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之我见.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788210 上传时间:2021-01-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材施教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因材施教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因材施教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因材施教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材施教之我见.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因材施教之我见 因材施教教育原则,是由我国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首先倡导和实践的,它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之一。这种教育原则要求教育者教育教学时,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基本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以实现教育教学的高效。 作为一个班主任和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努力践行因材施教是让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保证。那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呢?下面我具体说说我的做法: 一、日常生活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观察学生,尽可能给学生创造环境和机会,让其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进而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大可能寻找每个孩子的优缺点,

2、尤其是班里调皮或性格内向的孩子,通过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的优点逐渐被强化,而缺点则被逐渐淡化。比如因为懒惰、贪玩而影响了学习,那么除了帮助他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外,还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双管齐下,才能事半功倍。 二、课堂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上课时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叫他站起来回答个问题,他都面红耳赤,躲躲闪闪,不但欠缺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连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勇气也缺乏。这很大成因是心理素质问题,缺乏锻炼使然。对于这样的学生,锻炼是极为重要的。首先,树立自信心。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强弱分别加以锻炼,对于基础知识强的同学,可以稍微增加一些题目的难度进行个别讲解或者提问,让学生

3、在理解问题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进而在准确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其自信心。其次,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初中生愿意接受挑战的心理设计问题。课堂上鼓励学生自学质疑,独立思考解决语文问题。即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设置不同层次的语文问题,学生通过自学,独立解决。一般来说分为三个层次水平,一般水平,是全部学生都必需达到的水平;较高水平是指大多数的同学通过独立思考能达到的,高水平是少语文生能达到的水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自主掌握,不作硬性规定。研究表明,这种自由掌握的做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成就心理,学生更愿意去挑战较高层次水平的语文问题。这样可以达到培养初中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

4、独立操作的能力,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假设,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分层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练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的一个途径。教师讲得再好,如果不进行巩固,这些知识就会逐渐被忘记。“练”不是盲目地追求练习的数量和练习的次数,不能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要练的得当,讲求效率,即要巧练。巧设练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自己认识结构的过程。有效的练习可以促进它的完成。课堂练习不仅仅是对所学新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反馈,而是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兴趣的广阔天地。而且在布置练习的时候,更可以融入“因材施教”的思想,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分别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训练题,以便让学生不至于浪费大好时间,能够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学生把自己最大的潜力发挥出来。 总之,实践证明,能同时适合所有学生的教育方法不存在。对于因材施教,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仍然还有很多可以去做,我们教师只有在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特长等,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使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都能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顺利完成学业,并早日成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