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的综合复习.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649146 上传时间:2020-12-1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8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的综合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备战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的综合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备战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的综合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备战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的综合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备战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的综合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的综合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的综合复习.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初中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1 如图所示为建筑工地上常用的吊装工具,物体M 为重 5000N 的配重,杠杆AB 的支点为 O,已知 OA OB=12,滑轮下面挂有建筑材料P,每个滑轮重100N,工人体重为700N,杠杆与绳的自重、滑轮组摩擦均不计,当工人用300N 的力竖直向下以1m/s 的速度匀速拉动绳子时()A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400NB建筑材料P 重为 600NC建筑材料P 上升的速度为3m/sD物体 M 对地而的压力为4400N【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当工人用300N 的力竖直向下拉绳子时,绳子对工人会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其大小也为 300N,此时人受竖直向下的重力

2、 G、竖直向上的拉力 F、竖直向上的支持力 F 支 ,由力的平衡条件知道F+F 支 =G即F 支 =G-F=700N-300N=400N由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工人对地面的压力F 压=F 支 =400N故 A 正确;B由图知道,绳子的有效段数是n=2,且滑轮组摩擦均不计,由F1 G物G动知道,2建筑材料 P 的重力G=2F-G动 =2 300N-100N=500N故 B 错误;C因为物重由 2 段绳子承担,所以,建筑材料P 上升的速度v1 v绳 = 11m/s=0.5m/s22故 C 错误;D以定滑轮为研究对象,定滑轮受向下的重力、3 段绳子向下的

3、拉力、杆对定滑轮向上的拉力,由力的平衡条件知道FA =3F+G 定 =3 300N+100N=1000N杠杆对定滑轮的拉力和定滑轮对杠杆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即FA=FA =1000N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FA OA=FB OB又因为 OA: OB=1: 2,所以FB = FAOA1000NOA500NOB2OA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杠杆对物体M 的拉力等于物体M 对杠杆的拉力,即F =F =500NBB物体 M 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则物体M 受到的支持力为FM 支持 =GM -FB =5000N-500N=4500N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

4、互的,所以物体M 对地面的压力FM 压 =FM 支持 =4500N故 D 错误。故选 A。2 如图所示的轻质杠杆OA上悬挂着一重物GO为支点,在A端用力使杠杆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杠杆一定是省力杠杆B沿竖直向上方向用力最小C沿杆OA 方向用力也可以使杠杆平衡D此杠杆可能是省力杠杆,也可能是费力杠杆【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因为无法确定动力臂的大小,所以无法确定是哪种杠杆,故A 错误;B沿垂直杠杆向上的方向用力,动力臂最大,动力最小,最省力,故B 错误;C沿OA 方向动力臂是零,杠杆无法平衡,故C 错误。D因为杠杆的动力臂无法确定,所以它可能是省力杠杆,也可能是费力杠杆,故确

5、。D 正故选 D。3 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状态保持静止,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原来的1 ,下列措2施中可行的是A去掉三个钩码B把钩码向左移动2 小格C把钩码向右移动2 小格D把弹簧秤测力计向左移动2 小格【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 12 2得,LF L4G 4LF2 8L,解得F2 2G,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原来的1 ,2即 F2 G。A去掉三个钩码,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 F2L2 得,G4L F28L,所以 F 21G,不符合题意;2B把钩码向左移动 2 小格,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 F2L2 得,4G2L F 8L,2所以 F 2 G,故 B 符合

6、题意;C把钩码向右移动2 小格,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 F2L2 得,4G6L F28L,所以 F 2 3G,故 C 不符合题意;D把弹簧秤测力计向左移动2 小格,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 F2L2 得,4G4L F26L,所以 F 2 8 G,故 D 不符合题意。3故选 B。4 如图所示为等刻度轻质杠杆,A 处挂 4 牛的物体,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在B 处施加的力()A可能为 0.5 牛B一定为2 牛C一定为 3 牛D可能是 4 牛【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设杠杆每小格的长度为L,若在 B 点用垂直 OB 竖直向下的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所用的力最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7、Fl1 1F2 l2 可得Fmin 4LG 2L则有G 2L4N 22NFmin44L若在 B 点斜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杠杆平衡条件FlF l可知1 12 2F1F2l 2l1则此时杠杆左边的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不变,动力臂减小,故动力将增大,故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 B 点施加的力F2N故选 D。5 如图所示,为提升重物,现选用轻质杠杆,不考虑杠杆支点O 点处的摩擦,每次利用杠杆把同一重物匀速提升相同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重物悬挂在A 点,动力作用在C 点时,该杠杆一定是省力杠杆B当重物悬挂在C 点,动力作用在B 点时一定比作用在A 点时要省力C无论重物挂在A 点还是 B 点时,

