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镁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8717478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化学《镁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备战高考化学《镁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备战高考化学《镁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备战高考化学《镁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备战高考化学《镁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化学《镁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化学《镁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备战高考化学镁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一、镁及其化合物1A、 B、 C、 D、 E、 X 都是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常见无机物根据上框图关系,完成下列问题 :(1) A 可作漂白剂,X 是含有某种阳离子(此阳离子具有净水作用)的溶液,且M(A)=M(D) ,则 A 与 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C 转化成 D 的离子方程式为_(2) A 的某种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X 是非极性分子的化合物,则A 与 H2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C 转化成 D 的化学方程式为_(3) A 是单质, X 是 Na2CO3 溶液, E 可用消毒剂,则A 与 H2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2、4) A 是单质, X 是单质(它的同素异形体是原子晶体),则E 与Si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5) A 是化合物, X 是 O2, C转化成 D 还需要催化剂, E 具有两性,则 A 与 H2 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6) A 是化合物( Mr(A)=100 ), X 是 O2,B 转化成 C 还需要催化剂, E 是中强碱,则 A与 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答案】2Na222223+232O + 2H O =4NaOH + O 3AlO+ Al+ 6H O = 4Al(OH) 2Na + 2H O =+2232232222Na + 2OH +H Na CO + CO +

3、H O = 2NaHCOCl + H O =H +Cl + HClSiO +4HF=SiF + 2H OAl S + 6H O = 2Al(OH) + 3H S Mg N + 6H O = 3Mg(OH)2+ 2NH 2232323223【解析】【分析】A 和水反应生成两种物质, B 和 X 反应生成 C, C 再与 X 反应生成 D,可推测可能是连续两次氧化,或者与量有关的反应。【详解】(1)A 可以做漂白剂,在短周期中有Na2O2 、 NaClO,SO2 等,但是能够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有 Na3 。则整个过程为2O2 ,X 含有的某种阳离子具有净水作用,在短周期中为Al2 223 的盐

4、的反应,生成NaAlO22和 Al3Na O 与水反应生成NaOH 和 O , NaOH 与含有 Al, AlO反应生成 Al(OH)3。氢氧化铝和过氧化钠的相对式量相同。则Na2O2 与水的方程式为2 2222与 Al3 转化为Al(OH)3的反应为双水解的反应,离子方2Na O2H O =4NaOH + O ; AlO程式为 3AlO2+ Al323+ 6H O = 4Al(OH) ;(2)Na K 合金常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A 属于短周期元素构成的物质,A 为 Na, B 为NaOH,E 为 H 。 B 为非极性气体,但是可以与NaOH 反应, X 为 CO ,少量的 CO 生成222

5、2323Na 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 CO,CO 过量生成 NaHCO,则2Na + 2H O = 2Na +2OHH2; Na2CO3 转化为NaHCO3 的反应方程式为Na2CO3+ CO2 + H2O = 2NaHCO3;(3)A 是单质,E 可用作消毒剂,在短周期中有NaClO。则A 为Cl2, B 为HCl, HCl 与Na2CO3生成CO2, CO2 与 Na2CO3 反应生成NaHCO3。则Cl2 与水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 + H2O =H+Cl + HCl;(4) X 是单质(它的同素异形体是原子晶体),X 可以是C 或者Si,但是高中阶段没有学过一种物质可以与S

6、i 连续反应两次,所以X 是C, C 与O2 反应生成CO2, CO2 与 C 反应生成CO。 B 为 O2,一种单质与H2O 反应得到 O2,则 A 为 F2, E 为 HF,其与 SiO2 反应的方程式为 SiO2 + 4HF=SiF + 2H2O;(5)E 具有两性, E 可能为 Al(OH)3 或者 Al2O3。 X 是 O2, C 转化成氧化,需要用到催化剂,在短周期中可能是SO2 与 O2,或者是D 还需要催化剂,连续两次NH3 与 O2,但是 C 若为NH3,无法得知物质B。 C 为SO2,B 为H2S, A 与水反应生成H2S 和Al(OH)3,为Al2S3 的水解反应,方程式

