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模板 A类.doc

上传人:办公号 文档编号:8759510 上传时间:2021-0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标准模板 A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程标准模板 A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程标准模板 A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程标准模板 A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程标准模板 A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标准模板 A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标准模板 A类.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课程标准课程名称: 森林环境适用专业:林业技术学时数:128学 分:82012年 4 月森林环境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林业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所覆盖的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土壤、气象和森林生态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土壤调查的常用方法,常用化肥的简易识别及苗木的施肥技术,掌握常用气象观测仪器测定气象因子的方法。本课程与森林植物课程并行,为后续的森林调查技术、森林营造技术、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二、设计思路根据林业行业各岗位对森林环境调查与调节的职业能力要求,按照以项目为主体,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理念,

2、设置了森林光照的调查与调控、森林温度的调查与调节、森林水分的调查与管理、森林土壤的调查与改良、 认识森林地形、森林群落调查等十个项目,将森林环境调查与调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到各典型工作任务中,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驱动教学,实现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目标。在课程设计上,由校企合作,团队开发实现;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互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方法能力。三、课程教学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林业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森林土壤、森林气象基本理论知识和调查技能,掌握森林生态理论知识,具备灵活运用知识进行森林立地分析、森林环境管理的能力,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好

3、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二)具体目标1、 专业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准确理解森林环境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掌握森林光照、温度、水分、气流、土壤、地形及森林生态等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森林土壤、森林气象、森林生态的知识解决营林中的相关问题。侧重培养学生利用森林环境基础知识进行营林管理的能力。2、 专业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准确描述森林特征,会通过营林措施,进行森林光照调控、温度调控、水分调控;会测定土壤理化性质,能通过使用化肥进行土壤改良;会使用地形图,认识森林地形特征;能较准确分析森林地带性分布;会森林生物调查;会进行森林群落调查;会典型森林生态系统调查。3、 职业素质目标

4、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提高观察、思维、推理、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敬业、守信、高效、协作、精益求精等职业道德与素质,使学生能自觉树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职业习惯的意识。四、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导入认识森林环境(8学时)1、 知识目标(1) 了解森林林分的概念。(2) 理解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森林的结构特征。(3) 掌握森林的概念,森林环境的概念与特点,森林立地条件与林木生长的关系,用森林结构特征对森林进行描述。2、 能力目标(1) 会森林结构特征的观察与调查,包括森林组成、森林层次、森林起源、森林郁闭度、森 林密度、森林年龄森林立地质量。(2) 会使用森林立地质量表

5、与地位指数表。3、 工作任务(1) 森林结构特征调查表编制。(2) 森林立地质量表及地位指数表的应用。项目(一) 森林光照的调查与调控(10学时)1、 知识目标(1) 了解太阳辐射基本知识、全国各地太阳辐射量的分布、日照时间、强度的时空变异。(2) 理解光照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植物对光照时间及光照强度的适应性;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日照中性植物的概念。(3) 掌握通过改变日照时间促进植物开花的方法;通过调节光能利用率促使森林生产最大化的途径;常见的喜光树种、耐荫树种及中性树种,以及三种树种的鉴别方法。2、 能力目标(1) 会使用照度计测定光照强度。(2) 会应用光照知识对林木及花卉的光照条件进

6、行调控。3、 工作任务(1) 赣南主要树种的耐荫性的鉴别。(2) 主要节日花卉光调节催花方案的制定。项目(二) 森林温度的调查与调节(10学时)1、 知识目标(1) 了解林内温度条件的时空变化。(2) 理解土壤热属性及热传导方式;生物学温度、平均温度、极端温度、界限温度、积温的概念及意义;温度的生态作用;物候的概念;极端温度对树木的各方面的危害。(3) 掌握温度的表示方法;土温和气温的时空变异规律;植物生长发育温度调控方法;极端温度危害的防御措施。2、 能力目标(1) 会使用干球温度表、湿球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曲管温度表、等常用温度表 测定土壤温度和气温。(2) 会制订主要经济树种

7、的物候档案及相应的林木管理计划。(3) 能对极端温度危害进行防御。3、 工作任务(1) 气温、土温的测定。(2) 赣南主要经济树种的极端温度危害调查及防御措施制定。项目(三) 森林水分的调查与管理(10学时)1、 知识目标(1) 了解空气湿度的5种表示方法;水的相变途径。(2) 理解空气湿度的变化规律;水分对树木的重要性及树木对水分的适应性;水分异常对树木的危害;熟悉常见的旱生树种、湿生树种、中生树种。(3) 掌握土壤水分的类型及每种类型水分对植物生长的意义;土壤水分有效性的概念及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及土壤水分调节的方法。2、 能力目标(1) 会用干湿球温度计及湿度查

