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643496 上传时间:2020-1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1在 1: 300000 的地图上,实地距离为6 千米的两城市,图上距离是()A. 5 厘米B. 4 厘米C. 3 厘米D. 2 厘米【答案】D【解析】 【分析】解: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已知比例尺为1:300000 的地图上,实地距离为6 千米的两城市,则图上距离 2 厘米,故答案为: D【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

2、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2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实际测得教学楼与图书馆间的距离为200米,若绘制到图上的距离为20 厘米,则同学们采用的比例尺为()A. 1: 10000 B. 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20 米 C. 1:1000 D. 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200 米【答案】C【解析】 【分析】解: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已知图上距离为20 厘米,实际距离为200 米,计算该图的比例尺为:20: 20000 1: 1000;故C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

3、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比例尺大小看分母,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大。在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时,需将比例尺单位进行统一,进而根据分母大小进行比较。3读 “某地区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示区域B 点与乙村的温差可能为()A. 3.6B. 5.4C.6D. 7.2(2)下列地点位于 处可视范围的是()A. 镇、乙村B.甲村、 A 山山顶C. 镇、 B 山山顶D.甲村、 镇(3)为了将 地的铁矿运到 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 N、 P、 Q 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A.M 线B.N 线C.

4、P线D.Q 线【答案】 ( 1) A(2) B(3) B【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200米,图示区域B 点与乙村的海拔高度分别为800 米 -1000 米, 200 米 -400 米;高差大约为600米左右,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降低 0.6摄氏度,图示区域B 点与乙村的温差可能为3.6 左右,故答案为: A。( 2)读图可知, 处位于山谷处,甲村也位于山谷处,所以能看到;A 山顶海拔高度比 处高,地势高,也能看到; 镇、 镇北 B 山遮挡,看不见;乙村在另一条山谷内,被山脊遮挡,看不见;B 山山顶是可以看见的,故答案为:B。( 3)读图可知,铁路修建要沿着等高线,

5、所以P、 Q 向不合理;而 M线要比 N 线距离长,所以 M线不合理,故答案为: B。【点评】( 1) 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 米,气温约降低 0.6 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 米,气温下降 6摄氏度)。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3)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修建的限制较

6、少,在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修建的原则主要是少占耕地,可以以高架路的形式减少对耕地的侵占;山地地区对交通线路修建限制较大,一般沿等高线修建,陡坡上呈之字形修建,可以减小车辆爬坡难度。4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相关的是()A. 季节的变化B昼.夜长短的变化C昼.夜交替D极.昼极夜【答案】C【解析】 【分析】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时差; C 符合题意。【点评】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

7、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5 中国古代以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水:河流 )。因此,以太阳光照产生的明、暗 (阳、阴 )为地名来命名的城市很多,且沿用至今。例如江苏省的江阴市位于长江南岸、陕西省的华阴市位于华山北麓。下图为山、河的南北两侧太阳光照差异与城市名称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三题。( 1)在古代,绵阳因靠近绵山得名,资阳因临近资水(沱江 )得名。甲、乙、丙、丁四城市能代表绵阳、资阳位置的是()A.A绵阳、丙 资阳B.乙 绵阳、丁 资阳C.乙 绵阳、丙 资阳D

8、.甲 绵阳、丁 资阳(2)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是因为我国大多数地区位于()A.秦岭以北B.赤道以北C.长江以北D.北回归线以北(3)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分析,夏至日正午北坡为阳的是()A.海南五指山 (19 N)B.陕西华山 (34 N)C.湖南衡山 (27 N)D.山东泰山( 36N)【答案】 ( 1) C( 2) D( 3) A【解析】 【分析】( 1)由题干信息“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和 “绵阳因靠近绵山得名,资阳因临近资水(沱江)得名”可知,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乙位于山南,应为绵阳;丙位于水北,应为资阳。故C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 “山南水北为阳,山

