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发展趋势.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8588588 上传时间:2020-11-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矿业发展趋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矿业发展趋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矿业发展趋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矿业发展趋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矿业发展趋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矿业发展趋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矿业发展趋势.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矿业发展趋势2020 未来中国矿业兼并重组,矿山企业将显著下降 中国矿业已步入下行通道 2015年中国矿业总产值预计比2011年缩水40% 中国矿业三分之二以上矿山面临亏损,超额利润时代已结束 中国矿业利润将于2017年前后缓慢回升 未来三年中国矿业大省经济发展将面临危机 中国矿业将有大批工人失业,各级部门应该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一、中国矿山企业趋势中国矿业兼并重组,企业数量将不断下降中国十余万个矿山企业,每天采掘出3000万吨矿产品,每年向国家输送100亿吨矿产品,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5年到2013年,中国矿业呈快速发展趋势,矿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矿山企业数量呈下降趋势,

2、从12.8万个下降至10万个。中国矿山企业数(含油气田,万个)建材企业和煤炭企业数量大幅下降,是过去十年中国矿山企业总量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2005-2013年,中国建材矿山企业数量从5.5万个降至3.9万个,煤炭企业数量从2.4万个下降至1.2万个。中国建材、煤炭矿山企业数量历史相反,过去十年,油气、铁矿、铜矿、铅矿、银矿、镍矿、铝土矿等矿山企业数量却呈上升趋势。 中国油气、铁矿、铜矿等矿种矿山企业数量历史中国铝土矿、银矿、镍矿矿种矿山企业数量历史2013年,在所统计的矿产资源中,矿山企业数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建材38.89%、煤炭12.43%、铁矿4.15%、金矿1.63%、油气0.93%、铅

3、矿0.92%、铜矿0.90%、锌矿0.70%、铝土矿0.27%、银矿0.11%、镍矿0.07%,其他矿产品种超过150种,占矿山企业总量的39%。2013年中国矿山企业数量(万个)2013年中国矿山企业数量构成 未来我国矿山企业数量仍将呈不断下降趋势 建材、煤炭等矿山企业数量下降幅度会更大 油气、铁、铜、铅、银、镍、铝等矿山企业数量不但不会增长反而会下降 未来3年将是我国矿山企业数量下降幅度最大的时期二、中国矿产资源生产趋势中国矿产资源总产量已步入下行通道2005年至2011年,我国矿产资源总产量从54.8亿吨增长到了93.7亿吨,增长了近一倍,是我国矿业高速发展的一段时期。2011年后,中国

4、矿业形势持续低迷,矿产资源总产量从93.7亿吨下降至2014年的不足90亿吨。中国矿产资源总产量历史(亿吨)2013年主要矿产占矿产资源总产量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煤炭39.15%、建材16.47%、铁矿9.28%、油气3.04%、铜矿1.91%、金矿1.55%。2013年中国主要矿产产量占比2005年到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从18.4亿吨增长到31.9亿吨,2013年又下降至30.6亿吨。 石油产量从2005年的1.81亿吨增长至2013年的2.09亿吨。天然气产量从2005年的490亿立方米增长至2013年的1166亿立方米。中国主要能源矿产产量(以重量计,亿吨)2005年-2011年,中

5、国非能源固体矿产资源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产量从21.2亿吨增长到35.9亿吨,增长80%。但2013年又下降至23.6亿吨,比2011年下降30%以上。中国非能源固体矿产产量历史(亿吨)2005年到2011年,铁矿产量从3.5亿吨增长到8.8亿吨,后下降至2013年的7.26亿吨。 铜矿产量从2005年的7300万吨增长至2013年的1.4亿吨。 铝土矿产量从2005年的600万吨增长到2013年的2344万吨。铁矿、铜矿、铝土矿等矿产产量历史(亿吨) 未来我国矿产资源总产量将呈持续下降趋势。 煤炭产量将趋于稳定或缓慢下降。 石油产量将长期保持在2亿吨左右的水平。 天然气产量将持续快速增长。

6、非能源固体矿产资源产量仍将呈持续下降。 建材、铁矿产量下降幅度会比较大。 铜、铝、铅、锌、金等矿产产量有望缓慢增长。三、中国矿业产值趋势中国矿业已步入下行通道2005年至2011年,我国矿业总产值从1.05万亿元增长到了3.02万亿元,增长了2倍,是我国矿业发展的黄金期。2011年以来,中国矿业形势呈下行趋势,矿业总产值从3.02万亿元下降至2013年的2.83万亿元。2015年,中国矿业总产值可能不足2万亿元,比2011年下降40%左右。中国矿业总产值历史(万亿元)能源矿产产值占据中国矿业的主导地位,黑色金属矿产次之,非金属矿产占比更小。2013年,中国煤炭、油气、铁矿产值分别为1.12万亿

