括17个重点项目和25个储备项目。推进现代农业园的建设,重点建设农田标准化、七彩巴江河谷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41、十里香茶文化产业园、台创园农产品深加工园、创意农业园、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文化馆、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杏林中医药康养小镇、观光小火车、“二中心、四平台A级景区智慧旅游体系、农业循环经济基地、乡村旅游示范村、智慧蓝莓庄园休闲小镇、国家农业公园、锦苑花卉田园综合体、高原体育赛事训练营等17个重点项目。重点项目的建设内容和规模具体如下:1 .农田标准化建设。通过土地平整,沟渠路配套,农田林网化以及沃土工程等措施,努力使基本农田达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土肥沃、产出高”的标准。重点在小尖山、普豆村、新坝水库、巴江河谷、和摩村、林口铺村区域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工程、土地平整及开发整理工程,
42、实施面积3.5万亩。2 .七彩巴江河谷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本项目以巴江河局部治理为契机,改善巴江河生态系统、恢复河流景观带,建设沿河堤防坝,将巴江河打造成为县滨水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项目如下:(1)河道及堤岸周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拓宽4290米河道,护堤加固工程6041.42%河道清淤工程49856rtf。(2)建设防洪基础设施,石笼档护堤工程2631.09%河道拓宽及河床修复工程166832。湿地公园300亩,其中阿诗玛湿地艺术园102871m2,水生植物科普园106946m2o(3)环境提升工程,周边村落污水处理工程2套,河岸绿化工程8672.71m。(4)基础设施工程,管理用
43、房40011旅游厕所18011土地流转500亩。(5)配套休闲基础设施,萤火虫林72484m2,露营基地46000m2,3个休闲广场,11个休息亭,亲水平台7个,景观雕塑5座,国际花卉蝴蝶园26415m2,标准示范种植园109816m2,银杏林51027m2,玫瑰庄园42978m2,10个水车阵,滨水栈道10290m2,亲子主题乐园14420m2o湿地生态旅游区O团库观光基地萤火虫林露营基地云野(嵋簿火广场休闲广场民俗文化展示区涵趣乐园0思乡台(亲水平台)阿诗玛艺术园水生植物科普园阿细跳月雕塑陋拦水闸茶马古道香舍酒家(酒吧)迎风望月台(亲水平台)七彩花海观赏区稻花香采摘园国际花卉蝴蝶园标准示范
44、种植园银杏林百花园咙立体蔬菜科普园向日葵园玫瑰庄园鹊桥相会垄)垂钓人家农耕文化体验区至荷塘月色国际番茄博览园芭蕉夜雨亭缪!农耕广场国际立体草莓体验馆药水车阵由蛙鸣榭风a留声(风阵)五谷丰登(雕塑)清凤竹影(亲水平台)滨水自行车道国亲子主题乐园P建筑U园区道窈,南昆铁路N田口广场水域图二:巴江河谷整治改造平面图3 .国家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了促进台创园和西街口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及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建设国家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本项目通过全面提升,整体改善台创园片区和西街口片区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产业园区的硬件条件,推进台创园和西街口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片区一二三产融
45、合发展,整体提升台创园和西街口的产业发展活力。(1)台创园片区建设内容1)台创园科技孵化中心,主要建设创业创新基地1处,占地no亩,建筑厂房面积29700rtf;2)园区农产品加工生产厂房,占地40亩,建设厂房面积17500m2;3)分拣中心仓储、冷链厂房,占地56亩,建设厂房面积16500m2;4)建设高标准育苗温室200亩,育苗温室大棚建筑面积82944m2o建设喷、滴灌管网设施,智能智慧物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供电设施,生产管理厂房1500m2,年孵化苗300万株;5)在台创园万家欢与烟庄之间建设标准化生产设施图三:国家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分布图大棚100O亩,肩高5.0米温室大
46、棚,建筑面积52.04万平方米;6)建设蓝莓、人参果、蔬菜等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露天栽培2.0万亩(人参果、蓝莓、蔬菜各5000亩,其他5000亩),配套建设节水灌溉管网设施、供电设施、生产管理厂房;观光、采摘道路硬化35.98km;7)品牌加工中心及管理用房6900rtf(包装、结算中心),生产管理用房1500itf;配套给、排水管网、供电线及照明、热力管网;8)建设新型智慧路灯680盏;9)建设生态停车场26666.6711配套强弱电入地改造。(2)西街口片区建设内容1)在工业园区地块建设分拣中心、加工中心1处,占地40亩,建筑厂房面积16000m2;2)建设高标准育苗温室200亩,育苗温
47、室面积82373m2,其中路花片区44920m2,宜奈片区3宜53Itf。建设脱毒育苗实验室8100Itf、检测中心2574Itf和苗种选育中心4248,生产管理厂房990m2;3)在西街口人参果种植核心区建设标准化生产设施大棚500亩,建筑面积12.24万Itf,生产管理厂房1143itf;4)建设人参果品牌化栽培设施面积10000亩(连片5000亩)。西街口片区观光、采摘道路硬化30.04km;图四:人参果精品种植基地图五:高标准育苗温室图六:人参果加工基地5)实施高原特色农产品转化服务设施1处,30亩,物流仓储中心3.12万(物流、仓储中心);6)生态停车场20亩,配套强弱电入地改造。4 .十里香茶文化产业园以十里香茶文化为主题,茶马古道文化、撒尼民族文化为特色,构建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科研教育、大健康养生、观光旅游、康体疗养、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十里香茶文化健康养生园区、十里香茶濒危茶种生态保护基地、绿色生态食品生产基地。“十五五”期间主要建设一期工程:包括十里香茶博馆3050m2,十里香综合服务中心2100rtf,十里香茶工艺展示基地300011茶文化创客基地422011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