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及答案一.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722386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6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及答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及答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及答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及答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及答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及答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及答案一.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及答案(1)一、钠及其化合物1 现有金属单质A、 B 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C、 D、 E、 F、 G,它们之间能发生如图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乙 _, F_。(2)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金属 A 和水反应 _。红褐色沉淀C 与物质E 反应 _。F与黄绿色气体乙反应_。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吸收实验过程中的黄绿色气体乙,写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该气体的离子方程式 _。(3) 将 G溶液逐滴加入到沸水中会产生一种红褐色的液体。你认为该液体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_之

2、间,验证的简单方法是:_。【答案】 Cl222+ 23+3+2FeCl2Na+2H O=2Na +2OH+H Fe(OH)+3H=Fe +3H O2+23+22是否有丁达尔现象2Fe +Cl =2Fe +2ClCl +2OH =Cl +ClO +H O 1 100nm【解析】【分析】金属 A是食盐中的元素为Na元素, Na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黄绿色气体乙为Cl ,2则与 Cl2反应的气体甲为2H ,丙为 HCl,物质 E为盐酸,金属 A与水反应生成的 D为NaOH,盐酸与金属 B反应,生成的产物F和气体甲为氢气,金属B与氯气反应生成的G与 D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则金属

3、B为变价金属,应为 Fe,所以 F为 FeCl2,G为 FeCl3, C为Fe(OH)3,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详解】食盐中的金属元素是Na,所以金属 A是 Na, Na和水反应生成 NaOH和氢气,黄绿色气体乙为Cl2,与 Cl2反应的气体甲为 H2,丙为 HCl,物质 E为盐酸,金属 A与水反应生成的 D为 NaOH,盐酸与金属 B反应,生成产物 F和气体甲为氢气,金属 B与氯气反应生成的 G与D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则金属B为变价金属,应为Fe,所以 F为 FeCl2, G为 FeCl3, C为 Fe(OH)3。(1)由以上分析可知,乙为Cl2, F为 FeCl2;+

4、-(2) 金属 A为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 +2OH + H2;式为: Fe(OH)3+3H+=Fe3+3H2O;F是FeCl2, FeCl2与Cl2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氯气是大气污染物,在实验室中通常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 OH-=Cl-+ClO-+H2O;(3)将 FeCl3溶液逐滴加入到沸水中,继续加热至液体变为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就是氢氧化铁胶体,该液体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 100nm 之间,验证的简单方法是:用光线照射,看是否产生丁达尔现象,若产生

5、,则该物质就是胶体。【点睛】2A、 B、 C、 W 均为中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条件已略去,反应可以在水溶液中进行 )。(其他产物及反应(1)若 A、 B、 C 三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A 俗称苛性钠, W 为无色无味气体,C 受热分解可转化为B。向 B 溶液中通入 W 生成 C 的离子方程式为 _。A 溶液与 C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2)若 A、 B、 C 三种物质都含有一种金属元素,且B 为两性物质, W 俗称苛性钠。A、B、 C 三种物质中所含有的金属元素单质与W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A 溶液一步转化为C 溶液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 。(3)若 A、

6、 B、 C、 W 四种物质均为气体,其中A、W 为单质, C 的摩尔质量为 46g mol -1 。B 的化学式为 _。实验室制取 B 时, _(填 “能 ”或 “不能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一定条件下B 与 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若 A 为淡黄色固体单质,W 为气体单质, B、 C 均为酸性氧化物。则C 溶于水形成化合物 D,在加热的情况下,D 的浓溶液与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答案】 CO32-223-323222+H O+CO =2HCONaOH+NaHCO=Na CO +H O2Al+2NaOH+2H O =2NaAlO23-2-2NO 不能2NO+2CO22+

