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机场无人驾驶旅客登机桥检测规范.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80183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1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机场无人驾驶旅客登机桥检测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民用机场无人驾驶旅客登机桥检测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民用机场无人驾驶旅客登机桥检测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民用机场无人驾驶旅客登机桥检测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民用机场无人驾驶旅客登机桥检测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咨询通告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编号:AC-137-CA-2023-03下发日期:2023年12月22日民用机场无人驾驶旅客登机桥检测规范本文件依据民用机场无人驾驶旅客登机桥技术要求(AC-137-CA-2023-02)编制9对机场无人驾驶旅客登机桥的合格性检测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指导。本文件包括总则、引用标准、检测条件、检测前的准备、检测项目及方法和附录9共五章。本文件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负责管理和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9请函告本文件日常管理组(联系人:高超;地址:北京延庆东外大街55号;联系电话:010-69101950;传真:010-69101192;邮编:102100)o编写单

2、位:中机科(北京)车辆检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写人员:高超、安先龙、赵诚、王敏、张巍。1总则12引用标准13检测条件23.1 检测场地23.2 检测装置要求23.3 检测记录内容33.4 检测环境条件33.5 检测过程要求44检测前的准备44.1 样桥44.2 检测申请方应当提供的技术文件44.3 检测申请方应当提供的设备设施、材料及人员55检测项目及方法65.1 一般要求检测65.2 安全要求检测105.3 软件要求检测115.4 人机交互检测125.5 数据记录和存储检测135.6 基础功能要求检测165.7 环境要求检测265.8 可靠性检测285.9 标识、铭牌、随附文件和附件检测2

3、9附录A夜间条件检测方法31附录B检验规则32附录C主要技术参数表34附录D关键部件明细表35附录E运行控制员和操作员行为监管系统要求36附录F可靠性强化检测391总则为规范民用机场无人驾驶旅客登机桥(以下简称无人驾驶登机桥)的检测工作9根据民用机场无人驾驶旅客登机桥技术要求(Ae-137-CA-2023-02)制定本文件。本文件适用于在机场区域内使用的无人驾驶登机桥的合格性检验。2引用标准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9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9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4436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GB/T1

4、6855.1机械安全控制系统安全相关部件GB34660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GB/T41797-2022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JB150.3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检测方法第3部分高温试验GJB150.4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检测方法第4部分低温试验GJB150.9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检测方法第9部分湿热试验MH5001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T6028旅客登机桥MH/T6108民用机场机坪泛光照明技术要求AC-137-CA-2020-01航空器地面服务设备靠机安全技术要求3检测条件3.1 检测场地3.1 .:!检测场地为平坦、干燥、具有

5、良好附着能力、坡度不大于3%的沥青或混凝土路面9场地空间应当满足无人驾驶登机桥行走、旋转、升降等动作的需要;检测时9检测场地不应当有雪、冰以及任何影响检测的物品。3.2 .2检测场地交通标志、标线清晰可见9并符合MH5001的要求。3.3 .3温度、湿度检测环境应当能够达到检测申请方的设计要求。3.4 .4无人驾驶登机桥无人驾驶模式正常激活的必要条件。3.5 检测装置要求检测装置应当经过标定且在有效期内9精度应当满足以下要求:a)运动状态采集和存储的频率不少于2Hz;b)视频采集装置分辨率不小于1920*1080像素点;C)速度采集精度不大于0.1kmh;d)横向和纵向位置采集精度不大于0.1

6、m;3.6 检测记录内容检测过程应当记录以下内容:a)无人驾驶登机桥编号;b)控制模式;C)无人驾驶登机桥运行状态参数9至少包含桥身角、桥头角、轮架角、桥长、桥高和距离航空器舱门2m范围内的行走速度等信息d)环境感知与响应状态;e)灯光和相关提示信息状态;f)反映无人驾驶登机桥运行状态的数据和外部360。视频信息;g)反映操作员和人机交互状态的登机桥内视频及语音监控情况(如有);h)接收的远程指令信息(如有);i)故障等异常情况(如有);j)机场目标物的位置及运动数据。3.7 检测环境条件检测环境应当满足以下条件:a)天气良好且光照正常9若无人驾驶登机桥设计运行条件包含夜晚光照条件9可参照附录