8、利用该机械所做的有用功都相等D如果动力作用在C 点且方向始终保持与杆保持垂直,则提升重物过程动力大小不变【答案】 C【解析】【分析】灵活运用杠杆平衡公式分析即可;【详解】AB 不论重物悬挂在 A 点或 C 点,也不论动力作用在 C 点还是 B 点,判断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需要根据杠杆平衡公式,不仅与力的作用点有关,还与力的方向有关,因此无法在只知道力的作用点的情况下判断是否省力,故AB 错误;C无论重物挂在A 点还是 B 点时,由于物体质量相同,上升高度相同,则根据可知,该机械所做的有用功都相等,故C 正确;WGhD动力作用在C 点且方向始终保持与杆保持垂直时,可得动力臂大小始终不发生变化,但

9、由于物体上升,重物的阻力臂会逐渐减小,则由杠杆平衡公式可知动力会减小,故D 错误。6 用图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保持左侧的钩码个数和位置不变,使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点 A 固定,改变测力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动力臂 l 也随之改变,所作出的“ F-” 图象和“ F-l” 图象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 C【解析】【详解】A 动力 F 和 的关系,当F 从沿杆方向(水平向左)垂直于杆方向(与水平方向成90) 沿杆方向(水平向右),由图可知,F 对应的动力臂l=OAsin ,动力臂 l 先变大后变小,则动力 F 先变小后变大,所以 A 错误;B当 等于 90时,动力臂最大,动力最小但不为零,所

10、以B 错误;CD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l =F 2l 2 可得: F= F2l 2 ,由于 F2、l 2不变,则 F 和 l 成反比,故 Cl正确, D 错误。7 如图所示为一轻质杠杆。机翼模型固定在直杆上,它们总重6N,直杆挂在杠杆上并保持与杠杆垂直。同一弹簧测力计在不同情形下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力计在a 位置时的示数为1.5NB测力计从a 位置转到b 位置后,示数将会变小C测力计在a 位置时示数为Fa,移至 c 位置时示数为Fc,则 Fa Fc=41D测力计在c 位置时,对模型水平向右吹风,示数将会变大【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我们将杠杆左边受

11、到的拉力定义为阻力,右边受到的拉力定义为动力。因为动力臂为阻力臂的 1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l1 1 F2l2 我们可以知道,动力应为阻力 6N的 4 倍,即为424N,A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测力计 a 位置时,动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当测力计在b 位置时,动力臂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为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即测力计从a 位置转到 b 位置,动力臂变小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l1 1F2l2可以知道,在阻力与阻力臂均不变的情况下,动力臂减小,要使杠杆继续平衡,动力应该增大。B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当测力计从 a 位置转到 c 位置时,动力臂变为原来的4 倍。

12、由杠杆平衡条件Fl1 1 F2l 2可以知道,在阻力与阻力臂均不变的情况下,动力臂变为原来的4倍,要使杠杆继续平衡,动力应变为原来的1 ,即 Fa Fc=4 1。C 选项正确,符合题意;4D对模型向右吹风,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以知道,模型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即杠杆左边受到的拉力会减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l1 1F2l2 可以知道,在力臂均不变的情况下,阻力减小了,要使杠杆继续平衡,动力也应减小。D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 C。8 如图所示装置,杆的两端A、B 离支点 O 的距离之比 OA : OB1: 2 , A 端接一重为 GA的物体, B 端连一滑轮,滑轮上挂有另一重为GB 的

13、物体。现杠杆保持平衡,若不计滑轮重力,则 GA 与 GB 之比应是()A1 4B 12C 1 1D 2 1【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GA OAF OB即F GA OA OB因OA : OB1: 2所以F 1 GA2由图和动滑轮的特点可知F 1 GB2故GA1:1GB故选 C。9 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均为400N 的货物从图示位置向上缓慢提升一段距离F1、 F2 始终沿竖直方向;图甲中BO=2AO,图乙中动滑轮重为50N,重物上升速度为 0.02m/s 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方式 F1 由 150N 逐渐变大B乙方式 F2

