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教学计划(共7篇).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8617249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舞教学计划(共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民间舞教学计划(共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民间舞教学计划(共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民间舞教学计划(共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民间舞教学计划(共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间舞教学计划(共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舞教学计划(共7篇).docx(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民间舞教学计划(共7篇) 第1篇: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高平市中等专业学校舞蹈表演专业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 中国民族民间舞 专业核心课 舞蹈表演专业 音舞教研组 六学期 324节一、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1、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该课程是舞蹈专业基础训练必修课程,通过“动感、动势、动律”,递进式引导学生对民间舞蹈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各舞种来源的历史成因,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2、课程基本要求知识要求:掌握四个民族(汉、藏、蒙、维)五个舞种的基本动律、动作,了解其文化成因。 技能要求:要求技能上从单一组合训练到综合性的风格组合,循序渐进把握其风格特点。3

2、、教学目标:掌握单一元素动作训练,逐渐递进至综合组合训练,进一步把握其风格性。 通过不同舞种的学_,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及表现力,以达到外在形体运动的协调和内在精神气韵的和谐。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民族民间舞课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它同舞蹈基训课、古典舞身韵课共同构建了舞蹈专业课程的基本框架,共同承担了培养舞蹈表演人才的任务。5、教学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二、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 主要课程内容 第一学期 藏族第一单元 动律训练(1-4周)1、学_目的与要求: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基本体态,初步掌握颤膝动律与脚下的打点配合,以及上身被动跟随重心晃动的规律,初步了解屈伸动律

3、的松弛柔和。2、教学重点:颤动律 屈伸动律3、教学难点:膝盖的松弛与脚下动作的配合 屈伸动律中抻韧性的把握藏族舞蹈“一顺边”的运动方式的把握4、教学内容:屈伸动律训练 颤动律训练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_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_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步伐训练(5-8周)1、学_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在颤动律和屈伸动律训练基础上,形成步伐的重心移动,带动上身的松弛运动,通过各种步伐的掌握,加强屈伸动律在藏族舞蹈动作中的重要性,下肢的灵活自如运用。2、教学重点:准确把握各种步伐的动作要领。 下肢步伐与上身、手臂的配合运用

4、。3、教学难点:膝部的屈伸与脚下步伐的统一不同步伐体现的韵律感,流畅性以及动作之间的衔接规律。4、教学内容: 撩步训练 踮步训练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_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_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三单元 风格性组合(9-12周)1、学_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属于综合提高阶段,学生在把握基本动作基础上更高层次上体会藏族舞蹈的风格,以达到上下肢动作的协调配合及腿部的敏捷性,要求学生具有表演层 面。2、教学重点:了解藏族不同地区的风格特点 熟练掌握不同风格动作的要求3、教学难点: 娴熟动作基础上的表现力 手和脚、头配合的协调性

5、4、教学内容: “卓 ”风格性组合 “依”风格性组合 “牧区”风格性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_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_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 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第四单元 综合复_(1315周)1、学_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是复_巩固,通过一学期的学_,让学生全面多方位的对所学内容加以复_,消化,练_,强化,对所有单一元素训练的掌握和了解融入风格性组合中,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应用技能,展示更好的学_效果。2、教学重点: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熟练掌握每一个动作元素3、教学难点: 复_所有组合每个组合特点把握的准确度,每个组合所体现出的训练目的

6、 全面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4、教学内容:复_所有所学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比较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_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_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学期 东北秧歌、蒙族 东北秧歌:第一单元 动律训练(1-2周)1、学_目的与要求:本单元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体态、动律特征,以腰发力的上下、前后、划圆动律。2、教学重点:上下动律、前后动律、划圆动律在不同舞姿上的运用3、教学难点:以腰发力的运动方式4、教学内容:动律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_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_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

7、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步伐训练(3-5周)1、学_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以训练东北秧歌特有步伐为主,准确掌握膝部稍屈,身体略前倾的基本体态和出脚急,落脚稳,胯部上提的基本动律,使学生了解到东北秧歌音乐“一拍紧催一拍”的节奏特点,同时将手巾花的运用和步伐的协调配合融为一体,展现东北秧歌的“美劲儿”。2、教学重点: 踢步的快出,慢转移重心 手巾花的熟练把握 培养学生以情带动的表演3、教学难点:手巾花的运用与步伐的配合4、教学内容: 踢步组合训练 手巾花组合训练 顿步组合训练 走场组合训练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_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_进行自评和互

