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演讲技巧-演讲要征服听众要先了解演讲者与听众.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733373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讲稿】演讲技巧-演讲要征服听众要先了解演讲者与听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演讲稿】演讲技巧-演讲要征服听众要先了解演讲者与听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演讲稿】演讲技巧-演讲要征服听众要先了解演讲者与听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讲稿】演讲技巧-演讲要征服听众要先了解演讲者与听众.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演讲技巧:演讲要征服听众要先了解演讲者与听众 特征码 RRrUtGzaFVMJmRQFWUST 下面从两方面谈谈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及演讲者如何征服听众。 一、了解和掌握听众 为什么要了解和掌握听众呢?这是因为: 第一,听众是演讲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演讲是演讲 者与听众的双向交流活动。演讲者是信息的传播者,听众是信 息的接受者。演讲者离开了听众就失去了对象,演讲活动就无 法进行。 第二,了解和掌握听众是实现演讲目的的客观要求。演讲 的目的是说服听众改变态度并按照演讲者的意图去行动。这就 要求演讲者的意图去行动。这就要求演讲者了解听众的心理、 要求和希望及对你所讲观点的态度,这样你

2、才能有的放矢地作 好演讲。 第三,听众在演讲活动中虽处于客体的地位,但也绝不是 被动的“接收器” ,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参与者。如果听 众对演讲内容有极大兴趣,便会采取积极、热情的合作态度; 反之,则会采取冷漠甚至敌视的态度,演讲就不会成功,因此, 演讲者必须在了解听众的基础上力求触发听众的兴奋点和创造 第 2 页 欲,才能实现的最终目的。 可见,成功的演讲者既要使演讲成为听众的一部分,也要 使听众成为他的演讲的一部分,而其中首要的,要便是要了解 和掌握听众的心理特点。总的说来,听众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四 个特点: 1,听众对信息的接受具有选择性。听众听演讲是用听觉、 视觉器官及大脑进行认识的

3、一种综合心理活动,它是在已有经 验、知识和心理期待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具有极强的主观色 彩和选择性。首先是选择性注意,即只注意那些他们已知、有 兴趣、有关系或渴望了解的部分;其次是选择性记忆,即容易 记住那些自己愿意记住的信息,忘记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信息; 再次是选择性接受,即愿意接受那些与自己一致的观点。 2,听众对演讲的态度受自身的影响。对同一演讲者的同一 内容,听众由于受自身态度的影响采取不同的态度。 3,听众都有特殊的心理需要。每个听众听演讲的心理需要 都与切身利益相关。有希望长知识的,有希望开眼界的,有希 望解决实际总是的等。 4,听众心理是独立意识与从众心理的矛盾统一。即是说听 众心

4、理既有个个独立思考、不唯上、不唯书的独立意识的一面; 又有受其他听众影响改变自己看法的一面。 了解听众的心理需求可通过以下方法:1,通过你的听众所 在单位的领导;2,通过某一地区、时期的社会舆论;3,通过 第 3 页 开小型座谈会或与听众个别交谈;4,通过演讲过程中的提问、 插话等。 二、演讲者的威信效应 演讲者的威信是指演讲者在听众中享有的声望与信誉,这 是演讲者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那么,威信效应会对听众产生 哪些积极的心理作用呢? 第一、对听众态度的影响。如果演讲者在听众中有较高的 威信,听众往往会由喜爱演讲者的人格而喜爱演讲者的人格而 喜爱演讲内容;有时即使演讲内容他们并不熟悉和有兴趣,

5、也 易受威信效应的影响报以热情合作的态度。 第二、对听众认知心理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 们对于来自权威方面的信息,一般都易不加分析地加以接受。 因为演讲者的威信,听众往往会认为他的话都是权威、可信的, 这就使演讲者宣传的观点容易和听众相抵触。 第三、对听众情感心理的影响。威信效应的最大作用就是 对听众情感的影响。演讲者的威信使听众的好奇和期待心理满 足了,他们就会对演讲者产生一种归属感、亲近感,便会带着 兴奋的听演讲。 演讲者的掌握了以上四个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便可以从以 下几方面做起,树立自己在听众中的威信。 首先要摆正和听众的关系。要牢记:演讲者也是人民的一 员,和听众在政治地位、人

6、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第 4 页 只是暂时的社会分工、社会义务不同,因此,要以平等、谦和 的姿态作演讲,既宣传听众,又向听众学习。 其次要发挥“名片效应”和“自己人效应” 。所谓“名片效 应” ,就是演讲者先申述一种与听众观点相同的观点,然后再说 出演讲者想说的观点,这就很容易被听众接受。它可以淡化甚 至消除听众在一种观点认同的喜悦中自动解除精神防线。 “自己人效应”则比“名片效应”更进了一层,即演讲者 与听众不仅在观点上一致,而且有某种意义的相似性,如性别、 年龄、籍贯、职业、地位、经历、兴趣等,都会使听众产生信 任感、亲近感,视演讲者为“自己人” 。有了这些,还愁你的威 信树立不起来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致辞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