14、的功率为3WC甲乙两种方式都省一半的力D乙方式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88.9%【答案】 D【解析】【详解】A由图知道,重力即阻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动力F1 的方向也是竖直向下的,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是:L1OB2L2OA1所以,动力F1 的大小始终不变,故A 错误;BC由于在甲图中, OB=2OA,即动力臂为阻力臂的 2 倍,由于不计摩擦及杠杆自重,所以,由杠杆平衡条件知道,动力为阻力的一半,即F11 G1400N 200N22由图乙知道,承担物重是绳子的段数是n=3,不计绳重和摩擦,则F211G G动500N+50N150N,22即乙中不是省力一半;所以,绳子的自由端的

15、速度是:v 绳 =0.02m/s 3=0.06m/s,故乙方式F2 的功率是:P=F2 v 绳 =150N0.06m/s=9W,故 BC错误;D不计绳重和摩擦,乙方式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W有用100%=Gh400N88.9%W总100%=100%Gh G轮 h400N 50N故 D 正确10 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操作仍能让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A两侧钩码同时向外移一格B两侧钩码同时向内移一格C在两侧钩码下方,同时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D左侧增加一个钩码,右侧钩码向外移一格【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横梁上一个格的长度为l,原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

16、有2G3l3G2lA两侧钩码同时向外移一格, 左边为2G4l8Gl右边为3G3l9Gl8Gl9Gl杠杆右端下沉,故A 项不符合题意;B两侧钩码同时向内移一格,左边为2G2l4Gl右边为3G1l3Gl3Gl4Gl杠杆左端下沉,故B 项不符合题意;C同时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左边为3G3l9Gl右边为4G2l8Gl8Gl9Gl杠杆左端下沉,故C 项不符合题意;D左侧增加一个钩码,右侧钩码向外移一格,左边为3G3l9Gl右边为3G3l9Gl9Gl9Gl杠杆平衡,故D 项符合题意。故选 D。11 如图所示为建筑工地上常用的吊装工具,物体是重5000N的配重,杠杆AB 的支点为 O,已知长度OA OB=1

17、 2,滑轮下面挂有建筑材料700N,杠杆与绳的自重、滑轮组摩擦均不计。当工人用匀速拉动绳子时()P,每个滑轮重100N,工人体重为300N 的力竖直向下以1m/s 的速度A建筑材料P 上升的速度为3m/sB物体M 对地面的压力为5000NC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400ND建筑材料P 的重力为600N【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物重由2 段绳子承担,建筑材料P 上升的速度v= 1 v 绳= 1 1m/s=0.5m/s22故 A 错误;B定滑轮受向下的重力、 3 段绳子向下的拉力、杠杆对定滑轮向上的拉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 A =3F+G 定 =3 300N+100N=1000N杠杆对定滑

18、轮的拉力和定滑轮对杠杆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即FA= F A=1000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AOA=FB OB,且 OA:OB=1:2,所以B AOAOA=500NF =F =1000NOB2OA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杠杆对物体M 的拉力等于物体M 对杠杆的拉力,即F =F =500NBB物体 M 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则物体M 受到的支持力为FM 支持 =GM - F B =5000N-500N=4500N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M 对地面的压力FM 压 =FM 支持 =4500N故 B 错误;C当工人用300N 的力竖直向下拉

19、绳子时,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绳子对工人会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其大小也为300N,此时人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拉力F、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 支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F 支=G,则F 支 =G-F=700N-300N=400N因为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工人对地面的压力F 压=F 支 =400N故 C 正确;D由图可知 n=2,且滑轮组摩擦均不计,由1P 重F= (G+G 动 )可得,建筑材料2G=2F- G 动=2300N-100N=500N故 D 错误。故选 C。12 如图所示,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B

