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二期工程可研设计大纲.doc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84973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3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二期工程可研设计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引二期工程可研设计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引二期工程可研设计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引二期工程可研设计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引二期工程可研设计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武都引水第二期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工作大纲四川省武都引水第二期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工作大纲(审定稿)水利部四川四 川 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二八年十月批 准:高希章审 定:杨志宏审 查:刘丹青 胡良文校 核:尹 铮汇 编:廖大勇编写人员:廖大勇 李振家 严 益 叶逢春叶纪刚 陶万阔 桂亚柏 张 宇陈 伟 张光辉说 明(1)设计任务完成武都引水第二期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工作报告(确定渠线,落实征地范围,力争通过“用地预审”)。(2)设计依据1)四川省武都引水第二期灌区工程项目建议书(2007年10月编制)及总院专家组审查意见。2)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文件(水总设20018号)

2、关于报送武都引水第二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的报告。3)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4)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3)设计原则1)二期工程渠系的总体布置应符合灌区的总体布局,要求西梓干渠设计流量与涪梓干渠的设计流量协调,达到本灌区的渠系布置及建筑物选择在技术上可靠,经济和有利于调度管理。2)基本资料(水文、水利、地形测量、地质等)的精度,应达到初步设计阶段和相应等级的要求;相应建筑物的设计计算,也应基本达到初步设计阶段精度要求。3)主要建筑物(含渠道)的设计,应借鉴一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成功经验,研究先进技术,使工程设计安全可靠,经

3、济合理。(4)控制性进度2008年11月10日完成可研报告(初稿),同时尽力征得水规总院认可。(5)要求武都引水第二期工程可研报告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规定要求,并达到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设计深度要求。目 录1 概述72 水文82.1 流域概况82.2 气象82.3 水文基本资料82.4 径流92.5 洪水92.6 泥沙102.7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112.8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112.9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对项目建议书的审查意见补充112.10 进度要求113 工程地质124 工程任务及规模134.1 社会经济概况及工程建设必要性134.2

4、 开发任务和设计水平年144.3 灌区规划144.4 金峰囤蓄工程规模及渠道设计流量165 工程选址、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75.1 工程等别和标准175.2 基础资料215.3 工程选线、选址225.4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型式245.5 西梓干渠主要建筑物265.6 凤凰囤蓄水库枢纽工程295.7 金峰囤蓄水库枢纽工程295.8 中小型工程主要建筑物295.9 田间工程315.10 工程观测315.11 二期工程主要建筑物项目及工程量汇总表325.12 建筑设计326 机电及金属结构356.1 电气一次356.2 电工二次366.3 金属结构387 施工组织设计397.1 西梓干渠工程3

5、97.2 金峰水库458 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529 环境影响评价5210 水土保持5211 工程管理5311.1 机构设置5311.2 工程运行管理5311.3 管理办法5311.4 灌区管理信息网络5312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5412.1 设计的任务和目的5412.2 劳动安全5412.3 工业卫生5412.4 安全卫生评价5413 节能评价5513.1 设计依据5513.2 能耗分析5513.3 节能设计5513.4 节能效果评价5514 工程投资估算5614.1 任务要求5614.2 工程概况5614.3 编制原则5614.4 基本资料5614.5 设计依据文件和采用规程、规范的有关

6、版本5614.6 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5714.7 工程设计原则和参数5714.8 采用的计算软件名称6114.9 完成的产品6114.10 投资概算成果编制计划6114.11 各专业提供接口资料时间6114.12 院级评审6214.13 设计验证6215 经济评价6315.1 概述6315.2 国民经济评价6315.3 财务分析6415.4 综合评价及结论6416 可研设计工作安排6516.1 工作及进度安排6516.2 设计人员安排651 概 述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是四川省“西水东调”总体规划中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兼顾城乡工业生活及环境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自50年代起