7、为Al2S3 + 6H2O = 2Al(OH)3+ 3H2S;(6)短周期中的中强碱,为Mg(OH) 2, B 转化为C 需要催化剂,则B 为NH3 ,A 为水反应得到Mg(OH)2 和NH3, A 为Mg 3N2,化学方程式为Mg3N2 + 6H2 O = 3Mg(OH)2+ 2 NH3。2A、 B、 C、 D、 E、 F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都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数。已知:A、 C、 F 三种原子最外层共有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11 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D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 E 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 1)写

8、出下列元素的符号: A_, B_,E_。(2)把 B 的单质 (片状 )放入滴有酚酞的沸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3) A、 C 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答案】 Na Mg P 产生气体 ,溶液变红 Mg2H2OMg(OH) 2 H2 Al(OH)3 OH=AlO 2H2O【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需要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相关化合物的性质推断六种元素,考查考生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熟悉情况、考查基本实验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考生对原子结构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对试题的分析理解能力。解析:(1) 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

9、次外层电子数少4,所以D 次外层电子数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4,D是Si 元素,同理E 为P 元素。由此可知,这六种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均含有3 个电子层,既都属于第三周期元素。“A、 C、 F 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生成盐和水”,其中有一种必属于两性氢氧化物,为Al(OH)3,所以与Al(OH) 3 反应的碱只能是NaOH ,既 A 为 Na、 C 为 Al , A 、 C 最外层电子之和为4,则 F 最外层电子数为7,是 Cl 元素。 A 与 C 中间的元素只能是Mg 。正确答案: Na、 Mg 、 P。(2) Mg 在沸水中发生反应 Mg+2H 2OMg(OH) 2+

10、H 2 ,反应过程中有气泡产生,且滴加酚酞的溶液变成红色。正确答案:产生气体且溶液变红、Mg 2H2OMg(OH) 2 H2 。( 3) A 、C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是NaOH 与Al(OH) 3323,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 OH =AlO 2H O。正确答案:Al(OH) OH=AlO 2H2O。点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是酸或者碱,三种能个两两反应时其中之一定是两性氢氧化物,一般为 Al(OH) 3。3X、Y、 Z 三种物质有如下的所示关系;(1)根据上述转化关系,推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_, Y_, Z_,试剂甲 _,试剂乙 _。(2)写出上述 步反应的离子方

11、程式: _; _ ; _ ; _ ; _。【答案】MgSO4 Mg(OH)2MgCl2BaCl2AgNO3Ba2+ 2H+= BaSO4 Mg2+ 2OH-=22+2+2+-2+4Mg(OH) Mg(OH) + 2H = Mg + 2H OAg + Cl = AgCl Ba + 2H = BaSO【解析】【分析】X 与稀盐酸不反应,且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镁,则X 为 MgSO 等,由转化关系可知, Y4为 Mg(OH)2、 Z 为 MgCl2,试剂甲为 BaCl2、试剂乙为 AgNO3。【详解】(1)X 与稀盐酸不反应,且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镁,则X 为MgSO4 等,由转化关系可知,Y 为M

12、g(OH)2、 Z 为MgCl2,试剂甲为BaCl2、试剂乙为AgNO3;2+2+-(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 +SOBa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OH+2+Mg(OH) 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 2+2H Mg+2H2O;反应 发离子方程式+-2+为: Ag +Cl AgCl ;反应发离子方程式为:Ba +SO BaSO4。4有 A、 B、 C、D、 E 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的原子核无中子,能与 B、C 分别形成 10 电子的化合物;B、 C 的质子数之和与E 的质子数相等,B、 C 的族序数为奇数;D、 E 位于同一周期,D 的阳离子所带的

13、正电荷数等于该阳离子的电子层数试回答下列问题:(1) C 与 D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2)写出D 的单质与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 “嫦娥一号 ”发射所用的液体燃料是上述(填元素名称)元素的单质(4)工业上,使元素E 的低价氧化物转化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设备名称为(5)在一定的条件下,A2 、B2 混合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后,B2 的浓度减小了0. 3 mol/L. 此时间内A2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 45 mol/( Ls)则此段反应时间为s【答案】( 1)(2) 2Mg+CO22MgO+C (3)氢 (4)接触室(5) 2【解析】【分析】有 A、 B、 C、 D、 E 五种短周期元

