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我与祖国共奋进水利发展60年回顾.docx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743674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讲稿】我与祖国共奋进水利发展60年回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演讲稿】我与祖国共奋进水利发展60年回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演讲稿】我与祖国共奋进水利发展60年回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讲稿】我与祖国共奋进水利发展60年回顾.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我与祖国共奋进水利发展 60 年回顾1 特征码 oJHgDlagYjkAkxiTyQPH 滔滔长江,巍巍群山。在长江中下游北岸,有一片锦绣山河 *。这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里,湖泊纵横,岗峦起 伏。60 年来,*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坚持兴利除害,实 施治水兴县,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在古老的吴楚大地上创 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60 年来,同共和国铿锵有力的改革开放脉搏一致,*水利也取 得了辉煌的成就。 筑堤防修水库 兴水利除水患 谱写了一曲曲不懈治水的雄浑乐 章 自古以来,*人民与水同生存、共命运,既充满着对水的渴求 与眷念,又充满着对水的恐惧和怨恨。历史上,*水旱灾害

2、连 年,水来街镇飘筏行舟,旱来禾田枯叶一炬。据史志不完全记 载,自元末到 1949 年的 600 多年间,发生大的洪涝灾害 72 次, 大旱 40 次,一般的局部灾害几乎年年都有。 第 2 页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人民为改变穷山 恶水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在沿江将众多小圩联并成永登、永赖、 永丰、永久 4 个大圩,1954 年大水后又陆续进行加固加高,形 成了 84 公里的*江堤,有效遏制了长江洪水的侵袭。在白荡湖、 陈瑶湖、菜子湖、两赛湖四大流域开展了大规模的垦殖和圩堤 加固,建成大小圩口 470 多个,修建了*闸、永安闸、湖东闸、 红旗闸、莲城湖闸等一大批中小型涵闸和排涝站

3、,40 多万亩圩 田得到有效保护。 在与洪水斗争的同时,山丘区干旱问题及时被列为治水的重要 内容。1956 年石龙口、九龙庵等第一批 5 座小水库开始兴建; 1958 年,马鞍山水库动工兴建,1966 年建成,成为*县第一座 也是唯一的中型水库;1958-1959 年连续干旱后,全县再次掀 起了以“群众自办水利、兴建小水库”的建设热潮,祖庄、青 口畈、和尚桥等一批水库先后动工兴建,到七十年代末,共建 成中型水库 1 座、小(一)型水库 6 座、小(二)型水库 65 座, 当家塘 22426 口。从七十年代开始,随着钱桥、日升、梅花等 一批抗旱提水站相继建成,全县共有大小抗旱站 149 座,农田

4、 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了 32.2 万亩,为农村稳定和农业经济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规划 综合治理 奏响了一曲曲科学治水的华彩乐章 第 3 页 1983 年一场大水,*水利遭受了沉重打击,历史和现实再一次 统一了全县上下的认识:水患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因素, 是造成*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要脱贫,水利要先行。只有 建成高标准的水利工程体系,才能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此 后,在省、市水利主管部门的直接帮助下,科学规划,综合治 理,一张蓝图,换届接力,坚持不懈一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 实施平垸行洪工程,增强江湖蓄洪能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 来,沿湖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开垦滩地,使得湖

5、泊 调蓄洪水能力锐减。一些小圩口虽然因此解决了部分老百姓生 存问题,但在汛期却严重影响了调蓄洪水的能力,成为防汛抢 险的障碍。1983 年,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对一些十年九不 收、影响行洪的圩口,进行还湖蓄水。到 1985 年,共退田还湖 61 口 26 万亩。2004 年-20XX 年,又投资 670 万元先后实施了 沿江的一心圩、高沿圩,白荡湖流域的曲湖圩,陈瑶湖流域的 正大圩平垸行洪巩固工程,从而真正实现了按客观规律治水, 给洪水让路,以人水和谐的理念,积极实践防汛抗旱工作的 “两个转变” 。 开展流域防洪综合治理,支撑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陈瑶湖、 白荡湖是*境内两个重要湖泊,也是*五

