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652986 上传时间:2020-12-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1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介质甲射向介质乙,两种介质中有一种是空气,另一种是玻璃,MN 是其分界面。则图中的折射角和甲介质的种类分别是A50,空气B50,玻璃C 60,空气D 60,玻璃【答案】【解析】【详解】D由图可知,过入射点作出法线,水平直线MN 为界面,竖直虚线为EF法线;因为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且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均据法线两侧,因此CO为入射光线,OB 为反射光线,OA 为折射光线,则折射角AOE=90-30 =60入射角 COF=90-40 =50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因此

2、可得甲介质是玻璃,故选D。2 如图所示,小海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视物差别。实验中假定图甲中的透镜为正常眼晶状体的形状,并测得其焦距为 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图乙、丙的形状。如图所示,能够模拟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是ABCD【答案】 BD【解析】【详解】因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所以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图、丙图的形状,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丙图大,则焦距小于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10cm 的是图乙,大于 10cm 的是图丙;因为丙的焦距比乙的焦距大,所以会聚能力减弱,因此视眼, A 模拟的是近视眼;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3、;综上所述,故选B 模拟的是远BD。3 如图是用手机、凸透镜和纸盒制成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画面放大投射到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透镜表面有一只小虫,墙上能看到小虫的像B眼睛贴近透镜向纸盒里面看,能看到手机画面放大的像C要使墙上的像变大一些,应将手机靠近透镜,同时使透镜离墙远一些D要使看到的像更清楚,应将手机屏幕调亮一些,使周围的环境暗一些【答案】 C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详解】A 投影仪的成像条件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而小虫在透镜表面,意味着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则不能在墙上成像,故A 错误;B投影仪所成的像与透镜的距离较大,若眼睛贴近透镜,则无法

4、观察到清晰的像,故B错误;C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将手机靠近透镜相当于将物体靠近透镜,那么像会变大,且像距变远,所以应将透镜离墙远一些,故C 正确;D将手机屏幕调亮,是让物体本身光线更强,成像更清晰,而环境暗一些可避免环境光线对成像的影响,故D 正确。故选 CD。4 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答案】 AC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解析】【分析】【详解】A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拿一副

5、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远视眼镜对烛焰光线的会聚作用消失,烛焰的像会远离凸透镜,像距变大,由于烛焰的像不在光屏上,所以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像距会变小,当像距减小的距离与移走远视眼镜像距变大的距离相等时,光屏上就能成清晰的烛焰的像,故A 符合题意;BC由于移走远视眼镜后,烛焰的像会远离凸透镜,像距变大,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离烛焰的像的距离更大了,像会变得更加模糊了,若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就会靠近烛焰像的位置,当光屏正好移到烛焰像的位置,光屏上就能成清晰的烛焰的像,故B 不符合题意, C 符合题意;

6、D由于移走远视眼镜后,烛焰的像会远离凸透镜,像距变大,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物距变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烛焰的像离凸透镜更远了,像距变得更大,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离烛焰的像的距离就更大了,像会变得更加模糊了,故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烛焰的像会更加模糊,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C。5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水透镜中注入少量水后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此时透镜的焦距10cmf20cmC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将透镜移动到40cm 刻度线处光屏仍能得到清晰的像D向水透镜注水后,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像光屏向右移

7、动【答案】 BC【解析】【 解】A 由 可知,当物距小于像距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 像,故A 正确;B由 可知u20cm, v40cm , f20cm2 f10cmf20cm 40cm2 ff20cm 由可得透 焦距10cmf20cm故 B 正确C保持蜡 和光屏不 ,将透 移 到40cm 刻度 ,物距u40cm ,像距 v60cm40cm20cm即此 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 C 正确;D向水透 注水后,透 会聚能力 ,焦距 小,使光 提前会聚成像,所以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减小像距,需要将光屏向左移 ,故D 。故 BC。6 当物

