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无机非金属材料》推断题综合检测试卷含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653202 上传时间:2020-12-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专题《无机非金属材料》推断题综合检测试卷含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专题《无机非金属材料》推断题综合检测试卷含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专题《无机非金属材料》推断题综合检测试卷含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专题《无机非金属材料》推断题综合检测试卷含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专题《无机非金属材料》推断题综合检测试卷含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专题《无机非金属材料》推断题综合检测试卷含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专题《无机非金属材料》推断题综合检测试卷含详细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化学专题无机非金属材料推断题综合检测试卷含详细答案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 下列溶液中,不能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的碱石灰 NaCl KNO3 CaO CuSO4NaOH Na2CO3ABCD【答案】 A【解析】【分析】玻璃的主要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的药品不能盛放在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据此分析解答。【详解】碱石灰为 CaO 和 NaOH的混合物,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盐和水,因此不能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符合题意;NaCl 与玻璃中的成分不发生反应,因此能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不符合题意;KNO3 与玻璃中的成分不发生反应,因此能

2、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不符合题意;CaO 为碱性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盐和水,因此不能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符合题意;CuSO4 与玻璃中的成分不发生反应,因此能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不符合题意;NaOH 能与二氧化硅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盐和水,因此不能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符合题意;Na2CO3 水解呈碱性,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所以Na2CO3 不能盛放在玻璃瓶中,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2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A SO2 通入 Ba(NO3)2 溶液中B O2 通入 Na2SO3 溶液中C C

3、l2 通入 Na2SiO3 溶液中D NH3 通入 Ca(HCO3)2 溶液中【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二氧化硫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根离子,SO2 通入 Ba(NO3)2 溶液中生成硫酸钡沉淀,故不选A;B O2 通入Na2SO3 溶液中,Na2 SO3 被氧化为Na2SO4,无明显现象,故选B;C Cl2 通入 Na2SiO3 溶液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和酸白色胶状沉淀,故不选 C;Na2SiO3 反应生成硅D NH3 通入Ca(HCO3)2 溶液中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碳酸铵,故不选D;故选 B。3 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Cl22NaOH(a

4、q)2232盐酸4A Fe 点燃FeClFe(OH)BH SiOSiOSiClC浓盐酸二氧化锰2石灰乳漂白粉ClO水HD NH32NO催化剂,NO3【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铁反应生成三氯化铁,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A 错误;B硅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与HCl 不反应,不能转化为SiCl,故 B 错误;4C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可以制得漂白粉,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故C 正确;D. 氨催化氧化生成NO, NO 与水不反应,不能转化为硝酸,故D 错误;故选 C。4 以下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

5、钠、金属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可以使用干粉灭火器来灭火B利用高纯度硅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C食品包装袋中常放入小袋的生石灰,目的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D古有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今用乙醚从黄花蒿中可提取青蒿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金属钠、金属镁都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所以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A 不正确;B太阳能电池板由高纯硅制成,它可实现光-电转换,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B 正确;C氧化钙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食品包装袋中常放入小袋的生石灰,目的是防止食品受潮,不能起到抗氧化作用, C 不正确;D根据相

6、似相溶原理,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是利用萃取原理,D 不正确;故选 B。5 我国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对月球土壤中14 种元素的分布及含量进行探测等。月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仅月球表层5 cm 厚的沙土就含铁单质有上亿吨,月球上的主要矿物有辉石 (CaMgSi2 O6)、斜长石 (NaAlSi3O8)和橄榄石 (Mg 或 Fe)2SiO4 等。下列说法或分析不正确的是A辉石、斜长石及橄榄石均属于硅酸盐矿B斜长石的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Na2OAl2O33SiO2C月球表层沙土中有游离态铁是因为月球的表面几乎没有氧气D橄榄石中铁元素为2 价【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辉石

7、(CaMgSi2O6 )、斜长石 (NaAlSi3O8 )和橄榄石 (Mg 或 Fe)2SiO4 的成分均属于硅酸盐类,属于硅酸盐矿, A 正确;B.硅酸盐的氧化物表示方法:先写活泼金属氧化物,然后是不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再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最后是水,所以斜长石的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Na2O?Al2O3 ?6SiO2, B 错误;C.月球上有游离态铁是因为月球环境中没有氧化金属铁的物质或者条件,所以月球的表面几乎没有氧气,故 C 正确;D.(Mg或 Fe)2SiO4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 价,硅元素化合价是+4 价,氧元素化合价是-2价,所以铁元素化合价是+2 价, D 正确;故合理选项是

