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光学问题求解方法附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649085 上传时间:2020-12-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光学问题求解方法附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光学问题求解方法附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光学问题求解方法附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光学问题求解方法附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光学问题求解方法附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光学问题求解方法附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光学问题求解方法附详细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13D 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能看到立体效果关于3D 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B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拍摄时,两摄像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cm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 倍的镜头焦距【答案】 D【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是: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为了使电影院

2、里的每一位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幕布表面比较粗糙,当光线射到的幕布上,反射光线会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称为漫反射人的两眼之间大约有 6 厘米的距离,所以在观看除了正前方的物体外,两只眼睛必然有角度的不同,这个差别在大脑中就能自动形成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的区别,从而产生立体视觉【详解】A观众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到银幕上的画面,这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AB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人眼相当于一架微型照相机,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人的两眼之间大约有 6 厘米的距离,拍摄时,为了产生立体视觉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 7

3、cm,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2 倍焦距之间,银幕上呈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 错误,符合题意【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另外本题还考查了能从各个角度看到物体就是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此题涉及到的3D 电影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难度2 如图所示,小宇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 的位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小B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C将蜡烛放在 10cm 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D

4、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像成在光屏的下方,可将透镜的高度向下调,使像成在光屏中心【答案】 ABC【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无论实像或虚像,物体靠近焦点像都变大”可知,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所成的虚像将变小,故A 正确;B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像的是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当把光屏去掉后,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故B 正确;C将蜡烛放在10cm 处时,物距为30cm,而焦距为10cm,即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光屏上能承接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故C 正确;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则成的像会偏向光屏上方,可向下适当调整凸透镜,故D 不正确。

5、故选 ABC。3 如图所示,小海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视物差别。实验中假定图甲中的透镜为正常眼晶状体的形状,并测得其焦距为 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图乙、丙的形状。如图所示,能够模拟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是ABCD【答案】 BD【解析】【详解】因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所以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丙图大,则焦距小于10cm 的是图乙,大于 10cm 的是图丙;因为丙的焦距比乙的焦距大,所以会聚能力减弱,因此B 模拟的是远视眼, A 模拟的是近视眼;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

6、正;综上所述,故选BD。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A照相机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左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会出现清晰的像【答案】 AD【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可知,成像时,像距小于物距,所以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和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故 A 正确;B如果换一个焦距较小的透镜,所成的像将变小,像距也变小,像成在光屏的左边,所以要想让像成在光屏上,应该将蜡烛向右移动,从而

7、像也向右移动直到光屏上,故B 错误;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像也向左移动,所以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D如果把蜡烛和光屏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屏上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正确。故选 AD。5 如图是用手机、凸透镜和纸盒制成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画面放大投射到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透镜表面有一只小虫,墙上能看到小虫的像B眼睛贴近透镜向纸盒里面看,能看到手机画面放大的像C要使墙上的像变大一些,应将手机靠近透镜,同时使透镜离墙远一些D要使看到的像更清楚,应将手机屏幕调亮一些,使周围的环境暗一些【答案】 C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详解】A

8、投影仪的成像条件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而小虫在透镜表面,意味着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则不能在墙上成像,故A 错误;B投影仪所成的像与透镜的距离较大,若眼睛贴近透镜,则无法观察到清晰的像,故错误;BC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将手机靠近透镜相当于将物体靠近透镜,那么像会变大,且像距变远,所以应将透镜离墙远一些,故C 正确;D将手机屏幕调亮,是让物体本身光线更强,成像更清晰,而环境暗一些可避免环境光线对成像的影响,故D 正确。故选 CD。6 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

9、的是()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答案】 AC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解析】【分析】【详解】A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远视眼镜对烛焰光线的会聚作用消失,烛焰的像会远离凸透镜,像距变大,由于烛焰的像不在光屏上,所以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像距会变小,当像距减小的距离与移走远视眼镜像距变大的距离相等时,光屏上就能成清晰的烛焰的像,故A 符合题意;BC由于移走远视眼镜后,烛焰的像会远离凸透镜,像距变大,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离