7、A进行检测。b)环境温度:-2(C60。C(用户有特殊要求的除外);C)相对湿度(RH)应当不大于95%(用户有特殊要求的除外);d)性能检测时9风速应当不大于3ms;进行其它检测时9风速应当不大于8.3mso3.8 检测过程要求检测过程应当满足以下要求:a)应当根据无人驾驶登机桥设计运行条件制定检测项目;b)无人驾驶登机桥应当一次性进行所有检测项目9中途不得进行软件版本及硬件配置变更;C)各检测项目均应当在无人驾驶模式下完成(检测项目中有要求人工参与的除外);d)各检测项目应当根据检测方法重复进行3次且3次均符合其设计运行条件的合格要求。4检测前的准备4.1 样桥检测申请方应当提供一台出厂检

8、测合格的无人驾驶登机桥9检测项目见附录B04.2 检测申请方应当提供的技术文件检测申请方提供的技术文件至少包含:a)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的无人驾驶登机桥本体符合MH/T6028和AC-137-CA-2020-01的检测报告;b)增加无人驾驶功能后未降低原登机桥技术性能的证明(无人驾驶登机桥改装前后各项性能指标对比情况,至少包含安全性能、结构性能和机动性能等指标);C)为实现无人驾驶功能而额外增加的零部件应当满足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9并提供出厂合格证明和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检测证明文件;d)产品技术说明书(内容至少包含无人驾驶功能等级声明、无人驾驶功能及其设计运行条件、环境适应性、最小风险策略、最

9、小风险状态、接管或干预策略、安全鉴权策略、灯光信号状态等);e)信息安全说明书;f)功能安全说明书;g)软件说明书;h)人机交互说明书;i)数据记录和存储说明书;j)总装图纸、主要零部件清单及位置;k)产品及主要零部件合格证明;I)主要技术参数表(见附录C);m)关键部件明细表(见附录D)。4.3 检测申请方应当提供的设备设施、材料及人员检测申请方应当准备的检测用设备设施及材料至少包含:a)规定要求的润滑油及润滑脂;b)远程工作站;c)无人驾驶登机桥部署、调试所需相关设备;d)无人驾驶登机桥操作员和运行控制员;e)常用附件、易损件、备品和备件等。5检测项目及方法5.1 一般要求检测5.1.1

10、本体证明文件无人驾驶登机桥本体应当满足MH/T6028、AC-137-CA-2020-01的要求9具备证明文件及出厂合格证明。对因实现无人驾驶功能而无法满足行业强制性检验要求的个别项目9检测申请方需证明其未降低无人驾驶登机桥安全性能。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Ll条。检测方法:检查并记录无人驾驶登机桥本体满足MHzT6028、AC-137-CA-2020-01标准要求的证明文件及出厂合格证明;检查并记录无人驾驶登机桥因实现无人驾驶功能无法满足行业强制性检测要求而出具的未降低登机桥安全性能证明文件9判断是否满足要求。5.1.2 零部件证明文件为实现无人驾驶功能而额外增加的

11、零部件应满足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9具备证明文件及出厂合格证明。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1.2条。检测方法:检查并记录无人驾驶登机桥为实现无人驾驶功能而额外增加的零部件(至少包含无人驾驶域控制器、传感器和数据记录装置等关键零部件)满足相关国家、行业标准要求的证明文件及出厂合格证明9判断是否满足要求。1.1.1 计运行条件应当具有明确的设计运行条件9在设计运行条件下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9应当具备识别机场环境下标识的能力并满足机场运行、保障作业及其他特殊要求9且不应当造成安全风险。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1.3条。检测方法:检查并记录无人驾驶登

12、机桥生产厂商声明的设计运行条件9在5.1.45.1.6、5.6.15.6.18试验过程中9检查无人驾驶登机桥是否执行最小风险策略9判断是否满足要求。1.1.4 激活应当具备识别无人驾驶系统可被激活条件的能力9只有满足设计运行条件时无人驾驶系统方可被激活9并具备提示功能。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1.4条。检测方法:检查无人驾驶登机桥说明书中相关内容9模拟设计运行条件全部满足时激活系统9观察系统是否正常被激活;模拟任一激活条件不满足时激活系统9观察系统能否被激活9并记录整个过程中相关提示信息9判断是否满足要求。1.1.5 感知盲区感知盲区不应当对无人驾驶登机桥的安全运行造

