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物理二轮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专项培优易错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647872 上传时间:2020-12-1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8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物理二轮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专项培优易错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备战中考物理二轮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专项培优易错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备战中考物理二轮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专项培优易错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备战中考物理二轮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专项培优易错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备战中考物理二轮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专项培优易错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物理二轮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专项培优易错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物理二轮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专项培优易错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初中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1 如图甲,轻质杠杆AOB 可以绕支点O 转动, A、B 两端分别用竖直细线连接体积均为1000cm 3 的正方体甲、乙,杠杆刚好水平平衡,已知AO:OB=5:2;乙的重力为50N,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3000Pa甲物体下方放置一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6000cm3 的水 (甲并未与水面接触 ),现将甲上方的绳子剪断,甲落入容器中静止,整个过程不考虑水溅出,若已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平衡时,乙对地面的压力为50N33B甲的密度为2 10kg/mC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未放入甲时增加了400PaD甲

2、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14N【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乙的边长L 乙 = 3 V乙 = 3 1000cm3 =10cm=0.1m ,乙的底面积S乙 = L 乙 2=( 0.1m ) 2=0.01m 2,杠杆平衡时,乙对地面的压力F 乙 =p 乙 S 乙 =3000Pa0.01m2=30N,故 A 错误;B地面对乙的支持力和乙对地面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地面对乙的支持力F 乙支持 = F 乙 =30N,B 端受到的拉力FB=G 乙 -F 乙支持 =50N-30N=20N,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G 甲 OA=FBOB,G 甲 = OB FB= 220N =8N,OA5甲的密度

3、m甲G甲8N33甲=-6m3 =0.8 10kg/mV甲gV甲 10N/kg1000 10故 B 错误;C因为甲 水,甲落入水中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F 浮甲 = G 甲 =8N,排开水的体积F浮甲38N-43V 排甲 =3=8 10m,水 g1 10 kg/m10N/kg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面上升的高度V排=810-4 m3h= S20010-4 m 2 =0.04m,容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未放入甲时增加了33p=gh=1 10kg/m 10N/kg 0.04m=400Pa,故 C 正确;D原来容器中水的深度V水6000cm3h= S容 = 200cm 2 =30cm=0.3m ,甲落入水中静

4、止时,水的深度h1= h+ h=0.3m+0.04m=0.34m ,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33p1= gh1=1 10kg/m 10N/kg 0.34m=3400Pa,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42F= p1S 容 =3400Pa20010m =68N,故 D 错误2AC 硬棒质量忽略不计,在棒的B、 C 两点施加力F1、 F2,F2 的方向沿 OO线,棒在图所示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则()A F1F2s2 F2B F1=s1C F1 力臂等于s1D F2 方向沿 OO线向上【答案】 D【解析】【详解】AC由图知, F2 的方向沿OO线,其力臂最长,为s2;而 F1 的

5、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其力臂L1 是从 A 点到 F1 的垂线段,小于 s1,更小于 s2, 由 F1L1=F2L2 知, L1 s2,所以 F1 一定大于F2,故 AC不符合题意;B由 F1L1=F2L2 知,F1L1=F2 s2,即F2s2F1L1故 B 不符合题意;D已知F1 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为保持杠杆平衡,F2 的方向应该沿OO向上,故D 符合题意。3 如图所示为一轻质杠杆。机翼模型固定在直杆上,它们总重6N,直杆挂在杠杆上并保持与杠杆垂直。同一弹簧测力计在不同情形下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力计在a 位置时的示数为1.5NB测力计从a 位置转到b 位置后

6、,示数将会变小C测力计在 a 位置时示数为 Fa,移至 c 位置时示数为 Fc,则 Fa Fc=41 D测力计在 c 位置时,对模型水平向右吹风,示数将会变大【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我们将杠杆左边受到的拉力定义为阻力,右边受到的拉力定义为动力。因为动力臂为阻力臂的1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lF l2 我们可以知道,动力应为阻力6N 的 4 倍,即为41 1224N,A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测力计 a 位置时,动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当测力计在b 位置时,动力臂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为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即测力计从a 位置转到 b 位置,动力臂变小了。

7、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l1 1F2l2可以知道,在阻力与阻力臂均不变的情况下,动力臂减小,要使杠杆继续平衡,动力应该增大。B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当测力计从 a 位置转到 c 位置时,动力臂变为原来的4 倍。由杠杆平衡条件 Fl1 1F2l 2可以知道,在阻力与阻力臂均不变的情况下,动力臂变为原来的4 倍,要使杠杆继续平衡,动力应变为原来的1 ,即 Fa Fc=4 1。C 选项正确,符合题意;4D对模型向右吹风,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以知道,模型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即杠杆左边受到的拉力会减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l1 1F2l2 可以知道,在力臂均不变的情况下,阻力减小了,要使杠杆继续平衡

