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探究题(大题培优易错难题)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693748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5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化学探究题(大题培优易错难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备战中考化学探究题(大题培优易错难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备战中考化学探究题(大题培优易错难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备战中考化学探究题(大题培优易错难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备战中考化学探究题(大题培优易错难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化学探究题(大题培优易错难题)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化学探究题(大题培优易错难题)附答案解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 )已知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反应:C+2CuO2Cu+CO2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产物(假设反应物已完全反应)作如下探究:探究一:检验产物的成份(提出问题)实验产物是暗红色固体,很难观察到紫红色固体暗红色固体是什么?(查阅资料)氧化亚铜(Cu2 O)为红色固体;Cu2 O+H2SO4 CuSO4+Cu+H2O(猜想与假设)暗红色固体除铜外还可能含有Cu2O(设计实验)取少量暗红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如果观察到现象:_,说明暗红色固体含有Cu2O探究二:测定产物中Cu2O 的含量原理: Cu2O+H22Cu+H2O,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固

2、定装置略去,碱石灰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d 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1)装置 a 中用稀硫酸而不用稀盐酸,原因是_ ;(2)若不加装置e,实验结果会偏高,原因是_ ;(3)点燃酒精灯前涉及的部分操作如下,正确的顺序是_ 打开 K2,关闭 K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连接仪器 关闭 K2,打开 K1,通氢气一段时间(4)还可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_(填 “a、”“b或”“c)”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答案】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能被碱石灰吸收,影响测定结果d 中的碱石灰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c【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探究一:设计实验 取

3、少量暗红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如果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说明暗红色固体含有 Cu2O探究二:( 1)装置 a 中用稀硫酸而不用稀盐酸,原因是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能被碱石灰吸收,影响测定结果(2)若不加装置e,实验结果会偏高,原因是d 中的碱石灰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从而使测定的水的质量偏高,会导致计算的Cu2O 的质量偏高,从而导致实验结果会偏高(3)点燃酒精灯前涉及的部分操作如下,正确的顺序是:先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关闭 K2,打开 K1,通氢气一段时间,把装置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排出,再打开K2,关闭 K1,点燃酒精灯(4)还可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c 的质

4、量达到实验目的,反应前后装置c 的质量差即为Cu2O 中氧元素的质量,根据氧元素的质量可以计算Cu2O 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产物中Cu2O 的含量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2 小东、小林和小雨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现象很感兴趣,决定做实验进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到底是哪一种粒子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中可供使用的用品有盐酸、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溶液及若干支试管。(提出假设)假设(1):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H2O。假设( 2):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Na+。假设( 3):使酚酞溶液变红的

5、是_。小东认为不做实验即可说明假设(1)不成立,原因是 _。(实验验证)(完成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装有氢氧化钠溶液(1)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溶液变为红色液( 2)_小雨认为向实验步骤(1)后的试管中加入盐酸也可得出正确结论,你同意她的观点吗?_(填“同意”或“不同意”)。(实验拓展)小林将酚酞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也变红。他们经过分析、讨论、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_。【答案】 OH-酚酞溶液中含有水,而酚酞溶液无色向装有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仍为无色或溶液颜色无变化假设(2)不成立,假设( 3)成立 同意 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

6、是碱溶液(或某些盐溶液呈碱性,或其它合理答案)【解析】【分析】【详解】提出假设 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自由移动的粒子有:H2O、 Na+和 OH-,根据假设( 1)( 2)可知,假设( 3)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OH-;小东认为不做实验即可说明假设( 1)不成立,原因:酚酞溶液中含有水,而酚酞溶液无色;实验验证 实验( 1)在排除水分子不可能的情况下,还有Na+和 OH-,所以为排除 Na+的可能性,选含有 Na+并且呈中性的盐溶液氯化钠溶液,溶液仍为无色,来排除N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可能性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所以实验步骤是:向装有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实验现象是:溶液仍为无色或溶液颜色

7、无变化;实验结论是:假设(2)不成立,假设( 3)成立;小雨认为向实验步骤( 1)后的试管中加入盐酸也可得出正确结论,因为加入盐酸后,溶液中 OH-减少,溶液红色逐渐变浅最后消失,所以同意该观点;实验拓展 此现象说明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所以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或某些盐溶液呈碱性,或其它合理答案)。3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实验,向盛有少量 NaOH 溶液的试管中通入 CO2,未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对 NaOH 与 CO2 能否反应进行验证,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活动一: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甲装置并进行实验,请你把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8、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猜测如图甲,向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 CO2溶于 NaOH 溶液中_与 NaOH 反应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CO2活动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猜测进行如下探究实验(1)取软塑料瓶中的液体于三支试管中,三位同学分别完成如图所示实验。(2)同学们观察到A 试管中有气泡冒出,B、 C 试管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请你写出管中生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A 试( 3)以上三个实验均能证明 CO2 与 NaOH 发生了反应。请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活动三: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反应后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下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是无色

