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精选公众演讲稿:成长与改变.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738863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讲稿】精选公众演讲稿:成长与改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演讲稿】精选公众演讲稿:成长与改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演讲稿】精选公众演讲稿:成长与改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讲稿】精选公众演讲稿:成长与改变.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精选公众演讲稿:成长与改变 特征码 IdIjAfxCJVXykjilNCYf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范文之演讲稿:最新公众演讲稿:成长与改变。我演讲 的题目是“成长与改变” 。 朱自清先生说: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 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 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天之所以成为春天,是因为它改变了整个冬天。一个人从婴 儿到成人的过程,是一种改变;一个国家从成长到壮大,更是一 种改变。 从婴儿到成人,漫长的过程中有成长的阶梯、奋斗的方向、攀 登的目标。一个民族从成长到壮大,同样有朝代

2、的更替,年代 的推移,政局的变革,体制的革新,这一切都因为它的目标是 发展。发展是为了壮大,是为了进步,更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就是关注民生。石鼓区正是在 关注民生中得以改变。 说起石鼓区角山乡三星村的改变,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解 放前三星村又名“三管町” 。曾流传着一首民谣:“养女莫嫁三 第 2 页 管町,三只禾兜做餐饭,天旱半月无禾收,三年两载闹饥荒” 。 那时的村民,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缺吃少穿。 新中国成立以后,三星村经历了土改、办互助组、农业合作社、 人民公社的历史进程。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农民的温饱问题 都还不能解决。没有良种、没有科技、没有电,化肥、农药

3、紧 缺只能靠计划指标供应,落后的生产力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 发展。步入 80 年代,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星 村村民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了 200 万斤大关。 行政区划调整后,三星村划归石鼓区,更是进入了飞速发展的 快车道。南改北拓,城乡一体。战略决策的前瞻性与正确性, 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的改观。首批蔬菜生产大户 产生,养殖专业户逐年增多。村民用电由一台 100 千伏安变压 器发展到 3 台,实现城乡同网同价。要想富先修路,XX 年起, 区党委政府投资 55 万元改造、扩建、硬化乡村路面,使路面宽 度达到 6 米,实现了村村通。 “三星田园休闲农庄” 、 “三星农业 蔬菜

4、基地” ,让你体验“ qq 农场现实版” ,还有耳目一新的反 季节蔬菜大棚、休闲垂钓中心等等。 如今的三星村旧貌换了新颜。且不说这家家有彩电,户户有摩 托。大家听我来数数:手机随身带着打,屋里座机闲唠嗑。山 珍海味落满桌,营养食品更是多。穿的那是时尚妆,用的全是 高档货。 “农家书屋”学功课,文化娱乐具特色,有线节目随你 挑,出门办事有的打,农民也开小轿车。 第 3 页 三星村历史变迁的一幕幕,仅仅只是石鼓区万千景象的一个缩 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写照,他见证了石鼓区沧桑 巨变的激情和荣光。让我们回望石鼓区的政治、经济、文化、 民生各个领域。改变无处不在,改变无时不有。 政治的改变,让行动更高效! 经济的改变,让生活更富足! 文化的改变,让精神更充实! 民生的改变,让社会更和谐! 朋友们,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勤劳、智慧、勇敢的石鼓人又 在石鼓区的发展蓝图上满怀激情的写上了熠熠生辉的两个大字: 改 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致辞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