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地方传统文化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考——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村庄规划探索.pdf

上传人:马菲菲 文档编号:8713820 上传时间:2021-01-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1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地方传统文化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考——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村庄规划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结合地方传统文化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考——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村庄规划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结合地方传统文化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考——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村庄规划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结合地方传统文化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考——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村庄规划探索.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结合地方传统文化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考——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村庄规划探索.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合地方传统文化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考——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村庄规划探索.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口罂型爸荠 结合地方传统文化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考 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村庄规划探索 口郑莉,冯江 4 0 摘要 番禺区大岭村村庄规划立足于对传统历史文化格局的保护与尊重,积极寻找结合新农村建设 与地方传统文化的规划策略,通过产业发展设想传统格局的保护和延续土地利用调整,交通体系 梳理、环境风貌整治和公共空间体系重建等一系列规划措施来达成传承历史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 协调地方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地方传统文化;新农村规划;村庄规划;大岭村 文章编号 1 0 0 6 0 0 2 2 ( 2 0 0 9 ) S O 一0 0 4 0 - 0 4 中图分类号 T U 9 8 2 2

2、9 文献标识码 B N e wS o c i a l i s tR u m IP l a n n i n gw i t hL o c a Im d i t i o na n dC u l t u r e :T h eE x p l o r a t i o no fD a l i n g V i l l a g eP l a n n i n gi nS h i l o uT o w n ,P a n y uD i s t r i c t Z h e n gL i ,F e n gJ i a n g 嗽m _ 咖I no r d e rt op r o t e c ti t st r a d i

3、t i o n a ll a y o u t D a l i n gv i l l a g es e e k sp l a n n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t h a tc o m b i n en e w c o n s t r u c t i o nw i t ht h ep r o t e c t i o no fl o c a lc u l t u r e S t r a t e g i e ss u c h8 st r a d i t i o n a ll a y o u tp r o t e c t i o n ,l a n du s e a d j u s

4、 t m e n t s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0 r g a n i z a t i o n ,l a n d s c a p er e n o v a t i o n ,a n dp u b l i cs p a c e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l l o wf o r n e w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a tp r e s e r v e sl o c a lh i s t o r y T h eD a l i n gp l a nr e f u t e st h ec o m m o n l y

5、h e l di d e at h a tp r e s e r v i n g l o c a lc u l t u r ea n d p r o m o t i n g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a r em u t u a l l ye x c l u s i v e 哪嘲删豳L o c a lt r a d i t i o na n dc u l t u r e ,N e ws o c i a l i s tr u r a lp l a n n i n g ,V i l l a g ep l a n n i n g ,D a l i n gv

6、 i l l a g e 2 0 0 7 年,大岭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 公布为第三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这是广州市 第一个也是到目前为止惟一的全国历史文化 名村,因此大岭村的规划担负着双重使命,既 要传承历史文化又要面对现实发展。 在这样的特殊案例中,如何将新农村建 设与大岭村实际情况结合,使得村庄规划既 符合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要求,又充分 发挥人文资源的优势并满足现实发展需求, 是大岭村村庄规划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也 是其规划特点之所在。 1 大岭村概况 大岭村地处石楼镇西北,东邻莲花山,南 临莲花路,西接岳溪村,北为广阔的耕地和 鱼塘。据番禺县志) ) 载,大岭村原名菩山 村,嘉靖年间

7、建墟时才改称大岭,清代隶属 茭塘司大岭堡( 图1 ) ,民国隶属岗尾社1 8 乡, 建国至今隶属石楼镇。 大岭建村已有8 0 0 多年历史,村所在地 原为莲花山西南小海湾中的孤岛( 白沙湖) , 冲积成的平原背靠菩山,古村坐东北向西南, 菩山为祖山( 玄武) ,前临玉带河,遥对金鹅 岭和唐帽岭,左联马鞍岗,右接白沙湖冲积平 原,石楼河于村西北角接玉带河,汇入狮子 洋 。砺江涌从菩山的北侧流过,而在菩山南 麓,大岭村成半月形沿着玉带河逶迤开来,正 应了古老相传的说法:砺江涌头,半月古村。 大岭村现村域面积为3 7 4 1 9h m 2 ,含中 约、西约、上村、龙( 又名荔枝岗) 4 个自然村,