10、烛焰的像的距离更大了,像会变得更加模糊了,若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就会靠近烛焰像的位置,当光屏正好移到烛焰像的位置,光屏上就能成清晰的烛焰的像,故B 不符合题意, C 符合题意;D由于移走远视眼镜后,烛焰的像会远离凸透镜,像距变大,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物距变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烛焰的像离凸透镜更远了,像距变得更大,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离烛焰的像的距离就更大了,像会变得更加模糊了,故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烛焰的像会更加模糊,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C。7 小明在探宄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甲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 刻线处

11、,移动光屏到80cm 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之后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甲换成焦距为5cm 的凸透镜乙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在光屏上再次成烛焰清晰的像。则对于这两次成像实验()A利用凸透镜甲,在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B利用凸透镜甲,在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利用凸透镜乙成像时,像距大于30cmD利用凸透镜乙成像时,像距小于30cm【答案】 BD【解析】【分析】【详解】AB凸透镜甲焦距为10cm,物距为:u=50cm-35cm=15cm,当 fu2f,所以 5cmv10cm,故 C 错误, D 正确。8 有的国家救护车上的“救护车 ”是反着写的,是为了让汽年司机

12、从观后镜中快速识别以便及时让路,如观后镜是平面镜,这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的()A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像与物大小相等C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D像与物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答案】 D【解析】【详解】救护车上的 “救护车 ”是反着写的,由于像与物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那么汽年司机在平面镜上看到的像是“救护车”,故选D。9 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实验中,桌上已给出的实验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刻度尺、打火机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 A、 B);白纸一张。 A 蜡烛是“物” 。实验中,确定 A 蜡烛的像的位置后,在白纸上沿蜡烛 A 和蜡烛

13、 B 的边缘画圆,并测出相应的物距 u 和像距 v。第一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 A 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蜡烛 B 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应只点燃A 蜡烛B应在“ M ”侧观察蜡烛A 经玻璃板所成的像C多次改变A 蜡烛的位置,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D第一次实验测量的像距 v1 3.50cm【答案】 ABD【解析】【详解】AB做实验时,只点燃蜡烛A,蜡烛 A 在玻璃板中成像,观察蜡烛的像时,眼睛要在蜡烛A 的一侧,眼睛既能看到蜡烛A,又能看到代替蜡烛 A 像的蜡烛 B,当 B 好像被点燃时,说明 B 与 A 的像完全重合,说明 A 与 A 的像大小相同;故A、B 正确;C实验中

14、,多次改变A 蜡烛的位置,主要是为了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故C 错误;D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 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根据对称性可知,像距应是B 的左端到直线的距离,由图知:刻度尺上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所以此时对应的像距v=3.50cm,故 D 正确。10 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看到湖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深B物体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逐渐变大C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对应的入射角D我们看到“红花绿叶”,是由于花吸收了红光,叶子吸收了绿光【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水中的

15、鱼反射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此时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鱼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鱼的上方,所以从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比鱼实际位置要浅一些。故A 错误;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逐渐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不变,故B 错误;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C 正确;D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而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所以红花绿叶是由于红花只能反射红光,而绿叶只能反射绿光,故D 错误。

16、故选C。11 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ABCD【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圆柱体的右边Q 在 f 和 2f 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圆柱体的左边P 在 2f 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f 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右边的像距比左边的像距远,符合要求的只有图B12 如图所示,物体AB 高 1.6m,平面镜CD 高 1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B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1m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m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m【答案】

17、D【解析】【详解】A无论平面镜的大小如何,是可以成完整的像,只是人眼看不到完整的像,A 错误;BD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像高与物高相等,是误、 D 正确;1.6m ,B 错C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距与物距相等,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m,那么物体与像的距离为4m , C 错误;2m,那么像到13 如图所示,一束光照射到一个空的烧杯的底部,形成的光圈用虚线表示,若往烧杯中注满水,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ABCD【答案】 B【解析】【详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是最左边和最右边折射光的光路,外部两条光表示没有折射时的光,里面两条光表示

