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守正创新深化农村改革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深化农村改革是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激发农村内生动力的关键举措。而“守正创新”则为这场改革指明了方向,守正,即坚守农村改革的根本原则与底线,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确保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性;创新,就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突破思维定式,探索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需求的新模式、新机制。只有将守正与创新有机结合,才能让农村改革行稳致远,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一、守正:农村改革的基石与底线(一)坚守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过去几十年间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
2、产力。在深化农村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制度。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是保障农民安居乐业的关键。通过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让农民吃下“定心丸”,使其能够安心从事农业生产,也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促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各地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明确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减少了土地纠纷,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例如,某省在完成土地确权后,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土地流转面积大幅增加,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以村集体统一经营为基础的“统”的功能也在不断强化,村
3、集体通过整合资源,开展统一服务,为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的支持,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二)维护农民主体地位农民是农村改革的主体,也是农村发展的受益者。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让农民成为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无论是土地制度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还是农村产业发展,都要广泛听取农民意见,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许多地方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农民意见,让农民参与到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权设置等各个环节。通过改革,将农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农民个人,使农民成
4、为村集体的股东,享有集体资产的收益权。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更增强了农民对村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了农民参与农村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意味着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吸引各类人才向农村流动,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方面,也逐步向农村倾斜。例如,通过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高农村教师
5、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改善了农村教育条件;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二、创新:农村改革的动力与突破(一)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一是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二是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通过出让、租赁、入股等方式进入市场,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
6、同价,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的财产性收入。三是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某县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中,通过将闲置的村办企业用地入市交易,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这些收入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在宅基地制度改革方面,一些地方鼓励农民将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出租或入股,与企业合作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实现了农民增收和乡村产业发展的双赢。(二)农业经营体系创新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创新农
7、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倾斜等方式,引导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鼓励专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全程社会化服务。例如,一些地区成立了农业服务合作社,整合农机、技术等资源,为农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了小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技术、设备等难题,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三)农村产业融合创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的重要举措。通
8、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在农产品加工方面,鼓励企业利用当地特色农产品资源,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例如,一些水果产区建设了果汁、果脯加工厂,将水果加工成各种产品,不仅解决了水果滞销问题,还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村电商的发展也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新渠道,许多农民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将自家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同时,依托农村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一批特色田园乡村、休闲农业园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三、守正与创新协同推进,深化农村改革守正与创新是相辅相成、不可分
9、割的有机整体。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坚守农村改革的根本原则和底线,创新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创新是守正的发展,通过创新不断解决农村发展中的新问题,才能更好地坚守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利益。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实践中,要注重将守正与创新有机结合。例如,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时,既要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不变,维护农民的集体成员权益,又要创新产权实现形式和运营机制,通过发展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激活农村集体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时,既要保障小农户的基本权益,又要创新经营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共同发展。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保障,为守正创新深化农村改革提供有力支撑。完善农村改革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改革行为,确保改革依法有序推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更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加强对农村改革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和基层干部对改革的认识和理解,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深化农村改革,守正创新是关键。只有坚守农村改革的根本原则,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才能破解农村发展难题,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持续推进农村改革,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