8、,动力也应减小。D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 C。4 一根粗细均匀的铁棒挂在中点时刚好处于平衡,如图(a)所示,如果将右端弯成如图(b )所示的情况,铁棒将()A顺时针转动B逆时针转动C静止不动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图 a 中,水平铁棒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G左 l左G右l 右图 b 中,将铁棒右端弯折,此时铁棒右边的重力不变,右端铁棒的重心将向左移动,力臂l右 减小,而左边的力和力臂不变;因此G左l左G右l 右所以铁棒左端下沉,右端上升,即铁棒将沿逆时针转动。故选 B。5 如图所示,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则下列分析正

9、确的是A B 点是支点,液压杆施的力是动力,货物重力是阻力B B 点是支点,物体A 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C C 点是支点,物体A 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D C 点是支点,物体A 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可知车厢绕着点C转动 ,所以 点 C为支点 ;当物体 放在车厢的后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省力,所以选项ABD都不正确,故答案为 C.6 身高相同的兄弟二人用一根重力不计的均匀扁担抬起一个900N 的重物已知扁担长为1.8m ,重物悬挂点与哥哥的肩之间的距离OA=0.8m,如图所示则A以哥哥的肩 A 为支点,可计算出弟弟承担的压力为400NB以 O 为支点,可计算

10、出兄弟二人承担的压力之比为4:9C以 O 为支点,可计算出兄弟二人承担的压力之比为9:5D以弟弟的肩 B 为支点,可计算出哥哥承担的压力为600N【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设哥哥承担的压力为F ,弟弟承担的压力为F ,以哥哥的肩A 为支点,由杠杆平衡条AB件可得:FBAB GOA ,G OA900N0.8m400N ,FB1.8mABA 选项正确;BC因为支点是固定点,杠杆能绕支点转动,图中的O 不符合支点的特点,B、 C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以弟弟的肩B 为支点,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AAB GOB ,FAG OB900N1.0m =500N ,AB1.8mD 选项错误,不符合

11、题意;7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左侧用细绳挂着正方体甲,正方体甲放在水平放置的电子测力计上,右侧挂着重为1N 的钩码乙, O 为支点,正方体甲的边长为0.1m 。在杠杆水平平衡的条件下,当只改变动力臂l1 ,电子测力计的示数 T 随之改变, T- l1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阻力臂l2 为 6cmB正方体甲受到的重力为6NC当动力臂l1 =2cm 时,左侧细绳对杠杆的拉力为2ND当动力臂 l1=4cm 时,正方体甲对电子测力计的压强为 100Pa 【答案】 D【解析】【分析】通过甲物体处于平衡条件的分析确定杠杆所受的拉力大小,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结合图像上不同的点来解题。【详解】A

12、根据题意,甲始终处于静止状态,甲受到绳子的拉力,甲物体自身的重力,电子秤对甲物体的支持力GF支F拉物体拉杠杆的力和杠杆拉物体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F拉F2电子测力计对物体甲的支持力和物体甲对电子测力计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F支T即F2GT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 L2得F1 L1GT L2根据图像可知当T1=2N, L1=2cm1N2cmG2NL2根据图像可知当T1=1N, L1=4cm1N4cmG1NL2解得 L2=2cm, G=2N, A、B 选项错误;C由图像可知,当L1=2cm,此时 T1=2NF2GT13N2N1N细绳对杠杆的拉力是1N,C 选项错误;D由图像可知,当L1=4cm

13、,此时 T1=1N,由公式F1NP100PaS0.1m 0.1mD 选项正确。故答案选择 D。8 小军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某液体的密度,他将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物块分别悬挂在轻质硬杆 AB 的两端,把甲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调节乙的位置到C 处时,硬杆 AB 恰好水平平衡。已知: OC=2OA,甲、乙的体积比为13 2,甲、乙两物块的密度为2.6g/cm 3。不计硬杆 AB 的重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0.833 10kg/mB 1.033 10kg/m C 1.833 10kg/m33D 2.6 10kg/m【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乙物体对杠杆的作用力为F乙G乙m乙 g