7、就进行了多次规划、勘测与设计工作,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228.51万亩。工程共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包括取水枢纽、总干渠和涪梓灌区(灌溉126.98万亩)渠系及沉抗囤蓄水库等。武引一期工程于1988年开工,2001年6月全面建成受益,实现灌溉面积126.98万亩。二期工程包括武都水库、武引二期工程灌区渠系和金峰囤蓄水库等,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01.53万亩。武都水库工程于2004年开工,计划2009年建成。本次第二期灌区工程可研设计具体设计包括武都水库直灌区、西梓干渠、金峰囤蓄水库工程及中小渠系工程。根据初步确定的建设规模:西梓灌区86.58万亩、武都水库直灌区14.95万亩、金峰囤蓄工程总库容

8、0.97亿m3。同时西梓干渠渠首设计流量为26m3/s,渠末设计流量为12.5m3/s。第二期灌区工程设计灌面共计101.53万亩。涉及涪江以东、西河以西的绵阳市的江油、梓潼、盐亭县,广元市的剑阁县,南充市的南部县及遂宁市的射洪县。受绵阳市武都引水工程管理局委托,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于2000年9月统稿完成武都引水工程第二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并于2000年9月底通过四川省计委和省水利厅的预审,11月又通过了水利部水规总院的审查,2001年5月经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评估,于2001年8月获评估通过。2006年11月我院又编制完成了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第二期灌区工程项目建议书。2006年1

9、2月,四川省水利厅以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审查武引二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请示(川水2006165号)上报水利部。2007年6月26日至29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召开会议,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审查,并形成审查意见,在此基础上,2007年10月,我院再次修改完成了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第二期灌区工程项目建议书上报水利部。2 水 文根据,水文专业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符合“确定主要水文参数和成果”的深度要求。结合武都引水第二期灌区工程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水文专业大纲如下。2.1 流域概况二期工程所在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流域和河流特征。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应在项目建议书基础上补充流域内水土保持概况。

10、为此需补充收集相关资料。结合二期工程所跨地区,补充沿渠所在河流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的位置以及各工程的主要任务。为此需补充收集相关资料。2.2 气象灌区流域和工程临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灌区流域和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要素特征值。2007年项目建议书已对此有说明和描述,本阶段对此进行复核,可不再补充资料。2.3 水文基本资料武引灌区上游及武引灌区流域内水文测站分布情况,工程场址以及设计依据站和参证站的流域特征值:复核项目建议书设计依据站、参证站的水文测验项目、测验年限、河段控制特性、高程系统,水位、流量、泥沙等的测验方法和测验精度,水文资料整编等情况。说明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中存在的主要问

11、题,资料复核变动情况,对水文基本资料可靠性进行评价。2007年项目建议书已对以上部份已有说明和描述,本阶段对此进行逐一复核并得出结论。2.4 径流在项目建议书的基础上,补充上游武都水库径流成果,武都水库与沿渠径流的关系。说明干渠水源及武引灌区概况。西梓干渠灌区径流补给方式、径流的地区来源。计算金峰等囤蓄水库当地径流和年内分配。计算灌区当地径流和年内分配。为此上阶段提出的涉及水文气象台站资料、径流深分析成果进行复核。根据工程特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径流系列和计算时段。分析依据或参证水文站天然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和代表性,确定金峰水库天然径流系列,提出多年平均各月平均流量及其它水利计算所需时段的径流参数。

12、提出金峰水库和灌区当地年径流计算成果,经合理性检查,确定径流计算成果。必要时,分析枯水径流特性,进行枯水径流分析计算,分析并确定丰、平、枯水年径流成果。灌区径流量计算小区划分依据资料合理性分析、各小片区所使用参证站合理性分析、各小区流域面积复核、各参证站年径流计算、各小区年径流量、全灌区径流量计算。补充干渠沿渠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及地下水补给方式、可开采量,如有条件,补充地下水水位变化、空间分布等情况。2.5 洪水概述武都水库坝址以上和干渠沿渠流域暴雨特性、暴雨成因,常见暴雨中心位置,实测及调查大暴雨量级和重现期。概述洪水成因、洪水特性及其时空分布。补充金峰等囤蓄水库所在流域的历史洪水调查和复查情

