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8课《盐到哪里去了》名师教学设计冀教版.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8700678 上传时间:2020-12-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8课《盐到哪里去了》名师教学设计冀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8课《盐到哪里去了》名师教学设计冀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8课《盐到哪里去了》名师教学设计冀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8课《盐到哪里去了》名师教学设计冀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8课《盐到哪里去了》名师教学设计冀教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 料推荐盐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8 课盐到哪里去了。(二)设计理念: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科学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我在设计实验时, 首先引导学生预测实验的结果,然后再针对预测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通过预测实验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学生实验的目的性加强了,也正因为有了目的性,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三)教学目标探究目标: 1 能预测各种物质与水混合后的结果。2 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物质进行分类。3 能设计分离与混合物体的方法。4 能举例说明有一些变化是可逆的。情感目标: 1 能与同学交流自己设计

2、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2 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科学知识目标: 1 能用自己的话说明溶解的含义。2能用可逆变化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重点:指导学生做物体与水混合与分离的实验。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四)教学准备烧杯、玻璃棒、实验记录单、沙子、体粉、锯末、食盐、白糖、过滤网、纱布、磁铁。二、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针对小学生喜欢好奇的特点,我采用变魔术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设计意图: 采用魔术导入, 能更加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为有效问题的产生创设良好的铺垫。 )(二)预测现象、指导实验。1. 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 让学

3、生知道,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一种或几种物体与其他物体混合,物体混合后会发生一些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盐、沙子、锯末、白糖、铁粉五种材料分别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设计意图: 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的材料做实验,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1最新 料推荐生活中这一道理。 )2. 分组进行实验,小组商讨实验步骤,制定实验方案,并记录实验结果。3. 小组汇报,依据标准分类。(设计意图:学生们通过亲身体会,小组分析、讨论与交流而得出问题的答案,不仅能加深学生理解,还能让学生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三)讨论溶解、明确定义。1. 请学生们思考:这些溶于水的物体,在水中是怎样变化的?(设计意图:让学生

4、根据观察、分析,能更准确的推断出答案。)2. 引导学生总结出溶解的定义。(四)提出问题,设计实验。1. 在学生理解了溶解的含义后,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如何把不溶解于水的物体与水分离呢?2. 分组进行实验,小组商讨实验步骤,制定实验方案,并记录实验结果。(五)联系生活、学以致用。1. 课件出示洗衣粉、五香粉、奶粉、味精、小苏打、黑芝麻糊,学生小组讨论哪些溶于水,哪些不溶于水。2.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容易在水中溶解呢?(设计意图: 科学源于生活, 将科学知识运动到生活中是检验科学最好的方法。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五)回顾新知,总结全课。四、教学体会在本课教学中, 我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思想,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优化了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 互助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只是作为启发者、 引导者,引导学生资助探究、 分组讨论,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2最新 料推荐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