14、= 物V乙 g甲物体对杠杆的作用力为F甲G甲F浮物V甲 gV排 g = 物V甲 gV甲 g杠杆平衡时F甲OAF乙OC即(物V甲 g)物V乙 g OCV甲 g OA又知OC, 2OA V甲V乙 =13 2解得33 1.8 10kg/m选项 A、 B、 D 错误,不符合题意;选项C 正确,符合题意故选 C。9 如图所示,将重150N 的甲物体用细绳挂在轻质杠杆的A 端,杠杆的B 端悬挂乙物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乙物体所受重力为30N, AO : OB1:3 ,甲物体的底面积为 0.2m 2, g 取 10N/k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体对杠杆的拉力为 10NB杠杆对甲物体竖直向上的

15、拉力为60NC甲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750PaD水平地面对甲物体的支持力为60N【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对物体甲受力分析,甲受到重力、地面给甲的支持力、杠杆施加的拉力的作用,其中杠杆施加的拉力与甲对杠杆的拉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地面给甲的支持力和甲给地面的压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AB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杠杆A 端受到物体的拉力与OA 的乘积等于乙给B 端的拉力与OB 的乘积相等,则有FAG乙OB390NOA30N1即甲对杠杆的拉力为90N,杠杆施加的拉力与甲对杠杆的拉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B 项错误;CD甲给地面的压力等于地面给甲的支持力为F压F支G甲 FA150N90N 60N则

16、甲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F压60N300PaS甲0.2m2故 C 项错误, D 项正确。故选 D。10 如图所示,长1m 的粗细均匀的光滑金属杆可绕O 点转动,杆上套一滑环,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着滑环缓慢向右移动,并保持金属杆处于水平状态。则测力计示数F 与滑环离开 O 点的距离s 之间的关系图像为()ABCD【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由题意可知,测力计竖直向上拉着滑环缓慢向右移动的过程中,金属杆处于水平状态,处于平衡状态,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GOA1 lOA Fs k2金属杆的重力和金属杠的长度大小不变,即k 是定值,那么可得到1Fks从上式可知随着距离s 的变大,测力计示数F

17、在变小,两者是成反比的,两者的关系图像是 B 图像。故选 B。11 用如图所示的杠杆提升重物,设作用在 A 端的力 F 始终与杆垂直,那么,在将重物提升到最高处的过程中,力F 的大小将()A逐渐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逐渐变大D先变大 ,后变小【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由题知,当慢慢提升重物时,重力 (阻力 )不变 ,阻力臂增大 (水平时最大 ),动力臂不变,即: G 不变、 L1 不变 ,, L2 增大 FL1 GL2力 F 逐渐变大;故选 C.12 如图所示,两个等高的托盘秤甲、乙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木条AB重 24N, A、 B 是木条两端, O、C 是木条上的两

18、个点,AO=B0, AC=OC A 端放在托盘秤甲上, B 端放在托盘秤乙上,托盘秤甲的示数是6N 现移动托盘秤甲,让C 点放在托盘秤甲上此时托盘秤乙的示数是()A8NB 12NC 16ND 18N【答案】 C【解析】【分析】在做双支点的题目时,求左边的力应以右边支点为支点,求右边的力应以左边支点为支点;本题 A 端放在托盘秤甲上,以B 点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先表示出木条重心D 到 B的距离,当C 点放在托盘秤甲上C 为支点,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计算托盘秤乙的示数【详解】设木条重心在D 点,当A 端放在托盘秤甲上,B 端放在托盘秤乙上时,以B 端为支点,托盘秤甲的示数是6N,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

19、的,所以托盘秤对木条A 端的支持力为6N,如图所示:由杠杆平衡条件有:FA AB G BD ,即: 6N AB24N BD ,所以:AB 4BD , BD1C 为支点,此时托盘秤乙对AB ,当 C 点放在托盘秤甲上时,仍以4木条 B 处的支持力为FB,因为AO BO,ACOC, CO ODBD,BC3BD, CD 2BD,由杠杆平衡所以条件有: FB BCG CD ,即: FB 3BD 24N2BD ,所以: FB=16N,则托盘秤乙的示数为16N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关键正确找到力臂,难点是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出木条重心的位置13 一轻质不等臂杠杆AOB 的左右两端

20、分别吊着一实心铝块和铜块,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现将铝块、铜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已知:水1.0 103 kg/m3 ,铝2.7 103 kg/m 3 ,铜8.9103 kg/m 3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 端下降BB 端下降C仍然平衡【答案】 BD无法判断【解析】【分析】【详解】在轻质不等臂杠杆AOB 两端吊上实心铝块和铜块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图知OBOA,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G 铝 ?OA=G 铜 ?OB即铝 V 铝 g?OA=铜 V 铜 g?OB而 铝V 铜 g将铝块和铜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杠杆左、右两边有(G 铝 -F 浮 )?OA, (G 铜 -F 浮 )?OB即