13、况,分析并确定历史洪水洪峰流量、时段洪量,以及历史洪水和实测特大洪水的重现期。如无法调查到历史洪水也应以说明原因。二期工程洪水计算包括西梓干渠沿渠小流域及坡面洪水和金峰等囤蓄水库坝址以上流域洪水计算,以及渠道排洪涵洞、渡槽、倒虹管所属的小流域或坡面洪水计算。西梓干渠沿渠小流域及坡面洪水及其它渠道排洪涵洞、渡槽洪水计算、金峰等囤蓄水库坝址以上流域洪水多采用由暴雨推求洪水的途径;梓潼江倒虹管采用梓潼水文站实测洪水资料加历史洪水资料进行计算。根据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时,复核各小流域流域特征参数,对本阶段的改线、新线需新量算流域特征,对项目建议书阶段量算的流域特征进行复核。设计暴雨应根据水利部水文20

14、05100号文要求,运用四川省新的暴雨统计参数图集对项目建议书暴雨成果进行复核修正;鉴于新的暴雨统计参数图集已通过审查但尚未正式发行,为此应加紧与四川省水文局联系收集二期干支渠、灌区各县范围的各时段等值线。产、汇流计算方法和参数仍依据1984年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参数成果,根据新的暴雨参数和产、汇流计算方法计算坡面、山溪沟等小流域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量和设计洪水过程线,检查其成果的合理性,确定设计洪水成果。梓潼江倒虹管断面洪水采用梓潼水文站实测洪水资料加历史洪水资料进行计算,项目建议书阶段已收集梓潼站洪水资料至2006年,计36年实测年最大洪峰流量,本阶段可不再补充该站资料,重点对项

15、目建议书提出的设计洪水成果进行复核。与施工专业配合,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对梓潼江倒虹管、其他渡槽、倒虹管等交叉建筑物、金峰囤蓄工程提出分期洪水成果。对汛期分期设计洪水的成因应以说明,提出梓潼江倒虹管断面年内各月最大流量散布图,计算分期设计洪水,进行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分期设计洪水的计算成果。2.6 泥沙二期工程沿渠坡面来沙、金峰囤蓄工程坝址以上来沙来源分析;根据本工程情况,无实测与插补的泥沙系列,河流泥沙采用输沙模数计算,确定各断面多年平均悬移质、推移质年输沙量。2.7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与相关专业配合,对需提供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位置说明设计断面位置,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算依据的实测和调查水文资料情况

16、说明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方法和高水外延方法,基本确定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2.8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概述设计流域水文、气象现状以及站网和站点情况,实测资料情况,提出灌区水情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必要性;初步规划拟定水情预报方案、遥测站网范围、各类站点数量、通信方式、组网方案、土建工程和设备配置,估算投资。2.9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对项目建议书的审查意见补充(1)金峰水库径流计算参证站径流系列的插补方法。(2)依据近年编制的暴雨参数等值线图进一步分析金峰水库设计洪水。(3)补充说明有关断面设计采用的枯水期施工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及设计成果。2.10 进度要求由于设计周期短,水文专业又是先

17、头专业,需随时与水利、水工、施工专业配合,尽快确定渠线线路和收集新的暴雨等值线图,尽快提出设计所需的洪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等制约设计的资料。3 工程地质“3 工程地质”见单行本。4 工程任务及规模4.1 社会经济概况及工程建设必要性4.1.1 工程建设背景介绍武引一期及武都水库建设现状,武引二期前期勘测设计完成情况等。4.1.2 地区社会经济概况本阶段应收集绵阳市的江油、游仙、三台、盐亭、梓潼5县(市、区)和遂宁市的射洪县、广元市的剑阁县、南充市的南部县共8个县(市、区)社会经济资料。4.1.3 水利建设及水资源利用现状统计灌区内已建、待建、规划各类水利设施,评价水资源利用程度,分析存在的问题

18、4.1.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4.1.4.1 建设二期灌区工程是灌区城镇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的根本要求,确保灌区社会稳定的需要。4.1.4.2 建设武引二期灌区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4.1.4.3 建设二期灌区工程是绵阳科技城建设、成渝经济圈建设和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4.1.4.4 建设二期灌区工程是确保粮食安全,建设川西北“新粮仓”的重大举措。4.1.4.5 建设二期灌区工程是为了充分发挥已建武引工程效益的需要,并为蓬遂灌区的建设创造水源条件。4.2 开发任务和设计水平年4.2.1 工程开发任务4.2.2 设计水平年根据社会经

