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775465 上传时间:2021-0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研究《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研究《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研究《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研究《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研究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 研究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 导读: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程概况运动解剖学是体育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知识,掌握与体育运动联系最为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对外部特征的影响。重视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单位:体育学院课程负责人:杨国敏适用于本科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休闲体育专业教学时数: 56学时(讲课44学时,实验12学时)一、课程概况运动解剖学是体育各

2、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知识,掌握与体育运动联系最为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对外部特征的影响。重视运动技术的解剖学分析方法,为分析人体动作,发展力量和柔韧性等运动训练方案制订,为运动技术诊断、运动损伤预防和运动选材等方面,为学习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课程及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训练提供必要的解剖学知识。并使学生从中获得相当的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

3、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中学生物、生理卫生等。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多增加案例,既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和基础性,又要增加生动性和实用性。应重视实验课,按本纲要的要求制订实验教学大纲,选用实验指导书,购置必要的实验设备,完善实验条件、加强实验教学,保证实验课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表达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绪论教学

4、内容:人体、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与要求及基本观点与方法、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基本要求: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了解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与要求及基本观点、方法,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掌握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重点:运动解剖学定义、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难点: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2.第一章 细胞和细胞间质教学内容: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细胞间质基本要求: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掌握细胞质的组成、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掌握线粒体的结构;了解内质X、高尔基复合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的结构;了解细胞间质的概念和组成。重点:细胞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细胞膜的结构与功

5、能;细胞器的主要种类、结构及其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难点: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3.第二章 基本组织教学内容: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的分类、形态结构、分布及功能。 基本要求:掌握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致密结缔组织、骨骼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的结构特点;掌握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了解组织的概念、分类、分 3 4 5 研究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 导读: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影响肌力大小的解剖学因素。掌握上、下肢骨、躯干骨连结的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重点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脊柱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了解上、下肢、脊柱各关

6、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掌握骨盆的组成、结构特点、主要作用和运动。了解骨盆的性别差异。掌握足弓的组成、结构特点、功能 布与功能;了解单层立方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上皮、骨组织、平滑肌组织、心肌组织、软骨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分布;了解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和分型;了解神经元的分类与神经胶质细胞的特点;了解突触的概念与结构。重点: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神经组织的结构特点,神经元的结 1 构与分类。难点:骨质的结构和功能、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神经元的结构。4.运动系统教学内容:骨概述,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与头骨的组成与位置,各部分主要骨的骨性标志。 基本要求:了解骨的分类、

7、骨的发生、骨龄、骨生长的影响因素、骨的功能;掌握骨的结构、运动对骨的影响;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颅骨、椎骨、胸骨、肋骨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重点:上肢骨的组成和数量,肩胛骨、肱骨、尺骨和桡骨上的主要形态结构;下肢骨的组成和数量,髋骨、股骨、胫骨、腓骨和距骨的主要形态结构;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区分和一般形态结构;颅骨的组成及其一般形态结构。难点:各骨骨性标志及其位置辨识。教学内容:骨连结的分类,关节的结构和运动,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骨骼肌的结构和物理特性,肌肉工作术语,影响肌力大小的解剖学因素,上、下肢骨、躯干骨连结的位置、形态、

8、结构与功能,运动上、下肢、脊柱的主要肌肉的位置、形态、功能及肌肉力量和伸展性锻炼方法,体育运动对骨连结和骨骼肌的影响。基本要求:了解骨连结的分类、关节的结构、关节的运动、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了解骨骼肌的结构、物理特性、工作术语、影响肌力大小的解剖学因素。掌握上、下肢骨、躯干骨连结的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重点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脊柱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了解上、下肢、脊柱各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掌握骨盆的组成、结构特点、主要作用和运动。了解骨盆的性别差异。掌握足弓的组成、结构特点、功能和维持足弓的主要因素。掌握运动上、下肢、脊柱的主要肌肉(斜方

