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迎国庆六十年 知交通发展新.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746779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讲稿】迎国庆六十年 知交通发展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演讲稿】迎国庆六十年 知交通发展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演讲稿】迎国庆六十年 知交通发展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讲稿】迎国庆六十年 知交通发展新.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迎国庆六十年 知交通发展新1 特征码 TnrboZiHOCkmxHKMdSoM 面想说说“行” ,是衣食住行的行,字典里的第一个解释就是 “走”之意:行走、旅行、行踪。人活着都离不开这个行动, 上学、上班、上医院、到超市、去酒巴、逛公园、外出旅 游只要出屋门,不是使用双脚就是使用各种交通工具。这 交通工具,包括交通网络的变革,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可不 是一般的重要。在现代“时间就是生命” 、 “时间就是金钱”的 社会里,几里地可以“驾步量” ,可若是几百里、几千里,谁还 能像古代社会里的人那样,再徒步行走呢。 解放初期,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上学,脑子里没有坐车这 个概念,一是那时的沈

2、阳市,只有在繁华的闹市区才有一两条 有轨电车,有的叫“铛铛车” ,公共汽车少得可怜,有些小汽车, 那不是一般人可以问津的。马路也多是石头铺成,凹凸不平且 很窄。从我家到我就读的学校,一多半儿的路是野地或者农田, 不通车;另一段是有一路电车,只需坐两三站就到学校,不值当 乘它了。二是想乘车也没有那笔开销的钱,当时学校给的那点 “助学金” ,是不能用来坐车的。所以,我从上学的那天起,一 来一去都得走上一个半多小时。 第 2 页 1955 年转业后到了锦州工作,那是个中小城市,我们住的 “铁道北” ,什么交通工具没有;当时的“铁道南”好象只有一 条公交线,在那工作了七年多从来没坐过,我们到市里百货公

3、 司购物或去旧古城游玩,全依仗着这两条腿啦。 后来,也就是 1961 年原单位完成任务撤消,1962 年随一 部分人员来到北京刚组建起来的研究院工作。开始住在院里, 不经常外出,还没有体验到交通的便利与否。1971 年从劳动学 校回京后,因为走前就已经搬离单位,就不得不每天和这“交 通”打交道了。 从我家驻地到单位,先从鼓楼乘 5 路公共汽车到德胜门, 从德胜门往北走,只有 344 路,345 路是开往昌平的,我们那 站不停车。当时的公共汽车一般来说都是单车厢,载客有限;而 且座位不像现在公共汽车的样子,是车厢两侧各有一排长木椅, 中间空地倒是宽敞一些。但由于发车间隔长,在上下班时,各 车站上

4、都会有很多人,司机一看路边人多,就直接开过去,如 果有下车的,他就把车停得离车站远远的,还没等你跑过去, 车早就一溜烟地开走了。 我记得有一次院里下午演电影,我和另一位女同志想早点 第 3 页 回家能干点活,四点多钟我们到了公共汽车站,在大雪地里望 眼欲穿地看着一辆辆车开过来,眨眼间又从眼前开过。司机看 见下边人多该停车也不敢停,只要下边有人扒着车门,这车就 别想开走。十多辆车都不停,使得车站上的人越聚越多,形成 了恶性循环,都六点多钟了,我俩还没有乘上车,最后还是一 位同志到交通岗楼里给车站调度打了电话,才开来一辆空车把 我们拉走,电影牺牲没看,还没有早回家。 那时人们管车门口的踏板叫“变心

5、板” ,车下的人看着一辆 车风驰电掣般开过去,也不管司机能否听得见,就大声喊: “干吗不停车”;如果车停了,随人群挤到车门,就会说 “车还这么空,干嘛不让我们上去” ,可说这话的人一旦脚 踏上那块小板板,就会说:“别挤了,上不来啦,快开 车”路过途中车站,车上的人不管有没有下车的都喊: “别停车了,没下车的”左溜是因为车少人多,满足不了 乘车需求,人都显得很自私。 就是费了九牛二虎的劲上了车,那罪也够受的,先是得慢 慢把气儿喘匀了,然后随着司机“摇晃”着车,一点点地调整 着身体和脚的位置,尽可能地站得舒服些。可十有八九找不着 合适的角度和位置,人太多了,都快挤成相片了,还想舒服, 谈何容易!我

6、们这些中途上车的根本别想有座位坐,如果能站在 第 4 页 离座位、车窗近点,有个扶的地方,对我来说都觉得很好,可 要是人太多时也挺难受。有一次我是靠近座位站着,等上车的 人渐渐多起来,两只手紧紧抓着上边的横杆(那时的扶手没有吊 环),人的身体会被挤得变成了打开的 C 字形,肚子不得不使劲 向前挺着,只有两个脚尖着地,全身的重量几乎全都落在了两 只手上。坐着的人尽可能缩进腿,让出点两腿之间的空挡,这 样,我的膝盖可以分担些身体的重量,可是,等你回到家撸开 裤腿看看,是一片片淤紫色。 还有一次,好不容易才熬到德胜门站,下了车随着人群刚 向前走了几步,怎么觉得裤子在往下坠,伸手一摸,哎呀,原 来是那