19、济发展要求,结合武引二期拟建工期安排,与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水平年一致,本阶段确定工程的设计水平年为2020年,基准年为2008年。4.2.3 供水保证率4.3 灌区规划4.3.1 灌区范围武都引水工程二期灌区包括西梓灌区和武都水库直灌区。涉及梓潼、盐亭、射洪、剑阁、南部和江油6县(市),灌溉面积为101.53万亩。其中:西梓灌区灌溉面积86.58万亩,灌区内布置有西梓干渠、金龙分干渠、大宝分支渠、仁柏分支渠、元山分支渠、富城分支渠、灵麻分支渠、金洗分支渠、文星分支渠、仁兴分支渠、公拓分支渠、石黑分支渠、回龙分支渠、金峰调蓄工程,及相应配套的斗、农、毛渠;武都水库直灌区灌溉面积14.95万亩,灌区

20、内布置有右斗渠、左支渠、永重分支渠、永东分支渠及相应配套的斗、农、毛渠。4.3.2 土地资源利用概况本阶段应收集统计灌区内2008年土地规划资料。4.3.3 灌区方案4.3.4 国民经济发展预测4.3.4.1 预测依据灌区各县(市)区国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等有关资料。4.3.4.2 增长指标的确定4.3.4.3 主要指标预测4.3.5 节约用水规划4.3.5.1 农业灌溉节水4.3.5.2 工业生活节水4.3.6 灌溉需水量计算各分片灌溉净需水由该片综合灌溉制度过程推求。4.3.7 农村人畜需水预测本阶段应复核灌区人口、牲畜数量。4.3.8 城镇工业生活

21、需水预测本阶段应复核灌区城镇工业用水指标。4.3.9 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4.3.9.1 计算原则(1)保证农业灌溉是根本(2)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提高综合效益(3)以分片平衡为基础(4)系列年计算4.3.9.2 灌区水资源总量武都引水工程灌区位于四川盆地腹部丘陵区,属川中少雨区,在全省径流属低值区。灌区年降雨量8601100mm左右,年径流深201435mm之间。经计算灌区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19.04亿m3,地下水储量1.08亿m3,全灌区水资源总量为20.12亿m3。4.3.9.3 灌区分片水量平衡(1)进一步复核灌区内当地水利设施可供水量,提出长系列分析计算成果。(2)进一步复核武都水库

22、可引水量分析成果。(3)本阶段应在确定的武都水库规模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一期灌区和二期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并提出长系列供需分析成果。4.4 金峰囤蓄工程规模及渠道设计流量(1)进一步分析金峰水库调蓄规模与西梓干渠输水设计流量之间的关系,推荐经济合理的金峰水库调蓄规模及正常蓄水位。(2)分析西梓干渠下段渠道纵比降与金峰水库死水位的关系,推荐经济合理的死水位。(3)进一步分析金峰水库设置汛限水位的经济合理性。(4)补充武都水库直灌区和西梓灌区各级渠道设计流量推算成果。5 工程选址、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5.1 工程等别和标准5.1.1 工程等别武都引水工程等别为一等工程,武都引水二期工程灌溉面积

23、为101.53万亩,西梓灌区86.58万亩、武都水库直灌区14.95万亩、金峰囤蓄工程总库容0.97亿m3。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和防洪标准。5.1.2 建筑物级别和标准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初步确定建筑物级别及防洪标准。5.1.2.1 西梓干渠(1)建筑物级别项 目永久建筑物级别临时建筑物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西梓干渠(前二个流量段)345西梓干渠(后四个流量段)455注:各重点建筑物根据所属渠道流量段建筑物级别提高一级。重点建筑物梓潼江倒虹管、马鸣河倒虹管、二洞桥渡槽、