8、B。6 青花瓷冲所描述的“瓶身描述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等图案让人赏心悦目,但古瓷中所用颜料成分一直是个谜,近年来科学家才得知大多为硅酸盐,如蓝紫色的硅酸铜钡(BaCuSi2 Ox,铜为十2 价),下列有关硅酸铜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BaOCuO2SiOB易溶解于强酸和强碱2C性质稳定 .不易脱色D x=6【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硅酸盐用氧化物形式表示时,书写顺序为:活泼金属氧化物、不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所以硅酸铜钡用氧化物形式表示BaO?CuO?2SiO,故 A 正确;2B. 硅酸铜钡能稳定存在,说明不易溶解于强酸和强

9、碱,故B错误;C. 青花瓷能长期不褪色,说明硅酸铜钡性质稳定不易脱色,故C 正确;D. 硅酸铜钡中 Ba 为 +2 价、 Cu 为 +2 价、 Si 为 +4 价、 O 为 -2 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可知 x=6,故 D 正确;选 B。7 晶体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材料,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 mm 、重达 81 kg 的大直径硅单晶,晶体硅大量用于电子产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晶体硅的速率越快越好B晶体硅有固定的熔沸点,研碎后就变成了非晶体C可用 X 射线衍射实验来鉴别晶体硅和玻璃D晶体硅的形成与晶体的自范性有关,而与各向异性无关【答案】 C【解析】

10、【分析】【详解】A晶体的形成都要有一定的形成条件,如温度、压强、结晶速率等,但并不是说结晶速率越快越好,速率太快可能导致晶体质量下降,故A 错误;B晶体硅有固定的熔点,研碎后仍为原子晶体,故B 错误;C晶体与非晶体最本质的区别是组成物质的粒子在微观空间是否有序排列,以看到微观结构,所以区别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 射线衍射可x-射线衍射实验,故C 正确;D晶体硅的形成与晶体的自范性有关,形成的晶体有各向异性,故D 错误;故答案为C。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如果MnO 2 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消耗B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烧杯NaOH 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尾气C图中:生

11、成蓝色的烟D图中:用该装置可以验证酸性:盐酸碳酸 硅酸。【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利用浓盐酸和MnO 2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氯气,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会下降,下降到某种程度,二者不再反应无法生成Cl2,A 项错误;B氯气的漂白性来源于 Cl2 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干燥布条中无水,所以无法产生次氯酸,颜色不会褪去,湿润布条含水,可以产生次氯酸,颜色会褪去;若将尾气直接排放,其中未反应的氯气会污染空气,所以需要将尾气通入NaOH 溶液中进行吸收,B 项正确;C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C 项错误;D利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可制备CO2,所以可证明盐酸酸性强于碳酸;由于盐酸具有挥

12、发性,制备出的 CO2 中会含有 HCl 杂质, HCl 杂质也能与硅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若不对制备出的 CO2 进行除杂,其中的 HCl 杂质会干扰碳酸和硅酸酸性强弱的验证过程,因此上述装置并不能实现验证酸性强弱的目的,答案选 B。D 项错误;9 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炎黄子孙千年飞天梦想实现了”(1)火箭升空时,由于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产生高温。为了防止火箭温度过高,在火箭表面涂上一种特殊的涂料,该涂料的性质最可能的是_A在高温下不融化B在高温下可分解气化C在常温下就分解气化D该涂料不可能发生分解(2)火箭升空需要高能的燃料,经常是用N2O4 和 N2H4 作为

13、燃料,其反应的方程式是:N O + N H N+ H O 。请配平该反应方程式:O + N2H N2+2 42 422 N2 44H2O, _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原子与被还原的原子物质的量之比是_。这个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器,除释放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_。(3)为了向宇航员提供氧气,飞船上有专门的供氧装置。现有供氧剂过氧化钠与超氧化钾(KO2)。写出它们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产物与过氧化钠类似):_; _。你选择的供氧剂是:_,原因是:_ 。【答案】B1N2O4 + 2N2H4 = 3N2 + 4H2O2 1产物无污染2Na2O2 + 2C