7、3H Al + 4OH =AlO+ 2H O2CO +NS+2H SO (浓)3SO +2HO242【解析】【分析】(1) 若 A、B、 C 三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均含Na 元素, A 俗称苛性钠,则 A 为NaOH,W 为无色无味气体,C 受热分解可转化为B,则 W 为 CO2、 B 为 Na2CO3, C 为NaHCO3;(2)若 A、 B、 C 三种物质都含有一种金属元素,且B 为两性物质, W 俗称苛性钠,则B 为Al(OH)3, A 为 AlCl3、 C 为 NaAlO2;(3) 若 A、 B、 C、W 四种物质均为气体,其中A、 W 为单质, C 的摩尔质量为 46g?mol

8、 -1,则 A 为 N2、W 为 O2、 B 为 NO、 C 为 NO2 ;(4) 若 A 为淡黄色固体单质,W 为气体单质, B、 C 均为酸性氧化物,则A 为 S, W 为 O2、B 为 SO2、 C 为 SO3 。【详解】(1) 若 A、B、 C 三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均含Na 元素, A 俗称苛性钠,则A 为NaOH,W 为无色无味气体,C 受热分解可转化为B,则 W 为 CO2、 B 为 Na2CO3, C 为NaHCO3。向 Na2CO3 溶液中通入 CO2 生成 NaHCO3的离子方程式为: CO32- +H2O+CO2=2HCO3-;NaOH 溶液与 NaHCO3溶液反应

9、的化学方程式为:3232NaOH+NaHCO=Na CO +H O;(2) 若 A、B、 C 三种物质都含有一种金属元素,且B 为两性物质, W 俗称苛性钠,则 B 为Al(OH) , A 为 AlCl 、 C 为 NaAlO ;332A、B、 C 三种物质中所含有的金属元素为Al,单质 Al 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22O =2NaAlO +3H ;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23-2-NaOH 溶液生成 NaAlO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 4OH =AlO+ 2H2O。(3) 若 A、B、 C、 W 四种物质均为气体,其中

10、A、 W 为单质, C 的摩尔质量为 46g?mol -1,则A 为 N2、 W 为 O2、 B 为 NO、 C 为 NO2;B 的化学式为: NO;由于 NO 能与氧气反应,实验室制取NO 时,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 与 CO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 N2和 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222CO +N ;(4) 若A 为淡黄色固体单质,W 为气体单质,B、 C均为酸性氧化物,则A 为S, W为O2、B 为SO2、 C 为SO3 ; SO3 溶于水形成化合物D 为H2SO4,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H2SO4(浓 )3SO2+2H2O。3 A、 B、

11、 C、 W均为中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反应可以在水溶液中进行)。( 1)若 A、 B、 C 三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A 俗称苛性钠, W为无色无味气体, C受热分解可转化为 B。向 B 溶液中通入 W生成 C 的离子方程式为 _。A溶液与 C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2)若 A、 B、 C、 W四种物质均为气体,其中 A、W为单质, C 的摩尔质量为 46gmol -1 .B的化学式为 _ 。实验室制取B 时, _(填“能”或“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若 A为淡黄色固体单质,W为气体单质,、均

12、为酸性氧化物。由 B 生成 C 时,每生成1molC,消耗 W的物质的量为_。C溶于水形成化合物D,在加热的情况下,D 的浓溶液与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2-3=Na2CO3+H2O NO 不能3NO2+H2O=2HNO3+NOCO3+H2O+CO2=2HCO3NaOH+NaHCO0.5molSO4(浓) =3SO+2H OS+2H22【解析】【分析】(1)若 A、 B、 C 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则A、B、 C中均含有钠元素,A 俗称苛性钠,则 A为 NaOH, W 为无色气体, C 受热分解可以转化为 B,由转化关系可知W 为 CO2, B 为碳酸钠, C 为碳酸氢钠,据此分析;

13、(2)若 A、 B、 C、 W 均为气体,其中 A、W 为单质, C 的摩尔质量为46g/mol ,则 C 为NO ,由转化关系可知A 为 N 、 W 为 O 、 B 为 NO,据此分析;222(3)若 A 为淡黄色固体单质,则A 为硫, W 为气体单质, B、 C 为酸性氧化物,由转化关系可知 W 为 O2、 B 为 SO2、 C 为 SO3,据此分析。【详解】(1)若 A、 B、 C 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则A、B、 C中均含有钠元素,A 俗称苛性钠,则 A为 NaOH, W 为无色气体, C 受热分解可以转化为B,由转化关系可知W 为 CO2, B 为碳酸钠, C 为碳酸氢钠,据此分析:向