14、素 , 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 的原子核无中子 , 则 A 为 H, 能与 B、 C分别形成 10 电子的化合物 ,B 、C 的族序数为奇数 , 则 B 为 N,C 为 F,B、 C 的质子数之和与 E 的质子数相等 , 则 E 为 S,D、E 位于同一周期 ,D 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该阳离子的电子层数 , 则 D 为 Mg,据此答题。【详解】有 A、 B、 C、 D、 E 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的原子核无中子,则 A为 H,能与 B、 C 分别形成 10 电子的化合物, B、C 的族序数为奇数,则 B 为 N, C 为 F,B、 C 的质子数之和与 E 的质

15、子数相等,则 E 为 S, D、 E 位于同一周期, D 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该阳离子的电子层数,则D为 Mg,(1) C 与 D 形成的化合物为 MgF2,其电子式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 Mg与 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MgO+C;2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2Mg+CO2MgO+C;(3)“嫦娥一号”发射所用的液体燃料是氢元素的单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氢;( 4)工业上,使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设备名称为接触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接触室;( 5)在一定的条件下, H2、 N2 混合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后, N2 的浓度减小了0.3mol/L 此时间内H

16、2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45mol/ (L?s),则用N2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0.15mol/ (L?s),根据t= ?c/v 可以知道,此段反应时间为0.3/0.15=2s;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5 已知 A、 B、 C 为常见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1)若常温下,A、B 均为气体, C 为红色固体, E 为黑色固体,则E 的化学式为_,写出 A+E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2)若常温下B、 C均为气体, A 为金属单质,D为黑色晶体,则E 的电子式为_ ,写出 A+E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3)若常温下B 为气体,C为黑色固体,则构成金属A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7、为_,写出 A+E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答案】CuO CuO+H2Cu+H2O3Fe+4H2OFe3O4+4H22Mg+CO2MgO+C【解析】【详解】( 1)若常温下, A、B 均为气体, C 为红色固体, E 为黑色固体,则 A-E 分别为氢气、氧气、铜、水、氧化铜,氢气与氧化铜加热时反应生成铜和水;( 2)若常温下 B、 C均为气体, A 为金属单质, D为黑色晶体,则 A-E 分别为铁、氧气、氢气、四氧化三铁、水;铁与水蒸气加热时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3)若常温下 B 为气体, C为黑色固体,则 A-E 分别为 Mg、氧气、 C、 MgO、二氧化碳,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

18、镁和碳;6 物质A G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这些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其中A、 B、F 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C、D、 G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F 具有磁性,G为黑色非金属单质。(1) 物质 A溶解于盐酸,然后加入 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再滴加几滴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由此推知 A 的化学式为 _。(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3)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E_ 、 F_。(4) 若 C 是一种气体,在温度为 1 100 的某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 C(g)B(s) D(g)Ha kJmol 1( a0) ,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0.26

19、3 。若生成 1mol B ,则吸收的热量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a kJ ;若加入过量的A,则 C 的转化率 _(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若容器内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则该反应 _( 选填“达到”、“未达到”或“不一定达到”) 化学平衡状态;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 1 1C 0.10 0 mol L ,则 D _molL 。【答案】 FeOCO2 2MgC 2MgOOFe3O4 等于不变不一定达到0.0263【解析】【分析】由 G 为黑色非金属单质,可判断反应(3)为 Mg 在点燃的条件下与 CO2 的反应,因此D 、G分别为 CO2 和单质碳。 E 与单

20、质碳反应生成 CO2,则 E 为氧气,由 F 具有磁性知 F 为Fe3 O,进而推知 B 为 Fe,结合 (1)中信息知 A 为 FeO, (4) 中 C 若为一种气体,应为CO,4根据上述推断可以知道反应A(s) C(g) ? B(s) D(g)H a kJmol 1( a0) 就是 FeO(s)2H a kJmol 1A为固体FeOCO(g) ? Fe(s) CO(g)( a0) ,加入该物质对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不会提高 CO 的转化率;上述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因此容器内压强自始至终是一个恒量,故压强不变不能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若 c(CO)= 0.100

