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4.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教学案例苏教版.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691231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4.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教学案例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4.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教学案例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4.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教学案例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4.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教学案例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4.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教学案例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4.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教学案例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4.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教学案例苏教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教学案例【设计依据与构想】“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这一内容是全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难点。对于这一节的知识,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消化系统的组成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食物在消化系统内到底是怎样被消化、 吸收的知识还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所以在设计时我以新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习的3 个基本维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及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有关消化和吸收的基础知

2、识,为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教材分析】知识目标1.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 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4. 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能力目标1. 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挂图或模型,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2.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3. 通过对“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实验的设计、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承认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

3、辩证关系。2. 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3.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价值观和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饮食观。教学重点1.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2. 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3. 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教学难点1名校名 推荐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学生准备1. 自制表格,调查班级学生患龋齿的人数并填写表格,计算龋齿发生率。2. 初步了解患龋齿的同学患病的原因。3. 自备小肠制作教具。4. 自备一些食物(如水果、糖、饼干、熟鸡蛋等)。教师准备1. 制作与消化、吸收相关的多媒体课件。2. 消化系统结构模型。3. 相关的实验室用品及为学生分组。【教学流程

4、及分析】一、导入新课方案一:首先俗语导入,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也就没有了生命。”那么,人的一生当中只喝水,不吃食物行不行?引起学生共鸣。随后我提出问题 “我们每天吃的那么多食物都到哪里去了呢?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怎样进入人体细胞的?” 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导出课题。设计思想通过俗语设疑激趣, 让学生打开思路, 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的欲望。方案二:出示学生熟悉的图片(各种美味佳肴),配一段文字“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变成了什么人体才能利用呢?”设计思想情景创设, 一方面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探究的欲望; 另一方面也为学习者指明方向,引导学生带着欲望进入学

5、习任务,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二、新课教学(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方案一:1. 播放一段视频资料(某饭店客人正在津津有味地进餐)。2. 发放写有身体各器官名称的小卡片。(如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脏、腿、鼻子、手等。)方案二:拿出课前学生自备的食物,(如水果、糖、饼干、熟鸡蛋等)细细品尝。观看或品尝后讨论:( 1)食物可能经历人体的那些器官?使用手中的小卡片摆一摆?(按顺序)( 2)食物在经历这些器官时是否发生了变化?你能说个例子吗?2名校名 推荐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学生成果, 并相互点评, 形成正确的食物流经的通道即消化道及与食物消化有关的腺体,并将

6、其板书于黑板或多媒体大屏幕上。方案三: 对于消化系统的组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课本中的插图和消化系统组成表对照着进行自学, 特别应注意位置的前后顺序, 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记忆, 使学生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和主要器官在人体内的自然位置。注意: 学生对消化腺容易忽视, 因此教师应该利用模型(或大屏幕)指出它们在人体内的位置、分泌哪种消化液,消化液的作用在以后的实验课中加以理解。设计思想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及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用眼看”、“用嘴品”、“动手做”,以学生互评、互议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活动一:互动游戏学生自学完消化系统的组成,通过游戏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学生自愿分成红、蓝两队

7、)1. 按序排队:请两队 14 名同学分别举起写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字样的标签,按消化道各器官的次序排队。2. 找朋友:( 1)消化腺与消化道的关系。请两队 10 名同学分别举起写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等字样的标签,以手搭肩示意,看哪些同学反应快,知识掌握得准确。( 2)消化腺与其分泌的消化液的关系。请两队10 名同学分别举起写有“唾液、胃液、胆汁、胰液、小肠液”等字样的标签,以手拉手的方式让消化液找到自己的朋友。设计思想通过游戏表演,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使知识掌握更轻松更深刻,做到寓教于乐。过渡:为什么我们吃的馒头、米饭越嚼越甜?其中的淀粉是否发生

8、了变化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 有的学生说淀粉有甜味;有的说淀粉发生变化了;有的学生说没有发生变化。学生在猜想中自然地进入到下一知识点的学习。设计思想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疑,问题提出后会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使之既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又能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活动二:探究实验“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师:媒体演示P28 探究提示及参考方案。生: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小组交流探究过程、结论并进行分析。师:教师巡回指导、答疑,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探究方案。生:全班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并得出结论。师:鼓励、肯定学生的探究结论并作补充,引导学生归纳出消化的概念。3名校名 推

9、荐学生分析后得出结论:消化: 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淀粉、 脂肪等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它们必须经过消化,转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吸收,这一过程叫消化。设计思想真正放手给学生以广阔的空间, 学生就能够大胆思考和创造, 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真正激发出来。 自己动脑设计实验、 亲手做实验、亲眼观察记录结果,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更加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过渡:馒头变甜就是食物的消化过程,食物从口腔开始就进行了消化,那么食物在口腔内是如何被消化的?唾液在消化道内又是如何参与消化的呢?我们请研究口腔内食物消化的“口腔小组”来讲一下。(二)食物的消化方案一:以学生展示、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