24、老鹰石渡槽为2级建筑物;青子山隧洞、青龙倒虹管为3级建筑物。(2)防洪标准工 程设计防洪标准(重现期a)校核防洪标准(重现期a)西梓干渠(前二个流量段)20/西梓干渠(后二个流量段)10/跨河重点建筑物30100(3)地震经5.12汶川地震后,地震部门将梓潼江以西地区划为度地震区,以东区域仍为度区,因此,西梓干渠在梓潼江以西部分按度地震设防。5.1.2.2 凤凰囤蓄工程(1)建筑物级别凤凰囤蓄工程是本阶段设计加入的与西梓干渠串库的囤蓄工程,主要任务为梓潼县城供水,总库容416.8万m3,最大坝高达39m。项 目建筑物级别备 注1挡水建筑物(大坝)32放空供水隧洞、入库及库内取水建筑物33次要建

25、筑物(护岸、护坡、排水)4 由于与西梓干渠串库,将工程提高为三等工程,但不提高洪水标准。(2)防洪标准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工 程设计防洪标准(重现期a)校核防洪标准(重现期a)挡水建筑物(大坝)50500充水、取水建筑物50500放空供水隧洞50500(3)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凤凰囤蓄水库工程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度,所以各建筑物按度地震设防。5.1.2.3 金峰囤蓄工程(1)建筑物级别金峰囤蓄工程是第二期灌区工程中部的一座囤蓄水库,总库容0.97亿m3,最大坝高达88.5m。项 目建筑物级别备 注1挡水建筑物(大坝)22泄洪放空隧洞、入库及库内取水建筑

26、物33次要建筑物(护岸、护坡、排水)4 由于大坝高达88.5m,同时水库总库容接近1亿m3,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将主要建筑物中大坝的等级提高一级,按2级建筑物设计,其余建筑物级别不变。(2)防洪标准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工 程设计防洪标准(重现期a)校核防洪标准(重现期a)挡水建筑物(大坝)501000充水、取水建筑物501000泄洪隧洞501000(3)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金峰囤蓄水库工程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度,所以各建筑物按度地震设防。5.1.2.4 武都水库直灌区取水工程(1)建筑物级别武都水库直灌区控灌

27、面积14.95万亩,分左岸和右岸直灌区。左岸取水口建筑物级别项 目建筑物级别备 注1主要建筑物(取水口、泵站、隧洞)3泵站装机容量:3895m3/h(单台)泵站电机功率:450kW(单台)2次要建筑物(分水闸、护岸工程)43临时建筑物5注:右岸取水工程与实施中的武都水库大坝同级。(2)防洪标准左岸直灌区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工 程设计防洪标准(重现期a)校核防洪标准(重现期a)取水口、泵站、隧洞5002000(3)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国家地震局审查批准的“武都水库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左岸直灌区取水口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28、DL5073-1997)及512地震后国家地震局调整为度区规定,取水口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度。5.1.2.5 中小型骨干渠系工程(1)建筑物级别中小型骨干渠系工程包括15条渠道,其中一条分干渠,一条支渠,十三条分支渠。分别是武都水库直灌区的左支渠、永重分支渠,永东分支渠以及西梓灌区的金龙分干渠、大宝分支渠、仁柏分支渠、元山分支渠、富城分支渠、灵麻分支渠、金洗分支渠、仁兴分支渠、文星分支渠、公拓分支渠、石黑分支渠、回龙分支渠。灌溉面积除金龙分干渠为23.93万亩(引水流量8.85m3/s),直灌区左支渠为12.45万亩(引用流量3.20m3/s)外,其余均为210万亩。建 筑 物 级 别项 目永

29、久建筑物级别临时建筑物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金龙分干渠455一条支渠和十三条分支渠555(2)防洪标准各级渠道及渠系建筑物防洪标准,依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规定,入渠洪水按P=10%设计,非入渠洪水按P=20%设计,跨越河流、溪沟的渡槽、倒虹管洪水按P=5%设计,均不作校核。(3)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各级渠道及渠系建筑物所涉及的地区,除武都水库直灌区的左支渠、永重分支渠、永东分支渠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外,其余各级渠道地震基本烈度均为小于度。渠道及渠系建筑物按度地震设防。5.2 基础资料5.2.1 水文参数要求提供渠道坡面洪水