14、O2= 2Na2CO3+ O24KO2+ 2CO = 2K2CO3 + 3O2KO2原因是:单位质量产生氧气多【解析】【分析】(1)为了防止火箭温度过高,在火箭表面涂上一种特殊的涂料,该涂料的作用应是防止火箭表面温度过高,因而该涂料必须具有在高温下吸热的性质,而物质在发生分解反应或气化时常吸收热量。(2)火箭升空需要高能的燃料,经常是用N2O4 和 N2H4 作为燃料,其反应的方程式是:N2O4 + N2H4 N2 + H2O,配平时,利用化合价升降法进行配平。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原子是N2H4 中的 N 原子,被还原的是N2O4 中的 N 原子。从产物看,N2、 H2O 都不是大气污染物,由此得

15、出优点。(3)不管是过氧化钠还是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都生成碳酸盐和氧气。通过两反应对比,可确定选择的供氧剂。【详解】(1)为了防止火箭温度过高,在火箭表面涂上一种特殊的涂料,该涂料的作用应是防止火箭表面温度过高,因而该涂料必须具有在高温下吸热的性质,而物质在发生分解反应或气化时常吸收热量。故选B。答案为: B;(2)在反应 N2O4 + N2H4 N2 + H2O 中, N2O4 中 N 显 +4 价, N2H4 中 N 元素显 -2 价,产物中N元素显 0 价,依据电子守恒,可得出如下关系:N2O4 8e- 2N2H4,从而得出配平的反应方程式: 1N2 O4 + 2N2H4= 3N2

16、+ 4H2O;该反应中若参加反应的 N2O4为 1mol,则被氧化的 N 原子为 4mol,被还原的N 原子为 2mol ,二种原子物质的量之比是2 1。这个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器,除释放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产物无污染。答案为: 1N2O4 + 2N2H4 = 3N2 + 4H2O; 2 1;产物无污染;(3)不管是过氧化钠还是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都生成碳酸盐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4KO2+ 2CO2 = 2K2CO3 + 3O2。答案为: 2Na2O2 + 2CO =2Na2 CO3 + O2; 4

17、KO2+ 2CO2 = 2K2CO3 + 3O2。;从单位质量的供氧量分析,选择的供氧剂是:KO2,原因是:单位质量产生氧气多。答案为: KO2;单位质量产生氧气多。【点睛】平常所用的物品,对表面涂料的要求是稳定,能起到保护内部金属等不受腐蚀的作用,而火箭的涂层不是为了防锈,而是“为了防止火箭温度过高”,即起到降温的作用,所以解题时,只有理解题意,才能不出现解答错误。10 中国高铁对实现“一带一路 ”的战略构想有重要的作用。(1)建设高铁轨道需要大量的水泥,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材料是_。(2)高铁上的信息传输系统使用了光导纤维,其主要成分是_ ;乘务员使用的无线通话机的芯片材料是_。( 3)高铁上

18、安装有许多玻璃,氢氟酸可以处理玻璃表面的微裂纹,氢氟酸与比例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4)高铁上的卫生间没有任何异味,是由于所使用的马桶、地漏和洗手盆下水口都是纳米硅胶的高科技产品,向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可产生硅酸胶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黏土石灰石SiO2Si242+32-234HF+SiO=SiF +2H O2H +SiO=H SiO (胶体)【解析】【详解】( 1)水泥属于三大硅酸盐产品之一,主要原材料是黏土和石灰石,故答案为:黏土、石灰石;( 2)纯净的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导光性,可以用于制备光导纤维;硅单质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用作芯片材料,故答案为:SiO

19、2; Si;( 3)氢氟酸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氯化硅气体和水,反应方程式为:4HF+SiO2=SiF4 +2H2O,故答案为: 4HF+SiO2=SiF4 +2H2O;(4)硅酸钠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的硅酸和氯化钠,离子方程式为:2H+SiO32-=H2SiO3(胶体),故答案为:2H+SiO32-=H2SiO3(胶体)。11 已知:甲、乙、丙、丁为常见化合物,A、 B 为单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其中甲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1)丁物质的名称:_,丙物质的化学式:_ 。(2)检验化合物乙的化学方程式:_ 。(3)试剂 X 可能的化学式:_、 _(要求:所选物质类别不同)。(