13、成影响。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1.5条。检测方法:检查无人驾驶登机桥生产厂商声明的感知盲区位置9分析判断是否影响安全运行。1.1.6 起步安全应具备起步前识别周围环境情况的能力9确保只有在周围安全、无障碍物的情况下9方可正常起步。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1.6条。检测方法:在无人驾驶登机桥两侧、前方及后方放置障碍物9观察能否正常起步9移除障碍物9观察能否正常起步9并避免与相邻机场目标物发生碰撞。1.1.7 最小风险策略应当能持续识别和确认设计运行条件是否满足要求9当设计运行条件即将不满足或已经不满足时9应当通过执行最小风险策略9使无人驾驶登

14、机桥达到最小风险状态并对运行控制员和操作员进行报警提示、对周围机场目标物提供声光提示9最小风险策略应当符合机场管理要求。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1.7条。检测方法:检查并记录无人驾驶登机桥生产厂商声明的最小风险策略及最小风险状态9并触发登机桥最小风险策略条件(至少包括超出设计运行条件9传感器、桥体故障等异常情况)9判断无人驾驶登机桥是否按照设计说明达到最小风险状态9报警提示是否满足要求。1.1.8 接管或干预策略应当具备被接管、干预的策略9即在无人驾驶模式下9可通过执行退出无人驾驶模式的方式来获得无人驾驶登机桥控制权限9目无人驾驶系统不可自主恢复无人驾驶模式。检测依据

15、AC-137-CA-2023-02第4.1.8条。检测方法:检查并记录无人驾驶登机桥生产厂商声明的接管或干预策略9操作员根据声明内容执行接管或干预操作9观察无人驾驶登机桥是否可被接管或干预9继续保持人工操作状态至少IOs以上9观察无人驾驶登机桥是否主动恢复到无人驾驶模式。1.1.9 安全鉴权应当具备安全鉴权策略9只有被授权者方可激活无人驾驶系统或进行接管、干预操作。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1.9条。检测方法:检查并记录无人驾驶登机桥生产厂商声明的安全鉴权策略9由非授权者进行无人驾驶相关任务操作(如下发任务、选择航空器型号或泊桥位等)9观察无人驾驶登机桥是否可被操作;

16、根据声明的安全鉴权策略鉴权后9再次进行无人驾驶相关任务操作9观察无人驾驶登机桥是否可被操作。无人驾驶登机桥处于无人驾驶模式稳定运行9通过障碍物逼停登机桥9此时由非授权者进行接管或干预9观察无人驾驶登机桥是否可被操作;根据声明的安全鉴权策略鉴权后9再次进行接管及干预9观察无人驾驶登机桥是否可被操作。1.1.10 与其他机场目标物交互根据自然和周边环境以及无人驾驶登机桥活动区域情况9应当能够依法依规自动使用灯光信号、声音等方式对其他机场目标物进行提示。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LlO条。检测方法:检查并记录无人驾驶登机桥生产厂商声明的灯光信号、声音使用方式9判断是否满足要求

17、5.2 安全要求检测5.2.1 信息安全无人驾驶登机桥的硬件安全、网络信息安全、软件安全和通讯安全等应当满足国家或行业现行信息安全标准的相关要求。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2.1条检测方法:检查并记录无人驾驶登机桥生产厂商声明的相关内容及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9判断是否满足要求。5.2.2 功能安全无人驾驶登机桥的功能安全应当符合GB/T16855.1的相关要求。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2.2条、GB/T16855.1检测方法:检查并记录无人驾驶登机桥生产厂商声明的相关内容及证明文件9判断是否满足要求。应当包含以下功能控制系统性能

18、等级符合GB/T16855.1的证明:a)MH/T6028要求的符合GB/T16855.1相应性能等级的功能(机翼保护、自动减速和触机停止、通道防剪切、桥挂APU替代设备联锁、双桥防撞、行走护圈、遮篷自动停止、遮篷自动调节、安全靴、接机口防护门和可移动保护装置联锁);b)紧急停止符合d级;c)远程工作站与本地工作站通信信道符合d级。5.2.3 运行控制员和操作员状态监测应当具备对运行控制员参与行为的监测能力9若设计必须操作员参与任务9还应当具备对操作员参与行为的监测能力9当操作员和运行控制员状态不满足参与行为时应当对操作员和运行控制员予以提示。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