8、算表测定空气湿度。(2) 会用烘干法、酒精燃烧法测定土壤水分。(3) 会防御苗木水分异常危害。3、 工作任务(1) 空气湿度的测定。(2) 土壤各种水分指标的测定。(3) 赣南常见的旱生树种、湿生树种、中生树种的分类。(4) 苗圃地水分管理。项目(四) 森林气流的调查与调控(10学时)1、 知识目标(1) 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大气的垂直分布;气压的概念及空间分布;风的形成,风与森林的关系;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2) 理解大气污染与树木的关系;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和焚风的形成机制;寒潮对树木的危害。(3) 掌握小气候的形成机制;我国主要气候特征及气候特征对植被分布的影响。2、 能力目标(1) 会使

9、用轻便风速风向表测定风向风速。(2) 能对受寒潮危害的赣南主要经济树种进行保护性管理。(3) 会分析引种过程中气候因素的限制。3、 工作任务(1) 风速的测定。(2) 总结赣南寒潮特点,主要危害树种,编制相应防御方案。项目(五) 森林土壤的调查与改良(40学时)1、 学习目标(1) 了解土壤的形成的基本知识;土壤的分类及森林土壤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有机质的来源。(2) 理解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养分的来源;土壤微生物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土壤理化性质对森林的影响。(3) 掌握调节土壤有机质的基本方法;常见化学肥料的性质及施肥技术;林地土壤改良的基本方法和提高森林土壤肥力的措施。2、 能力目标(1

10、) 会土壤剖面观察与样品采集处理。(2) 会土壤有机质的测定。(3) 会土壤质地的测定。(4) 会土壤密度的测定和土壤孔隙度的计算。(5) 会土壤酸碱度的测定。(6) 会土壤水解氮的测定。(7) 会土壤有效磷的测定。(8) 会土壤速效钾的测定。(9) 会常见化肥的简易识别及鉴定。3、 工作任务(1) 土壤剖面观察与样品采集。(2)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3) 常见化肥的识别及施用。项目(六) 认识森林地形(6学时)1、 学习目标(1) 了解我国地形的类型及基本特征,几种特殊地貌及森林植被特征。(2) 理解地形对森林的影响。(3) 掌握江西地形的特征,江西各种典型地形的植被特征。2、 能力目标(1

11、) 会地形图的识读。(2) 会特殊地形森林营造的基本技能。3、 工作任务(1) 地形图的识读。(2) 调查江西各种典型地形地貌的植被特征。项目(七) 认识森林分布地带性(8学时)1、 知识目标(1) 了解我国森林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我国森林资源现状。(2) 理解我国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和垂直地带性规律。(3) 掌握我国森林植被的分区及主要特点。2、 能力目标(1) 会常见经济林树种引种的基本地带性判断。3、 工作任务(1) 编制我国常见经济树种分布表。(2) 树种引种可行性方案编制。项目(八) 森林生物调节(6学时)1、 知识目标(1) 了解森林动植物的类型。(2) 理解森林植物的种类及

12、森林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森林与下木、活地被物的相互影响。(3) 掌握森林植物之间的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2、 能力目标(1) 会采取措施调节森林动植物间关系。3、 工作任务(1) 森林动物调查。(2) 森林地被物调查。(3) 森林植物关系调查。项目(九) 森林群落调查(6学时)1、 知识目标(1) 理解森林群落组成、发育、演替过程,森林群落外貌变化。(2) 掌握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概念,物种多样性在营林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1) 会进行森林群落样地调查。(2) 会应用生物多样性原则进行林种规划。3、 工作任务(1) 森林群落样地调查。(2) 应用物种多样性进行林种规划。项目(十) 典型森林生

13、态系统调查(6学时)1、知识目标(1) 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基本理论、概念;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生产量和生物量。(2) 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规律。(3) 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生态系统平衡的概念和意义,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2、能力目标 (1)会调查赣南典型森林生态系统。(2)会健康指标评价,能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3、工作任务 (1) 编制赣南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报告。五、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建议本课程选用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林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森林环境,毛芳芳主编,2008年1月第2次印刷版。(二)教学方法建议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课程特点,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积

14、极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既注重理论传授、知识传授,还要自然过渡到方法学习。通过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的课堂活动(如讨论、案例分析等),寓教于乐,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三)考核评价建议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的形成。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化发展。 具体评价方法为:过程考核:学生课程学习过程考核占课程成绩的60%,由学生到课记录(25%)、学生课堂表现(10%)和作业完成情况(10%)及在实验实训中反映的技能掌握程度(15%)四部分组成。终结考核:实行理论考核,占课程成绩的40%。(四)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课程教学资源包括各种教学资料以及该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各种案例材料和信息、光盘、多媒体课件、图书馆书籍、电子期刊等。六、编制说明1. 本课程标准由林业技术教研室张维玲、邹琦、彭丽老师合作编制,或本课程标准由XXXX教研室与XXXX公司合作开发。2. 执笔人:张维玲3. 审核人:刘郁林七、其他说明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结合实践教学。本标准与森林环境课程实训标准结合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