8、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三单元 综合复_(6周)1、学_目的与要求:本单元综合复_前面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贯穿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风格特点。2、教学重点: 复_所有组合 提高表现力3、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动作与动作的衔接处理 以情带动的美感特征4、教学内容:复_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示范教学、讲述重点、动态纠正和静态纠正、理论结合实践6、作业形式:整理课堂笔记,课下复_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_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蒙族:第一单元 基础训练(7-14周)1、学_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以蒙古族舞蹈的体态、肩部训练、手腕、臂部

9、、步伐的训练,使学生从脚下的灵活敏捷,到膝部的屈伸控制,肩部的松弛自如,臂部与腕部的柔韧优美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要求从有节奏的呼吸到外在的体态动势以展示蒙古族舞蹈典雅、优美、洒脱的舞蹈风格。2、教学重点:了解蒙古族舞蹈的体态特征熟练掌握肩部、腕部、臂部的动作要领 掌握各种步伐,与上身动作协调配合3、教学难点:呼吸的运用带动动作的起伏变化肩部的松弛自如,展现出其力度、韧性、弹性、灵活性 蒙古族舞蹈体态在组合里的运用4、教学内容: 体态组合 肩部组合 腕组合 柔臂组合 胸背组合 马步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_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_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

10、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风格性训练(15-16周)1、学_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在前面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将盅碗筷子这些风格性组合训练有选择性的教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技巧性,将道具的使用与身体韵律融为一体,加强学生对蒙古族舞蹈的风格性把握。2、教学重点:了解筷子、盅碗的使用方法熟练的掌握筷子、盅碗在动作韵律中的运用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3、教学难点:综合表演能力4、教学内容: 筷子组合 盅碗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_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_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 第三学期 胶州秧歌、维族 胶州秧歌:

11、第一单元 基础训练(1-4周)1、学_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主要训练胶州秧歌的“三道弯”体态,及脚下的步伐,以达到抬重、落轻、走飘,行动起来扭断腰的风格特点,脚下的拧碾,促进膝部的粘劲儿,带动腰部的扭劲儿和手臂的抻劲儿,从而体现胶州秧歌的明快、舒展、富于韧劲的舞姿和细腻、泼辣的情感。2、教学重点:把握“扭”在胶州秧歌中形成的体态和动作发力点 体现“抻”、“韧”的身体内在力量控制3、教学难点:小臂8字走势,手推翻腕的有机配合 快发力,慢延伸的运动方式的把握 手绢、扇子道具的运用与身体的协调配合4、教学内容: 正丁字拧步组合 倒丁字碾步组合 提拧步组合 走场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

12、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_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_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综合组合训练(5-8周)1、学_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在丁字步伐训练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组合训练,运用胶州秧歌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动作,加以变化,学生从节奏、动律、风格全面把握其风格特点,做到静中有动,线条流畅,动作饱满、干净。2、教学重点:脚下的“拧”、“碾”,是自下而上的动作发力点 上下身的协调配合3、教学难点:以脚下的运动为支点,带动腰上的扭,形成“拧”、“碾”的动律 手臂动作与脚下的协调配合4、教学内容:综合型组合训练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_巩

13、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_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维族:第一单元 动律训练(9-10周)1、学_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以训练学生维族舞蹈体态、动律特征为主,以达到“挺拔而不僵”的体态要求,在此训练中,学生要立腰、拔背、挺胸、昂首,“点颤摇身”动律,要求学生在保持体态的基础上自下而上的运动路线,且膝部有控制、有弹性的动律。2、教学重点:掌握维族舞蹈的基本体态把握自下而上的螺旋式的点颤摇身动律3、教学难点:点颤摇身动律两侧发力平均而没有动感。 点颤摇身动律和手的配合4、教学内容:动律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_巩固组合内容,学生

