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溶液的除杂分离和提纯附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687070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溶液的除杂分离和提纯附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溶液的除杂分离和提纯附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溶液的除杂分离和提纯附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溶液的除杂分离和提纯附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溶液的除杂分离和提纯附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溶液的除杂分离和提纯附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溶液的除杂分离和提纯附详细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中考初中化学溶液的除杂分离和提纯1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ACuFe加入过量的 CuCl2 溶液,过滤、洗涤、干燥BKC1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NaClNaNO3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DCuC在空气中灼烧A AB BC CD D【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加入过量的2CuCl 溶液和铁充分反应,得到铜和氯化亚铁溶液,过滤得到铜,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铜,符合题意;B、 KC1中的杂质 MnO2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是KC1溶解, MnO2 不能溶解,过滤、洗涤、后面应该蒸发结晶

2、才能得到KC1,不符合题意;C、 NaCl 中的杂质 NaNO3,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是和主要物质NaCl 发生反应,没有除去杂质 NaNO3,不符合题意;D、 Cu 中的杂质 C,在空气中灼烧,Cu、 C 都会与氧气反应,Cu 反应生成氧化铜,C 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主要物质被反应了,不符合题意。故选A。2 下列除去杂质的试剂和方法可行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和方法AMg( NO )2溶液( AgNO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33BNaCl 溶液( Na SO )加入适量 BaCl 溶液,过滤242CCO(CO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2DN2(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A AB BC CD D【

3、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过量铁粉能与 AgNO3 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 Na2SO4 能与适量 BaCl2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 CO2 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 O2 不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不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除O2 应该用灼热的铜网,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 B。【点

4、睛】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3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物质目的主要实验操作()选项物质目的主要实验操作A蔗糖和食盐鉴别取样,分别滴加浓硫酸,观察现象BNa2CO3( Na2SO4)检验取样,滴加 BaCl2 溶液,观察现象CCO( H2)除杂通入灼热的 CuO加入过量 NaOH 溶DNaCl 和 MgCl2 溶液分离液,过滤、洗涤,向所得固体中加入适量稀硫酸A AB BC CD D【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蔗糖中滴加浓硫酸会变黑,并有刺激性气味,食盐滴加

5、浓硫酸无明显现象,故用浓硫酸可以鉴别蔗糖和食盐,故 A 正确;B Na2CO3 和 Na2SO4 滴加BaCl2 溶液,都会产生白色沉淀,故无法检验Na2CO3 中含有Na2SO4,故B 错误;C CO 和 H2 都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故不能用灼热的氧化铜除掉CO 中的H2,故C 错误;D NaCl 和MgCl2 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所得固体为氢氧化镁,加入适量稀硫酸会生成硫酸镁,不能得到氯化镁,故答案选 A。D 错误。4 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物质目的主要实验操作AH2、CO 气体区分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BNH4NO3

6、和 NaOH 固体鉴别取样,加水溶解CKNO (CuSO )溶液除杂加过量的 Ba(OH) 溶液,过滤342加适量 Na2 3DCaCl ( NaCl)溶液分离CO 溶液,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滴2加适量稀盐酸A AB BC CD D【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区分氢气和一氧化碳,用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来区分,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的是氢气,没有的是一氧化碳,A 正确;B、鉴别NH4 NO3 和NaOH 固体,取样,加水溶解,如果溶液温度下降的是NH4NO3,溶液温度上升的是NaOH, B 正确;C、除去KNO3 溶液中少量的CuSO4,加过量的Ba(OH)2 溶液,硫

7、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过滤把沉淀除去,但引进过量的氢氧化钡,C 错误;D、分离 CaCl2( NaCl)溶液,加适量 Na2CO3 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再把碳酸钙沉淀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使碳酸钙转化为氯化钙, D 正确。故选 C。5 下列除杂所选用试制与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 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及操作ACaO CaCO3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NaClNa 2CO3加入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CNaClNa2SO4加入过量 BaCl 2 溶液,过滤,蒸发结晶DH 2 CO通入灼热的 CuOA AB BC CD D