8、体距离凸透 8cm ,在透 另一 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 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 把凸透 向光屏方向移 2cm, 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 小的像,物体与光屏的距离 L 和凸透 的焦距 f 的 法正确的是( )A L=18cmBL=14cmC 4cmf5cmD 5cmf 8cm【答案】AC【解析】【分析】【 解】由于当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后,物体及光屏均未移 , 将凸透 向光屏方向移 2cm,又成清晰 小的像, 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可知,此 物距与像距大小互 ,此 物距 10cm,像距 8cm,成倒立 小的 像,物体与光屏 的距离L=10cm+8cm=18cm。由凸透 成像 律可得2f10cm,

9、 f8cm2f解得 4cmf5cm,故 AC。7 有的国家救 上的“救 ”是反着写的,是 了 汽年司机从 后 中快速 以便及 路,如 后 是平面 , 是利用平面 成像特点中的()A平面 成的是虚像B像与物大小相等C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D像与物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答案】 D【解析】【详解】救护车上的 “救护车 ”是反着写的,由于像与物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那么汽年司机在平面镜上看到的像是“救护车”,故选D。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距离透镜 16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A此时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B该透镜的

10、焦距满足8cm f 15cmC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后,光屏上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D将蜡烛和光屏同时远离凸透镜,可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由题可知,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烛焰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故处的光屏上得到A 不正确;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2fvf , u2 f即2 f16cmf , 30cm2 f可得16cmf8cm ,f15cm则8cmf15cm透镜的焦距满足8cmf15cm ,故 B 正确;C由光路可逆原理可知,将蜡烛和光

11、屏互换后,光屏上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故C 项不正确;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确。D 项不正故选B。9 有一个焦距为 f 的凸透镜,现在将一个物体从离凸透镜4f处沿主光轴移动到 1.5f 处,在此过程中()A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减小B物体和像之间的最小距离为4fC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D像移动速度与物体移动速度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答案】 BD【解析】【详解】A从 4f 向 2f移动过程中,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减小,从2f继续向 1.5f 处移动过程中,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故不符合题意;B当物距等于 2f

12、时,像距等于 2f,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最小为4f,故符合题意;C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体从离凸透镜4f 处沿主光轴移动到 1.5f处,物大小不变,像一直变大,因此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的比值一直变大,故不符合题意;D从 4f 向 2f移动过程中,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从2f 继续向1.5f 处移动过程中,物体移动速度小于像的移动速度,因此像移动速度与物体移动速度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故符合题意。10 如图所示的两个平面镜相交成55角,一束光线AO 射到其中一个平面镜上,要使经另一镜面一次反射后,最后的光线从OA 路径传播出去,角应为A35B 55C 45D 90【答案】 A【解析】【详

13、解】根据题意可知,反射光线与镜面PN 垂直,由图知,两块平面镜相交成55角,则 POB=90-55 =35,因为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垂直镜面,且平分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则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也等于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AO 与平面镜MP= POB=35 ,故选 A的夹角11 如图为一束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且镜的焦距可能是()AOOB ,若 AO10cm,该凸透A f10cmB f50cm【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 AOOB 可知, A 点成像在的实像。因为 AO=10cm,则即故选 C。C f8cmB 点,像距大于物距,满足f 10cm 2f5

14、cm f10cmD f12cmf u 2f ,成倒立、放大12 3D 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能看到立体效果关于3D 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B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拍摄时,两摄像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cm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 倍的镜头焦距【答案】 D【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是: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 f,成正立、放

15、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为了使电影院里的每一位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幕布表面比较粗糙,当光线射到的幕布上,反射光线会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称为漫反射人的两眼之间大约有 6 厘米的距离,所以在观看除了正前方的物体外,两只眼睛必然有角度的不同,这个差别在大脑中就能自动形成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的区别,从而产生立体视觉【详解】A观众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到银幕上的画面,这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人眼相当于一架微型照相机,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人的两眼之间大约有 6 厘米的距离,拍摄时,为了产生

16、立体视觉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 7cm,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2 倍焦距之间,银幕上呈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 错误,符合题意【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另外本题还考查了能从各个角度看到物体就是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此题涉及到的3D 电影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难度13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M,桌面上的小球按图示方向滚动要使小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应为()A90B 60C 45D 30【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小球水平向右运动,小球的像竖直向下运动根