14、分组练_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步伐训练(1114周)1、学_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是步伐训练,通过维族舞蹈特有的步伐,训练学生脚下灵活,节奏准确,维族舞蹈的节奏与动作多符点,体现在脚下则需要在节奏准确的基础上步伐灵活善变,两者缺一不可,同时膝部有控制的内在弹性,手臂在舞姿变化中的控制能力和手腕灵活运用能力与步伐配合运用,全面把握维族舞蹈的动作动势。2、教学重点:“微颤而不窜”,步态平稳中带有内含的起伏。“脚下不离散”,脚下幅度小,很少离散开,但上身动作幅度要大。3、教学难点:脚下步伐跟膝部的微颤动律的融合 在步伐运动过程中体态的保持4、教学内容:三步一抬组合

15、 垫步组合 进退步组合 跺移步组合 滑冲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比较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_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_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三单元 风格性训练(1516周)1、学_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是综合性的组合训练,强调学生在基础组合训练基础上把握维族舞蹈的风格性,节奏多符点是形成舞蹈风格动律的重要因素,通过赛乃姆和多朗奇克提曼不同节奏型舞蹈训练,已达到学生对维族舞蹈的全面把握。2、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不同节奏型舞蹈风格 综合表演能力3、教学难点:动作与动作的衔接转换每个组合特点把握的准确度,每个组合所体现出的训练目的 奇克提曼节奏型的把握4、教学内

16、容:综合表演性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比较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_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_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四、学时分配:本课程共开设三个学期 第一学期,15周,每周6学时,共90学时 (藏族共15周)第二学期,16周,每周6学时,共96学时 (东北秧歌6周,蒙族10周)第三学期,16周,每周8学时,共128学时 (胶州秧歌8周,维族8周)三、教材及参考书: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书及视频资料 中央民族大学桑姆老师藏族舞蹈教材四、教学环境要求:环境要求:舞蹈排练厅,音响,多媒体播放机第2篇:傣族民间舞教学设计傣族民间舞教学设计 文科专业组刘充一、教

17、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傣族民间舞选自幼教专业教材舞蹈第三章第六节内容。民族民间舞是幼教专业技能考试的主要内容,傣族民间舞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实践训练,为高考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傣族民间舞的特点、基本手形,重点掌握并应用傣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能力目标:扩大学生的眼界与知识,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观察模仿能力、表演能力以及简单创编舞蹈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民族艺术继续发扬光大!(三)、教学重点:傣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四)、教学难点:傣族民间舞基本动作的掌握和应用二、学情分析:幼教专业学生的舞蹈功底比较薄弱,并且缺乏创新意识,但是她们的学_兴趣比较

18、浓厚。三、教法及学法:主要运用了预_作业法、情境感染发、观察模仿法、创新实践法、分组练_法、示范讲解法、游戏法等方法进行教学,不断的鼓励、启发她们主动性的学_、练_、实践、创新、表演。四、教学手段本节课运用了电脑、傣族服饰及小黑板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热身运动(三)、出示各种民族服饰,导入新课。(四)、新课教学首先我运用了预_作业法讲授新课。上节课我要求学生预_傣族民间舞的风土人情、基本手形、基本动作和舞蹈特点。这也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结构,并作为板书使用。为本节课节省了时间,为学_新知识打下基础。 (1)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将了解到的风土人情用图画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加强了知

19、识的横向联系(即把舞蹈和美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为在实践中更好的把握舞蹈风格特点打下基础。 (2)基本手形通过预_,学生直接回答并演示。 (3)重点学_基本动作基本动作包括五个动作,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整,使知识点层次更清楚,逻辑更清晰,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先向同学们提问步伐动作,老师再来讲授手臂动作,最后引导学生组合成傣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这里加强了新旧知识的纵向联系,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反复练_基本动作,并及时纠正,提高学生的观察模仿能力及表演能力,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特点这个内容本来是新课教学中的第二个内容,但是我认为,在了解掌握了以上内容

20、的基础上可以自然理解总结。(五)、练_ (1)游戏:心有灵犀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为创编实践做准备 (2)创编舞蹈应用基本动作加造型创编一小段舞蹈,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表演能力及音乐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六)、总结与反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寄予希望!渗透思想。(七)、作业预_下一节傣族民间舞的教学组合第3篇:傣族民间舞中国民族民间舞傣族民间舞教案一一傣族民间舞 二1.了解傣族民间舞的风格及动作特点,掌握其基本体态2.熟练掌握傣族民间舞的基本舞步及动律 三学前专业学生四.全国学前专业实用型创新规划教材舞蹈五4课时 六本课选自第四单元任务三“