18、折射后的光,从图中可以看出,折射光在原来光的内侧,由此可以知周围光都是如此,因此注水后烧杯底部的光圈会缩小,故选B。14 如图,正午时,太阳光直射在水平地面,取一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20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与透镜直径相等,透镜的焦距是A10cmB20cmC 30cmD 40cm【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可知该透镜为凸透镜,根据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以及在距透镜20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的直径与透镜直径相等,得到透镜的焦距是10cm 。故B、 C、 D 项不符合题意, A 项符合题意。15 用普通相机拍照时,要根据物距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

19、 ”相机,只要将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区内,不论景物的远近,都能得到比较清晰的像,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简易“傻瓜”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不能改变,暗箱长度也不能改变。拍照时只要把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无论物距如何变化,都能拍出比较清晰的照片,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照相机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 2 倍焦距,像距接近焦

20、距,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节。故选 B 。16 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用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实验,他将远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片,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要想使光屏上的像再次变得清晰,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光屏靠近凸透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光屏远离凸透镜保持光屏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光屏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蜡烛靠近凸透镜A B C D 【答案】 A【解析】【详解】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取下远

21、视眼镜片后,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所成的像会往光屏后面退,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光屏靠近凸透镜,这样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更加模糊,不合题意;由上述可知,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光屏远离凸透镜,那么会使光屏上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符合题意;由上述可知,保持光屏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蜡烛远离凸透镜,那么所成的像会靠近凸透镜,能使光屏上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符合题意;由上述可知,保持光屏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蜡烛靠近凸透镜,那么所成的像会远离凸透镜,这样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更加模糊,不合题意。故选 A 。17 焦距为 f 1 的凸透镜与焦距为f2 的凹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光心间为15cm。平行于

22、主光轴的一束平行光通过两透镜后得到一束宽度为d 的平行光束,如图(a)所示;若将两透镜位置互换,将得到一束宽度为4d 的平行光束,如图( b )所示则()A f1 =30cm, f2=15cmBf1 =15cm, f2=15cmCf1=30cm,f2=20cmDf1 =45cm,f2=30cm【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由图 a 可知,设入射光的宽度为例可知H,由于其出来的平行光的宽度为d,则根据光路图的比df2Hf1由图 b 可知,由于入射光的宽度仍为H,由于其出来的平行光的宽度为4d,则根据光路图的比例可知Hf 24df1解之得 f1=2f2,结合四个选项可知选A。18 物体放在凸

23、透镜前30 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20 厘米的光屏上成清晰实像。则()A焦距可能为18 厘米B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 厘米,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后,此实像变大了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 厘米,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光屏应远离透镜10 厘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u2 f, fv2 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uv ;由题意可以知道物距u30cm ,像距v20cm ,这种情况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30cm2 ff20cm2 f化简可得10cmf15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18cm;当物体远离凸透镜距,像距变小,所成的实像会变小;当物体

24、靠近凸透镜10 cm,物距变大,依然大于两倍焦10 cm,物距 u20cm ,那么fu2 f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此时像距v30cm ,光屏应远离透镜 10 cm;故选D 。19 如图所示,平面镜和长为10cm 的细铅笔均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cm ,则A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B为使铅笔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平面镜应至少高10cmC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平行D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cm,铅笔像的位置不变【答案】 C【解析】【详解】A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与像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关系,向上移动平面镜对

25、称轴位置不变,铅笔的像位置也不变;B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与像大小相等,当铅笔紧贴平面镜时,平面镜至少高为10cm,当铅笔远离平面镜时,小于10cm 也可以成完整的像;C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与像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关系,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平行于平面镜,铅笔的像也平行于平面镜,因此铅笔与它的像平行;D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cm,像的位置也向右移动了10cm20 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璧上一点光源S,点光源发出一束垂直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从图示位置开始绕圆筒中心轴O 匀速转动,当转动角度为30时,入射角增大的角度和照射到筒璧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分别为()A30 30B 30 60C 60 30D 60 60【答案】 B【解析】【详解】如下图所示,一开始入射角是0,当平面镜转动角度为30时,法线也跟着转动30,这时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30,即入射角增大的角度为30;垂直射入平面镜的光线,其反射光线也垂直反方向射出,当平面镜转动角度为30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是30,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60,那么照射到筒璧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为60,如下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