19、2.3条。检测方法:检查并记录无人驾驶登机桥生产厂商声明的相关内容9若设计无须操作员在登机桥本地参与任务9则无须检测操作员参与行为的能力;若设计必须操作员在登机桥本地参与任务9应当对运行控制员和操作员参与行为的能力进行监测9检测方法参考附录Eo5.3 软件要求检测5.3.1 软件版本号软件版本号至少包含制造商、无人驾驶登机桥型号、总版本号和子版本号9且便于查看。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3.1条。检测方法:检查并记录软件版本号是否包含制造商、无人驾驶登机桥型号、总版本号和子版本号等内容9软件版本号的显示位置是否便于查看。5.3.2 软件升级具备软件升级的功能9产品说明书

20、至少包含:a)”具备软件升级功能”等内容的说明;b)软件升级失败或中断后9无人驾驶登机桥安全状态的说明;C)软件升级操作方法的说明。注:软件升级后9与软件升级相关的项目应重新检测。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3.2条。检测方法:检查并记录软件升级产品说明书内容9判断是否满足要求。5.4 人机交互检测5.4.1 人机交互应当具备人机交互功能9并实时向运行控制员和操作员提供无人驾驶登机桥运行状态信息。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4.1条。检测方法:检查并记录人机交互说明书内容9并按照说明书内容逐步操作9在无人驾驶登机桥本地和远程工作站上观察是否实时显示登

21、机桥运行状态信息。5.4.2 未响应接管策略请求运行控制员和操作员接管、干预时应当立即执行最小风险策略9并具备声光提示。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4.2条。检测方法:检查并记录说明书相关内容9观察请求运行控制员和操作员接管、干预时是否立即执行声明的最小风险策略9并具备声光提示。5.4.3 故障或最小风险状态提示当无人驾驶登机桥处于故障状态时9应当向运行控制员和操作员提供对应报警信息提示9至少包括硬件、传感器、定位和网络等异常信息。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4.3条。检测方法:检查并记录说明书相关内容9人工操作使无人驾驶登机桥处于故障状态9观察登机

22、桥本地和远程工作站是否有对应报警信息提示。5.5 数据记录和存储检测5.5.1 数据记录和存储时间应当具备数据记录装置或系统9数据记录在本地存储不少于3天9在后台存储不少于90天9且数据记录应当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用性。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5.1条。检测方法:检查无人驾驶登机桥是否具有数据记录装置或系统9并记录存储容量9按照峰值数据量判断数据本地、后台存储时间是否满足要求;导出记录的数据9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用性是否满足要求。5.5.2 运行状态数据应当记录和存储无人驾驶登机桥运行状态数据9数据至少包含以下内容:a)激活和退出;b)故障信息;C)最

23、小风险策略触发;d)被接管或干预相关信息;e)接收的远程指令信息;f)机场特殊要求的其他信息。注:信息储存和显示应当采用中文格式。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5.2条。检测方法:导出记录的数据9检查信息储存和显示是否采用中文格式9检查并记录无人驾驶登机桥运行状态数据是否满足要求。5.5.3 在线监控应当具备在线监控功能9能实时回传下列第a)至C)项信息9并自动记录和存储下列各项信息在无人驾驶登机桥发生不安全事件或失效状况发生前至少90s和发生后至少30s的数据。a)无人驾驶登机桥编号;b)无人驾驶登机桥控制模式;C)无人驾驶登机桥运行状态参数9至少包含桥身角、桥头角、轮架

24、角、桥长、桥高和距离航空器舱门2m范围内的行走速度等信息;d)环境感知与响应状态;e)无人驾驶登机桥灯光、信号实时状态;f)无人驾驶登机桥外部360。视频监控情况;g)反映操作员和人机交互状态的无人驾驶登机桥内视频及语音监控情况(如有);h)无人驾驶登机桥接收的远程控制指令(如有);i)无人驾驶登机桥故障情况(如有);j)机场特殊要求的其他信息。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5.3条。检测方法:在远程工作站上9观察无人驾驶登机桥a)至c)项信息是否可以实时查看;检查并记录在无人驾驶登机桥模拟发生不安全事件或失效状况后9数据记录时间长度、数据记录内容是否满足要求。5.5.4