8、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村域建设发展格局清晰, 万方数据 而古村是指菩山之下的中约和西约, 绝大多数为陈姓人家。由于地处番禺 一隅,交通不便,近年来大岭村发展 相对滞后,传统格局和历史遗产得到 了较好的保存,村中至今仍可见到诸 多的历史印记,包括古塔、古桥、古 祠、古树,牌坊、麻石巷、园林等,保 存较完好的明、清、民国初期的古建 筑约有90 0 0m 2 ,其中最有历史价值 的是大魁阁塔、龙津桥、接龙桥、贞 寿之门牌坊、显宗祠、两塘公祠、永 思堂、朝列大夫祠等,更为重要的是, 它们事实上也在讲述古代的村落规划 理念,构成了完整而充满活力的公共 空间体系,形成了村落形态结构和公 共活动的线索,控制了村

9、落的轮廓和 整体风貌。 2 大岭村村庄的传统规划理念 及其启迪 大岭村东部的七星岩与及北部 莲花山远眺形成村落的风水龙脉,整 体背靠菩山,村民傍水而居,民居房 屋有序排列在山体与河流之间,水乡 环境特征明显。如此山水体、水绕 山靠的山水格局,成为了大岭村依存 的自然环境。村落的发展“自东南沿 菩山西南麓及玉带河石楼河沿岸,主 要街道呈线形自东南向西北扩展,最 后形成坐东北向西南的聚落格局”1 1 。 菩山在形态上成为轮廓线的控 制性因素,村中的建筑都匍匐在山 脚,以山为背景,以河为镜,投下优 美雅致的倒影。 大岭的村落布局结合了广府规 整的“梳式布局”和沿河涌埠头的自 由布局。街巷格局不仅因循

10、自然,而 且有仿生象物的意匠。中国古代村镇 的营造受追求天地人和谐合一的哲 学思想体系的影响,遵循姥子“人 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准则,如是,仿生象物的传统文化 深为民间喜爱 2 1 。古人以科举及第为 荣耀,尤其中状元,独占鳌头,更是 光宗耀祖之事,是历代读书人追求的 梦想,因此,鳌鱼也就与科举文化 挂上了钩,并成为了民众祈祷文风昌 盛的朴素思想所引导的乡村规划者 营造的意匠。那么大岭古村规划者祈 愿家族中人才辈出,期盼族人可以独 占鳌头,以鳌鱼形状设计村落也就不 足为奇了( 图2 ) 。 从古村街巷格局可见,最为典型 的“鱼骨巷”,以横街为主轴,支 巷大致相对垂直于主巷,巷口

11、多立有 坊门。鱼骨形的主巷串起文塔、祠堂、 庭院、蚝壳屋等不同类型的古建筑, 尺度宜人的麻石巷道,还有许多巷 门、古井、牌坊等具传统特色的历史 线索和环境元素,共同形成了富有岭 南特色的街巷空间。里巷与主巷垂 直,依山势呈东北西南走向,排水 沟位于侧,平行巷边,构成适应多 雨气候的完善的排水系统。 整体而言,村落肌理清晰,格局 完整,是珠三角地区传统村落的典型 代表。 大岭村公共空间节点由一系列 公共性较强的建筑和户外场地构成, 主要包括显宗祠、两塘公祠、陈氏大 宗祠、贞寿之门、永思堂、陈氏大宗 祠等,尤以村口最具特点而且保存最 为完好( 图4 ) 。 村口的大魁阁塔、显宗祠、龙津 桥、接龙桥

