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28561 上传时间:2021-0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有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打造有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打造有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打造有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打造有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有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打造有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作业内容:“有效课堂”的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时期的“有效课堂”体现了不同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笔者认为应该“强化一个基本共识,关注五个核心要素”。 一、强化一个基本共识寻求合理的中间地带是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念的主流思想是三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接受性学习为中心。欧美教育理念的主流思想也是三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合作探究为中心。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多地借鉴了欧美的教育理念,十分明确地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多年教育改革的实践使人们体会到:东西方的

2、教育观念处于两个极端,而真理恰恰在这两个极端的中间。比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打好基础与谋求发展的关系、生活经验与数学现实的关系对这些关系的认识只能通过改革实践的反思和总结,不断寻求合理的平衡,任何走极端的做法都是不能持久的。当今美国的数学教育,着重强调打好基础,而中国则强调创新发展,实际上双方都是在不同的极端寻求合理的中间地带。中国教育报2003年10月9日在寻找中间地带一文中指出:“寻找中西方教育教学的中间地带,不仅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也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大策。”经过新课程的实践和反思,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寻求合理的“中间地带”是教育发展的

3、必然趋势,也是我国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首先要强化上述基本共识,应把这一基本共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只有自觉地把这个基本共识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教学行为,在实践中避免走极端的做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成为现实。二、关注五个核心要素课时目标、数学活动、学生思维、基础训练、教学反馈传统的课堂过多地强调接受学习,教师讲学生听,一切按预设进行。课改初期的课堂则更多地强调开放和生成,曾记得当时一条“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的标语,一度广泛流行于城乡学校,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这在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传

4、统的、沉闷的课堂必须进行变革。但一段时间后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问题,低效的情境创设,无效的自主探究,形式化的合作学习,泛滥的廉价表扬随处可见,数学课缺失了“数学味”,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实践中走样了,课堂教学出现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现象,许多教师敏感地呼吁“如果新课程的课堂就是这样,我们宁可回到从前”。经过了一阵阵欣喜与激动,看过了一阵阵热闹与轰动,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实施,课改专家和教学一线的教师、教研人员在理性反思后敏锐地意识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可以说,倡导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有人说

5、,这并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悟道”之后的螺旋上升。如何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笔者认为:影响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但以下几个核心要素是必须重点关注的。 1.课时目标具体、明确。有效教学中的“有效”有长效、短效之分。管长远、能一生受用的效果就是长效;管眼前、管特殊技能形成的就是短效。长效要长期积累,难以一蹴而就;短效立竿见影,易在一节课内形成。“有效课堂”首先要处理好新课程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既重视短效,又关注长效。要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数学和生活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并且

6、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对数学和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态度。例如,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很有趣,学习数学自己也可以“创造”而不仅仅是背诵定义、公式,做大量的练习等。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课时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行性,切忌空泛,缺乏操作性。课时目标不要过高,让学生可望而不可及,也不宜过低,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结合课程标准与具体内容的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已知、需求与特点出发设定课时目标。这始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起点。 2数学活动扎实、有效。学生的学业负担有物理负担和心理负担两种,这是大家公认的。近来有研究表明还有“第三种负担”,也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知的第一时间产生的负担,进一步说是由不

7、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产生的负担。仔细想来,学生负担过重的一大部分原因就来自“炒回锅饭”。课堂教学效益低下,课后只好以“量”来弥补。一个数学知识点可以出现在十多张练习试卷上,学生的课业负担能轻得了吗?“第三种负担”这个观点非常清晰地建立了两个概念:一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以往总说,社会大趋势不改我有什么办法,高考指挥棒不改我能怎么样,家长的观念不改我老师也没辙,推得一千二净。现在明确了,作为教师,你的责任在于把每节课都上好。二是,减轻过重课业负担,重在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研究。3学生思维主动、优化。有人说,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最核心的内涵就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是否主动、全面、全程、

8、深度参与,外在活动状态与内在思维状态是否活跃,学习是否有效,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个维度的目标上是否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是评价一堂课最根本的出发点。数学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其实质是思维的积极展开,在数学活动中思维品质得到优化。反观我们的学生,基础扎实,循规蹈矩,是不是缺少了一点敢于狂想的劲头?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和标准答案太多,而基于平等的质疑和独立思考太少?当学生长期被标准答案压制的时候,其自由思想的空间还有多大呢?在美国,学生的作业不重结果重过程,重在质疑、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对笔记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习惯,学会了用事实阐述自己的观点,能够使用工具

9、书和参考资料独立完成自己的研究计划。只要学生能够依据事实材料自圆其说,不论他的结论和观点看起来多么标新立异、离经叛道,都会受到鼓励。这种思维训练虽然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从长远来看,却播下了学生进行研究和创新的种子。因此,学生主动参与、灵活思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教学中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当然,需要避免在课堂上出现表面的热闹、散乱的活跃,一节课看似热热闹闹,下课后学生该会的却什么都不会。4基础训练适时、适度。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上有许多好的经验,如“九九表”的背诵,分数知识的把握

10、等都是很成功的。中国数学双基教学一书中提到,规则记忆可以通向理解,运算速度能够提高思维效率,逻辑严谨可以保证思维精确,变式使得重复练习增加效益。这些成果,是我国“熟能生巧”“愤悱启发”“业精于勤”等传统教育观念在新时代的发展。我们也注意到美国的变化,在号称“数学战争”的一场激烈争论之后,一份由美国总统授命的数学咨询小组完成的报告,标题是为了成功打好基础,其中特别指出:“学生需要在早期发展有关算术事实的快速回忆,并在中学继续掌握分 数的运算。”5教学反馈多元、及时。 依据课堂教学的实时反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及时利用多种评价手段,去巩固落实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有效教学

11、的重要保障。学生反馈的方式应是多元的:一次考试成绩,投向学生的表扬或赞许的目光,一段对作业不乏严厉的批语,一项专为某人布置的任务或作业,一次有区别的检查或提问都可能是有效的反馈评价手段。反馈可以是表扬,也可以是批评或者警示。必须明确,表扬、批评和警示都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当代中国以独生子女为代表的新一代,在生活中更多接受的是长辈的关心甚至溺爱,因而在成长中就更加需要恰如其分的批评或警示。要重视发展性评价,这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学会学习”的反映。但也要恰当利用其他评价方式,如与合情合理的标准要求、与相似相关伙伴的发展状况参照比较等,因为这些评价也是促进学生

12、全面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有效教学强调效益,关注可测性,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既要重视口头、操作等评价方式,也要重视纸笔测试等评价方式。不同的评价方式都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切不可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的学生尽管迟早会面临统一考试的选拔淘汰,但绝不是在他们身心稚嫩的时候,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不断给他们排队,不断刺激提醒他们自己正在名落孙山,而应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应对这些挑战,帮助他们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最好方式,鼓励他们尝试多种发展途径与方法,让他们在尝试中发现自身的优势与兴趣,从而能够更有信心地面对现在,面向未来。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的研究,是时代赋予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是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相信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发展,我们的认识会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将会越来越扎实、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