6、分之四人口生存的依 第 4 页 托。由于地处庐江、安庆等七县一市的下游,流域来水面积大, 水患始终是该地区人民的“心腹大患” ,也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 展。*要摆脱贫困,必须解决两大流域防洪问题。在陈瑶湖, 1984 年冬天,7 万建设大军开进横埠河,拓宽河道,加高堤防, 从而拉开了陈瑶湖流域防洪治理序幕。历经 40 余天完成了 25.8 公里的河道拓宽与 173.85 万立方米的筑堤任务。1989 年 11 月,横埠河圩堤进行了第二次加高培厚,顶宽由原来 3 米增 加到 5 米,共完成土方 93 万立方米,昔日的羊肠水道变成泄洪 的骨干河流。紧接着,按照规划先后兴建了王套站、湖东二级 站、沙池

7、站、九儿潭控制闸、壕断冲切岗等工程,新建对江电 力排涝站 3 处装机 15 台容量 2705 千瓦。到 1991 年双河口分洪 闸建立发挥效益,陈瑶湖流域防洪治理工作基本结束。至此, 陈瑶湖流域 25 万亩圩田防洪标准达到 10 到 20 年一遇。在白荡 湖,根据白荡湖流域防洪规划 ,从 1992 年开始,沿湖乡镇 把加固圩堤作为水利兴修的重点,先后 3 次发动上百万劳力上 阵。至 1993 年底,累计完成投资 400 万元,加固堤防 82 公里, 块石护坡 26 公里,从而保证了白荡湖流域圩口在正常防汛水位 下安全度汛。2005 年,投资 3500 万元装机 6 台 2700 千瓦的白 荡湖

8、闸站建成,使白荡湖流域 40 多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 20 多万亩农田增产增收有了可靠 第 5 页 靠的保证。 加强泵站和蓄水工程建设,保障农业增产增收。*境内有大小 圩口 244 个,圩区占全县总面积 30%以上,其中 5 千亩以上大 圩 18 个,1 千亩以上圩口 74 座,是粮食、油料的主产区。对 圩区实施防洪与除涝并治,是促进农业生产上台阶、夺取农业 全面丰收的关键所在。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从 1985 年开始, 通过国家补一点、财政挤一点、群众筹一点的“三个一点”的 集资建站的路子,对一批机械站和老式电站进行更新改造,共 改造老站设备 178 台 9654 千瓦,新增补点站 7

9、处 26 台 1885 千 瓦。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全县大部分圩区排涝能力由原来的 3 至 5 年一遇,提高到 5 至 10 年一遇,基本上结束了“圩田隔夜 成荒田”的历史。广大受益区群众高兴地说:有了排涝站,我 们种圩田就放心了。在山丘地区,坚持蓄提结合的治水方针, 提高防旱抗旱能力。其林、钱桥、义津、浮山等地自 1989 年开 始率先实行推磨转圈形式,发挥“统”的功能,发动群众大挖 当家塘,修建小水库,增加蓄水。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整修 塘坝 7 万多口,新扩建小水库 35 座,除险加固水库 75 座,有 效蓄水量达 6263 万立方米。还对马鞍山水库、梅花站、钱桥站 等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先

10、后改造提水泵站 36 处 38 台 936 千瓦。 第 6 页 目前,全县 30 多万亩丘陵山区基本保证 50 天不雨不旱不成灾。 加强重点堤防建设,着力构建城乡防洪安全保障体系。通过逐 年的水利兴修,全县 37 个重点圩口堤防都先后进行了加固达标, 防洪能力基本上达到了 1020 年一遇水平。1985、1992 年在 省水利厅、省建设厅的支持下,投入 300 多万元,先后实施了 两期县城防洪墙工程,建成了长 2100 米块石结构防洪墙,防洪 标准 20 年一遇,保证了在一般年景下老城区防洪安全,结束了 *县城有城无防的历史。1998 年,总投资 5.91 亿元*江堤除 险加固工程立项上马。同年 11 月全县进行总动员,调集了 10 万民工,上堤进行填塘固基大会战,半个月时间就拿下了第一 期 150 万立方米的填塘固基任务。经过 5 年艰苦奋战,填塘固 基、堤身加固 72 公里,完成混凝土、块石护坡 57 公里,堤顶防 汛道路 72 公里,护岸 6.7 公里,钢筋混凝土防浪墙 53 公里,锥 探灌浆 60 公里,整修加固和拆建涵站 28 座,完成土方 946 万立 方米,石方 11 万立方米,砼 14 万立方米。通过实施这些项目, 消除了堤 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致辞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