12、和池塘、玉带河一起,构 成了非常完整的岭南水乡村口格局。 历史上的乡村规划者们遵循传统风 水模式自勺要求,在村落营造过程中, 力图创造兴文运的环境,锁住水口, 以聚气聚财,隐含着协调自然环境和 人工建设的努力,使得整体景观趋于 平衡。 大岭的建筑风貌有着浓郁的地 方特色,因为靠近狮子洋,也靠近盛 产红砂岩的莲花山,所以采用了鸭屎 石、红砂岩、蚝壳、贝壳等地方性建 筑材料,而装饰上多用精致的木雕、 灰塑和陶饰。村中的园林以永思堂的 园林最具代表I 生;植被以菩提、凤眼 果和霸王花等为特色。 当前的规划是为未来三年的建设 而编制的,但是村落的历史已经有数 百年,将当前的规划放在历史的长河 之中来雹

13、就应该持更审慎的态度,理 解和尊重传统村落的规划,了解其形 态演变历程。如此才能更好地完成当 前的村庄建设规划。 对大岭村传统规划理念的详细 解读,给予当今规划诸多启迪:应维 护村落所依赖的生态环境,延续传统 的山水格局,保持菩山古村的完整肌 理,建立明确的公共空间体系,按照 当前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凸显建筑和 绿化的地方特点,丰富民众生活以活 跃非物质文化遗产。 规划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带给村 民长久的幸福生活。 图1 菱塘司图 图片来源:番禺县志,清宣统三年修,民国 十七年刻本。 图2 鳌鱼脊饰 番禺专辑第25 卷4 1 万方数据 3 大岭村村庄规向J 策略 在规划过程中,规划组积极寻找 结合

14、新农村建设与地方传统文化的 规划策略,并最终通过产业发展设 想、传统格局的保护和延续、交通体 系梳理、新建设用地选择、环境风貌 整治等一系列规划手段来达成传承 历史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 培育旅游为主导产业,优化产业 结构。依托现有历史文资源和优美的 自然山水风光,打造地区级的旅游景 点,使旅游业成为大岭村新的主导产 业,为快速发展的周边地区服务。对 工业实行近期调整、远期转型的政 策,使工业和农业能够结合旅游业的 发展,发展相关的配套工业及特色旅 游农业,从而促进旅游业大链条的发 展,使历史文化遗产在经济陕速发展 的趋势下,继续体现其价值和意义。 规划遵循由菩山和玉带河所构 成的山水格局,新

15、建设用地在位置和 高度上服从山水格局的控制和引导, 选址于大岭小学背后,独立于旧村, 但又与旧村相隔不远,这样可共享旧 村的各种公共福利设施和古迹。新村 住宅限高4 层,以减轻对周边景观的 破坏程度。村落形态设计突出“鳌鱼” 这一主题。村口在保留原有水口格局 的基础上,主要考虑对未来旅游发展 的承接作用。控制大岭村内巷道空间 的比例、尺度及界面完整性,保护街 巷主要传统环境要素,如石板路、排 水设施、巷门、旗杆夹、蚝壳墙、水 井、池塘、古树、菩山和菩山第一泉、 河涌和石埠头。现有的文物建筑既是 大岭村的文化珍宝,也是村民开展业 余活动、祠祀、节庆活动的场所。规 图3 大岭村旧村整治建设规划总平

16、面图 R i :1 4 大岭古村重要节点分布图 4 2 划在遵守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原则的 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整治措施,将这 些节点塑造成舒适的开放空间,同时 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载体。 针对敏感的历史文化保护区,道 路调整遵循城市干道不穿越历史文 化保护区范围且不切割大岭村传统 格局的原则,在旧村内部以步行和非 机动车行为主要交通方式。 在不破坏生态大环境和维护历 史文化环境的前提下,合理进行道 路建设和疏通,提高整个道路体系 的可达性:保证公路与历史文化保 护区核心保护范围的距离大于5 0m ; 配合旅游发展完善交通设施,调整 道路断面,增加道路的景观性而减 弱其交通性。根据镇域道路交通系