21、(铝 V 铝 g-水 V 铝 g)?OA, (铜 V 铜 g-铜 V 铜 g)?OB那么铝 V 铝 g?OA -水 V 铝 g?OA铜 V 铜 g?OB -铜 V 铜 g?OB所以 B 端下沉。故ACD错误, B 正确。故选 B。14 如图所示,七块完全相同的砖块按照图示的方式叠放起来,每块砖的长度均为保证砖块不倒下, 6 号砖块与 7 号砖块之间的距离 S将不超过 ( )L,为31B 2L57ALC LD L1524【答案】 A【解析】【分析】因两部分对称,则可只研究一边即可;1 砖受 2 和 3 支持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可由力的合成求得 1 对 2 的压力;而 2 砖是以 4 的边缘为支点

22、的杠杆平衡,则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出 2 露出的长度,同理可求得 4 露出的长度,则可求得 6、 7 相距的最大距离。【详解】1 处于平衡,则 1 对 2 的压力应为 G ;当 1 放在 2 的边缘上时距离最大;2 处于杠杆平衡2状态,设 2 露出的长度为x,则 2 下方的支点距重心在L -x2处;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G L -xG x22解得xL3设 4 露出的部分为x1;则 4 下方的支点距重心在L -x12处; 4 受到的压力 为GG2则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G 4 - x1GGx152解得Lx15则 6、 7 之间的最小距离应为L 2 x x1L 2 L L31 L3515故选 A。15

23、 如图,小明用一轻质杠杆自制简易密度秤的过程中,在A 端的空桶内分别注入密度已知的不同液体,改变物体M 悬挂点 B 的位置,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M 悬挂点处标出相应液体的密度值,下列关于密度秤制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每次倒入空桶的液体质量相同B秤的刻度值分布不均匀C增大 M 的质量,秤的量程会减小D悬点 O 适当左移,秤的量程会增大【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轻质杠杆自身的质量不计,假如每次倒入空桶的液体质量相同,那么液体的重力是相同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G液l OAGM lM , G液 、 l OA 、 GM 不变,则 lM 不变,物体M 悬挂点 B 的位置是不变的,

24、这样不能知道液体的密度,密度秤不能正常使用,A 错误;B每次倒入空桶的液体体积相同,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G液 lOAGM lM,即液V液 gl OAGM l MGM l M化简可得液 ,可知 液 与 lM 成正比,则秤的刻度值分布是均匀的, B 错误;V液 gl OAC增大 M 的质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G液 lOAGM lM可知,秤的量程会变大, C 错误;D悬点 O 适当左移,阻力臂是增大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G液lOA GM l M 可知,秤的量程会变大, D 正确。故选 D。16 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所用钩码完全相同。下列做法中能使杠杆再次平衡

25、的是A分别在两边钩码下再增加一个相同钩码B左边减少1 个钩码,右边减少2 个钩码C两边钩码均向支点移动相同的距离D左边钩码向左移1.5cm,右边钩码向右移1cm【答案】 D【解析】【详解】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左边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为3l ,因为杠杆正处于水平平衡,所以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2G 3l3G l右 ,解得 l右2l ,即右边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为2l ;A若分别在两边钩码下再增加一个相同钩码,则3G3l4G2l ,此时杠杆不再平衡,不符合题意;B若左边减少1 个钩码,右边减少2 个钩码,则G3lG2l ,此时杠杆不再平衡,不符合题意;C若两边的钩码均向支点移动相同的距离l,则2G2l3Gl

26、 ,此时杠杆不再平衡,不符合题意;D若左边钩码向左移1.5cm,右边钩码向右移1cm,则2G(3l1.5)3G(2l1) ,此时杠杆平衡,符合题意。17 如图所示,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在B 处下方再挂一个钩码,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下列可行的操作是_。(选填字母)A减少一个悬挂在A 处的钩码B增加一个悬挂在A 处的钩码C将悬挂在【答案】 CA 处的钩码向左移动一格D将悬挂A 处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格【解析】【分析】【详解】假设一个钩码重力为G,杠杆一格为l,杠杆平衡时3G2l2G3l6Gl若在 B 处下方再挂一个钩码,则右边为3G3l9GlA减少一个悬挂在A 处的钩码,则左边为2G