9、北水南为阴 ”,是因为我国大多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始终在太阳直射点以北。故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 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 23.5 N 纬线。根据四个选项中的纬度可知,只有海南五指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此时正北向阳,是阳坡。故 A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点评】( 1)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阳光主要从南方照向北方,南坡为阳坡,南面能够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获取更多的热量。由此得来“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 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10、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政务太阳位于正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政务太阳位于正北。( 3)夏至日在每年6 月 22 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日在每年12 月 22 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6在探究地球运动的时候,同学们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进行演示,得到左图所示的结果。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左图所示日期地球大致运行在右图中的()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左图示意日期所处的季节,烟台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11、A.路面结冰B.人们多穿单衣C.学校下午作息时间更晚D.正午阳光照进室内的面积最小【答案】 ( 1) C( 2) A【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左图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右图中丁是北半球春分日,甲是北半球夏至日,乙是北半球秋分日,丙是北半球冬至日;故答案为: C。( 2)读图可知,左图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我国是冬季,山东省烟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路面有结冰现象,人们穿厚的棉衣,学校下午作息时间更早,正午阳光照进室内的面积最大,此时太阳高度最小,故答案为: A。【点评】( 1)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

12、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通常把接受太阳辐射最多,即最炎热的时段称为夏季,接受太阳辐射最少,即最寒冷的时段称为冬季,它们之间的过渡时段称为春季和秋季。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 月为春季, 6 8 月为夏季, 9 11 月为秋季, 12 月至次年 2 月为冬季。7读全球部分区域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面两题。(1)图中 点的地理坐标是(A.66.5 S

13、, 90EB.66.5 N,90W)C.66.5 N, 90ED.66.5 S, 90W(2)下列关于图中三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点位于中纬度地区B. 点位于东半球C. 点有极夜现象D. 点位于 点的东北方向【答案】 ( 1) D( 2) B【解析】 【分析】( 1)依据地球自转方向 “南顺北逆 ”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 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 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 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

14、用符号S 表示。读图可知,图中 点的地理坐标是66 5S,90W。( 2 )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 ”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0 30为低纬度地区,30 60为中纬度地区,60 90为高纬度地区, 点 66 5S 位于高纬度地区, A 错误; 20W 以东、 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 以西、 160E 以东为西半球,点位于 135E,东半球, B 正确; 点位于极圈以外,没有极夜现象,C 错误;依据距离极点的远近判断相对南北方向,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相对东西方向, 点位于 点的东南方向, D 错误。【点评】( 1)为了精确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们给地球表面假设了一个坐标

15、系,这就是经纬线。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经纬网。我们利用经纬网的目的是能够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通讯、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2)为了避免将同一国家划分在不同半球,人们习惯上将20W 和 160 E 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以东、 160E 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 以西、 160E 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0经线和 180经线是划分东经度和西经度的界线。8读图,完成下列两题。(1)下列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居住在这里的

16、因纽特人为白种人B.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C.6 月 22 日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D.北极地区科考最佳时间是7 8 月(2)图中甲的经纬度是()A.(80 N, 120 E)B.(80 N, 150 E)C.(80 N, 150 W)D.(80 S, 60W)【答案】 ( 1) D( 2) C【解析】 【分析】( 1) A、居住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为黄种人,故A 错误; B、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故 B 错误; C、6 月 22 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不可能出现极光,故 C 错误; D、北极地区

17、科考最佳时间是 7 8 月,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北极地区气温较高,适合科考,故D 正确。故答案为:D( 2)读图可知,该图为北极地区俯视图,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甲位于180以西,位于150经线上, 80N 纬线上,甲的经纬度是(80 N, 150 W),故答案为:C。【点评】( 1)在北极点附近,每年近六个月是无昼的黑夜(10 月至次年3 月),这时高空有光彩夺目的极光出现,一般呈带状、弧状、幕状或放射状,北纬70附近常见。其余半年是无夜的白昼。在我国夏季时适合去北极科考站对极地进行科学考察。( 2)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

18、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 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 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 表示。9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关于图示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A. 河流由南向北流B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C.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D村.庄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答案】B【解析】 【分析】解:由图可知,图中所示河流既有自北向南流,也有自西向东流;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是北高南低,村庄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故答案为:B。【点评】常见的五种基本地形为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和高原,平原是陆地上海拔高度相对比

19、较小的地区,海拔在200 米以下;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 米以上,面积广大,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海拔在500 米以上,相对高差200 米以上;丘陵海拔一般大于 200 米小于 500 米;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10 下列比例尺最大的是()A. 1: 100000B. 图上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 千米C. 1:1000000D. 1:10000【答案】 D【解析】 【分析】解: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是: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 数字式比例尺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分数越小,也就是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分数越大,也就是比例尺就越大;把选项中的比例