21、 mol L 1,根据 c(CO2)=K c(CO) 计算 c(CO2)。【详解】由 G 为黑色非金属单质,可判断反应(3)为 Mg 在点燃的条件下与CO2 的反应,因此D 、G分别为 CO2 和单质碳。 E 与单质碳反应生成CO2,则 E 为氧气,由F 具有磁性知 F 为3 4B为Fe(1)中信息知A为FeO(4)中C若为一种气体,应为CO,Fe O,进而推知,结合,根据上述推断可以知道反应A(s) C(g) ? B(s) D(g)akJmol 1( 0) 就是 FeO(s)Ha CO(g) ? Fe(s) CO2(g)H a kJmol 1( a0) ,A 为固体 FeO,(1) 由上述分

22、析可以知道, A 为 FeO,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FeO;(2) 反应 (3)的化学方程式是: CO 2MgC 2MgO,2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O2 2MgC 2MgO;(3) 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E 为 O 、 F 为Fe O ,234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O2;Fe3O4;(4)C 若为一种气体 ,应为 CO,根据上述推断可以知道反应A(s) C(g) ? B(s) D(g)HakJmol 1Fe(s) CO(g)kJmol 1(a0) , A为固体( 0) 就是 FeO(s) CO(g)?a2H aFeO,加入该物质对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不会提高 CO 的转化率 ,若生成 1mo

23、l B ,则吸收的热量等于 a kJ;上述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因此容器内压强自始至终是一个恒量,故压强不变不能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若 c(CO)=0.100mol/L ,因为 c(CO 2)=K c(CO) ,故 c(CO2 )=0.263 0.1mol/L=0.0263mol/L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等于;不变;不一定达到;0.0263。7 某学习小组用下图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提示:镁、铝均与酸反应,铝还能和碱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除去铝镁合

24、金表面的氧化膜。(1) A 中试剂为 _.(填 “NaOH溶液 ”或 “稀盐酸 ”)(2)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 记录C 的液面位置; 将 B 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待 B 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 由 A 向 B 中滴加足量试剂; 检查气密性; 调整橡胶软管使D 和 C的液面相平。上述操作的顺序是 _;(填序号)(3) 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_.(填“偏大 ”、 “偏小 ”、“不受影响 ”)(5)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 (已换

25、算为标准状况),B 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 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用含 a、 b、 c 的代数式表示)【答案】 NaOH溶液 2Al+2OH-222+2H O=2AlO+3H 偏小33600( a c)b【解析】【分析】(1)Mg 、 Al 均可以和酸反应,因此不可以用酸来实验,由于Al 可以和碱反应而不和Mg 反应,则可以用 NaOH 与 Al 反应制得 H2,然后用排水法收集H2 ,以计算 Al 的量;(2)整个操作过程及原理是:检查气密性;记录起始液面;加入碱反应;不产生气体后,记录 C 中的液面,两者相减即为产生H2的量;最后称得的固体即为Mg 的质量在读数时要注意 D、 C

26、液面相平,否则气体将受压,造成读数不准;(3)B 中发生的是 Al 与碱的反应;(4)未洗涤,则造成(a-c)变小,再分析判断;(5)(a-c)即为铝的质量,再除以Al 的物质的量即为铝的摩尔质量,而n(Al)可以由产生的 H2获得。【详解】(1)根据铝镁的化学性质,铝镁都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但铝还能与碱(如 NaOH 溶液 )反应放出氢气,而镁不能,要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应选择NaOH 溶液;(2)实验时首先要检查气密性,记下量气管中C 的液面位置,再加入NaOH 溶液开始反应,待反应完毕并冷却至室温后,调整橡胶软管使D 和 C 的液面相平,再记录量气管中C 的液面位置,最后将B 中