25、数据覆盖数据记录一旦达到系统存储量限制9已保存数据的覆盖应当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5.4条。检测方法:检查并记录无人驾驶登机桥达到系统存储量限制时9数据覆盖原则是否满足要求。5.5.5 数据恢复数据记录系统失电9应当能保证数据可恢复。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5.5条。检测方法:检查并记录无人驾驶登机桥数据记录系统失电时9数据恢复情况是否满足要求。5.5.6 授权访问应当防止非授权访问9未经授权不应修改、删除数据9上传的数据应当进行加密。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5.6条。检测方法:检查并记录说明书

26、相关内容9配置不同权限登录观察是否能进行相应权限操作9观察数据上传是否进行加密处理9判断是否满足要求。5.6 基础功能要求检测5.6.1 动路径规划应当能自动规划运动路径9无人驾驶系统被激活后按规划路径运动到作业位置。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6.1条。检测方法:检测场景至少包含一个模拟停机位9将航空器舱门模拟装置固定在一个位置9无人驾驶登机桥在无人驾驶模式下从回位点运行到靠接位置9再返回回位点9来回运行3次9观察无人驾驶登机桥轮架运行路径是否一致。5.6.2 障碍物防撞应当具备识别运动路径上障碍物的能力9且不应当发生碰撞。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

27、4.6.2条。检测方法:检测场景至少包含一个模拟停机位9并在设计运行路径上放置锥形交通路标(推荐尺寸:75Omm*40Omm)、纸箱(推荐尺寸:20Omm*20Omm*20Omm)9无人驾驶登机桥在无人驾驶模式下驶向障碍物9观察登机桥是否可提前停止且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5.6.3 识别航空器应具备识别航空器的能力9运动过程中应避免与航空器发生碰撞。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6.3条。检测方法:检测场景至少包含一个模拟停机位9将航空器模拟装置固定在一个位置9检查无人驾驶登机桥运动过程中是否避免与模拟装置发生碰撞。5.6.4 识别目标航空器舱门应当具备识别目标航空器舱门的能

28、力9且至少在距离航空器舱门2m时识别到航空器舱门9当距离航空器舱门小于2m仍未成功识别舱门9无人驾驶登机桥应当停止运动9并发出报警提示。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6.4条。检测方法:检测场景至少包含一个模拟停机位9将航空器舱门模拟装置固定在一个位置9距离模拟装置2m时9检查无人驾驶登机桥是否识别出舱门并显示信号。在无人驾驶登机桥距离模拟装置2m以内时9遮挡模拟装置舱门9检查并记录被测无人驾驶登机桥是否停止运动并发出报警提示O5.6.5 相邻登机桥识别及响应应当具备识别同一机位相邻登机桥的能力9运动过程中应当避免与相邻登机桥碰撞。检测依据:AC-137-CA-2023-0

29、2第4.6.5条。检测方法:检测场景至少包含一个模拟停机位和模拟登机桥9将相邻登机桥运行到无人驾驶登机桥设计运行范围内静置9观察无人驾驶登机桥在运行过程中能否探测到相邻登机桥并执行防撞动作;操作相邻登机桥向无人驾驶登机桥运动9观察无人驾驶登机桥能否识别到相邻登机桥并发出报警信号。可包含以下典型测试场景:a)被测无人驾驶登机桥分别向相邻登机桥的桥头、桥中部运动;b)相邻登机桥分别向被测无人驾驶登机桥的桥头、桥中部运动;C)被测无人驾驶登机桥从相邻登机桥接机口的前方位后退运动9见图1;d)相邻登机桥的接机口向被测无人驾驶登机桥方向转动到极限位置,被测无人驾驶登机桥从内侧向相邻登机桥的接机口运动9见