14、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碳酸氢钠的离子方程式为:32-223 -;CO+H O+CO =2HCONaOH 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NaHCO3=Na2CO3+H2O。故答案为 CO2-; NaOH+NaHCO3+H2O+CO2=2HCO33=Na2CO3+H2O;(2)若 A、 B、 C、 W 均为气体,其中A、W 为单质, C 的摩尔质量为46g/mol ,则 C 为NO ,由转化关系可知A 为 N 、 W 为 O 、 B 为 NO,据此分析:222B 的化学式为NO;因为 NO 和空气中的O2 反应生成NO2,则实验室制取B( NO)时,不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B;

15、NO2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故答案为 NO;不能; 3NO2+H2O=2HNO3+NO ;(3)若 A 为淡黄色固体单质,则A 为硫, W 为气体单质, B、 C 为酸性氧化物,由转化关系可知 W 为 O223、 B 为 SO 、 C 为 SO ,据此分析:由 SO2 生成 SO3 的化学方程式为2 SO2+ O2 ? 2SO3,每生成 1mol C( SO3),消耗 W(O2)的物质的量为 0.5mol ;SO3 溶于水生成化合物D(H2 SO4),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与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S+2H2SO4(浓)3SO2

16、 +2H2 O。故答案为 0.5mol ; S+2H2422SO (浓)3SO +2H O。【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推断,涉及Na、N、S 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与转化,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把握反应的规律,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4 已知甲、乙、丙为常见单质,A、 B、 C、D、 E、F、 G、 X 均为常见的化合物;A、 B、 C、 D、E、 X 等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B 和 X 的摩尔质量相同,E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 X 和 G 的化学式: X _ , G _。( 2)写出有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7、D丙: _ 。C G:_ 。( 3)写出 B 与 H2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若消耗 0.5mol B 转移电子 _mol 。【答案】 Na2S SO3 2Na2SO3+O2=2Na2SO4 SO3 +2NaOH=Na2 SO4 +H2O 2Na2O2+2H2O=4Na+4OH-+O2 0.5【解析】单质甲、乙均能与单质丙连续两次反应,可能是单质甲、乙分别被氧气连续氧化,生成不同的氧化物,则丙为氧气,氧化物与水反应放出氧气,则B 是过氧化钠;C 是氢氧化钠,A 是氧化钠,甲为钠;又因为B 和X 的摩尔质量相同,则X 为硫化钠,那么乙为硫,F 为二氧化硫,G是三氧化硫;从而进一步推断出D为

18、亚硫酸钠、E 是硫酸钠,而硫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亚硫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符合题意;( 1) X 为硫化钠,化学式 Na2S; G为三氧化硫,化学式 SO3;正确答案: Na 2S、 SO3。( 2) D 为亚硫酸钠,丙为氧气,亚硫酸钠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钠,化学方程式:2Na2SO3+O 2=2Na 2SO4; C为氢氧化钠,G为三氧化硫,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SO3+2NaOH=Na 2SO4+H 2O;正确答案: 2Na2SO3 +O2=2Na2SO4;SO3+2NaOH=Na 2SO4+H2O。(3) B 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

19、式:+-+O 2 molNa O 2 mol2Na O +2H O=4Na +4OH,消耗,现消耗 0.5mol2222;该反应转移电子22Na2O2 转移电子0.5mol ;正确答案:2Na2 O2+2H2O=4Na+4OH -+O 2;0.5。点睛:单质在氧气中发生连续氧化的有:NaNa 2O Na2O2 、 S SO2 SO3、N2 NO NO 2 、C CO CO 2 等,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做这种类型的推断题有很大帮助。5A、 B、 C、 D、 E 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元素是所有原子中半径最小的原子;B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氢化物生成一种盐X; D