20、 4)通过分析表明: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 。( 5)取变红溶液于试管中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有_ 。【答案】水 CO CO2Ca(OH)2=CaCO3 H2O O2 CuO 充足的氧气 红色溶液变成紫色,有气泡冒出【解析】【分析】甲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则甲是甲烷,甲与A, B 与 A 能燃烧,则A 是氧气,丁电解生成A、 B,则 B 是氢气,丁是水,乙与水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则乙是二氧化碳,丙与乙可以相互转化,则丙是一氧化碳,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丁是水,丙是CO,故答案为:水;CO;(2)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

21、2=CaCO3 +H2 O;(3)由丙转化到乙,则试剂 X 可以是氧气,也可以是氧化铜等物质,所属的类别分别是单质和氧化物;故答案为: O2; CuO;(4)通过分析表明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要有充足的氧气;故答案为:充足的氧气;(5)取变红溶液于试管中加热会发生碳酸分解的过程,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溶液变成紫色,有气泡冒出;故答案为:红色溶液变成紫色,有气泡冒出。12 有三种透明、不溶于水的坚硬固体。A 固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得到一种无色无味气体,此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标准状况下测得此气体的密度是氧气密度的1.375倍。 B 固体能溶于热的苛性钠溶液,再往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时

22、,析出白色沉淀,此沉淀是一种比H2CO3 还弱的酸,干燥后为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B 与石灰石、纯碱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后,能得到C, C 在高温时软化,无固定熔点。根据以上事实,判断A、B、 C各为何物:_、 _、 _;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金刚石石英普通玻璃CO2CO2, CO2 Ca(OH)2CaCO3H2O;SiO22NaOH Na2SiO3 H2 O;Na2SiO3 2HCl H2 O H4SiO4 2NaCl; H4SiO4 H2SiO3 H2O;CaCO3 SiO2CaSiO3 CO2;SiO2 Na2CO3Na2SiO3 CO2【解析】【详解】A 物质燃烧后产生气体的

23、相对分子质量为:32 1.37544。结合它无色无味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可推断此气体为CO2,又因为 A 为透明不溶于水的坚硬固体,故可判断A 为金刚石。方程式为:C O2CO 。2B 物质能与苛性钠反应,且所得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一种比H2CO3 还弱的酸,且这种酸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故可判断B 为石英。相关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 H O; Na SiO 2HClH O H SiO 2NaCl; H SiO H SiO HO。22324444232C 物质由石灰石、纯碱、B 物质(石英)混合加热而制得,结合高温时软化且无固定熔点,判断 C 物质为普通玻璃。相关

24、方程式为:SiO2 CaCO3CaSiO3 CO2; SiO2Na2CO3Na2SiO3 CO2。【点睛】本题考查有关SiO2、 Na2SiO3、 H2SiO3 以及玻璃等物质的性质以及推理判断能力。其突破口是 C 高温时软化,无固定熔点,这是玻璃的特性,由此推知B 可能为 SiO2 是解题的关键。13 A 元素的一种单质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含A 元素的一种化合物C 可用于制造高性能的现代通讯材料 光导纤维, C 与烧碱反应生成含A 元素的化合物D。(1)易与 C 发生化学反应的酸是 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2)将 C 与纯碱混合,在高温熔融时发生化学反应也可生成D,同时还生成 B 的最

25、高价氧化物 E;将 E 与 D 在足量的水中混合后,又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含A 的化合物 F。写出生成 D 和 F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_。要将纯碱在高温下熔化,下列坩埚中不可选用的是_。A普通玻璃坩埚 B石英玻璃坩埚C瓷坩埚D铁坩埚高温【答案】氢氟酸SiO24HF=SiF 2H2OSiO2 Na2CO3Na2SiO3 CO2Na2SiO3 CO2 H2O=Na2CO3 H2SiO3ABC【解析】【分析】“A元素的一种单质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说明 A 为 Si,通过 “光导纤维 ”可推测 C 为 SiO2,SiO2 与烧碱即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含Si 元素的化合物为Na2 SiO3。 SiO2

26、与纯碱即碳酸钠高温条件下生成 Na2 SiO3 和 CO2,故 B 为 C, E 为 CO2,二氧化碳和硅酸钠在足量水中可生成硅酸和碳酸钠,故 F 为 H2SiO3。【详解】(1) SiO2 易与氢氟酸发生反应,故答案为:氢氟酸;SiO2 +4HF=SiF4+2H 2O ;高温(2)根据分析可知答案为: SiO 2 +Na 2CO3 = Na2 SiO3 +CO 2;Na2SiO3 +CO 2 +H 2 O=Na 2CO 3 +H 2SiO3;A 项普通玻璃坩埚中含有SiO2,会在高温下与纯碱反应,故A 项错误; B 项石英玻璃坩埚中含有 SiO2,会在高温下与纯碱反应,故B 项错误; C 项