21、傣族民间舞”内容。本教材适应学前专业的发展,立足职业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对人才的需要。本章节通过对民间舞的学_,使学生掌握二至三个民族民间舞蹈,丰富学生的舞蹈眼界和知识,不断提高自身鉴赏表演舞蹈的能力。 七1重点:掌握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动律特点、风格。2难点:傣族舞蹈的“三道弯”的体态造型,身体的斜靠感,动作协调于韵律美。 八示范法、动态纠正法、静态纠正法 九音响一套、VCD一台、电视机一台、电脑一台 十(一)导入部分1、傣族民间舞风格及动作特点(1)通过播放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介绍傣族风土人情傣族是一个有着古老文化的民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分布在我国的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他们滨水

22、而居,“水一样的民族”是对傣族性格的描述。傣族人民生活在“宁静的田园”中,人们不喜欢激烈的活动,所以舞蹈动作较为平稳,仪态安详,跳跃动作较少,节奏大部分为2/4拍连绵不断的节奏型,舞蹈基本动律多为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双膝在弯曲中屈伸、动作,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前后轻摆;脚多为脚后踢,踢起时快而有力,落地时轻而稳。 (2)通过播放蒙古族舞蹈视频,介绍蒙古族民间舞的特点傣族舞丰富多彩、特点突出、风格浓郁,除有多种步伐外,上身的舞姿、手臂动作、手的位置、手势也都多种多样,使其舞姿富于雕塑性。傣族舞蹈既有韵律美又有造型美,既有静态美又有动态美,具有较丰富的表现力和较高的审美价值。舞姿造型“三道弯

23、”和“一顺边”两者融合形成多种柔媚线条组合,体现出傣族舞蹈特有的安详、舒缓的规律特点。2、基本体态傣族的基本体态就是“三道弯”。既运用腰部和胸部的前后三道弯和胯部的左右三道弯表现高枝孔雀垂尾而立的自然形态。 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为“三道弯”的后轮翻腕、内屈或由后向前掏转,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动作的“三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脚跟至弯曲的膝,膝至胯。舞蹈时已双腿半蹲,双手叉腰,上身向旁倾斜为基本体态。(二)基本部分1、基本动作训练 (1)基本手形 掌形托式掌:掌心向上,手指向外提腕掌:掌心向下,手指向外,手背向上 立式掌:要求四指并拢,虎口张开,拇指稍向你内45度,手指与手

24、掌用力伸直,使手指向上翘 冠形食指与拇指相对,指尖想靠,形成一个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手形好似孔雀 爪形食指第二关节屈,拇指第一关节屈,两指相对形成一个爪字形,其余三指伸直成扇形,手形像孔雀爪一样 屈掌四指并拢稍屈,拇指伸直,虎口打开 嘴形嘴形与冠形相似,食指和大拇指并拢,其余三指张开、伸直,像孔雀的尖嘴 叶形像椰子树的树叶的形状,大拇指和食指靠拢,其余三指张开,整个手指的外沿向上翘 (2)基本脚位 基本脚位双脚自然并拢,脚尖冲前 丁字步位 点丁字步 跟丁字步 之字步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脚全脚落地或脚掌点地 小八字位正步基础上,双脚尖自然外开 大八字位在小八字步基础上,一脚向旁迈出约一脚距离

25、(3)基本手位 低展翅双手掌形,顺向胯旁展翅 平展翅双搜掌形,一手胯旁,一手肩旁,顺向展翅为单平展翅;双手展翅,两手肩旁,两边展翅为双平展翅 高展翅双手掌形,一手胯旁,一手斜上托掌 侧展翅 提腕掌形,右手在低展翅的位置上,左手在胸前,手腕相对,形成一条斜线 双合翅前双合翅在身前领腕相对;上双合翅为立式掌形,双手弯臂在头顶上方,手背相对,手心向外 双抱翅前双抱翅在身前交叉抱翅 顺展翅立式掌形,右手弯臂在头顶上方,左手弯臂在平展翅位置上,两个指尖相对 合抱翅双手掌形,右臂弯曲在头顶上方,做合翅,左臂弯曲在胸前,做单抱翅(4) 基本舞步 起伏步准备姿态:正步位,双手扶胯预备拍:后半拍双膝微屈,重心下