7、种“套环扣”的腰带,在我两手“打提溜”时被挤开, 为了不再出洋相,赶紧买了一条带“卡子”的皮带。 一位同车的老太太说:“咱们坐车要准备随时流血牺牲的, 你咋还穿这种鞋!”那是一天晚上下班在“北郊市场”站发生的 事儿,一位年轻女士只顾往车上挤,一只船型鞋被踩掉在了车 下面,她无法再挤下车去拣,车已启动,只能向司机求救: “我的鞋掉在下面,停一下车”可司机那管这个。于是才 听到那位老太太的如是说法。这话在那个年代毫不夸张,曾经 多次听人说,有人下车时几乎是被人推下来而站不稳,摔断了 肋骨或是歪了脚;冬天雪地上滑, 第 5 页 ,在公交车站上因抢车拥挤而滑倒摔伤的也大有人在。我说这 些,都是为了说明

8、那时车少人多而出现的状况。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公交车的增加,公路拓宽、立交桥相继 出现。但是,我上班的北郊,还有一段“鸡脖子”没有改造, 闹得上下班时严重堵车。路上的车辆不少,但公交车只增加了 个 305 路,还是早晚高峰车,上午 9 时至下午 4 时这一段不运 行。还是人多车少,拥挤、抢车、不排队仍然是当时的一大风 景。那时每天搭在路上的时间,正常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 搜集-整理/下是 3 个多小时,到了冬天,我们真得是“披星戴 月”赶公交。那种天天赶公交的日子真是不堪回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强劲增长,北京以公共 交通为首的公共设施有了很大改观,八九十年代开始,北京马 路

9、上的公交车多了起来,有公共汽车、无轨电车、3、4 字头的 郊区车、6、7 字打头的小区专线、9 字头的远郊区线、巴士公 司的运通专线,还有特字头的双层巴士,有的还是带空调的。 自 1994 年到 2000 年的六年时间里,北京公交的运营车总数由 7819 辆增加到 15445 辆,增加了将近一倍。 第 6 页 当时马路上出现了许多用胶皮连着三节车厢的大公交车车, 在马路上穿梭着如同一条长龙实为壮观。 1999 年,北京街头又出现了一景,为了改善北京空气质量, 购置了 2283 辆清洁燃料车,其中 300 辆还装用美国康明斯纯天 然气的发动机,这些新车每天行驶在长安街、二环主路上,成 为北京一道

10、亮丽而又清新的风景。到了 2000 年末,北京的清洁 燃料车总数达到 5923 辆,占当时北京公共汽车总数的八成多, 其中纯天然气公共汽车 1300 辆,当时的北京成为了全世界使用 天然气公交车最多的城市。 盘点改革开放 30 年北京公交线路的巨变,一组数据令人震撼: 从 1978 年末到 20XX 年末,公交集团线路条数从 101 条增加到 621 条,增长了 5.2 倍;线路长度从 1217 公里增加到 16659 公 里,增长了 12.7 倍;运营车数从 2627 辆增加到 18567 辆,增长 了 7.6 倍;客运量从 111974 万人次增加到 403170 万人次,增长 了 2.6

11、 倍;总行程从 11947 万公里增加到 123165 万公里,增长 了 9.3 倍。 最让老百姓感到实惠的是票价又跌落回 30 年前,从 20XX 年的 1 月 1 日起,除 9 字头的车外,一律实行四、二折优惠, 就是说成年人每次乘车只花四毛钱,学生是两毛钱,而且 “充 第 7 页 值卡”带替了钱币;从今年 1 月 1 日开始,65 岁以上老人凭 “北京市老年优待卡”免费乘坐地面上所有的公交车。 近几年北京市的地下交通也在发展迅速,除原来的 1 号线、 2 号线,相继开建了 5 号线、10 号线、13 号线、八通线、8 号 线的一部分,也就是到“鸟巢”的那条线,从东直门去首都机 场还有“机

12、场快轨” ,4 号线也即将开通。不管你转乘几次,乘 多远一律两块钱。 再说说我家附近交通的变化,1998 年我们搬到这朝阳区那 会儿,楼前东西向的那条破旧的大街只有十多米宽,路两旁全 是外地来京人员开的杂货店、饭馆等,又脏且乱;现在马路拓建 成了包括人行道、附路在内的十条上下道的宽敞主路;南北向开 通了 13 号城铁和京承快速路,横向有 10 号地铁。过去我们外 出,走得快也得 20 多分钟才能到公共汽车站,去市里就好像过 去“进京赶考”似的那么难。现在可好了,去年开始,在我们 院大门口相继设了两路公共汽车站。现在我们不再为外出而发 愁,无论地面还是地下乘车都方便了许多。 这些是建国六十年发生的变化,更是改革开放取得的翻天 覆地的成果。 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致辞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