30、及水库所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5.2.2 水利及水能参数要求提供渠系渠道规模及分段资料,提供规模及特征控制水位。5.2.3 工程地质及筑坝材料(1)渡槽岩土物理力学建议指标(2)地下洞室围岩分类建议数据表(3)明(暗)渠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4)坝址区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数据(5)筑坝料设计指标建议值5.2.4 主要规程、规范及设计文件本报告使用的主要规范及设计文件有:(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SL252-2000);(2)防洪标准(GB50201-94);(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4)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5)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

31、279-2002);(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7)混凝土面扳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1998);(8)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5-2001);(9)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10)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11)四川省武都引水第二期灌区工程项目建议书(2007年10月编制)及总院专家组审查意见;(12)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文件(水总设20018号)关于报送武都引水第二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的报告。5.3 工程选线、选址5.3.1 西梓干渠选线5.3.1.1 渠道选线原则在武引二期灌区

32、工程进行项目建议书设计之初,我们对武引二期灌区进行了调查和查勘,根据灌区地形地貌和实际编制了武都引水第二期灌区工程设计大纲,并对干渠、分干渠、支渠、分支渠选线原则进行了规定:(1)渠线要求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运行管理方便;(2)力求渠道有较好的控灌性,在高程上要求能够使大多数灌面尽可能自流灌溉,在平面上要求接近灌区,并便于上下级渠道的衔接;(3)根据自然和地形条件,渠道应尽可能线路顺直,布置傍山渠线应尽量减少高边坡开挖与高填方,以满足经济和可靠性;(4)在布置隧洞、渡槽、倒虹管时,应论证建筑物设置的必要性。依据已建武引一期工程的经验,建议在局部渠线比选时,原则上当布置明渠的长度与布置隧洞的长度

33、之比大于2.2倍时可选隧洞方案,当明渠的长度与布置渡槽的长度之比大于5倍时可论证选择倒虹管或渡槽,操作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技术经济比较而定;(5)在渠线经过的地方应尽可能考虑与已建的和规划的囤蓄水库的结合,尽可能做到统筹兼顾;(6)在布置渠系工程时,应全面考虑防洪,交叉工程布置,尽可能为沿渠群众设置便民设施和满足工程的综合利用要求。5.3.1.2 渠道选线项建审查意见基本同意渠道选线原则、初选的线路走向及总体布置。西梓干渠分三个大段:第一段为总干渠至梓潼江倒虹管出口,该段以浅丘区地形为主,为空流段,无分水灌溉任务要求;第二段为梓潼江倒虹管出口至金峰囤蓄工程,该段地形以深丘为主;第三段为金峰囤蓄

34、工程以后干渠,该渠段地形以浅丘为主。本阶段应在十万分之一、五万分之一、万分之一航测图上,沿玉皇观至金峰囤蓄工程,再从金峰囤蓄工程至黎树山两两连线,查找附近的各个山头和山谷,结合灌面分布和分水点高程,对干渠各段具体渠道进行方案论证,择优选择,本阶段初拟增加大渠线的中线比较方案。5.3.1.3 局部渠线比选在渠线总体走向确定后,根据灌区地形地貌特点,本阶段要对各局部渠线作进一步比较,优化渠线,本阶段将凤凰水库工程串库方案纳入推荐方案设计,仍需对上阶段布置线路进行投资分析、比较,说明串库方案的必要性,其余主要需要比较的渠段和部位如下:(1)龙泉寺渠段(2)井字坪渠段(3)梓潼江倒虹管轴线比选(4)马

35、鸣河倒虹管(5)望空垭渠段比较(6)青子山渠段比较(7)金峰囤蓄工程后渠线比较5.3.2 凤凰囤蓄工程坝址选择项建阶段武引西梓干渠在梓潼县城西北约3km处跨梓潼江,经凤凰渡槽、薛家山隧洞、杨家湾隧洞绕县城北部经过,在马鸣河边设倒虹管跨越后进入西梓干渠的深丘区渠道。本水库选址首先不能设置在梓潼江西岸,供水工程将涉及跨梓潼江问题;其次也不能布置在马鸣河倒虹管后的深丘区,将给供水系统带来不必要的难度;选择原凤凰水库下游、原长岭水库上游设为本水库的库址一是距县城近供水工程最优,二是可改善四A级风景区水环境条件,本阶段结合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拟定了上、下两个坝址进行比较。上坝址位于薜家沟上游,下坝址位于