9、肌、前锯肌、胸大肌、背阔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 、髂腰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竖脊肌和膈肌)位置、形态、功能及锻炼方法。掌握上、下肢、头和躯干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掌握发展上、下肢和脊柱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的基本练习方法。了解体育运动对骨连结和骨骼肌的影响。重点: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骨盆)、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辅助结构、形状和运动及其相应运动肌肉(群)的位置、纤维走向、功能及发展力量和伸展性练习方法。骨盆的组成和运动。足弓的分类和功能。脊柱的组成、连结和运动及运动肌肉(群)的位置、纤维走向、功能和发

10、展练习法。胸廓的组成和功能。 颅骨的连结方式,头部肌肉的位置和功能。难点:上下肢及躯干各部关节 3 4 5 研究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 导读: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 的结构、运动及其主要运动肌群的功能。教学内容:肌肉工作的协作关系,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的特点,肌肉工作的性质,骨杠杆分类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动作分析的内容和步骤及实例。基本要求:掌握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中和肌的概念;了解多关节肌的特点;掌握动力性工作、静力性工作的分类和特点;了解骨杠杆分类、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了解动作分析的内容和步骤;掌握环节的受力情况和原动肌工作性质的分析;掌握静力性、动力性动

11、作的解剖学分析。重点:肌肉在运动中的不同作用,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的特点和相互作用,肌肉工作的分类,确定原动肌的方法,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的训练方法。难点:原动肌的分析,多关节肌的特点,动作分析。5.消化系统教学内容: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消化管和消化腺的结构和功能,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基本要求:掌握胃的形态、位置、结构和功能;掌握小肠的形态、位置、结构和功能;了解大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和功能;掌握肝的形态、位置、结构、体表投影和功能;了解胰的形态、位置和功能;了解口腔的构成、牙的形态与结构、三大唾液腺的位置和腺管开口部位;了解咽的位置及各部的交通、食管的位置和形态;了解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

12、的影响。重点:中空性内脏器官管壁的一般构造,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胃的位置形态和胃壁的组织结构,肠的分段,小肠壁特别是小肠环状皱襞和小肠绒毛的构造与功能关系,肝的位置、形态、组 2 织结构、血液循环和功能,胰的构造与功能。难点:小肠绒毛的构造与功能关系,肝的组织结构、血液循环和功能,胰的构造与功能。6.呼吸系统教学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各部的形态结构及功能,肺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肺的血管,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基本要求: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概况;了解肺的形态、位置和结构;了解肺的血管;掌握肺小叶的微细结构与气血屏障的概念;了解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重点:吸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肺

13、的位置、形态与分叶,肺的组织结构,特别是肺小叶和气血屏障,喉的构造与功能,肺的血液循环。难点:肺小叶和气血屏障,喉的构造与功能,肺的血液循环。7.泌尿系统教学内容: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输尿管和膀胱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肾的血管,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基本要求: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概况;了解肾的形态、位置和结构、肾的血管;掌握肾单位的微细结构;了解球旁细胞、致密斑和滤过屏障;了解输尿管道的结构;了解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重点: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肾的位置、形态、大体结构与组织结构,滤过屏障,尿的形成,男、女尿道的区别。难点:肾的大体结构与组织结构,滤过屏障,尿的形成。8.生殖系统教学内

14、容:男女生殖系统的构成,各部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基本要求:掌握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概况;了解男性、女性内 的形态结 3 4 5 研究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 导读: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淋巴管道,脾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体育运动对脉管系统的影响。基本要求: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掌握心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体育锻炼对心的影响;了解心传导系的组成与功能、心的神经支配、心包;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分布规律;掌握体循环的途径、机能和主要大血管的名称与分布;了解肺循环的路径及重 构;掌握睾丸、卵巢的位置、结构和功能。重点: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睾丸的构

15、造与功能,卵巢的构造与功能,子宫的位置、形态、构造与功能。难点:睾丸、卵巢、子宫的位置、形态、构造与功能。9.脉管系统教学内容: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血液循环路径,心脏的位置、形态结构,体循环和肺循环血管,淋巴系统的组成,淋巴管道,脾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体育运动对脉管系统的影响。基本要求: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掌握心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体育锻炼对心的影响;了解心传导系的组成与功能、心的神经支配、心包;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分布规律;掌握体循环的途径、机能和主要大血管的名称与分布;了解肺循环的路径及重要大血管的名称和分布;掌握淋巴系统的概念;了解淋巴系统的结构及功能;了解淋巴