17、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小球实际的运动路线与它的像运动路线应该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所以平面镜应当是两条路线的角平分线所以图中的故 C 符合题意14 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军同学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A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C实像和虚像都可能与物体等大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所成的像叫虚像,所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合题意;A 正确,不B虚像是正立的,不存在倒立

18、,B 错误,符合题意;C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体与实像大小相等;而平面镜成像中所成的虚像,与物体也是等大;所以实像和虚像都可能与物体等大;C正确,不合题意;D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D 正确,不合题意。故选 B。15 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正确的是( )24cm,则下列说法A此时的应用是投影仪,且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2cmB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凸透镜和光屏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上会成清晰的像D将蜡烛移到距离凸透镜18cm,向右

19、调节光屏到适当位置,在光屏上可能得到放大的像【答案】 D【解析】【详解】A物距大于1 倍焦距小于2 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则f u2 f;又因为u24cm,所以24cmf 12cm ,故A 错误;B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减小物距,此时应该增大像距,且物像之间的距离增大,故光屏向右移动才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B 错误;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由发散作用;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时,光线会延迟会聚,所以像会落在光屏的右侧;如果此时蜡烛向右移动,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会更加远离光屏,光屏应该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C 项错误;D将蜡烛右移至距离凸透镜18

20、cm,由 24cm f 12cm 可知,此时物距仍大于焦距,故向右调节光屏至适当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D 正确;16 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照相机镜头的2 倍焦距以外C放大镜可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虚像D使用投影仪时,投影仪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应在1 倍焦距和2 倍焦距之间【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故A 错误;B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照相时, 被照者应站在照相机镜头的2 倍焦距以外,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成

21、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B 正确;C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小于焦距,可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 错误;D使用投影仪时, 投影仪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应在2 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 B。17 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增大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即入射光线向右平移,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也不变,所以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

22、也向右平移,故 A 项不符合题意;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则入射点向左移动,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也不变,折射光线与原光线平行向左平移,所以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也向左平移,故B 项符合题意;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则入射点向右移动,光线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也向右平移,故 C 项不符合题意;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则折射角也增大,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光线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也向右平移,故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8 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用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实验,他将远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在

23、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片,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要想使光屏上的像再次变得清晰,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光屏靠近凸透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光屏远离凸透镜保持光屏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光屏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蜡烛靠近凸透镜A B C D 【答案】 A【解析】【详解】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取下远视眼镜片后,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所成的像会往光屏后面退,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光屏靠近凸透镜,这样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更加模糊,不合题意;由上述可知,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光屏远离凸透镜,那么会

24、使光屏上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符合题意;由上述可知,保持光屏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蜡烛远离凸透镜,那么所成的像会靠近凸透镜,能使光屏上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符合题意;由上述可知,保持光屏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蜡烛靠近凸透镜,那么所成的像会远离凸透镜,这样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更加模糊,不合题意。故选 A 。19 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平面镜和白纸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会看到的现象和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C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答案】 D【解析】【

25、分析】人看物体的条件是物体发出的光线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进入眼睛的光越多,感觉越亮,进入的越少感觉越暗;平行光线射向平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平行光线射向粗糙的反射面将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详解】光照到平面镜上发生镜面反射,如图手电筒正对着平面镜向下照射,此时反射光线竖直向上射出,而人从侧面观察,所以这部分反射光线不能进入侧面的人眼中,所以看到镜子是暗的;而光照到白纸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有一部分反射光线进入了人眼,所以人看到白纸比较亮。故选 D。【点睛】解题思路: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情境,注意区分发生的反射现象属于镜面发射还是漫反射,再根据二者的特点进行作答

26、。20 如图所示,光屏上能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不能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的是()A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B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适当距离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适当距离D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调整光屏至适当的位置【答案】 D【解析】【详解】A 从图中可以看到,烛焰的物距 u 大于像距 v ,由于在光屏上能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这个像应该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当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后,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在光屏上也能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 u 小于像距 v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7、可知,这个像应该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操作可以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A 项不合题意;B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适当距离,那么物距u 会变小,像距 v 会变大,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时,像会变大,所以能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 B 项不合题意;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适当距离,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时,像会变大,能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C 项不合题意;D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那么物距不变,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距会变小,调整光屏至适当的位置,所成的清晰像会更小,不能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选项D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