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企业管理导论第六章.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783516 上传时间:2021-01-1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3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第六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第六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第六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第六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第六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第六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企业管理导论第六章.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设备和物资管理 企业设备管理 企业物资管理 物流管理,第一节 企业设备管理 概述 设备综合管理 全面生产维修,一、企业设备管理概述 1.设备和设备管理 设备是生产或生活上所需的机械、装置和设施,是固定 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工业企业中可供长期使用,并在使 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的总称。设备通常有 机械和动力两大类生产设施。 机械设备是现代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也 是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企业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设备管理是指对设备的寿命周期实行综合管理,即以设 备为研究对象,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 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规划、设计、制造、安装、使

2、用、 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活动的科学管 理。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两个方面。 设备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意义: 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 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是搞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前提; 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2.设备管理的历史沿革 设备管理发展大致经历如下阶段: 事后维修阶段; 预防维修阶段; 生产维修阶段; 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行阶段。,3.主要设备管理模式简介 苏联的计划预修制; 美国的后勤学; 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 全面生产维修。,二、设备综合管理 1.设备综合管理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是“一生管理、两个目标、五个结合” 设备的

3、一生是指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到 使用、维修、改造,直至报废及报废后为止的全过程。 设备综合管理以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设备综合 效率最高为目标。 五个结合即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 相结合,修理、改造和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 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2.设备综合管理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包括 选择和购置所需设备; 组织安装和调试设备; 合理使用设备; 及时检修与精心维护设备; 掌握时机并及时改造和更新设备; 设备其他的日常管理。,设备前期管理又称设备的规划工程,是指设备从规划开 始到投产这一阶段的管理。 外购设备的选型是一个极为重要环节,应考虑因

4、素: 设备的效能; 设备的可靠性; 设备的维修性; 设备的耐用性; 设备的安全性; 设备的经济性; 设备的环保性; 设备的操作性。 设备选型一般经过预选、细选和选择等三次选择方法。,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受环境、使用方法、工作规范、工 作持续时间等影响,其技术状况会发生变化而逐渐降低工作 能力。 合理使用设备应做好: 充分发挥操作工人的积极性; 合理配置设备; 配备合格的操作者; 为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 设备使用应贯彻“三好”、“四会”、“五项纪律”。,设备状态管理是通过完善设备检查手段,采用先进的诊 断仪器帮助维修人员早期发现设备异常,迅速查明故障原 因,从而实现有

5、计划、有针对性的按状态检修,以缩短检修 时间、减少生产损失,降低维修费用。设备状态管理的主体 内容是设备状态检测和设备故障诊断。 设备点检是利用人的感官或简单的仪表工具,按照预先 指定的技术标准、定人、定点、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的一 种管理方法。 设备点检一般分为日常点检、定期点检、精密点检。,设备诊断技术是定量地掌握设备状态,预测设备的可靠 性和性能,目前国内外用于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方面的检 测、分析和诊断的主要方法有振动和噪声诊断法、油样分析 诊断法、温度/压力/流量/功率变化诊断法、应变/裂纹及声 发射诊断法。,设备修理是设备技术状态劣化到某一临界状态时,为恢 复其功能而进行的技术活动

6、。 设备维修方式一般分为: 事后维修; 预防维修,包括定期维修、状态检测维修; 改善维修。,三、全面生产维修 1.TPM的概念和特点 又称全员生产维修,是日本前设备管理协会在美国生产 维修体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设备维修理论,经日本 Nippondenso电器公司试点后于1971年提出的。 TPM与其他生产维修机制相比,特点是“三全”,即全 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2.TPM的主要内容 TPM理论基础,它是以系统工程、可靠性工程、工程经 济、环境科学等为基础,涉及企业管理的多方面,如生产制 造、内部事务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现场管理等。 TPM的八大支柱:焦点改善、自主维修、专业维

7、修、早 期管理、个人提高、事务管理、质量保证、安全健康与环境 因素。 TPM的主要目标是“全效率”,即全局设备效率,它等 于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与合格品率的乘积。提高全局设 备效率的主要途径是限制和降低七大损失。 TPM的基石是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第二节 企业物资管理 概述 物资消耗定额管理 物资储备管理,一、概述 1.物资管理概念 物资是物质资料的简称,包括全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 料,物资主要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料、材料、燃料、辅 助材料、工具和设备等。 企业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采 购、运输、验收、供应、保管、发放、合理使用、节约代用 和综合利用等

8、一系列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活动的总称。 物资管理主要包括物资供应计划的编制、物资订货和采 购、物资消耗定额的制订和管理、物资储备量的控制、仓库 管理、物资节约和综合利用等工作。,2.物资管理任务 现代生产型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任务是: 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编制企业物资供应计划; 控制合理库存储备量,减少物资积压,加速资金周转; 组织好物资的保管和发放工作,监督和指导生产部门节 约使用物资,不断降低消耗以降低产品成本; 搞好市场调查,择优选择物资; 健全物资管理制度,加强物资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 物资管理水平。,3.物资管理组织机构 我国制造企业物资管理组织形式主要有: 一级管理制; 统一