10、辅。活动三:学生展示1. “口腔小组”、“胃小组”、“小肠小组”分别派代表发言。2. 学生边观看并思考问题,教师用大屏幕出示讨论题。3.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点拨。( 1)食物中哪些营养物质需要消化?在哪里被消化?流向哪里?营养物质消化道消化腺消化液酶消化产物最终场所淀粉口腔唾液腺唾液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葡萄糖小肠蛋白质胃胃腺胃液胃蛋白酶氨基酸脂肪小肠肠腺肠液多种消化酶甘油、脂肪酸( 2)食物消化需要的条件?酶的参与。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也称为生物催化剂。受温度、pH的影响。( 3)举例说出食物的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学生抢答)结论: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设计思

11、想学生展示平台的搭建,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及能动性,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这样的生物课堂,学习成为一种享受,生物课成为学生最为翘首盼望的课。方案二: “食物在消化系统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此环节还可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以及观看 flash 动画进行教学。以食物的消化顺序为依据,重点讲述口腔、胃、小肠的作用;熟悉各部分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胆汁的作用。联系4名校名 推荐生活实际“为什么肝炎病人怕吃油腻食物?” 教育学生要善待消化器官,珍爱生命,使自己有健康的体魄,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同时配合“自我评价”第2、3 题

12、,让学生巩固新知,联系课后“思维拓展”进行分析,这样边讲课边训练,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食物的消化是本节的重点,应重点训练。设计思想讲练结合, 读、议、观并用使重点突出, 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热爱生命的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饮食观。过渡:在学习完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后我进一步设疑: “细嚼慢咽” 和“狼吞虎咽”两种进食方式中,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好?请说明理由。(三)营养物质的吸收方案一:教师可以制作动态课件展示营养物质的吸收。分别用各种符号表示水、无机盐、葡萄糖、 维生素、 氨基酸、 甘油、脂肪酸, 通过动态过程表示这些营养物质分别被胃、小肠、大肠吸

13、收的过程,然后总结归纳出吸收的概念。方案二: 教师也可以用图和文字相配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黑板上画出胃、小肠和大肠的示意图, 在图的一定部位,注上可以被吸收的营养物质的名称。这样可以把一个抽象的生理过程处理得略为形象一些,便于学生理解。生:观看或观察后得出结论,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过渡:小肠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利于其消化、吸收呢?活动四:观察小肠的结构1. 学生阅读 P30 实验指导,小组合作解剖、 观察鸭小肠 (强调:要安全使用剪刀等锐器) 。2. 教师课件展示小肠的细微结构。结论:( 1)总面积大(长度、有皱襞、有小肠绒毛)。( 2)壁薄(小肠绒毛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壁薄)。小肠的这种

14、结构特点,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它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活动五:学生展示自制的小肠结构模型利用初一同学的想像力和动手能力, 制作小肠模型, 在制作过程中了解小肠结构, 在展示过程中理解小肠的作用。设计思想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通过用手摸、 用眼看、用放大镜观察, 然后猜测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知识的获得更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 符合认知的基本规律。 实验过程中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不断交流, 不同层次学生的特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体验互相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四)关注生活活动六:调查龋齿发生率5名校名 推荐初一班龋齿发生率调查表总人数患病人数龋齿发生率(患病人数

15、/ 总人数) %患病原因预防措施设计思想使学生懂得保护牙齿有助于食物消化的道理,进而促使学生自觉地培养漱口、刷牙的卫生习惯,以预防龋齿的发生。活动七:课后调查1. 布置学生课后调查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疾病。2. 组织学生以手抄报、墙报或网页的形式交流展示。设计思想此环节的设立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在调查中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学生对健康的关注。三、课堂小结本节我们共同探究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等知识,为了便于同学们记忆,请记住下面这段顺口溜:消化系统器官多,咽和食道且不说;口腔内有牙齿舌,牙齿保健人人学;胃的功劳不算小,食物胃液相混

16、合;若论消化和吸收,小肠才是主场所;若问特点有哪些,务必记住“长”“大”“薄”。设计思想集思广益,以学生从网络上下载的这段顺口溜对本课知识点加以总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顺口溜的编写生动、形象,对学生的识记大有帮助,值得借鉴。【教学感悟】本节课主要是探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为落实新课标, 在设计时我大胆调整教材顺序,通过设疑、讨论、flash动画的观看以及探究实验、学生自制模型、展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精神。 联系生活达到学以致用,体现知识的实用价值;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渗透,使学生逐步形成热爱生命的价值观和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饮食观,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对此有了更深的感悟!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