20、尺都化为数字式比例尺为: B、 1: 10000000 ,比较选项中的比例尺, D 比例尺最大。故选项 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11 读经纬网围,回答下列小题。(1)甲地的经纬度是()A. 120 E, 50NB. 120 W, 50 NC. 120 E,50 SD. 120 W, 50 S(2)当甲地当地时

21、间为8: 00 时,乙地当地时间为()A. 5: 00B. :600C. 10: 00D.:ll 00【答案】 ( 1) A(2) B【解析】 【分析】( 1)根据经度向东度数变大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纬度向北度数变大为北纬,用符号“N”示,判定甲的经纬度是表50N,120E。( 2)读图可知,甲的经度是 120 E,位于东八区,乙的经度是 90E,位于东六区。根据时区的计算方法,向东每一个时区加上一个小时,向西每一个时区减去一个小时,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计算可知,此时乙地是当地时间6:00 。故答案为:( 1)A;( 2) B;【点评】( 1)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

22、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 E 表示,反之为西经,用符号 W 表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 N 表示,反之为南纬,用符号 S 表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方时计算的步骤:1计算两地的经度差:(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 =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 =两地经度相加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 15/时;或经度差小X4 分钟每度( 1 小时 =15 度 ,

23、1 度 =4 分钟)3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 1)同是东经 ,度数大的在东 ,小的在西;同是西经 ,度数大的在西 ,小的在东 .( 2)一个是东经另一个是西经时 ,东经在东 ,西经在西4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 ,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12 人们常说 “天衣无缝 ”,假如真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大约是(A. 4 万平方千米B. 6371平方千米C. 5.1亿平方千米)D. 960万平方千米【答案】C【解析】 【分析】解:地球的半径分为赤道半径和极半

24、径,赤道半径为6378 千米,极半径为 6356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 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 亿平方千米,表面积不仅包括陆地还包括巨大的海洋,所以要给地球做一件外衣,所需的布料大约是5.1 亿平方千米。故答案为: C。【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 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 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71 千米,最大周长约 4 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 5.1 亿平方千米。13 2019 年 4 月 ,人

25、类首张黑洞照片轰动世界。黑洞照片是由全球8 个射电望远镜联合“拍摄”获得的 ,其中大功臣可以说是智利的ALMA 望远镜 ,该望远镜所在地全年晴夜数可达390天左右 ,气流稳定、空气干燥、无光污染。读“观测黑洞望远镜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1) ALMA 望远镜的地理位置最接近()A. 22 N,70EB. 22S, 70EC. 22N, 70WD. 22S, 70W(2)智利 ALMA 望远镜能成为“拍摄 ”黑洞照片的大功臣,与这里是()有关。A. 地中海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 温带大陆性气候(3)黑洞照片成功问世的意义有() 证明了黑洞的存在 宇宙中最后的秘密终于被揭开

26、 为人类找到了一个新的家园 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需要互相合作A. B.C.D.【答案】 ( 1) D(2) B(3) C,D【解析】 【分析】( 1) 0度经线是是经线的起始线,0 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0 度经线以东,是东经,用“ E表”示, 0 度经线以西是西经,用 “ W”表示。赤道是 0度纬线,赤道以北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是南纬,用“S表”示。从图中可知ALMA望远镜的地理位置最接近南纬22 度,西经 70 度,故 D 符合题意。(2)智利ALMA 望远镜所在的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少,利于拍摄照片,所以智利ALMA 能够称为拍摄黑洞照片的大功臣,故B

27、 符合题意。( 3)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借由物体被吸入之前的因高热而放出和射线的 “边缘讯息 ”,可以获取黑洞存在的讯息。推测出黑洞的存在也可借由间接观测恒星或星际云气团绕行轨迹取得位置以及质量。黑洞照片的成功问世的意义有:可以成功证明黑洞的存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需要互相合作。,故C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1) D;( 2)B;( 3) C。【点评】( 1)在地球仪上,经线和

