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学设计(用).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617668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声慢教学设计(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声声慢教学设计(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声声慢教学设计(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声声慢教学设计(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声声慢教学设计(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声慢教学设计(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声慢教学设计(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声声慢教学设计湖南省宜章县第六中学曾友娥教学设想首先应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出浓重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得到细腻的情感体验,从而自然而然的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其次, 引导学生自己鉴赏本词, 培养自己独特、 细腻的情感及审美体验。 通过了解一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身世经历以及他的思想感情, 做到知人论世;品味意境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万物皆着我之色 ”,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的“情”“景 ”有全面的理解; 最后,在拥有细腻情感与审美体验的基础上, 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整体按照读、辨、品、背、写四步进行。教学目标、了解作家个人的生活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了解词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属性;、体会

2、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教学重难点1、鉴赏词的意境美及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2、体会这首词所运用的叠字等艺术手法,积累诗歌鉴赏的经验。教学方式诵读品悟点拨探讨教学课时: 一课时一、导入课前播放一剪梅mp3 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这么美的音乐把我们一起带进了课堂,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吗?(学生:月满西楼 )歌词化用了哪位词人的哪首词?(李清照的一剪梅)那咱们一起来背背这首词。一剪梅 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千前北宋年间那个秋天,凉意微微, 鸿雁南飞, 花飘水流,西楼月满。 在这首词中大家觉得李清照的情绪若要用一个字来

3、概括的话,是何字?(生:愁),如果在这个 “愁 ”前面加上定语的话, 应该是怎样一种愁? (生:相思之愁, 蜜甜的愁, 闲愁),在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声声慢中的无限愁情。二、初读课文1、请一个同学有感情朗诵。2、指名评价:你认为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样?你觉得哪些地方可以读得更妥当完美些?3、放录音,听名家的示范朗诵。(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跟读,并结合以下内容品味词作情感)、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三、置身诗境,初步体味1、整体感知在情感上,与醉花阴相同,词人表达的

4、是一种“愁”绪。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 以及她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思考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有人说声声慢 是浓缩了李清照一生痛楚的千古绝唱。而李清照也被称为“写愁第一高手”,那么,李清照的愁,究竟是什么呢?她又为何而愁呢?(出示写作背景)李清照的父亲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自幼就受到很好的教育,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她18 岁嫁给赵明诚,赵明诚善好金石之学

5、,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常常在一起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但时代的巨变打破了她恬静的生活,卞京失守后, 李清照也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第二年赵明诚病逝。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 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 再后来, 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 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板书:少历繁华、

6、中经丧乱、晚景凄凉明确 情愁独居之苦家愁丧夫之痛国愁亡国之恨这小小一个愁字,又如何道得尽女词人的痛苦和哀伤呢?一个反问加感叹句,加重了语气,也加强了情感的表达,可见愁绪深远无边四、再读思辨1、在这首词里,有一句话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后人评价:“自然贴切 ”,“无斧凿痕 ”(张端义),“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梁衡)。2、开头七组叠字怎样抒写感情的?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人的动作、神态环境的悲凉

7、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3、运用叠词的作用?(音乐美、增强感情)“寻寻觅觅”表现作者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乡而产生的一直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 描写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声活状况。 “凄凄惨惨戚戚”则是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晚年时,身体衰弱,情绪低落,饮酒也不能退寒解忧,只有苦挨着残年。七组叠词,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内心世界, 清晰地概括她不幸的经历和生活状况,及身心和心灵上受到的摧残。起句不寻常,连用七组叠词,这是李的大胆创新,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是诗赋曲中也绝无仅有的。真可谓“前无古人” ,当然“后有来者” 。李对音律有极深的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2读起来便有

8、一种 “大珠小珠落玉盘” 的感觉。 在齿舌音间来回反复吟唱,读起来朗朗上叩又别有一番愁情。五、品读意象赏析意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 ”,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学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词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来抒写自己的“愁”呢?( 1)详析“酒”意象的特定属性(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先让生思考回答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9、?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2)“秋风”意象略讲得出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3)“过雁”意象分析。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 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 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晏殊浣溪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下阕:由远及近,转入对自己庭院内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达愁情。(4)略析“黄花”意象。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0、”史正志菊谱 :“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 ”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得出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5)略析“梧桐”意象。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

11、”一语,极富顿挫凄凉之感。六、结语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 ”,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3七、总结(一)鉴赏方法归纳师: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以后在鉴赏诗词时要注意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明确:知人论世,表现手法,典型意象的作用八、齐读课文,准备背诵九、布置练习武陵春风往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雨泪先留。闻说双溪春尚好,也似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解释词语并注音( 1)尘香:( 2)梳头:( 3)舴艋:2李清照这首词写的是一个“愁”字,她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真是不落俗套,别开生面。试从古典诗词中找出两三例喻愁的诗句。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