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作风促落实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推进乡镇工作提质增效.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78570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作风促落实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推进乡镇工作提质增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强作风促落实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推进乡镇工作提质增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强作风促落实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推进乡镇工作提质增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强作风促落实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推进乡镇工作提质增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强作风促落实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推进乡镇工作提质增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强作风促落实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推进乡镇工作提质增效同志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104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作风建设贯穿百年历程,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在乡镇工作中,我们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更需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今天,借庆祝建党104周年大会之机,我以党课形式,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加强作风建设,推动乡镇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一、回顾百年党史,深刻把握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

2、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将其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有力武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整党整风,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作风建设活动,每一次都对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作风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仅体现在理论和纲领上,更体现在实际行动和工作作风中。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正是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优良的工作作风,我们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在乡镇工作中,我们直接面对群众,更要保持优良作风,展

3、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立“群众需求清单”制度,通过入户走访、民情恳谈会等方式,定期收集群众诉求,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点解决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生态治理等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例如,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要全程跟进项目质量,杜绝”形象工程”,确保惠民工程真正惠及于民。(二)作风建设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关键所在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党心民心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作风状况,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决定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注

4、重加强作风建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乡镇工作中,我们要构建“三位一体”联系群众机制:建立领导干部包村联户制度,每名班子成员至少联系2个行政村、10户群众;推行”村民说事日”制度,每周固定时间接待群众来访;搭建”线上民情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政务APP等渠道实时收集意见建议。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定乡镇干部作风负面清单,明确禁止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12类行为,建立”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将测评结果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取信于民,凝聚起推动乡镇发展的强大合力,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要动员群众共同参与规划设计,避免政府干、群众看”的被动局面。(三)作风建设是推动事业

5、发展的强大动力作风建设与事业发展相辅相成,优良的作风能够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而事业发展的实践又能不断锤炼作风。从长征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时代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为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乡镇层面,要将作风建设与重点工作深度融合:在产业发展中,建立“项目管家”制度,由党员干部全程跟踪服务企业落地、投产运营,确保招商引资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在基层治理中,推行”党员联户+网格化管理”模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内;在民生服务中,实施”一站式办理”改革,整合民政、社保、医保等服务事项,减少群众办事跑腿次数。通过作风建设破除发展障碍,以

6、钉钉子精神”推动乡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例如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要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确保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二、清醒认识乡镇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乡镇作风建设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一)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紧密部分干部存在“重业务、轻学习”倾向,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不系统、不深入,存在”学用脱节”现象。在乡村振兴政策落实中,未能准确把握政策内涵,导致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如个别村盲目发展特色种植,缺乏市场调研,造成资源浪费。理论学习形式单一,多以会议传达、文件宣读为主,结合乡镇实际的专题研讨不足,干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

7、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二)联系群众的深度和广度不足有的干部“机关化”倾向明显,下基层调研存在”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现象,对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如农村养老、留守儿童教育等,未能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在征地拆迁、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中,事前征求群众意见不充分,导致个别项目推进阻力较大。便民服务中心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隐性问题,部分审批事项仍需群众多头跑、反复跑。(三)担当作为的劲头不够充足面对乡镇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部分干部存在”求稳怕乱”思想,在乡村发展改革创新中不敢试、不敢闯。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如村级债务、土地纠纷时,存在畏难情绪,缺乏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办法。个别干部工作标准不高,满足

8、于过得去、差不多”,如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对背街小巷、卫生死角的清理不彻底,导致整治效果不持久。(四)工作落实的实效性有待提升一些重点工作推进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如在粮食安全生产中,个别村仅满足于完成播种面积任务,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督导不到位,影响粮食产量。工作落实缺乏有效跟踪问效机制,对上级部署的任务,存在重部署、轻落实”倾向,如防汛抗旱工作中,应急预案演练流于形式,物资储备未定期检查,存在安全隐患。三锚定目标任务,扎实推进乡镇作风建设提质增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推进作风建设,为乡镇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一)

9、强化理论武装,夯实作风建设思想根基构建“三位一体”学习体系:制定乡镇干部理论学习三年规划,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实践研学”模式,每月开展1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每季度组织1次村”两委”干部集中轮训I,每年安排干部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不少于2次。创新学习载体:开设“田间课堂”“庭院讲堂”,组织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中,结合乡村振兴实践开展政策宣讲。建立“学习强国”积分考核制度,将学习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对积分排名前20%的干部予以通报表扬。推动学用转化:开展”理论学习成果转化”活动,要求干部每季度撰写1篇结合乡镇工作的调研报告,重点解决1-2个实际问题。如在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后,

10、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村庄规划,避免照搬照抄。(二)密切联系群众,践行为民服务根本宗旨完善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乡镇干部每周下村不少于3天,其中至少1天住在村里,建立”民情日记本”,记录群众诉求及解决情况。在村级设立”群众意见箱”,每周开箱梳理意见,限时办结反馈。提升便民服务质效:升级乡镇政务服务中心,整合民政、社保、农业等服务窗口,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开发”乡镇便民服务”小程序,实现低保申请、医保缴费等15项服务“掌上办,减少群众跑腿次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项行动,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每年实施10项民生实事项目,如建设农村幸福院、改

11、善村小学办学条件等。建立“民生项目进度公示”制度,通过村务公开栏、微信公众号定期公布进展情况。(三)强化担当作为,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制定乡镇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将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纳入考核指标,对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推荐提拔使用。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明确6类可容错情形。开展”比学赶超”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重点工作现场观摩会,各村(社区)晒成绩、比亮点、找差距。设立”乡镇发展贡献奖”,对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围绕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等6大能力,开展专题培训每年不

12、少于4次。安排年轻干部到信访维稳、项目建设等一线岗位锻炼,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四)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建立闭环管理机制:对上级部署的重点工作,实行”清单化管理”,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节点和质量标准,每周调度进展情况。建立“红黄绿三色督办制度,对超时未完成的任务发出预警,确保件件有落实。强化监督问责:成立作风建设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常态化督查,重点检查工作纪律、服务态度、项目推进等情况。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对敷衍塞责的严肃问责。完善考核评价:将作风建设纳入年度综合考核,权重不低于20%,考核结果与干部绩效、评优评先挂钩。开展”群众评作风”活动,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评价意见。四、结语同志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庆祝建党104周年为契机,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更加过硬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举措,奋力开创乡镇发展新局面,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