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身疾病的治疗心身疾病是由心理原因发病的躯体疾病, 治疗上需要并用躯体和心理两方面的治疗, 或 者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疗。一、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一)心理干预目标 ,对心身疾病实施治疗主要围绕以下三种目标:( 1)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 :例如本病例中医师首先应该通过询问调查患者的工作生 活中可能引起头痛、 失眠的症状还有高血压的因素, 通过一些列的治疗消除这些因素后方可 使疾病缓解,这属于治本,相对较容易。( 2)消除心理因素 :例如本病例中对患者在其病情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知道他对高血压 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行为矫正, 帮助其改变认知模式改变工作生活环境以减少心理刺激, 从 而从根本上消除心
2、理学因素。 逆转心身疾病的心理过程, 使之向健康方面发展, 这也属于治 本,但不容易。( 3)消除生物学症状 :主要是通过心理学技术直接改变病人的生物学过程,提高身体 素质,促进疾病的康复。 例如本病例中可采用长期松弛训练或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患者的高血 压。( 二)心身同治 :心身疾病的症状表现在躯体方面, 而在病因方面都有心理因素, 因此, 有必要同时再给予心理方面的治疗。 若能脱离掉躯体方面的药物疗法就更为理想。 心身疾病 可以由心理病因产生躯体症状, 同时也可以因躯体症状而产生或加剧精神症状。 所以躯体方 面的对症疗法对心身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认为接受心理治疗的病人一定要有接受心
3、理治疗的强烈动机。有治疗欲望者则容易 治疗,抑郁状态明显者疗效差。接受心理治疗的病人应该能充分理解医护人员的治疗要求, 并能遵照执行。 智力很差的人, 理解能力和注意集中力差以及有性格障碍的人都不宜作为治 疗对象。对慢性强迫性神经症,性倒错等,除行为治疗外,其它心理治疗不易奏效。“心病要用心药医”,这是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对心理障碍缺少有效药物时的提法。 而现在,随着对心理障碍的机制认识日益清楚,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的不断更新, 完全可以 在心理治疗同时进行药物治疗。 一般说, 应该以药物控制症状,同时也树立病人的信心,在 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治疗将会事半功倍。心身疾病的治疗主要有:(1)简易性心理
4、治疗。简易精神疗法与传统的精神分析疗法不同,是一般临床医生日常 能做的精神疗法,以接受、支持、保证三项为基本原则。(2) 自我训练法。作为心身疾病的一般疗法,是一种自我催眠法,自我暗示法,是一种 恢复已丧失平衡的心身调节能力的良法。 比如治疗时采取自我释放、 自我疏泄和自我言语表 达的方法, 在进行疏泄时, 一旦在自我训练后感到有所改善, 可引导患者更主动的发泄或讲 出心理和躯体的症状。(3) 森田疗法。森田疗法并非要引导患者消除症状,而是要引导患者在维持“有症状也 无所谓”、“有症状也能工作”这样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地再也不去介意症状的存在。(4) 催眠治疗。它是应用某种暗示手段,使病人进入特
5、殊意识状态,即催眠状态而达到 治疗或诊断目的。 后者可以发掘病人埋藏很深, 业已遗忘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因素, 了解他们 心理症结,达到有效诊治的目的。(5) 气功疗法。实质上也是一种简便有效、适用性广的心理治疗方法。适用于慢性躯体 疾病、心身疾病、神经症等治疗。(6) 默想疗法。这是一种与生物反馈和类似的技术,可以与药物相结合。(7) 艺术治疗和音乐治疗。音乐具有安神养心,松弛肌肉神经等良好心理治疗作用。目 前医学心理咨询门诊使用“音频治疗仪”,利用音乐和电频刺激相结合医治失眠、神经症。( 8)药物治疗:是对心身疾病的基本治疗手段,但并不能根治。可用抗焦虑药,如苯二 氮类,能消除焦虑、紧张、有良
6、好作用,可促进疾病的恢复。自我训练法是由一种自我催眠开始的,因此,和催眠疗法互有关联。 药物疗法与自我训练的关系, 前者主要以减轻急性期的心身症状为目的, 后者是作为从 慢性状态直到康复后回到社会上去的一种治疗来进行。森田疗法在情绪显著变化的急性期, 采用药物疗法, 中间期治疗主要是自我训练法以及 其他松弛方法,慢性期尽量摆脱药物,以自我训练为主体,兼做些病人劳动,面向社会。而 且由急性期到慢性期都要坚持简易精神疗法。这些治疗方法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以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 消除心理学病因、 消除生 物学症状为目标,视不同层次、不同目的而决定采用不同的心身疾病的心理干预手段。另外, 心身疾病应
7、采取心身相结合的治疗方案,但对于具体病例, 则各应有所侧重。对 于急性发病、躯体症状严重的患者, 应以对症治疗为主, 辅之以心理治疗。 而对于以心理症 状为主、 辅以躯体症状的疾病, 或虽然以躯体症状为主但已成慢性化的, 则可以在躯体治疗 的同时重点进行心理治疗。二、心身疾病治疗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身心障碍的治疗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应关注的问题。对于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的诊治预防不再仅仅是精神卫生机构的工作,应由全部医疗卫 生机构共同参与, 但现实的情况却并不理想。 临床各科医生在日常门诊和病房工作中都可以 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精神卫生问题, 有项调查显示, 我国住院病人中, 出现或者伴发精
8、神障碍 的比例达到 29.17%。在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中,三分之一多患者的是躯体疾病的患者,将 近三分之一的比例是属于心理疾病的范围, 而另外三分之一的患者就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的躯体疾病,也就是心身疾病。当然某些精神障碍做为躯体疾病的一部分,很容易被识别。 临床医生会经常的请精神科进行会诊, 但是相当比例的精神卫生问题被临床医生忽视。 一个 很明显的现象就是我们现在实际的会诊率相当低, 得到精神科会诊治疗的人群还不到需要诊 治的人群的二十分之一; 这说明, 绝大多数具有相关问题的患者没有得到精神科的规范性的 诊断和治疗。 其中的原因比较多, 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临床医生忽视了患者的精神症状,