20、点是支点,液压杆施的力是动力,货物重力是阻力B B 点是支点,物体A 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C C 点是支点,物体A 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D C 点是支点,物体A 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可知车厢绕着点C转动 ,所以 点 C为支点 ;当物体 放在车厢的后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省力,所以选项ABD都不正确,故答案为 C.13 如图,轻质杠杆上各小格间距相等,O 为杠杆中点,甲、乙是同种金属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甲为正方体,乙重15N,将甲、乙用能承受最大拉力为25N的细线分别挂于杠杆上 M 、 Q 两刻线处时,两细线被拉直且都沿竖直方向,M 、Q 正好在甲、乙重心

21、正上方,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4000Pa;当甲不动,把乙移挂至R 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3750Pa,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甲挂在M 下,乙挂在Q 下,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力为45NB将甲挂于N 正下方,乙挂于S,放手后甲被拉离地面C将甲挂在N 的下方,乙挂于R,再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1/3,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仍为3750PaD将甲挂在 M 正下方,乙挂于 Q 再将甲沿竖直方向切去 1/5,并将这 1/5 上挂在乙的下方,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2800Pa【答案】 C【解析】【分析】(1)利用杠杆平衡条件 Fl1 1F2l2 求出甲上方的绳上的拉力,再分析甲的受力情况,根据压F

22、列出甲在两种情况下的压强,联立解答甲的重力;强 pS(2)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判断是否再一次平衡,并利用平衡时的对应物理量根据【详解】p F 计算SA设甲的重力为G,甲的底面积为S,杠杆上1 小格为 l,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甲6lG乙2l15N2l ,解得 F甲5N ,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FG5N4000Pa;pSS同理可得:F甲 6lG乙3l15N 3l ,解得 F甲 7.5N,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FG7.5N3750Pa;SS两式联立解得:G 45N ,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力为45N-5N=40N,故 A 错误;B如果将甲挂于N 正下方,乙挂于 S,设地面对甲的支持力为F1 ,此时,GF1

23、4l G乙 7l ,45NF14l15N 7l解得 F1 18.75N ,则甲对地面仍有压力,故B 错误;C将甲挂于 N 正下方,乙挂于R,再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1/3,设地面对甲的支持力为F2 ,此时,GF24l11G乙3l,345NF24l1115N3l ,3解得 F2 37.5N ,由 A 中条件可知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3750Pa,故 C 正确;D将甲挂在 M 正下方,乙挂于 Q 再将甲沿竖直方向切去1/5,并将这 1/5 上挂在乙的下方,设地面对甲的支持力为F3 ,且假设甲的重心仍在M 正下方,此时,4 G F36lG乙1 G2l ,55445NF36l15N145N 2l ,55解得

24、 F3 28N ,由 A 中条件可求出甲的底面积为S45N5N0.01m2 ,4000Pa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3F328N2800Pa,S0.01m2而由于甲沿竖直方向切去1/5 后,重心一定会发生水平移动,则其力臂不可能等于6l,所以,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也不可能等于2800Pa,故 D 错误【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和固体压强计算,同时运用到方程组的思想进行解答,要求学生们一方面熟悉杠杆平衡分析,另一方面计算能力一定要扎实14 如图所示,在轻质杠杆AB 两端各挂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甲、乙,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别将甲、乙切去等体积的一小块,杠杆右端向下倾

25、斜B分别将甲、乙切去等体积的一小块,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C分别将甲、乙切去等质量的一小块,杠杆左端向下倾斜D分别将甲、乙切去等质量的一小块,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答案】 B【解析】【分析】动态杠杆相关判断。【详解】AB因为为杠杆平衡,所以G甲OAG乙OB ,即甲VgOA乙VgOB ,所以甲 OA乙OB 。若分别将甲、乙切去等体积的一小块,则:左边 = G甲G切甲OAG甲OA甲VgOA ,右边G乙G切乙OBG乙OB乙VgOB ,左边等于右边,杠杆仍保持水平平衡,故A 错误, B 正确;CD若分别将两物体切去等质量(即等重G )的一小块,则:左边G甲GOA G甲OA GOA ,右边 = G乙GOB

