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782582 上传时间:2021-0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反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反思曲云波(高中三组) 哈尔滨工业美术设计学校 计算机 联系方式: 15045010938 中等职业学校的宗旨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所以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因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各类中职学校均开设了多门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结合多年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讲好这一类课程进行教学反思。一. 案例故事(一)情境S在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课堂中,讲解第一个章节计算机基础知识。随着信息化技术教学的普及,中小学都开设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学生们也通过其它方式接触到计算机,所以我就将自己认为十分简单的内容放在实践课中学生练习并

2、掌握它,在授课中并没有详细讲解,诸如开关机顺序和常用键盘按键的功能等。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有的学生完全掌握,有的学生一知半解,甚至有的学生连基本的开关机都不会。学生们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会有同学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呢,被大家关注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弱的学生显得十分不自在。(二)任务T为了解决以上困难,既要让计算机技能强的学生更上一层楼,学到更新的计算机技术;也要让计算机技能弱的学生掌握课程要求的技能,如何使每名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类课程都能学有所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三)行动A这种情况下,我诉说了自己第一次使用计算机的情况,讲解任何人都从不会到精通掌握某项技能都需要一个过程,谁也不例外。因为我的自我

3、剖析,学生们逐渐平复情绪,投入到实践练习中,我也对计算机技能弱的学生尽可能地进行辅导,学生们也逐渐掌握了这一节的技能。课后,我立即对全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学生计算机技能的水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要求,及时地调整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结果R通过这些行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扩展了知识容量,又提升了计算机技能水平。二初次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中职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学习中普通存在以下问题:1. 缺乏耐心或自信心。根据学生计算机技能水平的不同,基本上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类:一类是已经基本上掌握课堂内容的水平较高的学生,会觉得教师讲授

4、过慢,缺乏耐心;一类是正好可以跟上教学进度的水平中等的学生,会学得比较踏实;一类是水平较低的学生,会因为跟不上教学进度而缺乏自信心,严重的会放弃学习。2. 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弱。 3. 文化基础太薄弱,这将影响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 4.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不足。5. 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弱,课外时间较少学习、缺乏坚持学习的恒心。当然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类课程也有许多优点:由于年龄较小,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践能力强,乐于动手;乐于接受新事物,可塑性强;普通关注感兴趣的事物,因此有选择性地乐于思考。虽然信息技术课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都有开设,但由于各个学校计算机教学环

5、境的差异,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也千差万别。如果将“授课”比喻成“吃饭”,原来计算机技能强的学生经常出现等待或无所事事的情况,他们根本就吃不饱;与此类似的船计算机技能中等的学生就会游刃有余,吃得很好;而原来计算机技能弱的学生根本吃不下这么多食物。这给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授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甚至不如专业课授课来得容易,因为专业课对于学生们来说都是新课程,都是一个起跑线。三. 学习后的再发现通过这次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也通过“学科带头人的教学行为改进”和“学科带头人的研究方法”的学习对教学有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科带头人的领导力”的学习也让我感觉到自己的责任。我必须对课程

6、教学改革,使用现代教学原则掌握学生需求,不仅关心学生学科发展,更要关注学生个人,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着力提升学生能力培养,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念。实践新的科学学习理论,可运用教育微创新方法,一定要达到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的高质量学习的完美结合。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效果。反思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 分享给大家。四. 行动计划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基础状况和实际水平,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增强就业能力为本位,大力推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体系改革。以适应就业岗位和分专业教学为原则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由通用的实践教学逐步转化为分层教学等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

7、生的学习兴趣。(1)提前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学生需求和计算机技能水平差异。在每一节课后都通过适当方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查缺补漏,也可及时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2)教学方法和手段与时俱进,让学生充分溶入数字化多媒体课堂。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有一定的兴趣,但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课程中理论教学内容通常采取多媒体教学及实物(例如展示各种计算机硬件)教学方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使枯燥的理论内容变得具有视觉冲击效果,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乐于接受。对后期的计算机软件部分内容,需要以软件本身操作为基础,课堂上已经全面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此时学生会慢慢

8、适应这种光鲜的教学模式,产生审美疲劳,这就需要反其道而行之,例如配置一些实用的朴实的教学素材,让学生自行设置,创作出多媒体作品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豪感。(3)分层教学,补充教学内容的兴趣点,使每一名学生都学有所成。在课程开始前,到班级采用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摸底,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预测学生的层次差距,在备课时解决如上问题。一方面,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安排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在授课时准备一些既符合学生特点、与课程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作为入口,增加教学内容的兴趣点。当然也要增加生活常识(如怎样预防电脑辐射)和社会实践知识的介绍,使学生

9、贴近实际应用,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针对以上的三类学生,可采取以下分层教学方式。首先为每次课程配置计算机拓展技能,这类拓展技能不在授课范围内且不做考核,但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是非常实用的。在每次课程开始时,先将本次课程的详细授课计划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授课计划及个人掌握情况自行判断,决定是全部还是部分听课并上报给教师,然后教师快速统计听课情况并记录在册。如果所有学生都掌握得较好,教师将查缺补漏讲授学生没有掌握的正常教学内容;最后根据时间情况再讲授拓展技能。如果只有少部分学生掌握本次课程内容,将先讲解拓展技能,并为技能水平高的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技能作业,让他们实践创新,讲

10、授新课时将他们排除在外,并在课程结束时对他们进行正常授课内容考核;然后对其它水平一般的学生讲授正常授课内容。(4)遵循所有课程均为专业教育服务这一原则,根据学生专业设置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计划及内容,课程中溶入专业内容,提前进行专业教育、培养专业意识,使学生初步建立专业能力并热爱专业。刚入学时,大部分学生对专业几乎一知半解,所以应在课堂上尽量多地溶入专业内容,让学生对行业最新技术及其发展现状有所了解、对将来的就业方向及工作内容有所掌握,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刻苦锻炼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多种能力、良好意识和优秀品质,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清晰的专业思想和学习目标。在备课时,积极主动地向专业教研室咨

11、询相关专业知识,并恳请专业教师提供适当的专业素材,经过必要的调整,使其成为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内容或教学素材,在提升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同时,又进行了专业教育,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也要与本校就业部门和用人单位多联系,了解实际工作中哪些知识技能必须牢固掌握,以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熟练的运用。(5)引入互助和竞争机制,使两者相辅相成。在教学中,适当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用任务来驱动,通过竞赛来评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助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竞争机制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6)改革考核方式,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提高学习效果。我校一直对计算机基础类课程进行全面的实践考核,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

12、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并逐渐增强平时考核的比重。这是由于学生有惰性心理,如果没有平时考核,学生会在期末考试前冲刺,而这种短时间的记忆学习方式,造成知识掌握与理解不足,考试后很快会忘记,违背教育规律。(7)免费开放计算机实训室,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实践。由于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操作性极强,必须以实践为主。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课外和晚自习的时间,让学生免费上机,并安排计算机老师进行指导,强化教学效果。(8)开展多种计算机基础高级应用第二课堂,进一步提升计算机学习兴趣浓厚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为学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和各类技能大赛储备人才。我校遵循国家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课程设置标准设置教学计划,所以对于一些学生感兴趣却不在授课计划范围内的计算机高级应用技术,将采用第二课堂方式进行补充讲解,培训这一部分学生为社会和学校服务。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