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案1.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8717325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案1.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2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法,能找出作者抒写绿的形象的语句,探究绿的内涵;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绿的新的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2、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难点: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

2、”的象征意义。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当代著名诗人顾城有诗云: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一双慧眼来欣赏一组有关绿地图片。欣赏完图片,相信同学们对绿都有自己的理解吧!在你的心中绿是什么呢?学生阐述对绿的理解。师总结:绿是生命,是希望,是青春,是快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可是现在却有人要将它囚禁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去体味他对绿那份独特的情感吧。二、解题“囚”的含义是什么?明确:人居斗室为“囚” ,在我们的理解里, “囚”的对象往往是人,而本文中囚禁的对象是常春藤的绿枝条。这里的“囚绿”是把绿拟人化了。三、

3、读“绿”品读悟情,感受绿之形象1.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请以作者口吻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向“绿 ”表白。(请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注意赏析表现作者爱绿的句子)我囚禁你,因为你。过渡: 一句句真情告白, 让我们读到作者对绿的深深喜爱。 那常春藤在作者的这份浓浓爱意的滋养下一定会茁壮成长吗?或者: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第 8 段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作者对绿具有怎样的感情?喜爱你还能从文章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请找出来并分析。1名校名 推荐那常春藤在作者的这份浓浓爱意的滋养下一定会茁壮成长吗?2、找出文中描写 “囚绿 ”后 “绿 ”的形象的语句。从中你感受到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在交流中

4、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蓬勃、向阳、固执。3、大家从作者挚爱的绿的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绿的精神)明确:生命、希望追求光明、自由不屈的抗争精神这就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作者正是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决定开释绿枝条。(1)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2) .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 “绿友 ”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3)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了柔绿,变成了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4).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把瘦

5、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四、触摸绿之魂在作者笔下, 绿仅仅是指那株普通的常春藤吗?要深入了解常春藤的内涵,必须先了解陆蠡这个人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教师出示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陆蠡( 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1 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 年至 1934 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 年 4 月 13 日被捕 ,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 岁。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你爱国吗? ”“爱国。 ”“

6、赞成南京政府(汪伪)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绝对不能征服!”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被折磨吐血而死。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 是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他所关注的时代和事件。 其实本文中也隐约交代了当时的写作背景,请找出关于这些背景的语句。在异族入侵,祖国受辱,北平已经沦陷一年的情况下,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结合时代背景、 作者的为人, 再想一想作者笔下的绿仅仅是指那株普通的常春藤吗?它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呢?教师小结: 绿不仅仅是指那株普通的常春藤,他是向往光明、自由、坚强不屈的广大人民的2名校名 推荐象征,又是永向光明、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本文中

7、作者将个人的感情、志向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的写法,就称之为“托物言志”。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 ”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 )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 ”。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五、拓展延伸抗战的历史早已远去,但绿的精神品质却代代相传。常春藤的 “永不屈服于黑暗、顽

8、强抗争的精神”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请用凝练、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你的理解。能撷取一个事例加以佐证将更好。同学交流,分享成果。1.浩瀚的大海正是因为有了礁石,才激起了美丽的浪花2.生活的磨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3.在苦难面前抬起你自信的头颅!永不言败。4 永不屈服于黑暗!永远向着阳光生长!事例:1司马迁,受宫刑,却能忍受这世间最大的耻辱,因为他心中有未完成的史记。2张海迪,高位截瘫。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及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其间克服病痛和困难进行创作,至今已出版大量的作品。3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顽强生活,潜心文学创作,现为专业作家。4海伦 凯勒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 19 个月大时, 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毕业于哈佛大学5从小失去听力,曾是个全聋全哑的小女孩周婷婷是我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毕业生、中国的 “海伦 凯勒 ”。师生共勉: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 ! 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