8、【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 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可除去碳酸钙,但是也把原物质除去了,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B、碳酸钠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C、硫酸钠能与过量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 ( 过量的 ) 氯化钡,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D、 CO 和氢气均能与灼热的 CuO 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故选 B。【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

9、分离方法,所谓除杂( 提纯 ) ,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6 下列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方法A二氧化碳少量一氧化碳点燃B氯化钙溶液稀盐酸加过量碳酸钙,过滤C铜氧化铜空气中灼烧D碳酸钙二氧化锰加水溶解,过滤A AB BC CD D【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用点燃的方法去除一氧化碳,故错误;B、过量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经过滤,可得到氯化钙溶液,故正确;C、铜在空气中灼烧会生成氧化铜,消耗了铜,违背除杂原则

10、,故错误;D、碳酸钙、二氧化锰不溶于水,不可用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二氧化锰,故错误。故选 B7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操作方法ACO ( HCl)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2BNaCl 溶液(Na CO )加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23CCuSO 溶液( H SO )加过量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424D银粉(锌粉)加过量 CuSO4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A、除去CO2 中含有的HCl,如果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在把HCl 除去的同时,还将CO2 反应掉,不符合除杂要

11、求,选项A 不正确;B、 NaCl 溶液中混有 Na2CO3,加入稀硫酸,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带进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要求,选项 B 不正确;C、 CuSO4 溶液中含有H2SO4,加过量氧化铜粉末,氧化铜和H2SO4 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硫酸铜溶液,选项C 正确;D、除去银粉中含有的锌粉,如果加过量CuSO4 溶液,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带进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要求,选项D 不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解答过程要根据除杂的原则进行。(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减、易分离。)8 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或提纯下列物质的是()A除去氢氧化钙溶液中悬浮的碳酸钙颗粒B除去固体

12、碘中少量的碘化钾C除去乙醇中溶有的微量食盐D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蒸馏把互相溶解但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或将水中难挥发性物质和水分离出来的方法,A、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分离它和氢氧化钙的溶液采用过滤的方法不用蒸馏;B、碘和碘化钾都是固体,所以分离固体碘中的少量碘化钾不能用分馏的方法;C、乙醇是液体,食盐是固体,所以通过分馏能得到乙醇和食盐,可以采用分馏的方法将二者分离;D、氧化钙和碳酸钙都是固体,不能用分馏的方法将其分离,故答案选C。9 稀硝酸中混有少量的硫酸,为了除去硫酸,可加入适量的物质是()A Ba(NO3)2B AgNO3C NaClD CuO【答案】 A

13、【解析】【分析】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详解】A、硫酸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 A 正确;B、硫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银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银 (微溶于水 ),不符合除杂原则,故 B 不正确;C、硫酸与氯化钠不反应,加入氯化钠,引入了氯化钠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 不正确;D、稀硝酸和硫酸均能与氧化铜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 不正确。故选A。【点睛】除杂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4、10 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A N2(O2 )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B KNO3 溶液 (KCl)加过量的AgNO3 溶液,过滤C MnO2 粉末 (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 H2(水蒸气 ) 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氧气和灼热铜网生成氧化铜,氮气和铜网不反应,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可以去除氮气中的氧气,正确不符合题意。B、加入过量硝酸银会引入杂质硝酸银,方法错误,符合题意。C、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溶于水之后、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二氧化锰,正确不符合题意。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能

15、去除氢气中水蒸气,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B。【点睛】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1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 (杂质 )选用试剂及操作ACO (CO)通入氧气,点燃2BCaCO (CaCl )加适量的稀盐酸,过滤32CMnO 2(KCl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DNaOH 溶液 Ca(OH)2 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一氧化碳在混合气体中的含量较低时不会发生燃烧,选项错误

16、;B、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会将欲保留的物质转化为杂质,选项错误;C、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除去二氧化锰中混有的氯化钾,采用的方法是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就能得到纯净的二氧化锰,选项错误;D、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除去氢氧化钠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钙可以向混合溶液中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除杂的原则:1、不能引入新杂质;2、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发生反应;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12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