9、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请你分析烧杯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_(填离子符号)。小组同学对烧杯内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了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烧杯内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离子?(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OH-、 CO32-、 Ca2+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烧杯内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_,静2、无有 CO3置有白色沉淀生成Ca2+取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_有 OH_(指示剂除外)(反思评价)(1)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烧杯内上层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填离子符号)。(2)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_(填名称)进

10、行处理后再排放,可以有效防止水体污染。【答案】软塑料瓶变瘪Na 2CO3 +2HCl=2NaCl+H 2O+CO 2CO 2 +2NaOH=Na 2 CO3 +H 2O H+过量的 BaCl2(或 CaCl2)溶液CuCl2(或 FeCl3)溶液出现蓝色(或红褐色)沉淀(合理即可)OH-、 CO3 2-、 Cl-、 Na+ 稀盐酸(合理即可)【解析】【详解】活动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软塑料瓶内压强减小,软塑料瓶变瘪;活动二:( 2)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方程式:Na 2CO3 +2HCl=2NaCl+H 2O+CO 2;(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CO2 +2NaOH=Na2CO 3 +H

11、 2 O ;活动三: H+与碳酸根反应产生气泡,下层有白色沉淀,烧杯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H+; 进行实验 取烧杯内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 BaCl (或CaCl )溶液与碳酸根反应生成22白色沉淀,证明有 CO3 2、无 Ca2+; 取 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滴加CuCl (或FeCl )溶液,出现蓝色23(或红褐色)沉淀,证明有OH; 反思评价 (1)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烧杯内上层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OH-、 CO32- 、 Cl-、Na+;(2)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可以除去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进行处理后再排放。42019 年 5 月, 187 个国家签署

12、了限制塑料废物交易协定,应对 “白色污染 ”挑战。已知某种塑料的组成元素中有碳、氢两种元素,还可能有氧、氯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测定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的探究。(查阅资料)无水氯化钙固体可做干燥剂;有机物中的氯元素燃烧后通常转化为氯化氢。(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中,在装置C 中观察到 _现象,证明该塑料样品中含有氯元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记录数据) 6.25g 样品在 A 装置中充分燃烧,反应产物被完全吸收后,测得相关实验数据如表。装置BCDE反应后装置增加的质量/g1.803.650.098.80(分析与结论)根据以上数

13、据分析与计算,6.25g 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_g,该塑料样品的组成元素是 _。(反思评价)电炉加热前要先通一会儿氧气,目的是_。【答案】溶液变浑浊HCl+AgNO3=AgCl +HNO30.3g 碳、氢、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止影响实验结果【解析】【分析】氯化氢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详解】 设计实验 氯元素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实验过程中,在装置 C 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证明该塑料样品中含有氯元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HCl+AgNO 3 =AgCl +HNO 3 。分析与结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14、反应后氢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元素的质量,B 中氢元2=0.2g , C 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65g1素的质量为 1.8g=0.1g ,氯元素的质量为1836.53.65g35.5 =3.55g,E 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8.8g12 =2.4g ,故样品中氢、氯、碳元素的36.544总质量为 0.2g+0.1g+3.55g+2.4g=6.25g ,故该塑料样品的组成元素是碳、氢、氯,不含氧元素。 反思评价 电炉加热前要先通一会儿氧气,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止影响实验结果。5 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化学课上,同学们为了解碳酸氢钠的性质,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

15、钠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有气体逸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认为除一定含有硫酸钠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因此进行了猜想并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用品) pH 试纸、锌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成分。猜想一:硫酸钠猜想二:硫酸钠、碳酸氢钠猜想三:硫酸钠、硫酸(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结论完成如表实验现象中的空格。实验ABCD方案实验操作实验试纸变色,对照标准比_产生白色沉淀色卡, pH 7现象实验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结论(得出结论)猜

16、想三正确。(评价反思)( 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一处明显的操作错误是_。( 2)有同学对实验方案 B 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请说明理由 _。(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你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_。【答案】 2NaHCO3 2 42422有气泡产生C实验中将+H SO Na SO +2H O+2CO 无气泡产生pH 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氯化钡与硫酸钠也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解

17、析】【分析】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详解】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H2SO4 Na2SO4+2H2O+2CO2; 实验探究 猜想二不正确,说明无碳酸氢钠,加入硫酸不会产生气体,猜想三正确,说明含有硫酸,测得的pH 小于7,加入锌片则稀硫酸与锌反应产生氢气,故填:实验方案ABCD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无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试纸变色,对照标有气泡产生准比色卡, pH7淀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 评

