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的监护及管理1.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8674399 上传时间:2020-1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危儿的监护及管理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危儿的监护及管理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危儿的监护及管理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危儿的监护及管理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危儿的监护及管理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危儿的监护及管理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危儿的监护及管理1.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危儿的监护及管理l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儿童身心健康,提高人口素质是基本国策,同时也是我们儿保工作者的责任。l 我国每年有1600-2000万新生儿出生,到2050年至少有6亿新生儿出生。在所有新生婴儿中,高危儿是特别脆弱的人群,约占新生婴儿的60-70%,大约5-10%会发生脑损伤。l 据调查,我国0-14岁智力低下发生率为1.2%,全国约有300多万智力低下儿童,其发生原因中的20%为社会文化因素和围产期因素,如窒息、早产、低体重等。l 所以,高危儿保健是我们儿童保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做好这一部分人群的保健,将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降低婴儿伤残,改善、提高人口素质。1、

2、高危儿的概念(1) 定义在胎儿期、分娩期及新生儿期存在许多对胎儿及婴儿生长发育不利的危险因素,威胁着胎儿、婴儿的健康和生命,遭遇这些危险因素作用的婴儿称为高危儿。(2) 高危儿的范围 下列这些婴儿我们称之为高危儿: 1. 高危妊娠孕母的婴儿,如妊高症、宫内感染等。 2. 孕母过去有死胎、死亡新生儿史的婴儿。 3. 异常分娩的婴儿,如产钳助产、臂位助产等。4. 婴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发生异常,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 缺血性脑病等。 5.早产儿(胎龄37W)。 6. 低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7. 有疾病的新生儿。如高胆红素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新生儿。精品.(三)高危因素高危因素习惯上分胎

3、儿期、分娩期和新生儿期危险因素三类。1、胎儿期高危因素 遗传因素。 妊娠早期出血。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宫内感染。 孕期X射线、同位素、工业污染物(如铅汞)、辐射、药物等有 害物质的影响。 母亲疾病 胎儿发育迟缓、多胎妊娠、胎儿宫内窘迫、脐带绕颈等。 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2、分娩期高危因素 新生儿窒息。占活产数的510%,早产儿窒息发生率可高达 6070%。 难产 剖宫产 产伤3、 新生儿高危因素 早产或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脑瘫患病率是足月儿6倍,低出生 体重儿脑瘫患病率是对照组的12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导致足月儿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颅内出血

4、。 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 目前现状目前高危儿存在的主要问题致残率高,其原因为脑损伤发现诊断晚和治疗不规范而导致失去有效治疗时机,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寻找早期诊断的方法和系统合理的治疗。精品.3、 开展工作内容及流程 (一)领导重视,详细向院领导汇报、沟通,取得院领导的支持。 (二)业务培训,培训所有产科及儿科医护人员,让所有相关业务 人员都知晓高危儿何健知识及转诊流程。 (三)建立高危儿专案管理制度 1、填写预约卡,登记建立高危儿档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新生儿访视 (2)儿童健康检查 (3)产科及儿科病房,如在产科及儿科病历中夹放高危儿保健卡,由产科医生负责填写高危因素,出院时由护

5、士发放给产妇并介绍相关情况,预约第一次体检时间为生后半个月至一个月。 2、高危儿的随访 (1)随访时间 首次随访为出生半个月至一个月 1岁以内每月随访一次 1-2岁每2-3个月随访一次 2岁以后每6个月随访一次 (2)随访内容 了解病史及高危因素建立高危儿专案病历管理 体格检查及常规保健指导 0-1岁神经运动检查,如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新生儿 行为神经测定NBNA转诊(县妇保院儿保科) 视、听功能检查,如新生儿听力筛查,小儿五官、眼检查 转诊 智力发育检查,如丹佛发育筛查(DDST)、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CDCC)转诊。高危儿生后每半年进行一次智力测查 行为发育评估:生后2岁起可进行行

6、为发育的评估转诊 早期干预治疗转诊精品.采用鲍秀兰0-3岁教育大纲进行早期干预采用功能训练、婴儿抚触、运动疗法、抑制异常姿势反射和 肌张力,诱导正常姿势。建立门诊与家庭同步进行治疗,传授方法给家长,保证足够时间和强度 (3)做好转诊工作 建立高危儿转诊制度 主动引导家长准确就医 让患者获得早期诊断(3-6个月内)减少漏诊、误诊4、 脑损伤的有关知识 (一)脑损伤的早期诊断 脑损伤儿主要52项神经运动检查异常1、头围、囱门异常2、过度兴奋、易激惹、嗜睡、自然活动少、异常活动出现3、喂养困难。4、显著斜视,持续眼球震颤,提上睑肌张力高。5、异常姿势出现,如双上肢硬性后伸,角弓反张,尖足,下肢 交叉

7、、内收等。6、视觉追踪差、听力定向差。7、原始反射减弱或无,或亢进或延迟消失。8、3个月后俯卧位不能抬头,呈头低臀高位或歪向一侧。 (二)脑损伤的家庭监护 1. 护理婴儿时婴儿手脚经常用力伸直或屈曲,好像“很有力”。 2. 满月后头老后仰,扶坐时竖不起头。 3. 3个月不能抬头,不会吃手。 4. 4个月紧握拳,手不松开,拇指内收,听声音不会转头找。 5. 5个月俯卧位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6. 6个月扶立时尖足,不会伸手抓物。 7. 7个月不能发ba、ma音。 8. 8个月不能独坐,或前倾明显或后倒。精品. 9. 头和手频繁抖动。 10. 整日哭闹,喂养困难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精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