30、图2;e)被测无人驾驶登机桥运动到相邻登机桥服务梯或圆台附近直至防撞停止9分别向左和右转动被测无人驾驶登机桥接机口9见图3。图3接机口左右旋转检测5.6.6 位姿识别及响应应当具备识别自身位姿(长度、高度、桥身角和桥头角)的能力9若位姿识别功能失效9应当执行最小风险策略。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6.6条。检测方法:检测场景至少包含一个模拟停机位9记录无人驾驶登机桥运行过程中自身位姿数据(长度、高度、桥身角、桥头角)是否正常显示和记录9测量运行过程中任意三个位置的位姿数据9计算无人驾驶登机桥自身记录的数据与测量数据之间的偏差值是否超过设计允许值。模拟任一位姿传感器或线路

31、故障9检查无人驾驶登机桥是否识别并执行最小风险策略。5.6.7 运动控制在执行动态驾驶任务过程中9无人驾驶系统应当能完全控制登机桥的行走、升降、接机口转动、活动地板运动、遮篷伸缩和调平机构伸缩。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6.7条。检测方法:检测场景至少包含一个模拟停机位和航空器舱门模拟装置9下发对应操作指令9观察无人驾驶登机桥的行走、升降、接机口转动、活动地板运动、遮篷伸缩、调平机构伸缩是否按照指令正常执行。5.6.8 前门、安全警示和保护装置开闭接机口前门、安全警示和保护装置应当能自动打开或关闭。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6.8条。检测方法:检

32、测场景至少包含一个模拟停机位9将航空器舱门模拟装置固定在一个位置9无人驾驶登机桥靠接到模拟装置后9观察接机口前门、安全警示和保护装置能否正常自动开启;撤桥前9观察接机口前门、安全警示和保护装置能否正常自动关闭。5.6.9 监视系统应配置远程工作站用于监管无人驾驶登机桥9远程工作站应当设置视频监控系统9视频监控画面至少显示接机口、本地工作站、活动通道渡板、进出活动通道的出入口、行走机构和服务梯(如有)周围的情况9监控系统存储要求应当符合5.5要求。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6.9条。检测方法:检查远程工作站是否配置监视器9无人驾驶登机桥是否配置摄像监控装置9观察监视器中能

33、否显示接机口、本地工作站、活动通道渡板、进出活动通道的出入口、行走机构和服务梯(如有)周围的情况9检查监视系统是否具有存储功能9记录存储容量判断是否满足要求。5.6.10 远程接管控制远程工作站操作台应当具有与本地工作站操作台(无人驾驶登机桥本体上的操作台)一致的布局和功能9远程工作站与本地工作站控制权限应当互锁9当采用远程工作站操控时9本地工作站可通过执行策略主动获得优先控制权9当本地工作站操控时9远程工作站不可主动取得控制权。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6.10条。检测方法:检测场景至少包含一个模拟停机位9检查远程工作站和本地工作站布局和功能是否一致。本地工作站接管无

34、人驾驶登机桥9检查远程工作站是否可以控制操作登机桥。远程工作站接管无人驾驶登机桥9检查本地工作站未取得控制权限时9是否可以控制操作登机桥。当采用远程工作站操控时9检查本地工作站是否可通过执行策略主动获得优先控制权。当本地工作站操控时9检查远程工作站是否可主动取得控制权。检查同一时间9远程工作站是否仅控制操作一条登机桥。检查同一时间9一条登机桥是否仅允许被一个远程工作站控制操作。5.6.11 模式提示无人驾驶登机桥内部和外部、远程工作站均应当设置声光提示装置9处于无人驾驶模式或被远程接管时应当发出提示信号。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6.11条。检测方法:检测场景至少包含一

35、个模拟停机位9当无人驾驶登机桥分别进入无人驾驶模式或被远程接管时9检查无人驾驶登机桥内部和外部、远程工作站是否发出明确的声光提示信号。5.6.12 状态提示应当设置声光提示装置9完成靠接航空器或撤桥到达回位点时应当发出提示信号。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6.12条。检测方法:检测场景至少包含一个模拟停机位和航空器舱门模拟装置9当无人驾驶登机桥分别完成靠接模拟装置或回到回位点位置时9记录登机桥是否发出明确的声光提示信号。5.6.13 紧急停止无人驾驶登机桥本地和远程工作站均应当配置紧急停止按钮。本地紧急停止按钮在任何情况下均应当有效9远程工作站仅当成功接管后其紧急停止按钮