36、薜家沟下游,两坝址距离270m。5.3.3 金峰囤蓄工程坝址选择项建阶段在推荐的王家沟河段上比选了上、下两个坝址,两坝址相距约0.95km,地形地质条件相差不大,枢纽布置、施工条件相当,由于上坝址坝高比下坝址高5m,投资相对较多,经综合比较,下坝址为推荐坝址。本阶段应结合工程总布置(包括充水口、取水口布置)、工程施工和投资对上下坝址进行综合比较,最终选定坝址。5.3.4 中小型工程渠线选择在推荐干渠渠线布置的基础上,对初选的分干渠、支渠及分支渠进行渠线比较。本阶段对分支渠以上线路均要求1/2000带状图,并进行线路比较,选择较优线路,本阶段要求对线路进行确定。以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补充规划报告为

37、基准,首先在1:50000和1:10000航测图上对渠道可能经过的每个山头和沟谷进行走向分析、研究、比较,选择渠道大致走向,然后进行实地踏勘,对所选线路进行1/2000带状图测量和核实,再进行中线测量,在中线测量时根据现场情况,考虑减少拆迁和渠系建筑物工程量。5.4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型式第二期灌区工程包括武都水库直灌区、西梓干渠、金峰囤蓄水库工程及中小渠系工程。根据项目建议书设计成果及审查意见进行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型式的选择。5.4.1 选型原则(1)结合已建一期工程的经验,渠型应符合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运行管理方便的要求;(2)依据自然条件,划分土、石明渠,但两种渠型不能频繁更换,在部

38、分地形变化较大渠段,以相对较长渠段作控制,相对较短渠型采用工程措施处理维持其相对较长的渠段渠型;(3)渠道设明渠或隧洞已在渠线选择中初步确定,而设渡槽或倒虹管应依据水力条件、施工难度及造价综合比较选择;(4)渠道各种建筑物纵横断面型式选择应符合建筑物的实际,并通过水力计算确定。5.4.2 西梓干渠主要建筑物型式西梓干渠主要建筑物型式有:(1)渠系输水主要建筑物型式有:明渠,暗渠、隧洞、渡槽、倒虹管等。(2)排水建筑物有:山溪涵洞、山溪渡槽、排水沟。(3)配(泄)水建筑物:分水闸、泄洪闸、退水闸、节制闸(4)便民建筑物主要有:取水码头、机耕道、人行道。可研阶段应结合地形地质情况对渠道断面及型式进

39、一步研究,根据渠道类型和地质情况优化渠道底板和边坡厚度;优化倒虹吸的管径及根数。5.4.3 凤凰囤蓄布置及型式本工程设挡水、泄水、水库充水、取水及城镇供水建筑物。检修放空隧洞和供水隧洞共用一个隧洞,西梓干渠梓潼江倒虹管出口(桩号24+294.16),即为该水库充水口,充水口布置在水库右岸,距坝址877m,取水口布置在水库左岸,距坝址138m。根据坝址区地形、地质及天然建材条件,本工程较适宜修筑当地材料坝,本阶段应分析比较粘土心墙堆石坝、土工膜防渗心墙坝、粘土斜墙堆石坝等。经料场勘探,在上坝址左坝肩上游200900m取砂岩作为坝壳料,因此为就近使用筑坝材料,本阶段初拟采用粘土心墙堆石坝、土工膜防

40、渗心墙坝进行经济技术比较。5.4.4 金峰囤蓄布置及型式工程总体布置为河床布置大坝,放空泄洪洞布置在左岸山体内,充水口布置在水库右岸距坝址约3260m处,取水口布置在右岸距坝址上游约936m处。可研阶段应论证设置放空泄洪洞的必要性。根据地形、地质和天然建材条件,项建审查基本同意初选当地材料坝为基本坝型。本阶段应对推荐坝址根据料场情况对心墙坝、斜墙坝方案进一步比选。5.4.5 中小型工程布置及型式主要建筑物型式与西梓干渠基本一致,基本同意初拟的各主要建筑物的结构型式。根据减少占地和方便管理的原则进行建筑物型式的选择和比较。5.5 西梓干渠主要建筑物渠系建筑物设计满足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本