27、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故答案为;(3)B 管中铝与 NaOH 溶液的反应生成 NaAlO2 和 H2 ,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Al+2OH-222+2H O=2AlO +3H ;a c 100%,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c 值偏(4)铝的质量分数为:a大,铝的质量分数偏小;(5)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 B 中剩余固体镁的质量为c g,则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a-c)g,设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则:2Al+2NaOH+2H2O=2NaAlO2+3H22M3 22400ml(a-c)gbml解之得: M= 33600 ac 。b8 镁合金已成为飞机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重

28、要材料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含镁 3%-5%的铝镁合金(不含其它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下列两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方案一)( 1)称取 5.4g 铝镁合金粉末样品,溶于V mL 2.0mol/L NaOH 溶液中,使其反应完全,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该步骤中若未洗涤固体,测得镁的质量分数将_(填 “偏高 ”、“偏低 ”或 “无影响 ”)。(方案二)将铝镁合金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测定生成气体在通常状况(约520 , 1.01 10Pa)的体积(1)同学们拟选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如图1: 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是:A 接

29、 _接 _接 _(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满) 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一会儿后稀硫酸也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请你帮助分析原因_ 实验结束时,在读取测量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时,你认为合理的是_。A待实验装置冷却后再读数B上下移动量筒F,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C上下移动量筒G,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D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2)仔细分析实验装置后,同学们经讨论认为以下两点会引起较大误差: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氢气,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大;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小于是他们设

30、计了图实验装置。 装置中导管a 的作用是 _。 怎样检查图2 装置的气密性_。2 所示的【答案】 2Al 2NaOH 2H2 O=2NaAlO2 3H2偏高EDG 锌与稀硫酸反应放热且生成气体,使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大。ACD 平衡气压,使稀硫酸能顺利滴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连接好装置,从碱式滴定管加水,若滴定管中的液面和左边干燥管中的液面有稳定的高度差,则装置不漏气。【解析】【分析】方案一:( 1)铝是两性金属,溶于氢氧化钠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镁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未洗涤,镁上会附着有偏铝酸钠

31、,则会使镁的质量偏大;方案二:( 1) 该方案用排水量气法收集生成的氢气,所以最简易的装置是将生成的氢气通入盛满水的广口瓶中,用排出水的体积计算产生氢气的体积,其中盛水的试剂瓶导管一定要短进长出,利用增大压强原理将水排出; 该过程中有氢气产生,且同时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使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大; 该反应放热,所以需要冷却到室温再读数,同时保持广口瓶内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 2) 导管 a 相当于一个连通器; 根据装置特点可知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详解】方案一:(1)铝溶于氢氧化钠溶于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2NaOH 2H2O=2NaAlO2 3H2。若未洗涤,镁上会附着有偏铝酸钠,则会使镁的

32、质量偏大,测得镁的质量分数将偏高;方案二:( 1) 该方案用排水量气法,用排出水的体积计算产生氢气的体积,其中盛水的试剂瓶导管一定要短进长出,量筒中水的体积就是生成氢气的体积,量筒内导管应伸入量筒底部,故连接顺序为:(A)接( E)( D)接( G); 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大,稀硫酸不能滴下; 该反应放热,所以需要冷却到室温再读数,同时上下移动量筒G,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保持广口瓶内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视线与液体的凹面相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这样测得的体积才是该条件下的氢气的体积,答案选ACD;( 2) 导管 a 相当于一个连通器,作用是平衡气压,使稀硫酸能顺利滴下;同时滴入锥形

33、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 根据装置特点可知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是: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连接好装置,从碱式滴定管加水,若滴定管中的液面和左边干燥管中的液面有稳定的高度差,则装置不漏气。9 将镁、铝的混合物共0.2mol ,溶于 200mL 4molL 1 的盐酸溶液中,然后再滴加2molL 1 的 NaOH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沉淀质量m 随加入 NaOH溶液的体积V 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当V1=160mL时,则金属粉末中n(Al)= _mol( 2) 0 V1 段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2+3+(3)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欲使Mg 、 Al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 V(NaOH)=_ mL。(4)沉淀质量m 减小的阶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答案】 0.08 H+OH-=H2O 400 Al(OH)3+OH-=AlO2-+2H2 O 【解析】当 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