26、沉,右脚快速向后臂部踢起,同时胯部向左侧崴动。第一拍前半拍右脚全脚掌落地,胯部还原,膝部向下微屈。后半拍换脚做准备拍后半拍的动作,胯部方向相反 踮步准备姿态:左小踏步准备预备拍:前半拍左脚立半脚尖,右脚原地抬起,后全脚落地随即屈膝,同时左脚离地。后半拍,左脚立半脚尖,右脚离地。如此反复,动作时注意主力腿膝部屈伸要柔和,身体重心随之起伏。十一.1.教师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2.再次复_所教组合的内容,强调基本体态舞姿 3.布置课后作业:(1)练_傣族民间舞的基本舞步(2)熟练掌握傣族民间舞的基本手形、脚位、手位(3)搜集资料及观看视频等方法,了解民族舞蹈的相关知识,赏析经典剧目。第4篇:民间舞组合

27、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届本科毕业论文浅谈东北秧歌组合训练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院(系)名称 专 业 名 称 学学指导教生姓名 号 师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 郭二娇 040924041 杨羽燕讲师 年5月 完 成 时 间目 录前 言一、东北秧歌及组合的由来二、东北秧歌组合的种类(一)单一性动作组合的训练(二)复合型动作组合的训练(三)带道具组合的训练(四)风格性组合的训练三、东北秧歌组合的训练目的(一)单一性动作组合(二)复合性动作组合(三)带道具组合(四)风格性组合四、组合训练在舞台表演中的重要作用(一)强化了舞蹈演员身体的整体协调性(二)培养了舞蹈演员“身”、“情”并茂的

28、表现力 结 语1 浅谈东北秧歌组合训练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郭二娇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专业 学号:040924041指导老师:杨羽燕讲师摘 要:东北秧歌是深受广大人民喜欢的汉族民间歌舞形式之一,通过课堂上各种组合的学_,使学生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系统训练,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为今后的舞台表演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体现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目前舞蹈教学努力的方向。关键词:东北秧歌; 组合训练;舞台表演 ;作用前 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由于区域、环境、风俗_惯的不同,各自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舞蹈。为了培养专业的民族舞蹈演员,就必须从各民族民间舞的组合训练开始。而各民族民间舞蹈组合所

29、具有的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对学生身体各部位关节和肌肉的松弛解放、灵活性、技巧性及乐感和表现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以东北秧歌的组合学_为例,说明民族民间舞蹈组合训练在舞台表演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可以认识到,不同民族民间的舞蹈组合,为其舞蹈基础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的服务于舞台表演。一、东北秧歌及组合的由来东北秧歌是东北三省地区广大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是汉族民间舞蹈的代表形式之一,它热烈、火爆、逗趣、诙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形式。在民间,每逢佳节,红白喜事,秧歌队走村串乡,作各种表演,十分热闹。“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大批的专业舞蹈工作者深入到东北的

30、农村,以辽南盛行的高跷秧歌为基础,广泛吸收东北地区的秧歌,二人转以及其他民间歌舞小戏作为舞蹈的素材,编创成新型的舞台节目,这些节目仍保持着原有的风格动律,反映出东北农村的新面貌,因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于是人们就把源于高跷,又近似秧歌并具有东北民间舞风2 格特点的新形式称之为东北秧歌”。1(第37页) 随着专业舞蹈院校的成立,为了使东北秧歌的训练更系统化和规范化,专业教师把从老艺人那里采风来的秧歌,经过整理、提炼、加工,便成了我们今天课堂上的各种东北秧歌组合。通过各种东北秧歌组合的学_,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特色,为其的舞蹈基础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的