41、阶段主要建筑物设计应达到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设计深度要求,主要建筑物设计应有方案比较、水力计算成果表(包括计算公式和方法)、选定结构型式及地基处理措施,提出稳定和结构计算的条件、方法和成果以及所需采取的工程措施,结构工程量计算要求较为准确。设计内容应包括输水建筑物、排水建筑物,配(泄)水建筑物,交叉建筑物及其他建筑物(公路桥、机耕桥、人行桥、取水码头)等项目的设计介绍、分析和计算。5.5.1 糙率参照一期已成渠道及建筑物设计成果及施工条件确定渠道糙率,见下表。糙 率 表渠 道 类 别糙率(n)备 注砼钢筋砼(包括明渠和隧洞)0.015砼钢筋砼(包括倒虹管和渡槽)0.014预制砼块衬砌明渠

42、0.016条石衬砌明渠和隧洞0.018临水面达到“寸三钻”5.5.2 明渠(1)渠道纵坡根据初步选定的渠线走向及灌区高程,在保证灌溉和满足不冲不淤流速要求的前提下设计渠道纵坡。(2)渠道横断面和衬砌结构干渠按均匀流公式计算设计流量水面线,确定沿程渠道、隧洞、渡槽底高程,并以此渠底高程进行加大流量的非均匀流的水面线计算。1)边坡渠道根据地形、地质情况,选用矩形或稳定边坡的梯形断面设计,但大多数为梯形断面。参照武引一期已成渠道设计成果,结合沿渠工程地质情况和地勘建议数据选取。2)糙率3)超高和堤顶宽明渠在加大流量水面线以上超高,根据渠线布置及流量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采用。堤顶宽:填方渠堤宽2m,

43、挖方渠堤外堤宽2m,内堤宽1m,深挖方渠段和高填方渠段每6m设一马道,宽为1m。以便于运行期的维修管理。(3)渠道防淤1)在水土流失严重地段,沿山坡设置截水截沙沟(涵),通过排洪渡槽排于渠外;2)渠道设计应满足大部分流量(40%以上的设计流量)的情况下不淤;3)减少沿渠坡面来沙:根据坡面洪水,在地形、地质条件适合的冲沟处,设置一定数量的山溪渡槽、山溪涵洞,将山溪洪水、沙排除渠外;4)在深挖渠道边坡的马道内侧均设排水沟,将坡面水、沙排除渠外。(4)填方渠道参照已成灌区作防渗处理。参照已成灌区渠道边坡选用。(5)渠系水力计算干渠按均匀流公式计算设计流量水面线,确定沿程渠道、隧洞、渡槽底高程,并以此

44、渠底高程进行加大流量的非均匀流的水面线计算。考虑在施工中渠道断面和渠线可能变化,而且沿渠设置的分、放水洞及取水码头均没有考虑水头损失,故在明渠段上每1km预留2cm左右水头,作为设计调整备用。预留的水头损失不参与水力计算,直接加入计算结果中。5.5.3 隧洞根据已建一期工程经验,隧洞要求全断面衬砌,洞型圆拱直墙型式。要求满足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5.5.4 渡槽及倒虹管渡槽和倒虹管的结构布置和结构型式的选择,应据地形、地质条件,结合灌区已成工程的经验(设计和施工)作方案比较,按技术经济指标和运用条件,择优选定。5.5.5 渠系排水建筑物设计渠系上排水建筑物节制泄水闸、山溪涵洞、渡槽、节水满足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与相应的结构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坡面洪水及地形、地质条件,选定结构型式,提出各项建筑物工程量。5.5.6 其他建筑物渠系小型建筑物包括干、支渠的分水建筑物,放水洞,泄洪建筑物,便民建筑物(人行桥、机耕桥、取水码头等),根据地形、地质、人群居住等条件初拟基本型式,根据渠道推流计算,初定结构尺寸和高程。按工程概算要求,计算各项工程的工程量。5.6 凤凰囤蓄水库枢纽工程本阶段将凤凰水库纳入西梓干渠的设计,主要建筑物有:(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语言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