17、剂和方法AO2HCl 气体先通过过量的NaOH 溶液,再通过浓硫酸BNaOH 溶液Ca( OH)溶液先加入过量的Na CO 溶液,再过滤223CNaClNa2CO3加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过滤,蒸发DCaOCa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A AB BC CD D【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先通过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气体,然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最后得到纯净的氧气;故选项正确;B、先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产生碳酸钙沉淀,再过滤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引入新杂质;故选项错误;C、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引入新杂质;故选项错误;D、氧化钙、碳酸钙能与

18、稀盐酸溶液反应,有效成分和杂质都被除去;故选项错误;故选: A。13 下表中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选物质所含杂除去杂质的方法项质A铜粉铁粉适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B氯化钠溶碳酸钠适量的稀盐酸液C二氧化碳氯化氢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碳酸钙氯化钙加适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铁粉能与适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B、碳酸钠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19、不符合题意;C、 CO2 和 HCl 气体均能与 NaOH 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不符合题意。故选C。14 下列实验方案中错误的是()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目的A除去 KC1固体中的 K2CO3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B除去 CO 中的 HC1气体通入足量 NaOH 溶液2C除去 N 中的 O2缓缓通过灼热铜丝网2D鉴别 NH C1和 KC1两种白色固体肥料加入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4A AB BC CD D【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时

20、,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蒸发结晶时,氯化氢挥发除去,只得到氯化钾,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B、通入足量 NaOH 溶液时,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得不到所需要的物质了,故 B 错误,符合题意;C、缓缓通过灼热铜丝网时,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从而除去氧气,只剩氮气出来,除杂成功,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加入熟石灰研磨后,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能将二者鉴别开来,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B。【点睛】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注意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5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

21、,其中正确的是()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氧化钙碳酸钙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BCO2CO点燃的方法CNaOH 溶液Na2 CO3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DNaCl泥沙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 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 Na2CO3 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

22、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 D。【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二、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16 A、 B、 C、 D 都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较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1)若 A 为较活泼金属,C 为气体单质,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

23、。(2)分别写出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若 C 为金属单质, A、 B、 D 都是化合物:_。若 A 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 为水, _。(3)若 A 为蓝色溶液,生成的C、 D 都是沉淀,则B 可能是 _。【答案】置换反应CO+CuO加热点燃24222Cu+CO (合理即可)CH +2OCO +2H O 氢氧化钡(合理即可)【解析】【分析】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若A 为较活泼金属, C 为气体单质,较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若C 为金属单质, A、 B、 D 都是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若A 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C

24、为水,那么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配平即可;若A 为蓝色溶液,生成的 C、 D 都是沉淀,则 B 可能是氢氧化钡。【详解】( 1)若 A 为较活泼金属, C 为气体单质,较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2)若 C 为金属单质, A、 B、 D 都是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加热和二氧化碳;故填: CO+CuO2Cu+CO(合理即可)若 A 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 为水,那么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配平即可;故填: CH4+2O2点燃CO2+2H2O(3)若 A 为蓝色溶液,生成的C、 D 都是沉淀,硫酸铜和氢氧

25、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则B 可能是氢氧化钡;故填:氢氧化钡(合理即可)【点睛】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图框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17 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Na2SO4 、Na2CO3、 CaCl2 、CuSO4、 KCl和 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资料) CaCl2、 BaCl2、 KCl 三种溶液均呈中性。(1)依据步骤的

26、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_(填化学式 )。(2)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_ (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答案】 CuSONa2 CO3BaCl2=BaCO3 2NaClNa2CO3、 KOHKCl 取少量无色溶液 A4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中一定含有 KCl,否则不含 KCl【解析】【分析】【详解】( 1)因为步骤得到的溶液呈无色,而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所以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硫酸铜;( 2)因为步骤中白色沉淀溶于

27、稀硝酸,可见该白色沉淀不是硫酸钡,所以步骤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钡。因此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钾,一定不含氯化钙、硫酸钠,因为溶液显碱性,所以一定含有氢氧化钾,故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 +Na CO =BaCO +2NaCl;2233(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Na2CO3、 KOH,可能含有 KCl。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根据氯离子的性质,采用的方法是:取少量无色溶液A 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反之不含氯化钾。18 下图中 AH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 都是黑色固体,D、 F 为红色