17、 统规划,规划红线宽度为6 0m 的石 化公路穿过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一 万方数据 图5 菩玉路沿玉带河立面改造示意图 条红线宽度为4 0m 的城北路穿越村 域山体,破坏了村落历史文化环境。 通过详细调研和反复比较,规划建 议在保持道路交叉口坐标不变的条 件下,调整石化公路自:I t - - 环到村 口大道段之间的线型;同时建议取 消原规划城北路,既维护历史文化 环境,又减少道路建设。 为了维护村落传统风貌,需要对 与风貌不协调的建( 构) 筑物进行改造。 位于敏感的旧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新 建建筑需符合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要求, 包括建筑体量、建筑立面、建筑细部 等;在新建的居住区,新建建筑需要与

18、 大岭村历史遗存取得风貌匕的和谐,增 加绿化、公共活动空间,配置完善的市 政配套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此 外,需重塑河岸景观,结合村口改造, 推动沿玉带河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及 沿河建筑和环境的修缮、改造( 图5 ) , 对新建的尺度较大、用现代材料装饰 的建筑进行整理,协调建筑立面的比 例关系,修复传统坊门。运用植物改善 沿河的整体景观,使其形成富有节奏 的效果,植物尽量选用本地树种。适当 打开某些封闭的围墙,让户内绿化渗 透到整个环境当中。将菩玉路等主要 街巷恢复为石板路,使其与传统铺装 保持致。 4 结语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 具有其特殊l 生但同时也应看到大岭 村在本地区的普遍

19、意义。虽然因历史 状况和城市化发展程度的不同,备村 落历史文化物质遗存的J 隋况存在差异, 但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的村落都面临 着共同的境况,如何通过规划来协调 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经济发展对村 落风貌的冲击之间的矛盾是村庄规划 必须思考的重要议题。 处理好传统文化保护与新农村建 设的关系,不是简- , I B 迎新,也不 是被动、消极地保护传统文化而应主 动寻求新旧的和谐。大岭村的规划可以 看作是一次努力,既立足于对传统历史 文化、村落格局、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尊 重,又结合当今的现实发展隋况通过 一系列相互配合的规划措施来寻找科 学的发展途径建立起新农村建设和传 统地方文化的彘I 子结合。n (

20、 此文获2 0 0 8 番禹社会主义新农村村 座规划征文竞赛二等奖。) 水厌火,从巫术的意义上镇压火灾的发生。” “鳖是传说中的海中大龟。在古代宫殿前石阶 上有巨鳌的浮雕。唐宋时代的翰林学士,承 旨等朝见时立于陛阶正中,因称入翰林院为 上( 立) 鳌头。科举时代考中的进士要到宫殿 台阶下迎榜,按规定第一名进士即状元要站 在鳌头上,故称中状元为独占鳌头。”引自 仿生象物传统中国营造意匠探微( 吴庆 洲著) 。 参考文献 1 朱光文广府传统的复原与展示番禺 大岭古村聚落文化景观 J 岭南文史, 2 0 0 4 ( 2 ) 2 吴庆洲建筑哲理、意匠与文化 H 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5 3 司徒尚纪岭南历史人文地理广府、 客家、福佬民系比较研究m 广州:中山 大学出版社,2 0 0 1 I - 4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 B 5 0 3 5 7 - 2 0 0 5 )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0 5 作者简介 郑莉,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建筑历史文化 研究中心讲师。 冯江,注册规划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系副系主任。 收稿日期 2 0 0 8 - i O - 2 3 ; 注释 修回日期 2 0 0 8 1 2 一1 2 “鳌鱼是江南以至岭南建筑屋脊上作为装 饰E f t 的吉祥脊兽。它象征水。放在屋脊上以 番禺专辑第25 卷4 3 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