31、服务于舞台表演。二、东北秧歌组合的种类系统的学_民族民间舞蹈的方式,多以各种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组合为教学内容。组合作为一种教学训练方式及展示教学成果的最佳手段,必须遵循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组合的教学训练过程也体现出三个阶段:启蒙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同样道理东北秧歌组合本身也因各种不同的训练呈现出了几种不同的类型。(一)单一性动作组合的训练单一性动作组合的训练是指把两个以上的同类的单一动作组合起来进行反复练_,它属于启蒙阶段范畴的组合。例如:东北秧歌中“前后动律”组合,就是以腰部发力而带动上身的前后横扭,而脚下则是单一的压脚跟训练。这类组合的特点动作单一,重复性强,易

32、于掌握。(二)复合性动作组合的训练复合性动作组合则是把两个以上不同动律的动作连接在一起,进行复合性训练。它是与单一性组合联系的复合阶段,也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属于成长阶段范畴的组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之一环节是锻炼学生身体协调能力的关键。如在东北秧歌的“踢步组合”中下肢动作包含了前踢步、后踢步及跳踢步等动作,目的是训练前踢步、后踢步两种基本步伐的动律和脚下的灵活性,其中踢步的踢和回与音乐节奏点的配合是重要环节。同时“踢步组合”的上肢动作以各种绕花动作为主,为东北秧歌的学_打下基础,组合中包含蝴蝶花带动压脚跟和交替花带动前踢步的两类动作,并集中反映了多方面的动作衔接规律。复合性动作组合在结构上具有

33、变化丰富的特点,为进入下一阶段组合的学_做了铺垫。(三)带道具组合的训练道具是为了帮助舞蹈者表达情感或事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使用能使舞蹈内容更为丰富,增色添彩。东北秧歌中的手绢是舞蹈表演时不可缺少的道具,东北秧歌的各种3 2手巾花组合则充分地展示了里片花、外片花、蝴蝶花、缠花、顶绢、平抛绢、回旋绢等各种手绢花技巧,通过训练可以使学生把动作和道具充分结合在一起,在以后的舞蹈剧目上不会感到不知所措,反而能收放自如。(四)风格性组合的训练在东北秧歌组合中,风格性组合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民族由于文化、地域、生活_惯的差异,它的风格特点也就各不相同。要掌握这个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就要先了解该民族

34、丰富而独特的舞蹈文化。谈到东北秧歌就必须从辽南高跷说起,辽南高跷具有独特的风格及动律特点,而这些特点则是东北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辽阔的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寒暑分明。生活在这里汉族的人民,多是从事于垦荒、开矿、搬运的劳动者,形成了坚韧、率直、倔强的性格,同时也形成了东北人民喜欢色彩浓郁、线条粗犷的审美_惯。“东北秧歌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俗特点,它在风格上既有火爆泼辣的特点,又有稳静幽默的特点,动作既哏又俏,既稳又浪(浪,即欢快俊俏之意),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俏,俏中有哏,刚柔结合”3(第1页)。例如:我们在学_大姑娘美这个组合时,各种东北秧歌特有的动律充分的体现了东北秧

35、歌“哏、俏、浪、稳”的风格特色。三、东北秧歌组合的训练目的(一)单一性动作组合单一性动作组合,顾名思义是指单一动作的练_,它的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对手脚位置、身体方位、基本姿态等有明确的概念,较易于掌握。如东北秧歌中“绕腕”组合的训练,是以绕腕基本动作为主,配合基本体态和脚下的前踢步而进行的单一训练,在解决绕腕的同时,又结合脚下踢步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把踢步出脚快、落脚稳的特点基本上表现了出来。单一性动作组合还有一个重复性的特点,这样能够便于学生掌握动作规律,为之后的学_打下基础。(二)复合性动作组合复合性动作组合比单一性组合加大了难度,它是把多个单一性动作组合在一起,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训练学生的协

36、调性,即身体对动作变化的敏感度和大脑把单一动作组合在一起的反应度,它是学生对单一动作巩固和提高的重要阶段。通过复合性动作组合的训练能够把动作由元素的训练连接成句的训练,使学生学会舞蹈动作技巧同时,掌握该舞蹈的动作风格。(三)带道具组合道具组合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自身条件以外附加条件的正确应用,也就是说,在东北秧歌手绢组合的训练中,使学生对手绢从逐渐掌握直至灵活运用,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灵巧、机敏,而且还可以培养舞蹈演员“借物传情”的意识。在组合中,手绢起到了一个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通过手绢的不同运用,突出了人物的心态和心理特点,通过手绢把东北人的智慧和情感,无保留的展现出来,另外,