36、才有效。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6.13条。检测方法:检测场景至少包含一个模拟停机位9分别在无人驾驶模式和被接管模式下9操作无人驾驶登机桥本地工作站和桥体上配置的紧急停止按钮9观察无人驾驶登机桥是否执行相应指令9进入紧急停止状态。在远程工作站未取得控制权限情况下9操作远程工作站上的紧急停止按钮9检查无人驾驶登机桥是否执行相应指令;在远程工作站取得控制权限情况下9操作远程工作站上的紧急停止按钮9观察无人驾驶登机桥是否执行相应指令9进入紧急停止状态。5.6.14 靠接精度无人驾驶登机桥完成靠接航空器后的位置偏差精度如下:a)前后水平靠机间隙(接机口前缘缓冲器与航空器机身前

37、后水平距离)应当在050mm之间;b)左右水平靠机偏差(接机口前缘缓冲器上的舱门对准线与航空器舱门左侧门缝左右水平距离)应当不大于50mm;C)高度偏差(接机口前缘缓冲器上表面与航空器门槛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超出规定基准值的偏差值)应当在050mm之间。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6.14条。检测方法:检测场景至少包含一个模拟停机位和航空器舱门模拟装置9完成靠接模拟装置后9测量接机口与模拟装置的相对位置9记录数据取、Ay和Az等。测量位置参见图4图6所示。机身对接面2三图4前后接机偏差示意图6上下接机偏差示意5.6.15 安全靴自动投放安全靴或等效装置应当具有自动投放功能。

38、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6.15条。检测方法:无人驾驶登机桥应配置有自动投放安全靴或等效装置的功能9激活其投放或收回命令9检查安全靴或等效装置能否自动投入到预定位置及能否自动收回到存储位置。5616远程控制照明、空调无人驾驶登机桥内部照明、空调应当具有远程控制功能。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6.16条。检测方法:远程操作无人驾驶登机桥通道内部照明、空调9检查登机桥照明、空调是否正常执行远程控制指令。5.6.17 航空器舱门状态检测应当配置航空器舱门关闭或打开状态检测功能。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6.17条。检测方法:检

39、测场景至少包含一个模拟停机位和航空器舱门模拟装置9在模拟装置上模拟舱门打开和关闭9检查无人驾驶登机桥能否识别舱门状态。5.6.18 烟雾探测检测无人驾驶登机桥通道内应当配置烟雾报警系统9报警信号应接入无人驾驶登机桥监控系统。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6.18条。检测方法:检查无人驾驶登机桥通道内是否配置烟雾报警系统9模拟烟雾9检查报警系统是否能及时探测并向乘客、运行控制员和操作员进行报警提示。5.7 环境要求检测5.7.1 高温、低温、湿热和淋雨检测应当能在环境温度为-20(特殊要求时-40)6(C、相对湿度不大于95%(30。C时)和雨淋强度不大于6mmmin的环境条

40、件下正常工作9且无渗、滴漏现象。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7.1条。检测方法:(1)高温检测按GJB150.3A的规定进行高温检测。由无人驾驶登机桥的所有电气控制设备组成一个无人驾驶登机桥系统模拟试验装置9将无人驾驶登机桥系统模拟试验装置放置在60。C检测温度条件下9待其温度达到设定值并稳定后9在该环境条件下9放置不少于4h9检查该装置是否正常工作。(2)低温检测按GJB150.4A的规定进行低温检测。由无人驾驶登机桥的所有电气控制设备组成一个无人驾驶登机桥系统模拟试验装置9将无人驾驶登机桥系统模拟试验装置放置在-2(C(特殊要求时-40。C)检测温度条件下9待其温度达

41、到设定温度并稳定后9在该温度下9放置不少于4h9检查该装置是否正常工作。(3)湿热检测按GJB150.9A的规定进行高湿检测。由无人驾驶登机桥的所有电气控制设备组成一个无人驾驶登机桥系统模拟试验装置9将无人驾驶登机桥系统模拟试验装置放置在95%相对湿度(30。C时)条件下9待其湿度达到设定值并稳定后9在该环境条件下9放置不少于48h9检查该装置是否正常工作。(4)淋雨检测淋雨强度为4mmmin6mmmi119喷水压力为69kPa-147kPa9喷嘴距离登机桥顶部的距离为500mm1000mm9确保登机桥顶部外表面能被淋雨均匀覆盖且不存在死区9淋雨时间为15min9检查桥内是否无渗滴现象。5.7

