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案例一一自由落体运动天津大港第一中学吴昌安一教材依据本节来选自普通商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人做版)第二聿第五节.二、设计思想自由落体运动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知识后编排的,是匀变速直战运动的特例。通过对自由落体这种常见的,特殊的运动的研究,L方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加强了课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在授保过程中讲授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为以后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知识的复习课,培养学生思维的研究课,联系生活的应用课,也是后面课程的知识准备的垫底课。所以本节课在本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研究自由落体的运
2、动规律,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学习了用打点计器来测量句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后,学生具备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能力,所以笔者在本节课中对其运动规律的教学环节中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辉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3、掌提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2、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4
3、数学极限思想的进一步运用(三)、情届、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规律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四、教学值点k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及其遵从的条件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照相机曝光时间的估算六教学准备教学方漆1、以物理史实.导入目标一一实践体骏,分析讨论一一总结归纳.得出结论。2、通过实例分析,强化训练,使学生学会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分析并能解决问题.敬学用具:
4、多媒体.牛顿管,金属片.纸片,天平,打点计叶器,纸带,克物(两个质量不同),刻度尺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型前面我们学习了句变速宜线运动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一一自由落体运动。二、进行新课k自由落体运动教师活动:演示纸片与金属片的下落过程,提出问题1、重的物体一定下落的快吗?2、你能否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并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井动手设计臼己的可行方案。点评:通过实例加以分析,结合物理史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讨论。金属片与线片不同时落地,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使的物体下落的
5、快慢不同。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实践自己的猜想点Ih拿握一定的历史史实,学会一些基本的推理方法,初步养成置疑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活动:用牛顿管演示物体在空气中和真空的下落情况。引导学生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教师总结,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并给出一个定性的说法(学生的总结可能不够准确,注意引导)点评: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2、自由落体加速度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计算其加速度,换用不同质量的重物看纸带上点子间隔有什么不同,总结得出结论,教睥点评:将两条纸带对比,
6、只要两条纸带上的点子间隔相同就说明它们的加速度是相同的。学生活动: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计算重力加速度,通过比较得出结论。教师总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句加速直线运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各个地方相同吗?2、它的方向如何?符号:g方向:竖直向下(与里力方向一致)大小:与地点有关。一般计算中炉9.8ms2,粗略计算中可以取g=10ms2学生活动:学生看书中列表,尝试从表中寻找规律,这一规律是怎样产生的?学生猜想.但不宜过多解释点评:通过算g值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定值(在同一地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剪,归纳总结规律。教师点评: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
7、匀加速直鼓运动,所以匀变速直段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梆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只要这些公式中的初速度Vl)=O.”取就可以了。自由落体运动遵从的规律:v,=vv+atvl=gts=v0t+a推出:S=:用J3、自由落体规律的应用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练习P(47)“问题与炼习”第2题:一位观察者测出,悬崖跳水者碰到水面前在空中下落了3.0s,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炭有多高?实际上是由空气阻力的,因此实际高度比计算值大些还是小些?为什么?学生活动:学习独立作答:学生解答完毕后相互讨论和检查结果。h=gr=1()3=45m教师点评: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可算结果达到45m,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3s内不会下落
8、这样的距离,提醒学生注意理想化可能带来的误差。点评:逋过统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勾变速运动的理解。4,学生探究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1、如果绐你L把尺子能否运用本节所学知识测定一下你的反应时间?2、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建议学生课下测出肯己的反应时间,将自己的尺子改造成“反应时间尺”并将其丞用到生活实际中,将其作为一个研究黑题。学生活动:学生思考提出方案,并解释原理,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点讦:初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愿望.能主动与人合作,激发学生时物理的学习兴趣。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7,做一做让学生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不