16、的生成,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的分布和淋巴的回流途径;了解淋巴器官的种类、淋巴结和脾的位置、形态和功能。重点: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心脏各腔的入口、出口名称及瓣膜配置,心脏的构造、心的血液供应与神经支配,心传导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血管的分类与分布规律及血管壁的构造,主动脉干的主要分支与分布,上、下腔静脉系的主要属支及收受范围,门静脉的组成与功能,体育锻炼对心脏和血管的影响,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淋巴干、淋巴导管的汇集与流向路径,淋巴结和脾的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难点:心脏各腔的入口、出口及瓣膜配置,心传导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主动脉干的主要分支与分布,门静脉的组成与功能。10.神经系统教学内容:

17、神经系统概述,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传导通路,体育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基本要求: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掌握灰质、白质、神经核、神经节、神经束、神经、X状结构、内脏神经、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了解脑干的组成、主要的外部结构;掌握大脑的内部结构、大脑的分叶、主要皮质机能区的位置;掌握脑神经名称、脊神经的组成;掌握脊髓的内部结构;了解脊髓的位置、外形及其功能;掌握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了解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掌握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痛觉传导路、皮质脊髓束传导路。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脊髓的内部结构即灰质的构造和白

18、质中的主要传导束,脑干的3 组成及各部的机构和主要功能,脑干X状结构的概念及功能,小脑的主要结构和功能,间脑的分布及丘脑和下丘脑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大脑半球内部主要结构及功能,大脑皮质的主要机能定位,感觉和运动传导路,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功能,脊神经的组成、分布及功能,躯体运动神经与内脏运动神经的区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难点:脊髓的内部结构即灰质的构造和白质中的主要传导束,脑干各部的结构和主要功能,丘脑和下丘脑的位置、结构,大脑半球内部主要结构 3 4 5 研究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 导读: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八、成绩考核(1)平时表现:包括上课考勤,

19、作业完成情况等占20%。(2)实验成绩占10%。(实验部分考核的综合成绩)(3)期末考核卷面成绩占70%。执笔人:杨国敏审核人:612345 及功能,大脑皮质的主要机能定位。11.感觉器官教学内容: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概念及分类,视器的组成、各部形态结构及功能,前庭蜗器的组成、各部形态结构及功能,本体感受器的形态结构及功能,体育运动对感觉器官的影响。基本要求:了解感觉器官、感受器的概念以及感受器的分类;了解视器、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功能;掌握眼球的主要结构和功能;了解眼副器的组成与功能;了解光波在眼内的传导途径;了解外耳、中耳的组成和功能;掌握内耳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声音在耳内的传导途径;掌握肌梭、腱

20、梭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体育锻炼对感觉器官的影响。重点:眼球壁的构造及视细胞的种类与功能,眼的成像原理及晶状体的调节功能,视觉传导路,内耳的结构和功能,位听传导路,肌梭和腱梭的结构和功能。难点:眼的成像原理及晶状体的调节功能,视觉传导路,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结构特点,位听传导路。12.内分泌系统教学内容:内分泌系统概述,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体育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基本要求:掌握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重点:甲状腺的、肾上腺、垂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难点:垂体和肾上腺的形态结构。13.人体的发生与生长发育 教学内容:人体的发生和生

21、长发育,体育运动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基本要求:掌握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了解人体生殖细胞形成和受精过程,人体胚胎的早期发生以及三胚层分化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重点: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青少年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影响个体生长发育的因素;了解以上三点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意义。难点: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 4 五、实验开课实验室:运动解剖实验室 六、推荐教材、参考资料1推荐教材 李世昌运动解剖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5 李世昌运动解剖学实验(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2推荐参考书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解剖学(第二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 顾德明、缪进昌运动解剖学图谱(第二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3。七、执行大纲说明本课程总课时56学时,3学分,46学时为理论讲授,实验10学时,实验个数:5个,1个学期进行,每周4学时。八、成绩考核(1)平时表现:包括上课考勤,作业完成情况等占20%。(2)实验成绩占10%。(实验部分考核的综合成绩)(3)期末考核卷面成绩占70%。 执笔人:杨国敏审核人: 6 3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