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沙子玩具:感官探索与创造建筑一、案例背景在幼儿园大班的户外活动时间,沙水区一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之一。今天的活动主题是自由使用沙子玩具进行创作,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形状的模具、小铲子、小桶等工具,鼓励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沙子进行探索和搭建。二、案例描述当孩子们来到沙水区后,立刻兴奋地投入到玩沙活动中。乐乐拿起小铲子,用力地铲起沙子,感受着沙子从铲子边缘滑落的触感,他开心地大喊:“哇,沙子好滑呀!”接着,他将沙子装进小桶里,压实后倒扣在沙地上,尝试做出一座“城堡”。可是第一次操作时,沙子松散地塌了下来,乐乐皱起眉头,有些失落。但很快,他又重新开始,这次他更加仔细地将沙子一层一层地
2、装进桶里,每装一层就用铲子柄用力压实。经过几次尝试,一个初具雏形的“城堡”终于立在了沙地上,乐乐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声招呼其他小朋友来看。另一边,朵朵和果果则合作搭建一座“大桥”。她们先用模具在沙地上压出长长的、平坦的桥面形状,然后开始思考如何制作桥墩。朵朵尝试用圆柱形的模具制作桥墩,但发现不太稳固。这时,果果提出:“我们可以把沙子堆得高高的,再把它修整成桥墩的样子。”于是,两人分工合作,朵朵负责铲沙子堆高,果果负责用小铲子仔细修整形状。在搭建过程中,她们不断调整桥墩的高度和宽度,还在桥面上用小树枝划出车道和人行道,一座充满创意的“大桥”逐渐成型。还有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他们将不同颜色的沙子混合
3、在一起,用手感受着沙子颗粒的变化,观察颜色混合后的效果。明明好奇地问:“为什么红色和黄色的沙子混在一起,看起来有点像橙色呀?”其他小朋友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大家在讨论中充满了对颜色变化的好奇和探索欲。三、案例分析1 .感官探索方面:在玩沙过程中,幼儿通过触摸、观察、感受等多种方式与沙子进行互动。如乐乐感受沙子滑落的触感,小朋友们观察不同颜色沙子混合后的变化,这些行为都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感官体验。沙子细腻、松散、可塑的特性,让幼儿能够直观地感知物体的质感、形态等特征,促进了幼儿触觉、视觉等感官能力的发展。2 .创造力与想象力方面:幼儿利用沙子和玩具进行建筑创作,充分展现了他们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
4、力。从乐乐的“城堡”到朵朵和果果的“大桥”,每个作品都独具特色。在搭建过程中,幼儿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遇到问题时积极思考解决方案,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幼儿将自己脑海中的想象转化为实际的建筑作品,进一步拓展了他们的想象空间。3合作与交流能力方面:朵朵和果果的合作搭建,以及小朋友们围绕颜色变化的讨论,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合作,幼儿学会了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在交流过程中,幼儿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这对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4.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幼儿在搭建过程中遇到了如沙子松散
5、倒塌、桥墩不稳固等问题,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不断尝试、调整方法来解决问题。这种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幼儿的耐心、毅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面对困难和挑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四、教育策略1 .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充足的时间:继续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沙子玩具和辅助材料,如不同形状的模具、小树枝、彩色石子等,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创作需求。同时,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玩沙活动,让他们能够充分探索和实践,深入体验玩沙的乐趣和价值。2 .引导幼儿深入观察和思考: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弓I导幼儿深入观察和思考。例如,当幼儿在混合颜色沙子时,教师可以问:“除了红色和黄
6、色混合会变成橙色,还有哪些颜色混合会产生新的颜色呢?”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猜测和尝试,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3 .组织分享和交流活动: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作品展示和经验分享。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通过分享和交流,幼儿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4 .关注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指导: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同,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活动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弓I导他们从简单的作品开始创作;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挑战,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