27、瓷坩埚中含有SiO2,会在高温下与纯碱反应,故 C 项错误; D 项铁坩埚中不含高温条件下与纯碱反应的物质,故D 项正确;故答案为: ABC。【点睛】半导体材料为硅单质,光导纤维材料为二氧化硅,为高频考点,一定要注意记忆区分。14 光纤通讯是光导纤维传送信号的一种通讯手段,合成光导纤维及氮化硅(一种无机涂层)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SiOSi+2CO,其中还原剂为 _,产物 Si 在周2期表中位于 _ ,该反应涉及的副反应可能有C+SiO22Si+CO(碳不足)和 _(碳足量)。(2)经反应所得的四氯化硅粗品中所含的物质如下:组分名称SiCl 4SiHCl

28、3SiH 2 Cl 2HClBCl 3PCl3质量分数0.5450.4050.04620.00030.001930.00157沸点 /57.631.88.28512.575.5图中 “操作 X”的名称为 _; PCl3 的电子式为 _。(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iCl433 4+12HCl,若向 2 L 恒容密闭容器中+4NHSi N投入 1 molSiC14 和 1 mol NH 3 , 6 min 后反应完全,则 06 min 内, HCl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 mol?L-l?min -l;反应的与产生的气体相同,则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中的原料气 H 2 和 O2 在碱性条件下可构成

29、燃料电池,其正极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_。【答案】 C第三周期 IVA 族 3C+SiO2SiC+2CO 精馏 ( 或蒸馏或分馏 )0.25422222-SiCl +O +2HSiO +4HClO +2HO+4e =4OH【解析】【分析】由流程可知,反应I 为焦炭和石英砂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2C+SiOSi+2CO,反应主要为 Si 与氯气高温反应生成SiCl4 ,根据所得的四氯化硅粗品中所含的物质的沸点不同,经过精馏 (或蒸馏或分馏)得到纯SiCl441500时反应,反应为 SiCl 与氢气、氧气在SiCl4+O2+2H2SiO2+4HCl,反应 IV 为 SiCl4 与 NH3在 1400时反应

30、 3SiCl4 +4NH334Si N +12HCl,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SiO2Si+2CO,C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Si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其中还原剂为C, Si 是 14 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IVA 族,该反应涉及的副反应可能有C+SiOSi+CO2(碳不足 )和 3C+SiO2SiC+2CO(碳足量 ),故答2案为: C;第三周期 IVA 族; 3C+SiOSiC+2CO;2(2)四氯化硅粗品中所含的物质的沸点不同,经过蒸馏得到纯SiCl4, “操作 X”的名称为精馏(或蒸馏或分馏 ), PCl 为共价化合物,则电子式为,故答案为:精馏(或蒸馏

31、或3分馏 );(3)2 L 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1 mol SiC1和 1 mol NH, SiC1 过量,氨气反应完全,6min 后反4343mol应完全,则生成的n(HCl)=3mol,0 6min 内, HCl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L=0.25mol?L-6minl-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SiO2+4HCl,反应中的原料气 H2?min4+O2+2H2和 O2 在碱性条件下可构成燃料电池,其正极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O2+2H2O+4e-=4OH-,故答案为: 0.25; SiCl422222-。+O +2HSiO +4HCl; O +2H O+4e =4OH【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为

32、(1)中副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C 和 Si 高温下能够化合生成SiC。15 在实验过程中,若一种气体极易溶于一种液体,则容易发生倒吸现象,给实验造成危险。现有 4 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一个实验,希望通过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来说明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设计的装置如下:其中一位同学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D 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塞后振荡,如果看到瓶子变瘪了,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对装置AC,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装置、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填入下表(可不填满 ):_【答案】【解析】【分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将造成密闭系统内气压减小。【详解】A 中将分液漏斗中的NaOH溶液滴入烧瓶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烧瓶内压强降低,水槽中的水会被倒吸入烧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B 中打开试管的橡胶塞,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造成试管内压强减小,氢氧化钠溶液会迅速充满试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 中打开橡胶管上的止水夹,将胶头滴管里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烧瓶中,会导致烧瓶中压强降低,烧瓶中将形成喷泉现象,能达到实验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