18、价反思 ( 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C 实验中将 pH 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故填:C 实验中将 pH 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 2) B 实验中氯化钡不仅能与硫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也能与硫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填:氯化钡与硫酸钠也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总结提高 要设计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可以利用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加入氧化铜粉末,观察到氧化铜粉末溶解后溶液变成蓝色,则猜想三正确。故填: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6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猜想

19、)猜想 I:没有变质;猜想 :已经变质;(实验和推断)(1)加入的适量A 溶液是 _(填名称),若现象a 为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2)若现象 b 为 _,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反思)氢氧化钠的保存方法是 _(填 “A或”“B)”。A 密封保存B 不需密封保存【答案】稀盐酸无明显现象A【解析】【分析】【详解】( 1)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要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实际是检验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那么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若有碳酸钠则会产生大量的气泡,证明已经变质了,故加入的适量A 溶液是稀盐酸,若现象a 为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2)若没有气泡

20、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故若现象b 为无明显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反思 氢氧化钠易于二氧化碳反应,故要密封保存,故选A。7 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 2:相等。(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甲 组乙 组实验方案(反应后略)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天平指针没有偏转猜想 1 正确猜想 2 正确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

21、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是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 _中进行。(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二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是: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

22、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 _种元素组成。【答案】 Na2 322BA装CO +2HCl=2NaCl+H O+ CO 密闭容器(或封闭体系等合理答案)置中反应产生气体,气球膨胀,浮力增大,导致称量结果不准或C 装置中反应产生气体,瓶内气压增大,可能导致瓶塞迸出(其它合理答案也可)。参加化学反应(或参加反应)四(或 4 或 C、 H、 O、 Cu 四)【解析】【分析】【详解】实验探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O+ CO2反思评价: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对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无影响优化装置:最佳装置是:B ;另外两种装置的

23、不足:A 装置中反应产生气体,气球膨胀,浮力增大,导致称量结果不准或C 装置中反应产生气体,瓶内气压增大,可能导致瓶塞迸出。得出结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C、H、 O、 Cu 四种元素,故反应物中也应该含有C、H、 O、 Cu 四种元素。8 氢化钙( 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登山运动员常用其作能源提供剂。(查阅资料)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钙和氢化钙都能与水反应,均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氢化钙的制备)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钙加热制得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所

24、示(图中固定装置省略)。(1)装置 A 中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 2)装置 B 的作用是 _ 。( 3)装置 D 的作用是 _ 。( 4)装置 C 中制取氢化钙的化学方程式是 _ 。(样品成分的猜想)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氢化钙样品的成分有下列两种猜想:猜想一:全部是氢化钙; 猜想二: _。(设计实验)现有 2.1g 氢化钙样品,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二是否成立_(要求操作、数据和结论)。【答案】2Zn+2HCl=ZnCl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空气+H 吸收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中的水蒸气进入与钙反应Ca+H 2 CaH 2氢化钙和钙取 2.1 g 样品与足量水反应,收集反应生成的氢气,若生

25、成的氢气质量等于0.2 g,则猜想二不成立;若生成气体的质量小于 0.2 g,则猜想二成立【解析】【分析】【详解】(1)反应物是锌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锌和氢气,所以化学方程式是:Zn+2HCl=ZnCl+H2 。( 2)碱石灰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水反应,所以碱石灰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水蒸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与钙反应。( 4)反应物是钙和氢气,生成物是氢化钙,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化学方程式是:Ca+H 2CaH 2 。样品成分的猜想 由于钙也是固体,如果钙过量了,氢化钙中会混有钙,所以猜想二是:氢化钙和钙。设计实验 取 2.1 g 样品与足

26、量水反应,收集反应生成的氢气,然后通过计算判断。设 2.1g全部是氢化钙生成氢气质量为x。CaH2+ 2H2 O= Ca(OH)2 +2H24242.1gx42 = 2.1g4x解得 x=0.2g所以取 2.1 g 样品与足量水反应,收集反应生成的氢气,若生成的氢气质量等于0.2 g,则猜想二不成立;若生成气体的质量小于0.2 g,则猜想二成立。9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实验步骤)I. 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A 中的锥形瓶。II.打开 K1 ,观察到 C 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吸入A,片刻后回流停止。III. 打开 K2, 观察到 B 中溶液倒吸入 A、 C

27、中 , 液面稳定后观察到 A 中溶液仍为红色 ,C 中溶液变为无色。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探究环节甲组的探究乙组的探究 提出问题 A 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C 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 ?猜想一 :Na 2CO猜想一 : 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做出猜想 3猜想二 :Na CO和 NaOH猜想二 : 溶液中的 NaOH反应完了23小鹏取少量 A 中溶液于试管中 , 向其中滴(1) 取少量 C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加过量 BaCl2 溶液 , 若观察到 _,证中滴加 NaOH溶液 . 溶液又变为红 实验验证 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Ba(OH) 溶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2液也可证明猜