37、还扩充了舞蹈者的表现技法,构造出其他舞种无法替代的审美形象,也是为舞蹈剧目奠定基础(四)风格性组合各民族有着不同的舞蹈风格,风格性组合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准确无误地掌握各民族的风格特征。对于民族民间舞而言舞蹈风格是体现一个民族风情文化,体现一个民族人民性格特征的关键,没有了舞蹈的风格也就失去了民族民间舞蹈的真正意义,但是舞蹈风格是很难掌握的,需要通过专业系统地训练,了解舞蹈所产生的根源所在,了解它所产生的文化背景及人文化,才能正确地领会。例如:小看戏这个组合内容并不复杂,但它抓住了“情”字作为感情依据,在动作上进行处理,使这个组合变得情趣横生,从而启发了演员表演的欲望,增强了演员的表现力,从

38、而能够更好的服务于舞台表演。这也就是民族民间舞蹈家需要到各民族采风的原因之所在,因为只有深入到一个民族的生活,才能把这个民族最原汁原味的风格通过艺术家的再创造得以表现出来。四、组合训练在舞台表演中的重要作用学_民族民间舞组合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在技术上具有专业的表演水准,以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民族民间舞组合所特有的内涵决定了它未来的目的,它的作用就在于体现舞台表演的训练价值,为舞台表演做准备、打基础,也为舞台表演团体输送人才,起到了承上启下、连接流通的作用。(一)强化了舞蹈演员身体的整体协调性。东北秧歌的“自娱性”特点,产生了无拘无束,变化多端的舞蹈动态。我们在掌握体态、动律、节奏的同时,也训

39、练了身体各部位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如组合中前踢步的训练,是自下而上波及式的。脚下的“哏”劲带动,波及上身,形成不断流动的柔美劲。脚下的“哏”,上身要“浪”,手臂的快绕、慢进,再配合脚下及上身的动作,则都是训练演员身体各部位的力度转化能力,协调配合能力及应变控制能力的5。(二)培养了舞蹈演员“身”、“情”并茂的表现力。4。在学_东北秧歌风格性组合时,教师通常要求学生“以情带动”,注重内心感受来培养学生“身”“情”并茂的表现力,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把握风格,体现风格。在道具性组合中,各种绕花、片花等多种手巾花的训练,都是诱发人物感情的有力辅助手段,在培养演员灵巧、机敏的同时又培养了演员“借物传情”的意

40、识,扩充了舞蹈者的表现技法 6(第228页) 。随着我国舞蹈事业的飞速发展和舞蹈创作的日益繁荣,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学_民族民间舞组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舞蹈是一门表演艺术,所以学用应该一致,教学服务于舞台,舞台则体现教学效果,二者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组合训练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授单一的训练动作和基础技术,同时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和教材想适应的特定环境和气氛。组合训练则考虑到了训练中的表演性及组合在表演上的多样化,同时也注重其构成艺术表现力的实际功能。因此,东北秧歌组合的训练能提高和巩固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创作力和感染力。例如舞蹈月牙五更在编创上的成功之处,关键就在于课堂与舞台实践的融合,明确

41、了学与用不可分割的关系,课堂靠近舞台的需要,舞台又吸取提炼出课堂的精华,既保留了原有的风格,又展现了东北秧歌的魅力和价值,教学与剧目的巧妙结合,使广场性、自娱性的秧歌,融化成为具有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的舞台艺术。有人说东北秧歌简单,一看就会,认为没有组合训练的价值,只要练好基本功,就是一个好的舞蹈演员。这种忽视课堂组合训练必要性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没有各种组合的底垫就不可能有舞台上令人心动的表演,就如同写文章的过程,没有词汇的积累,没有造句、组句的能力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舞蹈月牙五更可以说是课堂训练造就了舞台的成功,整个舞蹈没有动作外形技巧的难度,更侧重风格的表现,注重身体和内在情感的诠释。也许是缺

