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统计部门颂歌献祖国60年优秀征文.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772115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讲稿】统计部门颂歌献祖国60年优秀征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演讲稿】统计部门颂歌献祖国60年优秀征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演讲稿】统计部门颂歌献祖国60年优秀征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讲稿】统计部门颂歌献祖国60年优秀征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统计部门颂歌献祖国 60 年优秀征文1 特征码 zJMEpIUHINLYuIWFrbab 统计部门的基本职责是搞准统计数字、搞好统计服务。统计数 字准确与否、数据质量如何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如何才能降 低差错率、误码率,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从统计诞生的第 一天起,人们就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进行着实践,结绳记事、 书契记数、珠算、手摇计算器、电子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等等。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化,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电 子计算机的诞生,统计数据计算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统 计同世界统计一样,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年来,统计数据计算机 处理按照“微机起步、从无到有、由小到

2、大、以任务促建设” 的建设方针,顺利完成了“八五” 、 “九五” 、 “十五”统计信息 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实现了统计数据处理计算机化、数据传输 网络化、信息交流网站化,极大地促进了统计改革、创新和发 展,信息化在统计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统计生产 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提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展的需要,随着统计信息量膨胀及各种报表分组复杂化,总结 回顾统计信息化发展历程,展望预测未来发展前景,必将有力 地促进统计信息工程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 2 页 1982 年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统计系统配备了首批计算 机APPLE 计算机,1984 年配备了 IBM 计算机,19

3、86 年配备 了 OLIVETTI 公司的 M24、M28 微机。随着配机数量的逐年增加, 统计数据处理工作量进一步加大。1986 年工业电讯月报全流程 采用计算机处理,计算机远程通讯传输(1200MODEM 点对点方 式) ,计算机录入、修改、汇总、制表等,统计数据处理效率大 幅度提高,一场新型的技术革命正在悄然兴起;1987 年全国 1% 人口抽样调查、投入产出调查,1988 年、1989 年全国 2.5人 口抽样调查数据处理工作都由统计系统自己的信息化部门承担; 同年全国统计年报数据处理大部分使用计算机处理等。计算机 日常维修、维护、管理,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任务,要求统计 系统必须组建自

4、己的计算机应用管理机构,原有的各级统计部 门办公室代管计算机模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工作的需要, 为此 1988 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各省相继成立了计算中 心。计算中心机构的组建成立,本身就是一场新型的革命,它 不仅顺应了计算机技术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为统计计算手段 带来了一场深刻革命,统计工作由原有传统落后的手工计算处 理转变为计算机自动处理,把广大的统计工作者从枯燥乏味的 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统计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提高。 随着计算中心机构的成立,统计信息化系统相继承担了多次大 第 3 页 型普查数据处理工作任务,1990 年全国人口普查、1993 年全国 首次第三产业普查、1

5、994 年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1996 年第一 次基本单位普查数据处理工作等等。年轻的统计信息化队伍得 到了真正的锻炼,统计信息化正在日渐成熟。 19931999 年的统计年报集中统一数据处理工作实践。为了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国家统计局从 1993 年开始,在全 国范围内以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统帅,按照全面系统地反 映经济运行、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组织实施了新的国 家统计报表制度。它要求统计数据处理工作由原来的“各自为 政”的分散式处理模式转变为高度统一的集中处理模式, “统一 组织、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上报”严格按照“四统 一”的模式处理统计数据,把统计数据计算机处理工

6、作推到了 一个全新的位置。统计信息化系统不负众望,按照国家统计局 规定的“三统一活”的年报制度,以正确的指导思想统帅全局, 以科学的工作方法规范行为,以有力的领导机构调控运作,以 崇高的精神激励大家无私奉献,以科技为先导,系统规划,科 学操作,进一步加大统计年报中的技术含量和科技成份,立足 于“早动手、细安排、勤研究、大调控、高效率”的工作方法, 高效顺利地完成了年报数据处理工作任务。 1997 年第一次农业普查、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02 年第 第 4 页 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据处理工作实践。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 是建国以来全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现状的一次大型的国情国力 调查。其规模之

7、大,任务之艰巨,数据之多为世界所瞩目。在 这次数据处理信息工程的数据录入工作中由于应用了先进的光 电录入技术,又开创了世界之最。在 1997 年农业普查数据处理 工作实践的基础上,2000 年运用光电录入技术完成了第五次人 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2002 年进行了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据 处理工作实践。 2004 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20XX 年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 20XX 年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工作,对于已经成熟的统 计信息化系统已经是轻车熟路、游刃有余。 “人大” 、 “政协”两会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实践。1996 年以 来,在全国及各省“人大” 、 “政协”两会期间,计算中心会同

8、局里有关专业统计人员在会场设立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台,现场 为人大代表、政协 协委员提供统计信息计算机咨询服务,活动再次突显了统计信 第 5 页 息化的实力、效率,受到了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 的高度重视和代表、委员们的一致好评。各级多家新闻媒体都 对统计信息咨询服务活动进行了报道,大部分还配发了照片。 开展两会统计咨询服务活动,抓住了统计工作的重点统计 服务,集中体现了服务创新的思想,也是统计信息工程建设成 果的集中展现,为统计局和统计工作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1 世纪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统计信息化也必将以超想象力的 发展速度飞速前进,统计工作必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21 世 纪的统计工

9、作模式将随着中国经济“入世” 、中国正式加入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ENERAL DATA DISSEMINATION SYSTEM,简称 GDDS)和统计信息工程“十一五” 规划的实施全面步入现代化、自动化的行列。一是在统一统计 业务平台软件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统计调查项目的设计、统计信 息的采集、传输、汇总加工、制表发布、存储利用等核心业务 全过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便捷、迅速、可靠地进行统计业务 工作、实现统计业务手段的现代化;二是统计指标体系与统计 调查项目的设计科学、合理、实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需要,能与国际统计接轨,适应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需要,实现 统计调查体系的科学

10、化、现代化;三是统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 用上,统计系统能够及时、大量地提供准确、权威的统计信息 产品,并在统计分析方面,能利用各类经济数学模型、数据挖 第 6 页 掘方法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决策咨询意见。全国统计工作对社会 的信息服务达到一个新水平,数据对公众开放的程度、公众平 等地、方便地获取任何发布数据的能力将大为提高。 统计工作全面信息化的实现,全国统计系统使用统一业务平台 软件系统,依托数据仓库技术、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实 现统计业务手段现代化,改变统计业务传统的“手工作坊”模 式,把广大统计业务人员从繁琐的常规简单数据加工中解放出 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据质量与保障工作中去,必将全面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分析水平也必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与国际先进水平缩短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致辞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