28、想二成立 , 小鹏认为小丽的(2) 用 pH 试纸测定 C中溶液的酸碱方案不合理, 理由是_。_7, 证明猜想二成立。度 , 若 pH(反思交流) (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NaOH 能与稀盐酸、CO2 发生反应; A 中溶液里一定还存在 NaCl。写出 NaOH 与 CO2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2)实验步骤 中的现象 _(填 “能 ”或 “不能 ”)证明 NaOH 与 CO 发生了反应。2(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_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答案】(甲组)生成白色沉淀, 溶液仍为红色;向溶液中引入 OH-,对 NaOH 的检验产生干扰。

29、 (或 或 =)2NaOH +CO2232不能; 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 Na CO +H O【解析】实验验证 (甲组)根据Na2CO3 与 BaCl2 溶液会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酸碱性不变解答;根据向溶液中引入 OH-,对 NaOH 的检验产生干扰解答;(乙组)根据溶液显酸性或中性 , pH7解答;【反思交流】(1)根据 NaOH 与 CO2 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解答 ; (2)根据是否能够判定有新物质碳酸钠生成解答。【拓展迁移】根据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的方法来证明反应是否发生解答。实验验证 (甲组)小鹏取少量 A 中溶液于试管中 ,向其中滴加过量 BaC

30、l2 溶液,若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 ,溶液仍为红色,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Ba(OH)2 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 ,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 ,理由是向溶液中引入OH-,对 NaOH 的检验产生干扰 ;(乙组) (2)用 pH 试纸测定 C 中溶液的酸碱度,若 pH(或 或 =)7,证明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 (1) NaOH 与 CO2反应生成 Na2 32232CO 和水 H 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Na CO +H O; (2)实验步骤 II中的现象说明 A 装置内压强减小,可能是NaOH 与 CO2 发生了反应 ,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氢氧化钠 ; 实验步骤 II

31、I 中的现象说明A 装置内压强比 B 装置压强小 ,且 A 装置内溶于仍然显碱性,故 实验步骤 中的现象不能证明NaOH 与 CO2 发生了反应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10 在一次化学实验中,两组同学都完成了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但观察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实验一)实验组甲组乙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产生蓝色沉淀产生蓝绿色沉淀(1)已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提出问题)乙组产生的蓝绿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呢?(查阅资料)碱式硫酸铜是绿色晶体,在水中溶解度极小,能溶于

32、稀酸溶液。碱式硫酸铜的组成不固定,一般可用Cu2(OH)2SO4 表示。(猜想与假设)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实验二)见图实验步主要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骤取乙组实验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到蓝绿色沉淀取蓝绿色沉淀,用蒸馏水洗涤多次无明显现象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BaCl2 溶液无沉淀产生取洗涤后的蓝绿色沉淀于试管中,滴加稀盐沉淀全部溶解,得到蓝绿色溶酸液取少量蓝绿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试剂X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解释与结论)实验结论: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2)步骤的实验目的是_。(3)步骤中的稀盐酸_(选填 “能 ”或 “不能 ”)用稀硫酸代替。(4)步骤中滴加的试剂X 是 _

33、。(反思与评价)(5)甲组同学在本组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下列实验:过滤,取蓝色沉淀于试管中;滴加 _,沉淀颜色变为蓝绿色;重复实验二中的步骤。经实验验证,氢氧化铜也可以转化为碱式硫酸铜。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6)乙组同学认为在自己组原有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滴加_,可以将碱式硫酸铜转变为氢氧化铜。通过实验,也验证了他们的猜想。(7)为了确保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实验的关键是_。【答案】 CuSO + 2NaOH = NaSO +Cu(OH)2检验蓝绿色沉淀是否洗涤干净不能 BaCl2424溶液CuSO4溶液 Cu(OH)2 + CuSO4 = Cu 2(OH)2SO4Na

34、OH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要足量(或过量)【解析】(1).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4 + 2NaOH = Na 2SO4, CuSO+Cu(OH)2 (2). 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BaCl2 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蓝绿色沉淀已经洗涤干净;(3). 盐酸如果换成硫酸会与BaCl2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干扰碱式硫酸铜是验证。(5). 氢氧化铜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碱式硫酸铜,4,24= Cu224(7).由上述分所以应滴加 CuSO溶液反应方程式为 Cu(OH) + CuSO(OH) SO析可知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时,硫酸铜过量会生成碱式硫酸铜, 以此类推 ,氢氧化钠过量时易得到氢氧化铜,所以应滴加 NaOH溶液 ,将蓝绿色沉淀转化为蓝色沉淀; 确保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实验的关键是氢氧化钠溶液要足量(或过量)点睛:充分利用利用题中的信息。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会不同。11 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某化学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