9、必准确解答,同时强调“估算”。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解决办法,比较各种不同方法,并讨论其合理性及可行性。通过课下解题并对该问题获得理性的认识。点评:利用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教学极限思想的进一步运用。教师点评:由于照相机的曝光时间极短,一般为30S或60s,碟光量相差10%对照片不会有明显影响,所以相机快门的速度都有比较大的误差,傻瓜相机更是这样。故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这种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运动的速度可以认为是不变的,可以看作句变速运动来及理。速议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解出其准确值,比较两种情况下的时间差异。八课党总结、点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自由落体运动慨念和规律的认识及理
10、解。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从静止开始的只受重力作用的勾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自学好本节可更好地认识句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是对上节内容的有益补充。要突破此重点内容,一定要把握住一点,即自由落体运动只是句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为=0,a=g.我们在以前章节中所掌握的所有句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推论,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均可使用。在使用时要注意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判断是自由落体运动之后方可代入计算。九、实例探完自由落体运动苓本概念的应用本节的易错点是对于空间下落的物体是不是自由落体运动判断时易错。在判断时,如题目直接给出物体由停止开始自由下落或忽略空气阻力等提示语时,可将下落的物体看成自由落体运动。对于
11、有空气陋力的问题,若空气阻力远远小于重力,可近似杳作自由落体运动。若只是空气阻力很小,则不能认为物体就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因为虽然空气阻力很小,但可能空气阻力与重力大小差不多,故不是自由落体运动。在空问下落的物体不一定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如:物体以2ms的初速度竖直下落就不是自由落体运动。由于vOrO,不符合定义,但此运动可看为匀变速直浅运动来处理。本节易忽略之处即在于做题时易忽略自由落体运动的第一个特点,%=0,从而将上述运动当作为自由落体解决,得出错误的结论。例1甲物体的重力比乙物体的重力大5倍,甲从/m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m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
12、一时刻甲的速率比乙大B.下落1S末,它们的速度相等C.各自下落1m它们的速度相等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大解: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因是自由下落,只受重力影响,加速度都为g,与质量无关,D选项错误。又由奇,.知A选项偌B选项正确。又由公式/=29可知C选项正确,故答案应选B、Co点拨:本题中最易出现的错误是误认为质量大的物体加速度大,而质量小的物体加速度小.以致于错选为A.D两个答案。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弄清能自由下落即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规律的应用例2从离地面50O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g=10ms2.求小球:(1)经过多长时向落到地面?(2)自开始下落计时,在第1s内的位移、最后
13、1S内的位移。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分析:由=500m和自由落体加速度,根据位移公式可直接算出落地时间,根据运动时间,可算出第1s内位移和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是下落总位移和前(/?-1)S下落位移之差。解:(1)由人=(g,得落地时间r=楞=J呼&=IOS(2)第IS内的位移:t=Igz12=5m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s内的位移为=405m所以坡后IS内的位移为hw=h-hl,=500405=95m(3)落下一半时间即r=5s,其位移为Al0=1=125m料袋你如果想测量你的同桌的反应时间,你握住尺子的上端.同桌的手放在尺的下端零刻度处待帝,当同桌看到你的手松开时,
14、迅速握住尺子,他的手握在20Cm处,同桌的反应时间为多长?若招飞时对飞行员的反应时同要求达到0.16s,同桌能当飞行员吗?(gIOm/s2)十课后反思:对本节课,教材以正面叙述的方式直接将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交待出来了,闪光照片的处理也是定性的。很多老师在上这堂课时.也是采取传统的方式把经过叙述一遍,然后把结果告诉学生,最后通过黑目加以巩固,数学效果比较明显。但这样学生只学会了如何解题,没有亲自经历形成旗念和发现规律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是模式化的.教学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解逝.这与新深标的理念是不符的。新课标要求通过观察思考,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等过程,形成物理假念,认
15、识物理规律.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使学生置身于科学探究的氛围之中进行学习,亲自经历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过程,逐渐培养他们独立思索、善于发现问题、攻克难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在这部分教学中我采取了探究式教学,并借助于一些媒体把这一过程展示出来.给学生搭建一个探究的平台。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探究过程中亲自体股到了物理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书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比,在教学中应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板书设计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从修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2、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只受重力(2)出速度为零3、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1),自由落体是出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埃运动。(2)、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为a=9.8m/4、自由落体加速度一一重力加速度1),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即,=9.8ms2方向竖直向下。(2)、从赤道到两极,g骸纬度的增大而增大。(3)、通常g取9.8ms,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取1011s5、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I;=s=2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