42、2 电磁兼容性电磁兼容的测试方法和限值应当符合GB34660的要求。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7.2条、GB34660o检测方法:由无人驾驶登机桥的所有电气控制设备组成一个无人驾驶登机桥系统模拟试验装置9按GB34660的规定进行检测9判断是否满足要求。5.8 可靠性检测5.8.1 封闭场地可靠性检测在平坦、干燥9具有良好附着能力9坡度不大于3%的地面上9以无人驾驶模式进行合计不少于2000次作业的可靠性试验9期间不应当出现致命故障9且平均无故障作业次数应当不小于600次。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8.1条。检测方法:见附录F05.8.2 真实

43、运营机场可靠性检测无人驾驶登机桥在通过5.8.1试验后9应当以无人驾驶模式在真实运营机场进行合计不少于200次作业的运行可靠性试验9在运行期间不应当出现致命故障9且未发生违反机场运行管理规定的事件9平均无故障作业次数应当不小于180次。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4.8.2条。检测方法:见附录Fo5.9 标识、铭牌、随附文件和附件检测5.9.1 标识、铭牌应当具有醒目的标识9用以提醒周围交通参与者9且不得对周边的正常道路交通活动产生干扰。应当安装永久性的产品铭牌9内容应当清晰9并至少包含以下信息:a)无人驾驶登机桥名称;b)无人驾驶登机桥型号;C)无人驾驶登机桥编号;d)无人

44、驾驶域控制器型号;e)整备质量;f)制造商名称或商标;g)制造日期。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5.1条。检测方法:检查并记录无人驾驶登机桥标识、铭牌内容9判断是否满足要求。5.9.2 随附文件随附文件至少包括:a)装箱清单;b)无人驾驶登机桥合格证9其编写应当符合GB/T14436的规定;C)无人驾驶登机桥使用说明书和维修手册;d)设计运行范围及最小风险策略;e)零件目录及图册;f)主要传感器的合格证明文件;g)主要配套件的合格证明文件、使用说明书等。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5.2条。检测方法:检查并记录无人驾驶登机桥随附文件内容9判断是否满足要求。5

45、9.3 附件产品出厂时9应当按备品清单配齐以下附件:a)专用工具;b)部署、调试工具;C)无人驾驶登机桥附件、易损件、备品和备件等。检测依据:AC-137-CA-2023-02第5.3条。检测方法:检查并记录无人驾驶登机桥附件内容9判断是否满足要求。附录A夜间条件检测方法A.1总则本附录规定了无人驾驶登机桥夜间条件定义及检测项目选取要求。A.2夜间及室内照明强度环境定义无人驾驶登机桥设计运行条件包含夜间场景时9均需按照所选的项目进行检测并满足合格要求9夜间需要有环境照明开启9光照度应满足MHT6108oA.3检测项目选取因夜间条件可能造成影响的项目9无人驾驶登机桥应当根据设计运行条件确定完成

46、所有的检测项目。附录B检验规则8.1 总则本附录规定了无人驾驶登机桥出厂检验、交付检验和定型试验要求。8.2 出厂检验和交付检验无人驾驶登机桥应逐台进行出厂检验或交付检验9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签署产品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或交付检验项目应符合表B.1的规定。出厂检验或交付检验中若有一项不符合规定9应重新调试、修正、检测9直至合格为止。表B.1检验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出厂检验或交付检验定型试验1一般要求检测2安全要求检测3软件要求检测4人机交互检测5数据记录和存储检测6基础功能要求检测7环境要求检测8可靠性检测注::表示应当进行的检验项目9-表示不进行的检验项目。8.3 定型试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定型试验:新产品定型时;停产三年以上恢复生产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产品的设计、结构、材料、工艺有重大改变9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产品软件版本发生重大改变时;出厂检测结果与上次合格性检验结果相比有较大差距时;民航管理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大学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