26、 G乙 OB GOB ,因 OAOB ,则左边小于右边,则杠杆右端向下倾斜,故CD错误。【点睛】较难题 . 失分原因是:(1)没有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出甲OA乙OB 的等量关系;( 2)将“切去等体积”、“切去等质量”代入杠杆平衡条件后,两边力和力臂的关系确定错误;( 3)忽略了左右两侧的力臂不同,在分析杠杆平衡时判断猎误。15 如图所示,有一个轻质硬杆,两端分别为A, D 点,一重物悬挂于B 点,力 F 作用在D 点使硬杆平衡,为了使力F 最小,支点O 应选择在()A A 点B B 点C C 点D D 点【答案】 A【解析】【详解】由题意可知,支点O 不会在 B 点,否则有力F 的存在,轻质硬杆

27、不能平衡;支点O 也不会在 D 点,否则无论力F 大小如何,轻质硬杆也不能平衡;假设支点O 在 C 点,那么根据杠杆的平衡原理可知Gl BCFl CD ,变换可得FGl BC ;lCD假设支点 O 在 A 位置时,那么根据杠杆的平衡原理可知Gl ABFl AD ,变换可得F Gl AB ,lAD从图中可以看到,动力F 的力臂 l AD 最长,那么力F 最小;故选A。16 如图所示,长1m 的粗细均匀的光滑金属杆可绕O 点转动,杆上套一滑环,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着滑环缓慢向右移动,并保持金属杆处于水平状态。则测力计示数F 与滑环离开 O 点的距离s 之间的关系图像为()ABCD【答案】 B【解析】

28、【分析】【详解】由题意可知,测力计竖直向上拉着滑环缓慢向右移动的过程中,金属杆处于水平状态,处于平衡状态,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GOA1 lOA2Fsk金属杆的重力和金属杠的长度大小不变,即k 是定值,那么可得到F k 1 s从上式可知随着距离s 的变大,测力计示数F 在变小,两者是成反比的,两者的关系图像是 B 图像。故选 B。17 如图所示,一块厚度很薄、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分别用一竖直向上的动力F1、 F2 作用在水泥板一端的中间,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A F1F2,因为甲中的动力臂长B F1F2,因为乙中的阻力臂短D F1=F2,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 倍

29、【答案】 D【解析】【分析】把水泥板看做一个杠杆,抬起一端,则另一端为支点;由于水泥板是一个厚度、密度都均匀的物体,所以,其重力的作用点在其中心上,此时动力F 克服的是水泥板的重力,即此时的阻力臂等于动力臂的一半;在此基础上,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确定F1 与 F2 的大小关系。【详解】两次抬起水泥板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动力克服的都是水泥板的重力,对于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其重心都在其几何中心上,所以两图中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 倍;依据 Fl 动Gl阻 可得,FG l阻1 G ,l动2所以,前后两次所用的力相同,即F1F2 ,故 ABC 都错误, D 正确。【点睛】本题作为

30、考查杠杆平衡条件应用的一道经典例题,很容易让学生在第一印象中选错,一定要仔细分析,重点记忆!18 如图所示,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在B 处下方再挂一个钩码,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下列可行的操作是_。(选填字母)A减少一个悬挂在A 处的钩码B增加一个悬挂在A 处的钩码C将悬挂在A 处的钩码向左移动一格D将悬挂A 处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格【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假设一个钩码重力为G,杠杆一格为l,杠杆平衡时3G2l2G3l6Gl若在 B 处下方再挂一个钩码,则右边为3G3l9GlA减少一个悬挂在A 处的钩码,则左边为2G2l4Gl左边小于右边,杠杆不能平衡,故A 项不符合题意

31、;B增加一个悬挂在A 处的钩码,则左边为4G2l8Gl左边小于右边,杠杆不能平衡,故B 项不符合题意;C将悬挂在A 处的钩码向左移动一格,则左边为3G3l9Gl左边等于右边,杠杆能再次平衡,故C 项符合题意;D将悬挂A 处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格,则左边为3G1l3Gl左边小于右边,杠杆能再次平衡,故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19 如图所示,用不同的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时,最省力的是(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ABCD【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如图所示,物体重力为G,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则各图的力F 大小分别如下:A图中为动滑轮,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一倍的力,则F1=2G;B图中为斜面,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h 为斜边 s 的一半,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总功与有用功相等,则2F s=Gh所以F2h G1 Gs2C图中为动滑轮,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轮上,则F31 G2D图中为杠杆,O 为支点,动力臂为3l,阻力臂为l,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43l=Gl即F41G3由此可得,最省力的为F4。故选 D。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