20、与 A 同主族,且与E 同周期;E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4, A、 B、 D、 E 这四种元素中,每一种都与C 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D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周期 _族。(2)C 和 E 两元素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 填元素名称 ),可以验证该结论的是_(填写编号 );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B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的状态C比较这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比较这两种元素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3)写出 C、 D 两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 的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4)A 与 C 间可形成负一价双原子阴离

21、子,有10 个电子,写出该阴离子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5)A、 C 、 D、 E 四种元素可形成两种酸式盐,两种酸式盐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三A 氧 CD 2NaO2+2H2O=4Na+4OH-+O2OH-+H+=H2O H+HSO3-22=H O+SO 【解析】【分析】A、 B、 C、 D、E 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则A 为 H; B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生成盐,则B 为 N; E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 ,则 E 为 S; D 与 A 同主族,且与 E 同周期,则 D 为4Na; A、

22、B、 D、 E 这四种元素,每一种与 C 元素都能形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多种化合物,则 C 为 O,然后利用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的性质来解答。【详解】A、 B、 C、 D、E 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则A 为 H; B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生成盐,则B 为 N; E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4,则 E 为 S; D 与 A 同主族,且与E 同周期,则D 为Na; A、 B、 D、 E 这四种元素,每一种与 C 元素都能形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多种化合物,则 C 为 O;(1)D 是 Na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

23、周期,A 族;(2)氧与硫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在减弱,则非金属性OS,可以利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单质的氧化性等来判断,氢化物沸点、单质的状态都属于物理性质,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AB 错误、 CD 正确;(3)C、D 两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 1 的化合物为 Na2 O2 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22+-22Na O +2H O=4Na +4OH+O ;(4)A 与 C 间可形成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有10 个电子,为 OH-离子,该阴离子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5)A、 C、 D、 E 四种元素分别为 H、 O、Na、 S,可形成

24、两种酸式盐,为NaHSO 、 NaHSO,43两种酸式盐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22。+HSO =H O+SO6 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物质A、 B、 C、 D、 E,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物质A 与物质B之间的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E 可能与A、B 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 C 是离子化合物, D 是一种强碱,写出C 的电子式: _(2)若 E 是有臭鸡蛋气味, D 是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化合物。用电离方程式解释D 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原因:_用等式表示 E 与 NaOH 溶液反应后生成正盐的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_(3)若 C 是一种气体

25、, D 是一种强酸,且E 与 A 相同,则 C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_(4)若 A 是一种单质,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那么化合物D 是 _ 。【答案】+-Al(OH)3Al3+-H +H2O+AlO2+3OHc(Na+)+c(H+)=2c(S2- )+c(HS-)+c(OH-)Mg(OH)2【解析】【分析】(1)若C 是离子化合物,D 是一种强碱,可能为NaOH,则C 可为Na2O2(或NaH),生成气体为 O2 或 H2 ;(2)D 是既能溶于强酸、又有溶于强碱的化合物,应为Al(OH)3, E 的水溶液呈现

26、弱酸性,E可能与A、 B 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结合转化关系分析可知C 应为H2S;(3)若C 是一种气体,D 是一种强酸,C 应为NO2,则D 为HNO3 ,E 为NO,结合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4)若A 是一种单质,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气体E 为NH3, A 为Mg , B 为氮气,生成的C 为Mg2N3。那么化合物D 是【详解】(1)若C 是离子化合物,D 是一种强碱,可能为NaOH,则C 可为Na2O2,生成气体为O2 或H2, Na2O2 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2)D 是既能溶于强酸、又有溶于强碱的化合物,应为Al(OH)3

27、, E 的水溶液呈现弱酸性,可能与 A、 B 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结合转化关系分析可知C 应为 H2S;ED 为氢氧化铝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原因的电离方程式为酸式电离和碱式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 +H2O+AlO2-Al(OH)3Al3+3OH-;E 为 H2S,与 NaOH 反应生成的正盐溶液为硫化钠溶液,硫离子水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存在电荷守恒为: c(Na+)+c(H+)=2c(S2-)+c(HS-)+c(OH-):(3)若 C 是一种气体,D 是一种强酸,应C 为 NO2,则 D 为 HNO3, E 为 NO;NO2 与水反应生成HNO3 和 NO,反应的方程式为3NO2+H