7、元、1.10万亿元和0.16万亿元,占整个矿业总产值的比例依次为39.49%、39.01%和5.81%,有色金属矿产仅为7%左右,其他矿产占比不足10%。2013年中国矿业产值构成矿产资源总产量:未来整体呈下降趋势。矿产品价格:2017年前后会有所回升。矿业总产值:已跌至低谷,2017至2020年会有所回升,但2020年后将长期步入下行通道。 中国矿业:黄金发展期已过,2025年后将逐步步入夕阳产业。四、中国矿业利润趋势中国矿业高利润时代已结束2005年到2011年,中国矿业利润总额(不含油气)从728亿元人民币增长到了3731亿元,增长了4倍以上,是中国矿业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2011

8、年以来,伴随中国经济形势的下行,矿业行业盈利水平不断下降,已经下降至2013年的2053亿元,下降了40%。中国矿业行业利润(不含油气,亿元)2013年,中国煤炭、铁矿、金矿、铜矿、建材、锌矿、铅矿、银矿、铝土矿和镍矿行业利润分别为1309亿元、207亿元、109亿元、48亿元、45亿元、31亿元、12亿元、10亿元、2.7亿元和2.6亿元,占整个矿业总利润(不含油气)的比例依次为63.78%、10.09%、5.35%、2.67%、1.51%、1.16%、0.58%、0.47%、0.13%和0.12%。2013年中国矿业行业利润(亿元)2013年中国矿业行业利润构成(不含油气)2005年至20

9、11年,矿业行业利润均出现快速增长,增长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银、金、铝、煤、铅、铁、铜、建材、锌和镍,分别增长了9.4倍、7.0倍、6.3倍、5.3倍、4.7倍、4.4倍、4.0倍、3.4倍、1.6倍和50%。但到2013后,金、煤、铅、铁、铜、建材、锌和镍盈利水平出现大幅度下降。中国矿业行业利润指数(2005年为1)由于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矿产品价格急剧下跌,多数矿产品价格已跌至成本水平,过半数矿山面临亏损,这种趋势不可能长期存在,2017年前后,矿产品价格必将反弹,矿业行业利润水平有望出现缓慢增长。五、中国矿业利润率趋势中国矿业利润率2017年后将止跌回升2005年到2011年,中国矿业利润率

10、从13.0%增长到了19.3%,增长了近1倍,利润水平远远超过了其他行业。2011年以来,矿业行业利润率出现下降,2013年下降至11.9%,2015年矿业行业利润率难以超过5%。中国矿业行业利润率(不含油气)过去十年,煤炭、铁、建材等大宗矿产品利润率徘徊在7%-20%之间,而铅、金、锌、铜等主要有色金属的利润率徘徊在15%-35%之间,铝和镍利润率相对较低。显然,主要有色金属的利润率比煤、铁、建材等大宗矿产的利润率高近1倍。煤炭、铁、建材等主要大宗矿产利润率历史主要有色矿产利润率历史2013年以来,主要矿种的利润率开始大幅下跌,金矿从2011年的34.5%跌至20.6%、锌矿从25.6%跌至

11、21.3%、铅矿从24.2%跌至9.7%、铁矿从20.7%跌至12.6%、铜矿从20.2%跌至13.7%、煤炭从19.5%跌至11.7%、铝土矿从14.4%跌至7.2%、建材从14.0%跌至12.0%、镍矿从5.7%跌至2.5%,整个矿业行业整体下跌30%以上。中国主要矿业行业利润率六、中国矿业就业趋势中国矿业将有大批工人失业2005年到2013年,虽然中国矿业整体处于黄金发展阶段,但是随着中国矿山机械化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矿业从业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从最高的844万人下降至2013年的706万人。矿山从业人数(含油气田,万人)从矿业就业人口结构来看,2013年煤炭行业占矿业从业总人

12、口的52.35%,油气占10.12%,建材占9.77%,铁矿占5.44%,铜、铅、锌、铝、镍及金行业从业人数不足矿业从业总人数的7%,其他行业占15.77%。目前,煤炭、建材以及铁矿行业面临全行业亏损,意味着68%、约550万矿业工人生存面临威胁。2013矿业从业人数构成矿业创造的物质量占人类消耗的自然资源总量的90%以上,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过去十年,中国矿业为共和国累计提供了770亿吨矿产资源,创造了22万亿的社会财富,超过2000年以前中国历史上累计生产的矿产资源的总和,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中国矿业处于下行态势,三分之二的矿山处于亏损状态,近五百万产业工人工作面临威胁,按每个家庭有三个人,意味着近一千五百万人的生活受到威胁。未来三年,伴随矿业形势的不景气以及矿山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矿业从业人员将呈快速下降趋势,矿业城市必须妥善处理矿工下岗问题。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措施,积极应对矿业颓势,熬过20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