42、少高难外形动作的技巧,从而吸引了不少演出单位来学_,可学_的结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她们中间普遍存在没有拿过手绢,没有学过东北秧歌,更不知道怎样配合上下身的协调的问题,因此舞蹈风格的表现也就不熄自灭了。使得整个舞蹈空荡荡的,失去了原有的感染力、韵味和节奏的处理,剧目失去了光彩。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她们没经过东北秧歌系统的组合训练。可见,我们必须肯定组合训练在舞台表演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再者,学_东北秧歌组合时,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动作的连接方法,掌握各种连接技能,学生在学会正确、自觉、流畅地运用动作传情达意的同时,还能利用这些元素性动作自如的编排舞蹈,更好地服务于舞台

43、。6 在漫长学舞路上,好的老师总是告诉我们学_舞蹈要会举一反三,在东北秧歌舞蹈的学_过程中,组合的训练在舞台表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道理,在其它民族民间舞蹈的学_过程中组合的训练同样在舞台表演中起着重要作用。结 语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一万多种民间舞蹈,老一辈艺术家们从上一世纪40年代开始就求教于民间艺人,从原生态各民族民间舞蹈中提取素材,经过加工、提炼和再创造,到50年代就形成了一套既保留着各个民族民间的传统风格,又适合课堂教学的民族民间舞蹈教材。而其它各民族民间舞蹈组合训练的目的和作用又与东北秧歌有着异曲同工之理。因此,要想培养出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演员,就应非常重视民族民间舞组合的训练方式

44、,在此基础上加强组合训练的多元化、科学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舞蹈的风格及特点,为舞台实践打下深厚的基础,实现它的训练价值,体现它在舞台表演中的重要作用。当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民族民间舞不断发展的今天,民间舞蹈课程也同其它舞蹈课程一样,不是万能的。目前,它在解决舞蹈演员的形体、技术和基本功方面,还是一个空白点。尽管如此,只要热爱民间舞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我们有理由相信,充满着强盛生命力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训练体系会日趋完善,我们新时代的舞蹈专业学生将为我国舞蹈事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参考文献:1 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_:中国戏剧出版社,199

45、4.2 王海英,肖玲.舞蹈训练与编创M._:高等出版社,.3 刘峻骧.中国民间舞蹈艺术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4 罗熊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_: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5 刘恩伯,张世玲.汉族民间舞蹈介绍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6 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7 隆荫培,徐尔充.中国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8 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9 夏雄,郑祥瑞.舞蹈基础知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7 10 马力学.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学法M._: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第5篇:民族民

46、间舞目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一级1、小熊舞 (儿童舞蹈)2、西 瓜 (儿童舞蹈)3、球球操 (儿童舞蹈)4、打花巴掌 (汉族风格)5、小蜗牛 (儿童舞蹈)6、我的小小手 (儿童舞蹈)7、飞吧小蜜蜂 (蒙族风格)8、数星星 (儿童舞蹈)9、我是小画家 (儿童舞蹈)10、小鸡啄米 (汉族风格)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二级1、小红扇 (安徽花鼓灯)2、吐泡泡的小鱼 (傣族)3、小蝌蚪变青蛙 (儿童舞蹈)4、划船 (客家)5、捉迷藏 (儿童舞蹈)6、老鹰捉小鸡 (汉族风格)7、燕儿飞 (蒙族风格)8、拔 河 (儿童舞蹈)9、蹦蹦兔 (儿童舞蹈)10、小小运动员 (儿童舞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三级 1、小丫丫 (哈尼族)2、小鼠上灯台 (汉族)3、跳皮筋 (儿童舞蹈)4、抓 包 (云南花灯)5、企鹅 (东北)6、花手绢 过家家(东北)7、小鸭嘎嘎 (苗族)8、小小服装设计师(儿童舞蹈)9、小象洗澡 (傣族)10、长辫子 (维吾尔族)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四级1、剪羊毛 (蒙族)2、扭扭舞 (苗族)3、花皮球 (东北秧歌)4、小木偶 (儿童舞蹈)5、踢毽子 (藏族)6、踩水乐乐 (水族)7、鼓儿咚咚响 (汉族)8、快乐的小鸟 (达斡尔族)9、会唱歌的盘子(维族)10、渔家欢歌 (客家族)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