28、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推断出各物质后解答下列问题:(1)写出物质A 的化学式 _;(2)写出上述物之间转化时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转化过程 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 ;(4)已知转化过程 在常温下就能进行,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反应【答案】 C C+CO22 32Fe+3CO 置换2CO FeO +3CO【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初中阶段接触的红色固体主要是铜和氧化铁,A、B 是黑色固体,在高温下反应能生成红色固体D 和 C,则 A 和 B 可能是氧化铜和碳,生成的D 为铜, C 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A 反应生成E,则 A 可能是碳,生成的E 为

29、一氧化碳, B 为氧化铜, F 是红色固体,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G,则 F 可能是氧化铁,生成的G 是铁,铁能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铜,则H 可能是硫酸铜,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1) A 是碳,故填: C;( 2)碳和二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填:C+CO22CO;(3) E 是一氧化碳,F 是氧化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 Fe2O3+3CO2Fe+3CO;( 4)铁能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亚铁盐和铜,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30、;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题干叙述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19 已知某固体样品A 可能是 NH4NO3 和 MgCO3 或两者之一,另有一固体样品B,其中可能含有 Na2SO4、 BaCl2、 CuSO4、 KCl 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计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将气体 C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 _色。( 2)

31、沉淀 F 的化学式为 _。( 3)溶液 D 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 _(填写离子符号)。(4)写出步骤中生成沉淀I 的化学方程式 _。(5)在溶液 H 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有_种。(6)固体样品 B 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_(填写化学式),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_。【答案】红BaSO42+和 NH4+42244若固MgMgSO +2NaOH=Mg( OH) +Na SO 3CuSO体样品 B 中存在 CuSO4,则溶液 E 中不含有 NaOH,则步骤后不会生成气体G【解析】【分析】样品 A 加入稀硫酸,有气体生成,说明A 中一定含有碳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铵;样品B 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沉淀F

32、 和溶液 E溶液 E与溶液 D 混合后,有气体G 生成根据 A、 B 中可能含有的物质可知,生成的气体G 为氨气,则 A 中一定含有硝酸铵则E 中含有氢氧化钠,即样品B 中没有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所以样品B 中一定不含硫酸铜,则生成的沉淀F 为硫酸钡沉淀,即样品B 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硫酸钠与氯化钡,可能含有氯化钾。氢氧化钠与溶液D 中的硫酸镁反应生成的沉淀I 为氢氧化镁。【详解】(1) C 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由以上分析可得F 为 BaSO4。(3)溶液 D 为硝酸铵和生成的硫酸镁溶液,所以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Mg2+、NH4+。(4)步骤中生

33、成氢氧化镁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MgSO4224。+2NaOH=Mg( OH)+Na SO(5)溶液 H 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为Cl 、 SO42 、 NO3 ,共 3种。(6)由以上分析可得,固体样品B 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CuSO4,原因是若固体样品B中存在 CuSO4,则溶液 E 中不含有NaOH,则步骤后不会生成气体G。20 有 A, B, C 三种物质,已知A 是一种氯化物,B 是一种酸, C是一种碱。图甲表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的实验现象,请回答:(1) D 的化学式为;(2) A、 B 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原因是;(3) A、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将一定

34、质量镁、锌两种金属同时放入A 溶液中充分反应,过滤、滤液为无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为(写粒子符号);(5)若 M、 N 分别为铁和锌中的一种,分别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B 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M 为,反应结束后只有一种金属有剩余,则剩余金属为。【答案】( 1) BaSO4( 2)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 Ba( OH) 2+CuCl2=BaCl2+Cu( OH) 2( 4) Mg 2+( 5)锌,铁【解析】试题分析:(1) A, B,C 三种物质, A 是一种氯化物,B 是一种酸, C 是一种碱, A 和 C 反应会生成蓝色沉淀,C 和B 反应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所以A 是氯化铜,C 是氢氧化钡,B 是硫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D 是氢氧化钡和硫酸生成的硫酸钡沉淀,化学式为:BaSO4;( 2) A、 B 之间的反应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所以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原因是: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 A、 C 的反应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化学方程式为:Ba(OH)2+ CuCl2=BaCl2+Cu( OH) 2;(4)将一定质量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