9、 第 二就是临床医生对精神卫生知识不熟悉, 把许多精神病理现象或者刺激性的一种心理反应当 成正常的心理反应,所以提高临床医生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识别势在必行的。 (二)心身疾病药物与心理治疗并重。“心病要用心药医 ”,这是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对心理障碍缺少有效药物时的提法。而 现在, 随着对心理障碍的机制认识日益清楚, 抗焦虑药, 抗抑郁药的不断更新,完全可以在 心理治疗同时进行药物治疗。一般说,应该以药物控制症状, 同时也树立病人的信心, 建立 了医生的威信,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治疗将会事半功倍。及时正确识别心身疾病, 尽早给予治疗, 药物剂量要恰当,疗程要充分。诊断明确就应 治疗,否则易转为慢性
10、治疗剂量要用足,否则达不到有效浓度,疗程的充分是体现在: 药效不是立即出现;见效后要维持一段,不能见好就收;不要频繁换药心理治疗要个体化。 心身障碍是多因性的, 药物是针对躯体生理过程都是抗抑郁、 抗焦 虑;而心理治疗则是个体化的, 同样是焦虑, 但引起的原因完全不同。 有些心理治疗如放松 术可以通过,但认知治疗就要具体分析,精神分析更要细细揣摸,不可乱用。三、心身疾病的预防 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心身疾病的预防也应同时 兼顾心、身两方面; 心理社会因素大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作用才会引起心身疾病(也有例外 ),故心身疾病的心理学预防应从早做起。心身疾病是由个体的生物遗
11、传、心理、环境、社会等 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对于心身疾病的预防应从个体的生物遗传特性、生存环境、 生活习性、认知评价、对心理社会因素刺激的反应性和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调节。具体的预防工作包括:1 对那些具有明显心理素质上弱点的人,例如有易暴怒、抑郁、孤僻及多疑倾向者应及 早通过心理指导加强其健全个性的培养;2 对于那些有明显行为问题者,如吸烟、酗酒、多食、缺少运动及 A 型行为等,应利用 心理学技术指导其进行矫正;总之,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方面的预防工作是多层次、 多侧面的, 这其实也是心理卫生 作的重要内容。从个体角度维护心身健康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例如首先要培养健全的个性、健康 的心理
12、和体魄; 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注意心理保健和身体保健; 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 学会处理和缓解心理应激的技巧, 提高对社会的容忍力、 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 争取多受教 育的机会, 增加知识水平的广度和深度, 增强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提高对应激源的正确认 知评价水平、对挫折的抵抗力和承受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储备社会的支持力量。心身疾病的社会预防主要从改善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身体 素质、增强个体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群体的心理保健意识等几个方面着手, 维护好人类的心 身健康。四、结合病例(一)高血压的治疗:生物学治疗和心理治疗生物学治疗: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利血平、心得安
13、等吧,合理饮食,控制纳的摄入等 心理治疗包括意思四大步骤 :1、准备程序: a 测量基础血压,在开展心理治疗一周之前测量并记录基础血压状况, 为心理治疗疗效以及控制提供数据参考。 b 分析心理行为和高血压的关系,通过心理诊断, 摸清病人心理行为特点以及有关的社会因素特别是判定是否存在某些不良的行为因素、 环境 因素和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一旦确定, 应对病人进行一次深入的有关心理 学病因学机制和拟采用心理治疗方法原理的教育, 取得病人的支持和配合, 提高七对心理治 疗训练计划得依从性。2、传统心理治疗3、松弛疗法4、生物反馈疗法5、运动训练: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尚无并发症的患者可
14、选用如骑自行车、慢跑等运 动训练方法具有一定的降压、减肥和减少心脏并发症的作用。6 其他疗法:如气功疗法、音乐疗法。(二)失眠的治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和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非药物治疗:1、支持性心理治疗 : a 向患者进行正确的睡眠卫生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是其懂得睡眠 卫生的基本知识和睡眠的基本规律。 b 对患者的睡眠习惯和睡眠卫生提出建议和指导。2、行为疗法:a松弛疗法对部分患者可以取得良好成效;b限制卧床时间(TRT),让患者每日记录自己的睡眠情况,特别是估计前一夜的实际睡眠时间(TSA), 2 周后,可按患者对自己的TSA的估计,参考多导睡眠图结果,计算平均
15、的TSA根据TSA以及TSA/TRT=90%计算TRT;将患者的卧床不起的时间限制在所计算的 TRT内,连续保持至少一周不变(卧床 时间变得很短以后,患者可以出现一卧床就入睡的情况) ;继续让患者每天估计自己前一页 的TSA,每周进行总结。如果 TSA/TRT95%在下一周里可将 TRT延长,要是85%,则继续 缩短TRT,在两者之间,可保持TRT不变。治疗持续到患者的 TRT与正常人接近,且TSA/TRT 依然保持在 90%左右时便可结束!参考资料1, 孙学礼,医学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2,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 心身疾病各种治疗方法的选择与互补效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