28、2O=2HNO3+NO,此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4)若 A 是一种单质,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气体 E 为 NH3, A 为 Mg , B 为氮气,生成的C 为 Mg2N3, Mg2N3 溶于水发生双水解,生成氨气和氢氧化镁,故D 为 Mg(OH)2。7A、 B、 C 是由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三种常见化合物,甲、乙、丙是三种单质,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图 1 所示的关系,完成下列空白:(1)向酚酞试液中加入化合物A 的粉末,现象为 _ 。(2)单质甲与化合物 B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3)向 20mL

29、 某浓度的化合物C 的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得溶液2M,因 CO 通入量的不同,溶液 M 的组成也不同。若向M 中逐滴加入0.1mol/L 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 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 V( HCl)的关系如图 2 图示两种情况。由 A 确定滴加前 60mL 的盐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由 B 表明,原溶液通入 CO2 气体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由 A、 B 可知,两次实验通入的CO2 的体积比为 _。【答案】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生成2Na+2H2O 2Na+2OH-+H2OH- +H+ =H2O、+2-3: 10H +CO3 =HCO3 Na2CO3、 NaH

30、CO3【解析】【分析】A、 B、 C 是由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三种常见化合物,甲、乙、丙是三种单质,甲与B 反应是置换反应,甲与乙是化合反应,丙与乙也是化合反应,单质甲、含有甲元素的化合物 A 均与化合物 B 反应得到不同的单质,且两种单质反应又得到化合物B,应是 Na、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可推知甲是Na 单质,乙为氧气, B 是 H2 O,丙为氢气, C 是 NaOH,A是 Na2O2;小题( 3):曲线A、 B,开始没有气体,加入一定体积盐酸后生成气体,生成气体的反应为: HCO3- + 222332-+3-,前后两过程消+H =H O+CO ,若 A 中只有Na CO,开始发生CO+

31、H =HCO耗 HCl 的体积相等,实际开始阶段消耗盐酸体积大于产生二氧化碳消耗的盐酸体积,故A曲线表明 M 中的溶质为 NaOH、Na2 3, B 曲线中,前后消耗盐酸的体积之比为1: 2,则CO曲线 B 表明 M 中溶质为 Na2 331: 1。CO 、 NaHCO ,且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详解】( 1)向酚酞试液中加入化合物 Na2O2 的粉末,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氢氧化钠是溶液薄荷味红色,但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则现象为: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生成;答案为: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生成;( 2)单质甲与化合物 B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Na+2H2O2Na+2OH

32、-+H2;答案为: 2Na+2H2O 2Na+2OH-+H2 ;(3) 由A 确定滴加前 60mL的盐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2-+2-=HCO3-;H +CO3=HCO3 ,故答案为 OH+H =H2O、 H +CO3 由 B 图表明,加入25mL 盐酸时开始产生二氧化碳,到75mL 时二氧化碳的体积达最大,所以加入盐酸体积25mL 75mL 时,是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由Na2 33CO生成 NaHCO再生成CO2,前后消耗的盐酸为1:1,而图中,生成33NaHCO 所用盐酸少于由NaHCO 生成CO 所用盐酸,为 1: 2,所以原溶液的溶质为Na CO 、 NaHCO ;2233答案为: Na2 33CO 、NaHCO ; 曲线 A 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盐酸体积为(75-60) mL=15mL,曲线 B 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盐酸体积为( 75-25 ) mL=50mL,由 HCO3- +H+=H2O+CO2可知,则两次实验通入的CO2 的体积之比 =15mL: 50mL=3: 10。答案为: 3: 10。8 市场上有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缺氧症状的便携式制氧器,利用过碳酸钠固体A( 化学式为 2Na2CO3 3H2O2) 和黑色固体 B( 不溶于水 ) 与水混合反应制得氧气。某同学对A、 B 两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