28、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 2)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热带草原南北两侧,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卡拉哈里沙漠,西亚的阿拉伯沙漠,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沙漠,北美的索诺拉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 3)黑洞就是中心的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的奇点和周围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区,这个天区范围之内不可见。依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一颗垂死恒星崩溃,它将聚集成一点,这里将成为黑洞,吞噬邻近宇宙区域的所有光线和任何物质。14 地球公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还产生的现象是()A. 昼夜更替B. 四季变化C. 板块运动D

29、. 海陆变迁【答案】B【解析】 【分析】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故选项B 符合题意;结合题意。故答案为: B【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 月21 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 月22 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 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 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30、,南半球昼长夜短。15 读 “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 2019 年 6 月 7 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地球公转到上图中的()处附近。A. B. C. D. (2)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A. 昼夜平分B. 昼短夜长C. 昼长夜短D. 极昼现象【答案】 ( 1) B(2) C【解析】 【分析】(1)读图可知,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 处时为春分日( 3 月 21日前后),位于公转轨道 处时为夏至日(6 月 22日前后),位于公转轨道 处时为秋分日(9 月 23 日前后),位于公转轨道 处时为冬至日(12 月 22日前后)。 2019 年 6 月 7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

31、午节,地球位于公转图中的 处附近;故选: B。( 2)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 处时为夏至日( 6 月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京的昼夜情况是昼长夜短;故选: C。【点评】( 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 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16

32、 中国古代以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水:河流 )。因此,以太阳光照产生的明、暗 (阳、阴 )为地名来命名的城市很多,且沿用至今。例如江苏省的江阴市位于长江南岸、陕西省的华阴市位于华山北麓。下图为山、河的南北两侧太阳光照差异与城市名称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古代,绵阳因靠近绵山得名,资阳因临近资水(沱江 )得名。甲、乙、丙、丁四城市能代表绵阳、资阳位置的是()A. A绵阳、丙 资阳B乙. 绵阳、丁 资阳C. 乙 绵阳、丙 资阳D甲. 绵阳、丁 资阳(2)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是因为我国大多数地区位于()A. 秦岭以北B. 赤道以北C. 长江以北D. 北回归线

33、以北(3)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分析,夏至日正午北坡为阳的是()A. 海 南 五 指 山 (190N)B. 陕西 华 山 (340N)C. 湖南 衡 山 (270N)D. 山 东泰 山(360N)【答案】 ( 1) C(2) D(3) A【解析】 【分析】( 1)由题干信息“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和 “绵阳因靠近绵山得名,资阳因临近资水(沱江)得名”可知,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乙位于山南,应为绵阳;丙位于水北,应为资阳。故C 符合题意。( 2)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是因为我国大多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始终在太阳直射点以北。故 D 符合题意。( 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

34、23.5 N 纬线。根据四个选项中的纬度可知,只有海南五指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此时正北向阳,是阳坡。故A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1)C;( 2) D;( 3) A。【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理解解答即可。( 2)( 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 月 21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 6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 月 23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 月22 日前后)太

35、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17 关于经纬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经线的形状是圆B.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C. 纬线相交于两极D.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答案】B【解析】 【分析】解: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有各自的特点,纬线的形状是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经线相交于两极;纬线指向东西方向;B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点评】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但长度不等,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指示东西方向;连接南北两极的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经线,所有的经线都等长,指示南北方向。18 在我国

36、华北地区某学校内,有一块直立在平地方向,判断该宣传牌正面 (下图 )的朝向是()上的宜传牌。根据当地正午时它的影子A. 正南B东.南C西.北D正.北【答案】C【解析】 【分析】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除热带范围内有直射外,其他地区太阳都是斜射,我国华北平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北温带,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影子朝向正北,由此可确定该宣传牌正面朝向西北方。故答案为: C。【点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经过秋分日再到冬至日,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

37、至日。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19 唐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地球的自转 黄河是外流河 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公转A. B. C. ”所蕴含的地理知识是D. 【答案】A【解析】 【分析】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反映出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也说明了黄河是外流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明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故答案为: A【点评】( 1)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 万千米,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 2)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 个太阳日,即24 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20 绘制地图时,其图幅大小与所选比例尺的对应关系是( )A. 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小B. 图幅越小,比例尺越大C. 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大D. 图幅的大小与比例尺的大小成反比【答案】 C【解析】 【分析】解:绘制地图时,在内容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