9、职能制; 专业职能制; 供销结合制; 分散职能制。,二、物资消耗定额管理 1.物资消耗定额的概念与意义 物资消耗定额是按规定的技术条件、工艺要求标准,在 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为完成单位产品量而制定的合理消耗物 资的数量指标。 物资消耗定额一般由构成产品的有效消耗、合理的工艺 损耗和非工艺损耗三部分组成。 物资消耗定额管理意义: 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 编制企业生产计划的依据; 控制物资质量的重要环节; 企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国家平衡企 业物资流的基本要求和依据。,2.物资消耗定额的分类与构成 物资消耗定额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构成内容不同可分为物资工艺消耗定额、生产计划消 耗

10、定额和物资供应定额; 按表现形式可分为产品单耗定额和物资利用率定额; 按生产用途不同分为原材料消耗定额、辅助原材料消耗 定额和化学材料定额; 按自然属性不同分为金属材料消耗定额、燃料消耗定额、 木材消耗定额、油脂消耗定额等。 通常物资消耗定额包括物资工艺消耗定额、生产计划消 耗定额和物资供应定额。,3.物资消耗定额的制订 物资消耗定额的制订必须在先进合理性、全面完整性、 效益性、可行性、科学预见性等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包括 “定质”和“定量”两个方面,“定质”是确定所需物资的 品种、规格和质量要求,“定量”是确定物资消耗数量标准。 物资消耗定额制订的具体方法: 技术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 现场写

11、实法。,4.降低物资消耗定额的途径 降低物资消耗的基本途径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 改进产品设计;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材料代用; 回收废旧物资; 加强设备维修,不断改造老设备。,三、物资储备管理 1.物资储备与物资储备定额 物资储备有原材料储备、在制品储备和成品储备; 物资储备按用途分为四部分: 经常储备; 保险储备; 季节储备; 竞争储备。 物资储备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管理条件下,企业为保证生 产顺利进行所必需的、经济合理的物资储备数量标准。,2.物资储备定额制订方法 制订物资储备定额时,需综合考虑以下成本: 订货成本; 库存持有成本; 缺货成本; 能力关联成本。 物资储备定额制订方法有: 供应

12、期法; 保证供应率法; 经济订购量法。,3.物资储备定额管理方法 物资储备管理水平衡量标准有物资储备周转次数和物资 储备周转天数。 订货方式有定量订货法和定期订货法; ABC物资管理法是有效降低库存,加速资金周转的一种 管理方法,它将企业的众多物资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物 资采取不同的库存管理方法、订货方式和供应商选择。在控 制程度、订货过程、采购策略和供应商选择。,第三节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概述 物资计划与采购管理 物资运输管理,一、物流管理概述 1.物流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3C即顾 客、竞争和变化为代表的外部力量势头强劲,对企业的影响 日益增大。随着

13、市场环境的变化,现代制造企业逐渐开始使 用物流管理来替代物资管理。 物流学的产生可以追溯20世纪20年代,当时在社会流通 领域提出了商流和物流的概念;20世纪70-80年代,物流理 论成熟;20世纪90年代后,供应链理论逐渐完善,已成为现 代企业的重要管理理论支柱,一般也称为现代物流学。,2.物流与物流管理定义 物流为“物品从供应地向需求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 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 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管理是指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 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现代物流学特点: 强调物资流动和过程管理;

14、 强调信息技术和信息的作用; 注重企业间的关系管理。,3.机电企业物流系统 机电企业物流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运输; 储存; 装卸; 包装; 流通加工; 物流信息处理。,二、物资计划与采购管理 1.企业物资计划与生产计划 现代机电企业物资供应计划从属于企业的生产计划,通 过MRP获得。 2.物流需求计划MRP 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 MRP的应用。,3.物料采购管理 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基于供应链理论的“JIT采购”模 式;JIT是丰田生产方式的重要支柱,其特点是“以销定 产”,尽量降低库存。 JIT采购的订单物流管理的典型代表是VMI,是以实际或 预测的消费需求库存量作为市场需求预测和库存补货的

15、解决 方法。 VMI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在制造工厂内或者旁边设立仓 库,让供应商存放零部件,需要时直接从仓库提取,然后及 时补货;另一种是供应商所在地设立专门供应制造商的仓 库,虽然也许地点很远,但是库存信息对制造商完全透明, 并且未经许可,货物不能作为他用。,实施VMI应遵循如下步骤: 前期准备工作; 组织跨职能团队,对生产数据、库存数据、缺货率进行 统计,分析实施VMI的可行性并确定实施后的各种目标; 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与主要供应商进行商谈,介绍 并让其接受VMI思想; 由合同小组签订合作合同; 建立VMI软件工作平台,选择VMI软件,建立EDI系统和 基于标准的托付订单处理模式,并对使

16、用者进行培训; 整合参与企业的物流资源,做到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三、物资运输管理 1.物料搬运 物料搬运是对物品进行搬上、卸下、移动的活动;物料 搬运系统是将一系列的相关设备或装置,用于一个过程或系 统中,协调合理地将物料进行移动、储存和控制。 物料搬运设备分为简单搬运设备、简单运输设备、复杂 搬运设备、复杂运输设备。 物料搬运设备按照设备作业特征可分为起重搬运设备、 输送机、无轨搬运车辆和有轨搬运设备等。,2.运输 运输分类 按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分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 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按运输线路可分为干线运输、支线运输、城市内运输、 厂内运输; 按运输的协作程度可分为一般运输、联合运输和多式联 运。 集装箱运输与运输合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