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实施方案探讨.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42732 上传时间:2021-0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实施方案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实施方案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实施方案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实施方案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实施方案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实施方案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实施方案探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实施方案探讨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全程性、分阶段、针对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将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结合院校实际,提出实施方案。 高职院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实用型人才,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生数量显著提升,然而学生职业素养并没有明显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及职业环境因素,确定职业目标,并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计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实施让学生能认识自己、挖掘潜能,了解社会、明确职业方向,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职业素养,促进职业发展。这不仅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需要,更是输送与

2、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人才的需要。 (1)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相对滞后。职业生涯规划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发展,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也仅仅将其看作是帮助学生就业的一种手段,忽视其深层次意义。 (2)高职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自律性差。学生对学业和职业发展没有太多规划,造成心态浮躁、彷徨、无助。部分学生即使制订了学习计划,由于自律性差,计划流于形式,未能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 (3)学校教育不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发展迅速,但高校领导与有关职能部门仍然重视不够,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要关心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只单纯追求就业率。许多高校仅仅是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一到两门的职

3、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寄希望于通过理论学习提高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全程化、个性化管理。 (1)全程分阶段性管理。高校应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贯彻于从入学到毕业期间的整个大学三年。大一期间侧重生涯规划理念学习,注重树立目标和职业发展发向,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大二期间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督导,检查计划的实施。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认识职业和社会。大三期间,对求职技巧进行培训,同时对职场适应期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 (2)建立个体职业规划档案体系和发展职业咨询。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档案,将学生参与职业辅,参加职业活动,以及能够反映个体职业心理发展特征的资料都记录进来,为将来职业选

4、择提供依据。加强职业咨询宣传,鼓励学生参与个体和团体职业咨询,使学生明确自身特点,准确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补充大众化的课堂教育。 (3)职业规划与专业相结合。在进行职业规划时要了解专业,以专业特色和能力要求为导向,提高专业匹配度。通过暑假见习、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稳定实训,了解就业环境,减少自身与职业能力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根据职业目标有计划地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考取附合职业发展的职业资格证书。 (4)建立健全生涯规划指导体系教师队伍。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专业知识,能够熟悉职业指导、心理学、咨询学、教育学等,熟悉国家的就业创业政策、法规和程序,对各专业就业方向有一定了解。可

5、从以下三方面中储备师资力量:(1)专职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老师,能够满足日常教学和职业指导咨询。(2)从辅导员或班主任中选用具有较强责任心的老师加入到队伍中,这部分老师能够全程跟踪与督促学生生涯规划方案的实施。(3)从院系专业老师中选用一些感兴趣且热爱学生工作的老师,这部分老师对职业特点了解详细。在组建就业指导教师团队时,定期开展教学比赛,研讨会,学习,调研,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大一期间。新生在入学初期进行专业教育,能够稳定其专业思想,对所学专业初步了解。大一学生求知欲较浓,可开设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加强生涯规划理论学习,制定生涯规划计划,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

6、涯规划大赛,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专业方向,制定学习计划,初步确立未来职业目标。大一下学期,学生渡过新鲜期,自由松散的学习心态逐渐表现出来,实施“学长领航”制度,由学长对新生进行生涯规划实施的督导。要求学生必须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兼职或见习。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职业生涯进行探索。 (2)大二期间。大二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倦怠,辅导员及专任教师应指导学生增强规划的实施。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活动等实践活动以便了解社会。强化对专业的认识,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指导学生在寒暑假参加和专业有关的假期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深化其职业意识。根据职业生涯目标和自身发

7、展情况,修正目标,缩短自身素质与职业要求的差距。 (3)大三期间。大三是职业决策的关键时期。高职学生进入大三阶段后,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从在校学生到职业角色的转换。并针对特殊心理的学生进行就业或心理咨询辅导,更好地发挥学校援助体系的作用。指导他们确立职业目标,了解就业政策与法规,收集并甄别就业信息,调整好心态,进入择业、就业程序。由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在大三下学期进行毕业实习,指导学生在实习期间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工作流程,明确个人岗位职责要求及规。在实习结束可后,进行实习总结,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高职院校本着立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输送应用型技能人才。应建立和完善全程性、针对学生个体,并与专业相结合的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提升毕业生工作与生活满意度。 1 朱佳玥.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及实践研究J.神州,xx(2):52. 2 钟谷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xx.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