27、2l4Gl左边小于右边,杠杆不能平衡,故A 项不符合题意;B增加一个悬挂在A 处的钩码,则左边为4G2l8Gl左边小于右边,杠杆不能平衡,故B 项不符合题意;C将悬挂在A 处的钩码向左移动一格,则左边为3G3l9Gl左边等于右边,杠杆能再次平衡,故C 项符合题意;D将悬挂A 处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格,则左边为3G1l3Gl左边小于右边,杠杆能再次平衡,故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18 如图所示,用不同的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时,最省力的是(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ABCD【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如图所示,物体重力为G,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则各图的力F 大小分别如下:A图中为动滑轮,动力

28、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一倍的力,则F1=2G;B图中为斜面,在直角三角形中, 30角所对的直角边 h 为斜边 s 的一半,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总功与有用功相等,则F2s=Gh所以F2h G1 Gs2C图中为动滑轮,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轮上,则F31 G2D图中为杠杆, O 为支点,动力臂为3l,阻力臂为 l,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43l=Gl即F41G3由此可得,最省力的为F4。故选 D。19 如图,轻质杠杆可绕 O 点转动(不计摩擦)A 处挂着一重为 80N、底面积为 500cm 2的物体 G在 B 点施加一个垂直于杆的动力F 使杠杆水平平衡,且物体G 对地面的压强为1000Pa, OB=3OA

29、则 B 点的拉力 F 的大小为A50NB 30NC 10ND 90N【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地面对物体 G 的支持力F支F压ps1000Pa0.05m250N物体 G 对杠杆的拉力FA GF支80N50N 30N已知OB=3OA,由杠杆平衡的条件FOBFAOA 可得:F FA OA =30N 1 =10N OB3故选 C20 如图所示,在等臂杠杆两端各挂等重的实心铅块和铁块(铅铁 ),杠杆水平平衡,若将铁块和铅块同时浸没在水中(未触底),则()A杠杆左端上翘B杠杆右端上翘C杠杆仍然水平平衡【答案】 AD不确定【解析】【分析】根据铅块和铁块质量相同,并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确定杠杆的类型

30、,即为等臂杠杆;因此当铁块、铅块都浸没水中后,受到浮力较小的一侧,杠杆下沉。【详解】原来杠杆平衡,且铅块和铁块质量相同(重力相同),且杠杆为等臂杠杆;由杠杆平衡条m件可知,两侧的力臂相同,铅块和铁块质量相同,因为铅铁 ,则由 V可知V铅V铁 ,当浸没水中后,由F浮水 gV排 可知,铁块受到的浮力大,铅块受到的浮力较小,此时杠杆受到的拉力F拉G物F浮因重力相同、铅块受到的浮力较小,则可知铅块对杠杆的拉力较大,因两侧的力臂相同,所以铅块一侧拉力与力臂的乘积较大,则铅块一侧将下降,即右端下降,左端上翘。故选 A 。二、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21 如图,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拉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A、

31、 B 是球摆动过程中的最高点, C是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则()A球在 C 点时受力平衡B球在 A 点时速度最大C球在 A 点时绳子突然断开,小球将静止不动D球在 B 点时所受外力同时消失,小球将静止不动【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球在 C 点时,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到的不是平衡力,故A 错误;BCD小球在A、 B 两点时,是摆动过程中的最高点,此时的动能最小,速度最小为0,若在 A 点时绳子突然断开,小球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会向下运动,若在B 点时,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则球会保持静止不动,故A、C 错误, D 正确。故选 D。22 如图所示,粗糙的弧形轨道竖直固定于水平面上,小

32、球由A 点以速度 v 沿轨道滚下,经过另一侧高点B 后到达最高点C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小球在A、 B、 C 三点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CvBvAB小球在A、 B 两点的动能之差等于小球从A 点到B 点克服摩擦力做的功C小球在A、 B 两点具有的重力势能相同D整个过程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小球运动过程中会克服摩擦力做功,且质量不变,故从减小,小球在A 与 B 点的势能相同,故在A 点的动能大于A 运动到 C的过程中,机械能B 点的动能, C 点最高,故小球在 C 点的势能最大,动能最小,所以vCvBvA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BCA、 B 两点高度相同,小球的质量不变,故小球的重力势能相同,小球从A 点运动到B点,会克服摩擦力做功,动能减小,动能之差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故B、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整个过程中,摩擦力也会对小球做功,故故选 D。D 错误,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